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161286
此书*版2005年出版,2007年第3次重印,发行5000册,带动《法式》的相关研究,这些在专著出版中是不多见的。
2007年,此书入选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列于自然科技类第5位。
作者谦和严谨。每每编辑中遇不解处,先生总不厌其烦地讲解;文字、版式的修改与编者一一推敲;每一次重印前,作者都备好修订样书,将发现的问题逐一标明。此次新版,距初版3印已近十载,作者对文意表达作了补充与完善;纠正了图片、文义、文字方面的一些错误;增添了图片;完善了图片目录,增加了表格目录;并补充若干图文前后互见的注释,以利前后对照阅读。
制版印制方面:因软件更迭,修整造字等排版工作颇费周折;作者对1版1印的线图和1版3印的彩图效果较为满意,希望新版集二者所长,后潘先生赴悉尼,且眼力不济,故彩画部分请陈薇老师代为把握,线图部分请石宏超、李新建等老师指导研究生一一修改到位,版式等调整遥请潘先生逐幅过目。先生耄耋之年,仍修订不辍,其“止于至善”之精神感染着编、排、印各环节同仁,用心协作,力求理想。
内容上的修改之外,修订版从更加易于阅读理解的角度,对全书重新编校整理;装帧设计上亦作相应改善:内页选用色泽柔和的哑粉铜版纸,更具质感的环衬纸及灰色布面精装,以提升该书的品质,便于读者查阅收藏。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严谨系统的建造专书之一,翔实全面地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珍贵资料,被历代匠师奉为圭臬,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意义深远。
《营造法式解读》是关于《营造法式》所录13个工种(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的系统研究。不同于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上卷)之注疏,亦有别于陈明达先生《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之专论,潘谷西先生和何建中先生历二十余年研究与实践,结合现存古建实例、考古发现、区域间文化与技术传播等方面的成果考量成文,见解独到。作者从工程、功能、艺术、技术等多维视角介绍、剖析了《营造法式》诸工程作法,并以现代语言及图示方法表述,帮助读者跨越古代文字和术语之障碍,进一步解读《营造法式》的丰富内涵,探究宋代建筑和《营造法式》的性质和本源。
书中文字平实晓畅,辅以多年积累之照片、精心绘制之大量线图及彩画复原图等;附录部分亦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含“《法式》版本、校勘及检索表”
“宋代建筑术语解释” “对《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一书中十个问题的讨论”等, 是对《营造法式》相关问题的拓展研究。
其中校勘表是按照东南大学所藏陶本上的眉批编录而成,为刘敦桢先生当年根据故宫本及四库本等相互参校后转抄而成,弥足珍贵。
本书可供建筑史学者、建筑师、文物保护工作者、考古工作者、风景园林建设与管理者、舞美工作者等研读、查阅,亦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自序 说明 修订说明 章 总论 一、《营造法式》的性质与特点 (一)“营造法式”是一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二)李诫《营造法式》的编写体例 (三)编写工作紧密结合实际 二、《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的关系 三、《营造法式》的内容取舍 四、宋代官式建筑分类 五、研究方法的讨论 章 注释 第二章 木构架 一、宋代官式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一)柱梁作 (二)殿阁式木构架 1.柱框层 2.铺作层 3.屋盖层 (三)厅堂式木构架 (四)楼阁木构架 1.层叠构架楼阁 2.混合整体构架楼阁 二、材、契、分模数 三、定“地盘”——木构架的平面设定 四、定“侧样”——木构架的剖面设定 (一)下份 (二)中份 1.柱高 2.铺作高 (三)上份 l.架深 2.檐出 3.举折 五、再谈定“侧样”中的架深 六、定“正样”——木构架的立面设定 (一)影响房屋立面的八种因素 (二)关于间广和柱高的讨论 (三)屋部处理 1.四阿毆脊轉增出 2.不厦两头(两下、两厦)造屋顶的出际 3.厦两头造与九脊殿 (四)屋顶转角做法 1.角梁后尾支撑结构 2.角椽布置 (五)制图学上的创新——“变角立面图” 七、大木构件 (一)柱 (二)梁 (三)额 (四)角梁 (五)摶及撩檐枋 (六)椽 (七)蜀柱、叉手、托脚 (八)串、襻间 (九)替木 第二章注释 第三章 铺作 一、概说 (一)出跳承檐 (二)计心造、偷心造、影棋 (三)补间铺作的布置 1.朵数 2.间距 3.合理性 二、厅堂铺作 (一)单斗只替 (二)把头绞项作 (三)斗口跳 …… 第四章 小木作 第五章 瓦作 第六章 彩画 第七章 石作 第八章 墙与砖作 第九章 其余工程 附录一 《营造法式》的版本、校勘与内容检索 附录二 宋代建筑术语解释 附录三 对《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一书中十个问题的讨论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后记 出版后记
自 序
我和《营造法式》的结缘始于研究生的教学工作。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批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硕士生进入南京工学院(今改称东南大学)建筑系,次年,我为之开设了“宋营造法式”课程,前后共历十届。其间,也写过几篇心得体会之类的文章发表于《南京工学院学报》和《东南大学学报》。
