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23260810
这是当今时代*伟大的心灵巨著,如实回答了“我们生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如何面对和对治你的痛苦。全套书为我们的心灵幸福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通路。因为它是:
一块叩开佛教宝库的敲门砖
一把获取窍诀宝典的金钥匙
来自真正善知识的心灵食粮
**心灵震撼力的佛学百科
慈诚罗珠堪布精通古代传统的显密经论,又懂得现代科学理论知识,精心撰写的《慧灯之光》系列论著凝结了他多年的教言精华。作者从佛教基础理论入手,由浅入深地探讨了三乘佛法的见修行果等,并将世界观、物种起源等命题纳入视野。不仅给专业人士介绍各种实修方法,同时也为一般读者了解和丰富佛法提供了方便。
《慧灯之光》系列对大小乘显密经典全面、系统而又深入浅出的诠释,为一切修行者打开了通往佛学圣殿的方便之门。它如灯塔,又似向导,为迷途者指路,助修行者前行。在近代出版的佛学典籍中,《慧灯之光》堪称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来检验、人心去证悟的佛学经典巨著。
《慧灯之光》 部
佛教的定义
佛教——迷信或者智信?
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佛教的世界观
世界和平共处的窍诀
——平等生存
三个差别
浅谈因果关系
十二缘起支
——生命轮回的次序
三胜殊
——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五戒
戒杀放生的功德
略说八关斋戒
附录八关斋戒仪轨
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素食的意义
关于放生
饶益有情九观察
《慧灯之光》 第二部
四谛
——脱离生死的出路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一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二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三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四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五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六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七
《三主要道论》详解
金刚萨埵修法
阿弥陀佛修法
附录1 受戒行善的殊胜日
附录2 法王如意宝的遗言
《慧灯之光》 第三部
菩萨的见、修、行、果
菩提心略修法
如何自受菩萨戒
《修心七要》略释
自他平等的修法
自他相换的修法
自轻他重的修法
《修心八颂》详解
《慧灯之光》 第四部
加行的修法
入座与出座
人身难得
寿命无常
轮回过患
因果不虚
解脱利益与依止上师
皈依
菩萨心的修法
金刚萨埵修法
——清净罪障之殊胜道
曼荼罗修法
——积累资粮之殊胜方便
上师瑜伽
前行念诵仪轨 开显解脱道
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修法
《慧灯之光》 第五部
二谛
——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
中观的基本观点
无我的修法(上)
无我的修法(下)
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详解
浅谈“如来藏”
显宗与密宗之异同
《慧灯之光》 第六部
密宗概要
藏传佛教简介
显密异同
金刚乘的名词解释
黑蛇总义
如何学密
金刚上师与灌顶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
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密乘大幻化网之誓言
中阴的窍诀
中阴愿词
《慧灯之光》 第七部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如何面对痛苦和幸福
对初学者的教诲
佛法融入生活
梦幻的世界
幻化故事的启发
《华严经》净行品第十一
两种佛性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赞法界颂》略释
《慧灯之光》 第八部
四依法
《离四贪》浅释
饶益有情戒
菩萨戒浅释
如何接受灌顶
上师瑜伽的修法
破瓦法
寂止的修法
观心的窍诀
浅谈生起次第
圆满次第——证悟空性之方便
索达吉堪布推荐语:
佛教经论,渊源博大,厚积深蕴。古往今来,能深入其间并通达无碍者,可谓寥寥无几。
堪布慈诚罗珠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多年,始终视修学正法、弘法利生为己任,孜孜不倦地以闻思修、讲辩著等方式精进护持、弘扬、光大如来妙法,不仅精通显密佛理,且处事严谨,堪称佛教界中的大智者。
