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568999丛书名: 无
编辑推荐
本文所关注的不是语言存在研究的“先验原因”史,也不是先验语言形式与先验语言形式问题的区分,而是关于先验语言形式问题在先验哲学视野中的命题判定:“先验语言形式必然存在”。
内容简介
《理性与语言——基于康德先验哲学思想的语言存在论》是一本研究语言存在论的著作。一般认为,语言就是一种具有自然特征的对象存在,它在普通语言学的研究视野中就是那些被我们所熟知的语音、语词、语句等自然形式的存在,但是,自然形式的语言及其地位的经验现实唯有在理性世界的存在中才是可能的,即语言在展示其作为自然对象的特征时,它也在展示其存在的理性原因根据。那么,什么是语言存在的理性原因根据?这样的原因根据在语言存在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在我们将语言放置于理性的世界中时,我们所获得的语言世界的图景就不仅仅是自然世界的,而且是理性世界的,语言存在的自然现实就不仅仅是贯彻了自然因果律的表现,而且是贯彻了纯粹理性原因规定的表现。那么,从语言的现实经验形式到其纯粹的理性根据、从语言的知识世界到其纯粹的形式基础的揭示对于语言存在问题的研究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呢?它给语言学的研究又会带来怎样的发展和变化呢?本书试图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别是康德哲学的理性主义出发,研究并回答这些问题。
目 录
导 论 1
章 先验哲学的理性思辨与语言存在的理性之路 8
1. 理性世界的语言现象经验与语言纯粹形式 9
2. 理性思辨的“时空观”与语言存在的“历时”与“共时” 15
3. 有条件的语言现象与无条件的纯粹语言形式 22
第二章 “直观”与“表象”中的语言存在 26
1. 语言现象的直观与理性根据 27
2. 直观与先验语言形式的应用 29
3. 直观与表象 33
第三章 理性主体的困惑与语言存在的表现 38
1. 理性存在的困惑与语言现象经验的“失真” 39
2. 语言表现困境的理性“辨明” 41
3. 语言现象“失真”探析的先验哲学视野 45
4. 语言的纯粹形式特征和经验现象特征 52
5. 理性主体地位的统一性与语言存在的统一性 55
第四章 语言存在过程的自然律与自由原因性 60
1. 作为自然过程的语言现象联系的不同原因性 61
2. 语言现象的认知过程与先验语言形式 63
3. 语言存在的自然形式呈现与理性的“命令” 67
4. 语言存在的纯粹理性原因与语言的“应该”世界 69
第五章 语言存在形式的划分及其原因性的相容统一 74
1. 语言存在的形式区分及其“理性”意义的揭示 75
2. 理性主体的言语行为与语言现象经验 78
3. 理性存在的语言现象原因辨析 84
4. 理性存在的统一与语言存在原因性的相容 88
第六章 语言存在的先验形式及其“实在性”问题 92
1. 语言存在的纯粹理性形式及其先验性说明 94
2. 语言存在的理性回归与先验语言形式“实在性”的可能 97
3. 语言行为者的理性地位与先验语言形式的“实在” 100
第七章 先验语言形式的实践特性及其纯粹地位的转变 104
1. 理性的实践特征与先验语言形式的作用 105
2. 理性语言的存在统一性与先验语言形式的要求 107
3. 理性的语言行为者与语言意志能力 110
4. 语言行为者的“中心”与积极的先验语言形式 112
第八章 先验哲学的视角与纯粹语言形式存在 115
1. 理性的纯粹语言形式与纯粹的理性原因性 116
2. 作为现象的语言与作为纯粹形式的语言 117
3. 理性的纯粹语言形式的自在地位和规定法则 119
4. 理性的实践与纯粹语言形式“客观性”设定的意义 122
第九章 先验语言根据的存在前提与确立 125
1. 语言行为者的有限性与先验语言根据的“应该”地位 126
2. 先验语言根据的理性归属与作用规定 129
3. 先验语言根据的“非经验性”和“事实” 131
4. 先验语言形式“事实”的实践理性前提 134
5. 语言的意志与实践的理性语言形式 137
第十章 “此在”的语言实践与纯粹语言原因的“事实” 141
1. “此在”的语言经验与语言的理性主体特征 142
2. 纯粹语言意志法则及其存在特征 144
3. “此在”的语言现象及其意义展示的双重性与必然性 148
4. “完美语言形式”的说明与“此在”的语言现实 152
5. 纯粹语言原因对于语言现象经验决定的必然性 155
6. 康德理性的存在特征与纯粹语言原因的意义地位 158
第十一章 语言存在的理念原则及其“现实化” 160
1. 语言存在的理念形式与知性之范畴 161
2. 语言存在的理念形式的“现实化”与语言现象分析 163
3. 语言存在的理念形式的“现实化”与条件设定 166
4. 语言存在的理念形式的“现实化”与理性意志的体现 168
结语 语言存在,理性世界的必然 171
主要参考文献 176
前 言