学贯中西的童寯先生曾对研究生叮嘱过:学建筑史的要好好读《营造法式》。童老是我国代杰出建筑大师,又是理论修养极高的学术泰斗,这是他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制高点上对后来学者的指点。
宋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高潮。无论建筑规划设计、木构建筑技术与工艺、建筑装修与色彩以及工程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因此,了解宋代建筑就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造法式》不仅是打开宋代建筑科学与艺术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也为读懂中国建筑的理念和精神提供了一部良好的教材。
《营造法式》的成功不仅反映出李诫 (1) 娴熟的建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全书内容精审、结构严谨、表述准确、图样详实,不愧是我国古代秀的建筑著作之一。尤其值得推崇的是制图学方面的创意。该书虽经后世多次重刊,图样的准确性已大受影响,但原图大意未失。书中除了运用平面图(“地盘”)、剖面图(“侧样”)、立面图(“正样”)三种正投影图之外,还有构件轴测图和一种笔者称之为“变角立面图”的新方法,后者的特点是在立面图上可以更清晰地表示斗栱层层出跳的状况(详见本书第二章六(五)节),图示效果极好,在现代建筑制图学中也未曾见过,是一种精心构思的创新之作。
李诫把《营造法式》编修得如此成果卓著,光耀史河,表明作者十分敬业,富有使命感,远非一般官场应付差事可比。而当时的政治改革形势可能也对此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编修《营造法式》原是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政期间提出的任务,王安石罢相(1076年)后,此项工作似乎进展得很不顺利,直到元祐六年(1091年)才完成了一部质量很差、无法施行的“法式”,当时正值反对新政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得到这种结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李诫受命重编此书时(1097年),政局已经大变,哲宗亲政,“绍述”(继续推行)新政,这时提出重编《营造法式》,使编修工作获得了新的动力。
对于《营造法式》的研究,梁思成先生有《营造法式注释》问世(收于《梁思成全集》第七卷),是迄今权威的学术著作。陈明达先生则出版有《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一书。这些成果把我国的《营造法式》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1995年起,我不再招收研究生。回顾二十余年来对《营造法式》的研读,感到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考虑的问题写下来也许对有兴趣进入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领域的初学者会有所帮助,因此,在过去所写《营造法式初探》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的基础上,作一番补充修订,并邀请长期研究《营造法式》的何建中高级建筑师(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参与编写,共同完成此书,以期为推动《营造法式》的深入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潘谷西
二〇〇四年六月
(1) 曹汛先生著文论证,李诫实为李诚之误(见《建筑师》第108期,2004年4月出版)。由于“诫”“诚”之争由来已久,而《法式》各种刻本、抄本均署名“李诫”,考虑到长期以来人们已普遍认同李诫,因此本书中仍用旧称。
说 明
《营造法式》术语中的一些古体字和现代通行的汉字已有差异。为了便于读者对照阅读,特将其中一些常见的字开列于下(前面是现代通行字,后面是《营造法式》用字)。
斗——鬬、枓
只——隻
曳——拽
花——華
(凡意义不确定为花者,仍用原字“华”)
纴——絍
纹——文
板——瓪、版
枋——方
座——坐
棂——櫺
勾、钩——鉤
球——毬
粗——麤
着——著
葱——蔥
筒——?
棋——棊
遍——徧
靴——鞾
暗——闇
鳌——鼇
修订说明
趁此次本书再版的机会,对书中一些不足之处作了修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对文意表达的补充与完善。由于原来有些文字过于简略,可能使读者不易理解,因此稍作补充与解释,把该说的说得更明确、清晰。这类改动约二十处。
第二,纠正一些错误,含图片、文义、文字三方面。图片方面如佛道帐前面的圜桥子,本应是两座,而次印刷的本子上画成了三座,这个错误在本书初版第二次印刷时已予纠正。再如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内神像须弥座砖作照片,误入石作,第三次印刷才归入砖作。此次则对轮藏剖面图作了改进,减少了支撑经柜的“立绞幌”,使之在构造上更趋合理。对于文义的更正有两处:一是石作“卷水窗”的地钉,原注为“(即木桩)”,应改为“(即木橛)”(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长,长度可达1.7丈,用于临水房屋的地基加固;后者短,钉于石桥拱脚下原生土中加固地基)。二是把石作的“将军石”与“止扉石”的性质、作用区别开来——前者用于城门关闭时挡住门扉,后者用于城门开启时扣住门扉。此外,印刷上的个别错字也作了改正,如“”改为“”。
第三,增添图片。如第八章“城壁水道”一节,采用了山西平遥明代城墙的城壁水道照片,这种古代土城墙工程的遗例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第四,完善了图片目录,增加了表格目录,并补充若干图文前后互见的注释,以利前后对照阅读。
潘谷西
二〇一六年二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