不仅如此,他还极力倡导戒杀放生,在教育、养老等慈善事业方面,也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举措。
为了度化更多的有缘众生,他又花费大量精力,刻苦研读东西方哲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科学论著,使其在讲经说法与著书立说等方面,又增添了适应现代人根机的论据、术语与逻辑思维表达方式。
《慧灯之光》系列论著从佛教基础理论入手,由浅入深地探讨了三乘佛法的见修行果等重大课题,并将世界观、物种起源等命题纳入视野。在引导读者如何透过表象去探寻世界的本来面目、追究意识的本原实质等方面也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且发人深省,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自我反思:“生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在为佛教人士介绍各种实修方法的同时,也为非宗教人士丰富和深化对佛法特别是藏传佛教的整体认知提供了各种便利,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把握其大致脉络。
本论不仅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在世人无法感知的空性、光明等方面,并非教条地灌输,而是通过毫无偏颇且谨慎严密的逻辑推导来得出结论;而且力求化冗为短,化“圣”为“凡”。将人们视为深奥晦涩的佛教理论与实修要领,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呈现给各种层次、各个领域的有缘众生,不仅读之可晓佛理教法之精要,依之实修也可领略如来真如之堂奥。全论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其深邃妙智、无缘大悲,以及真挚、朴实的情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论还有选择地汲取和借鉴了东西方哲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理论精华,在剖析佛经理论和逻辑推理方面,具有融合中外、贯通古今,多学科、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具有西方文化语境的佛教诠释方法更成为本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初学者,本论是一块叩开佛教宝库之敲门砖;对于实修者,本论是一把获取窍诀宝典的金钥匙;对于有志于深读细研佛法经论者,本论也堪称佛教经论之导读指南……
总而言之,因为慈诚罗珠堪布既精通古代传统的显密经论,又懂得现代科学理论知识,更能以利他心付诸实践,相信这部凝聚其多年教言精华的著作,能使每一位读者都为其不共魅力所吸引和震撼,并获得不可估量的利益!
——–索达吉书于喇荣
如何接受灌顶
发了密宗的菩提心,并接受灌顶之后,就进入了密法之门。
密宗菩提心与显宗菩提心的差别在于:显宗的菩提心,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修学显宗法门,在经历三个无数大劫以后,才能够成佛。密宗的菩提心,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修学密宗法门,一定要即生成佛。即使不能即生成佛,也要在中阴身的时候成佛;如果中阴身还不能成佛,就发愿下一世成佛。
密宗续部也讲过,保持清净密乘戒的密法修行人,晚会在七世之内成就。
在密宗菩提心的基础上接受次灌顶,就正式成为密乘修行人了。从此以后,自己不仅是佛教徒,而且是修解脱道的人;不仅是修解脱道的人,而且是修大乘解脱道的人;不仅是修大乘解脱道的人,而且是修密法的人。
所以,对每一个想修密法的人来说,灌顶都是很重要的。没有灌过顶的人根本不允许听闻和修学密法。进入密宗的步是灌顶。想修密法首先必须灌顶。
但目前在灌顶方面,存在着两个问题:,不懂得赐授与接受灌顶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灌顶前及灌顶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赐授灌顶的人缺少一些灌顶上师的条件,就会导致灌顶不完美、不圆满,甚至让得受者得不到灌顶;另一方面,虽然灌顶的上师具备所有的条件,但得受者却不具备应有的条件,也得不到灌顶;第二,灌了顶以后,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在得到灌顶以后没过多久,就会犯密乘戒。本来灌顶的过程也是受密乘戒的仪轨。灌了顶以后就要守密乘戒。但很多人接受灌顶多年,却仍然不知道上述内容,不知道要守密乘戒,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密乘戒,更不懂得忏悔,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连受居士五戒都会小心翼翼、严格谨慎地抉择,而犯失密乘戒的过失更是远远胜过了犯失居士戒的罪过,我们却反而不当一回事了。在此提醒读者,在灌顶之后,必须学习密乘十四条根本戒或当次灌顶相应的密乘戒,并保持誓言清净。