在西方哲学的思考进程里,关于语言存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一直就是其关注的主要任务,对于它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语言存在问题的产生关涉一种深刻的人类理性存在的语言根源(即人作为理性存在应该拥有的先验语言形式根据);语言存在的先验形式作为人类存在的语言本质不会因为我们对其揭示程度的高低或显现的不同方式而使自身增加或减少什么,至少,基于人类理性的存在,先验语言形式必然存在。理性之先验语言形式虽不能被语言问题研究的历史或理论所决定,但这一问题的提出和探讨却一定要发生在相应历史和理论的建构中,于是,先验语言形式与先验语言形式问题便不可等而视之了;一旦语言存在的先验语言形式被确立为问题,这样的问题便被赋予了可以进行思考和探讨的不同视角,并造成了纷繁不同的“语言观”;正是在这样的“语言观”里,哲学这棵大树才留下了语言繁荣的历史见证,留下了学者们不朽的创造和贡献。当然,本文所关注的不是语言存在研究的“先验原因”史,也不是先验语言形式与先验语言形式问题的区分,而是关于先验语言形式问题在先验哲学视野中的命题判定:“先验语言形式必然存在”。该问题又可拓展为以下的三个问题:1. 先验语言形式问题应该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2. 语言存在的先验性如何体现自身的“实在性”特征?3. 先验语言形式存在的显现路径是否存在?怎样才能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呢?本文所立足的理论依据就是康德哲学的“理性观”。确立康德“理性观”的中心是因为它可以在前两个问题上为我们提供相对理想的思考路径,当然,这里的路径只能属于康德自己的先验哲学,只能属于他自己的“先验理性论”,因此,回到康德哲学的“理性观”去寻觅问题的答案乃是开辟语言存在原因研究新途径的必然之路;这样的路径不仅仅是要获得一个“语言存在原貌”的再现,它更是要获得新的视角和新的关于语言传统问题得以进行审视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拥有了这样的“视角”和“可能性”,语言存在问题研究的视域就会在新的层面被扩展开来,从而赋予语言存在研究以一种开放的特性并使之成为一种以传统理论为出发点的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在确切的意义上讲,这里的语言存在问题研究既是“同”又是“异”的过程,是“同”和“异”的统一的显现;“同”是回归,是以贴近传统语言理论的回归,“异”是发展,是对语言存在问题进行先验论阐释的必然结果。因此,回到康德“理性论”中来探讨语言存在之先验形式的“真实原貌”及其意义既是本文的目的,又是本文的出发点,其目标在于辨析传统的语言存在问题,为消除语言存在研究的困惑而寻找一条可行的路径,因此,在我们面对自然语言现象与先验语言形式、语言行为者与纯粹语言原因的关系时,我们总是小心地避免在判定这一“关系”上出现武断;如何才能确立这种语言存在关系的“实在性”呢?要确立这种关系的“实在性”,我们必须回到此种关系所涉及的双方,如果关系双方的“实在性”得以确立,那问题解决也就完成了。显然,语言现象世界的一方在“实在性”这一问题上应该是自明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先验语言形式的一方了,即:语言存在的纯粹理性原因的“实在性”是如何被确立的?依照康德的“理性观”,我们可以将问题的解决建立在理性存在的“自明”和必然性之上,所以,强调“理性存在”的出发点、辅以“有限理性的语言行为者”的事实说明将会使“实在性”问题的解决更具有某种现实性,从而使先验语言形式的存在获得“实在性”说明的恰当路径。在语言存在问题里,“先验语言形式必然存在”所拓展的个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呢?先验哲学的《纯粹理性批判》应该成为我们探讨的重要参照,因为语言存在的纯粹理性原因在这里可以同人的存在本质直接联系起来,而且是一种具备先验理性基础的必然联系;尽管这样的联系更多地体现为先验演绎的过程,体现为纯粹的思辨过程,但这样发生的现象在人的语言行为过程中却不能被忽视,因此,不论我们是否对如此的联系冠以“必然”的命名,存在本身同样具有不可否定性;一旦关于“理性的纯粹语言原因”的先验演绎在假设的前提下取得合乎规律的结果,它的地位就不应该因为“假设”而虚幻;一旦“先验语言形式”的光辉佑护着人类的存在过程,我们便可从语言的“现在”通达语言的永恒,便可从语言现象的有限通达其存在的无限,即摆脱自然语言现象中的所有条件限制而存在,并克服因为有限理性存在所造成的无尽的语言表达困惑与悖论,以智性之光开启语言存在的纯粹世界。因此,在理性语言主体的要求下,一切关于语言知识的获得过程决不会仅仅属于语言现象的环节,它总是要朝向语言存在的“的整体性”和“的开端”,朝向先验语言形式的存在。语言存在的纯粹理性原因(先验语言形式)如何凸显?《纯粹理性批判》在知性概念的应用上进行了自己独到的区分,即作为认知领域的有效性和超验的无效性,正是后者带来理性的纯粹语言原因的存在指向;如果将理性存在的纯粹语言原因视为具有对象性的知性目标,我们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