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79350丛书名: 列城志
大多数人都知道纽约,知道这里的财富、活力与梦想,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纽约,不了解这里的变革、混乱与坚韧。《九面之城:纽约的冲突与野心》将四个世纪的纽约历史分为九个相互联系的时代,每一个时代的纽约都是特殊的,它们拥有只属于那个时代的面孔,转瞬即逝;每一个时代的纽约又是相似的,冲突与野心就像一条暗线贯穿始终,如影随形。荷兰人与英国人为新世界的控制权而争,殖民者与印第安人为土地和资源而争,金融寡头与政治人物为城市权利而争,老移民与新移民为话语权而争,正是这一次次的冲突让纽约从一个简陋的港口发展为*的都会,同时也铸就了这座城市开放、多元与包容的品质。本书探寻九面之下的纽约,呈现生动而深刻的纽约历史。
第一章 漩涡之城
第二章 吊诡之都
第三章 骄傲之都
第四章 帝国之城
第五章 野心之城
第六章 逐梦之城
第七章 世界之城
第八章 威胁之城
第九章 躁动之城
致谢
“颠覆,颠覆,颠覆!这就是纽约的箴言。”纽约前市长菲利普·霍恩(Philip Hone)在1845年如是说。无论彼时,还是此刻,这句话都精准地捕捉到了纽约最基本的特征。没有人会否认这句话,尤其是那些和霍恩一样悲叹纽约总在无情地变幻的人。当然,这句话也激起了另一些人的共鸣,他们赞叹这座城市变化的特质,甚至认为变化来得越快越好。的确,变化本身常被视为纽约复杂历史的最重要特征。正如霍恩所说,纽约代表了摧毁的精神,也代表了重建的精神,纽约就像是一位慢性躁动症患者。
对于这一点,霍恩应该比谁都更清楚,他自己的命运轨迹就是纽约这座城市瞬息万变的写照。他出身平凡,却通过拍卖业迅速发家致富。1821年,年仅40岁的他便已家财万贯,并从商界功成身退。1826年,霍恩出任纽约市长,任期结束后又投身于大大小小的市民委员会和慈善工作,这为他赢得了“纽约最杰出市民”的称誉。然而,1837年的金融危机令他的财富化为乌有。霍恩迫不得已重返职场,而1845年的大火再次令他倾家荡产。衰退、犯罪、疾病、罢工、火灾和骚乱令霍恩领悟到,变化拥有祸福相依的特质。纽约社会的日益分化令他深感忧虑,他形容这种两极分化是“穷奢极欲与贫穷无望”。霍恩明白,变化虽然可以带来进步,但也同样酝酿冲突。
城市研究学者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认为,冲突是“富有创造力且大胆的”城市所拥有的特性,这种大胆是城市躁动不安的根本缘由。与慢节奏、以家庭为基础、稳定的乡村生活不同,城市是一个不安定的社群,它欢迎陌生人,崇尚个体,因变化而充满活力;它大胆而喧嚣,令人兴奋又富有创造力,趾高气扬且咄咄逼人。然而,芒福德也认识到,在没有人情味的城市中,作为缓冲区的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芒福德洞悉了城市的分裂性特征。一方面,城市“放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成为一切皆有可能的象征”。另一方面,城市“用压力把(人们)禁锢其中”。城市鼓励自由创新的同时,也奉行秩序和纪律;既依赖合作,也培育竞争。正是由于这些内在矛盾冲突的存在,城市才处于一种永恒的张力与互动之中。
无论好坏,冲突都是纽约这个躁动不安的城市最重要的特征,冲突同时也令纽约的社群意识变得复杂。在集市,在法庭,在球场,在剧院,在这个城市各个角落,上演着成百上千场微型“战争”。毋庸置疑,竞争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城市本身为争斗、挑衅、支配、征服以及奴役提供了种种可能”。雄心抱负催生了一种普遍的好勇斗狠的文化,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群关系也就必然是短暂而多变的。城市所具备的能量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既极具建设性,也拥有破坏力。
这就是“哥谭镇”(Gotham,纽约的别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纽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准则不断被修正,无数富有争议的人物诞生于此,文化定式被无情地挑战;同时,纽约也经受住了贸易抵制、罢工和骚乱的负面冲击。在纽约,冲突既有暴力的,也有非暴力的;既有主动挑起的,也有被动回应的。这些冲突涵盖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多样性元素——贫穷对富裕、黑人对白人、男性对女性、移民对本地人、工人对雇主、自由派对保守派。
对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变幻不止的城市来说,个体以及各种利益团体之间必然充满着永无休止的钩心斗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冲突反映了纽约多面、变化不止的社群活力。它也反映了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所说的美国“在繁荣中躁动不安”的倾向。
“哥谭镇”的动荡总是那么刺激,但是对于一个沉浸在和平发展神话中的乐观的国家来说,这种冲突格外令人不安。作为著名都市,纽约是机遇与平等的典范,但其紧张局势也暴露了美国的一些错误。因此,历史学家弥尔顿·克莱恩(Milton Klein)总结道:美国人总是“畏惧纽约”,因为纽约暴露了“他们当下或未来必须面对的所有问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