当然,学佛不一定要学密宗,假如自己选择的是汉传佛教的净土宗、禅宗等等,就不需要灌顶,也没有犯密乘戒的危险了。但如果准备学密法,了解一些灌顶的常识就是必不可少的。关于灌顶的大致内容在“金刚上师与灌顶”(见《慧灯之光》陆)里面基本上讲了,大家可以参考。此处再略作解释与补充。
一、灌顶的作用
灌顶的梵文发音,为“啊布肯扎”,其含义有两种:一是灌输,本身佛性并不需要外界的灌输,因为原本就是存在的。但从表面上看,通过灌顶还是灌输了一种力量,从而激活了如来藏本性;二是摧毁,断除、破除、摧毁我们的贪、嗔、痴等障碍。
(一)激活佛性
密法所讲的基、道、果三者当中的基,是每个众生自身先天具备的。从密宗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贪、嗔、痴、慢、嫉五毒烦恼的本体,就是五方佛的五种智慧。实际上,佛的五种智慧和五方佛是一回事。佛的五种智慧就是五方佛的本体,五种智慧也叫做五方佛。五方佛就是五种智慧的显现。在佛陀的境界里,是五种智慧;对菩萨来说,其外表显现是五方佛。
五方佛或五种智慧,本身就存在于我们的本性当中。在我们还没有学佛或没有灌顶之前,佛性虽然存在,却对我们不起任何作用。灌顶的作用就是激活佛性的功能,让佛性发挥作用。当然,从本质上讲,佛性如来藏是无为法,不存在激活不激活,发挥不发挥的内涵,但从现象的角度来说,激活的过程还是存在着的。
具体来讲,激活的程度有三种:
上等的激活,是在得到灌顶的当下同时成佛,瞬间就圆满了一切,中间的见道、修道都跃过去,根本不需要修。但这是非常罕见的,在佛教密宗的历史上,只有一两个印度的成就者是当场成就的。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也只有当下证悟,而没有当下成佛的。
中等的得受灌顶,是在灌顶的当下证悟。在任何大圆满灌顶的仪轨当中,都有介绍大圆满见解的程序。如果语言不通,且没人翻译,肯定没办法证悟。但如果有人翻译,表达也比较精准,在金刚上师具备德相,受灌人根机成熟——对密法、对上师三宝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在灌顶之前,外、内加行都修得非常到位的情况下,当上师用天然水晶来形容心的本性的时候,依靠上师的加持,受灌人就有可能在灌顶,尤其是密宗的第四灌顶的时候证悟。其实,汉传佛教中也有因为某个特殊因缘而当下证悟的实例,譬如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在听到五祖讲《金刚经》中的一句话的同时当即证悟的。但这种证悟只是初步的证悟,还不是成佛。属于显宗或密宗五道当中的加行道,连菩萨一地的见道都不是,更不是八地或十地。
下等的激活,是既没有成佛,也没有证悟,有可能受灌者自己都感觉不到。但因为上师的修法以及灌顶的力量,再加上受灌者自身的观想,当这些条件聚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激活如来藏的功能,赐予受灌者一种力量,从而使其快速证悟。
(二)授予权利
如果没有灌顶而学修密宗,不但不会有任何进步和成就,而且因为自己违背了规定,所以还有盗法的罪过。
灌了顶以后,就有权阅读密宗经典,修持密宗修法,念诵本尊心咒,宣讲密宗续部等等。当然,因为灌顶有好几种层次,在得到有些灌顶以后,只能自己修,却没有资格宣讲;有些灌顶得到以后,则既可以修也可以讲。
二、灌顶双方的条件
(一)赐授上师的标准
给我们灌顶的人,叫金刚上师。金刚上师的标准,在佛经,尤其是密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大家可以参看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等论著。密法要求,一定要找到具格的上师,才能得受灌顶,否则灌了也等于没有灌。
作为灌顶上师,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如果过去犯了密乘戒,密乘的戒体不清净或不存在了,就不能赐授灌顶。
第二,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有一定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禅定。禅定的要求不是非常高,并非一定要达到一地菩萨、八地菩萨的境界,有一定功夫即可。
第三,在灌顶之前,要经过非常严格的闭关,把灌顶的主尊作为本尊来实地修行。修行的时间不一定,但必须非常严格地按照本尊修法要求念诵心咒。
第四,熟知从头到尾的灌顶仪式。
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而给别人灌顶,别人是根本得不到任何灌顶的。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才可以灌顶。
现在自称是活佛、堪布、成就者、瑜伽士、空行母的人鱼龙混杂,如果没有辨别真伪的智慧,很容易上当受骗。当年阿底峡尊者进藏的时候,也是西藏惨遭灭佛之后,处于混乱不堪的时期(因为在灭佛期间,西藏的出家人全部被迫还俗,所以当时的西藏基本上看不到出家人。但很多在家修密宗的人却利用不起眼的身份,把除了出家人戒律以外的所有密宗传承、修法延续下来,并于后弘期全部公诸于世、广加弘扬。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藏传佛教)。与阿底峡尊者进藏的同时,很多地方的其他所谓成就者以及各色人等也纷纷来到西藏。因为当时的西藏黄金比较多,他们中的不少人是冲着黄金来的。仅仅骗走一些钱还没有太大关系,但因为其中一部分人传了一些不太规范的法,所以让很多修行人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
阿底峡尊者后圆寂的时候,针对这些情况,曾苦口婆心地教诲后人:“不要到寻找黄金的人面前去听法,要以佛经为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的时候也告诫弟子:“以戒为师”。同样,自称活佛、堪布的人不一定都是骗子。我们不能用带色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出家人或修行人,否则会造罪。如果不打算听法,就不要去观察对方,而应该以恭敬的态度与对方相处,恭敬所有穿出家衣服的人,无论他们有戒体还是没有戒体。这是皈依戒中的一条,凡是学佛的人都应该遵守。但如果准备在对方那里接受灌顶或听法,就必须事先观察。
按照密宗的要求,在依止上师之前要观察12年。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观察,那该怎么办呢?我个人比较推崇藏地老一辈那些公认的上师,他们经历过很多坎坷,所以其修行境界也非常了不起。当然,我不是说年轻人中没有好上师,我这样推荐,是在无法探知对方深浅的情况下,保守且保险的做法。
现在有些人以密宗为借口,毫无顾忌地吃肉、喝酒、骗钱、破坏别人的家庭,这都是末法时代的标志。不仅藏传佛教里面有这样的人,汉传佛教当中也有一些假冒的出家人。当然在任何团体当中,都免不了会有一些蛀虫或败类,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若有人说自己有神通,说某某人与他前世有着什么因缘,是他的空行母,若与他双修就一定能够解脱云云,凡是说这类话的人是假的。同时我们也要分清楚,这只是个人的问题而不是密法的问题。如果自己轻易相信而上当受骗,那就是自己的问题。密法不但不是这样的,而且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密宗典籍中讲过,如果以密法为借口而去杀盗淫妄,罪过远远超过了普通的杀盗淫妄!
所以,在没有观察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接受灌顶,否则可能会悔恨终生。密法是不能开玩笑的,一定要审视再三。
(二)得受者的条件
1.出离心。如果学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健康长寿、升官发财,则根本得不到灌顶。因为密乘戒是建立在菩萨戒和别解脱戒的基础之上的,而菩萨戒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别解脱戒又是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达不到预先的要求。
2.菩提心。密法首先是大乘佛法,没有菩提心,就不能称之为密法,更不能证悟空性。
3.对密法坚定不移的信心。即使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但对密法没有信心,好暂时不要灌顶,这是有严格要求的。等到对密法产生强烈信心以后,再去受灌顶比较安全。
4.能够听懂所灌顶的内容,并且能观想灌顶时需要观想的本尊及佛的坛城。
5.灌顶以后,能够坚守密乘戒。“密乘十四条根本戒”在《慧灯之光》陆和其他讲述密乘戒的书上都有。在灌顶之前,先要看看十四条根本戒的内容,并反问自己能否做到。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接受灌顶;否则还是放弃为妙。
本来十四条根本戒里面,也没有一条是完全不能做到的。即使是比较容易违犯的金刚道友之间的戒律——不得以严重的嗔恨心去打骂对方,也可以通过熏习而养成习惯。偶尔师兄之间发生冲突,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以后,立即赔礼道歉、改过忏悔,也可以将罪过忏悔清净。佛陀制定戒律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绝不会制定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戒律。一般说来,如果对密法有深深的信心与向往之情,基本上就能比较清净地守持十四条根本戒。
具备上述五个条件的人,才是密宗的法器,才可以接受密乘戒和灌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