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0101010丛书名: 新家庭书架
编辑推荐
精心挑选的经典内容,丰富的内涵,用心设计的版面,是都市人生活修养的一套实用丛书!
《新家庭书架》系列图书在原版《家庭书架》畅销品种基础之上,挑选品种更贴近百姓生活,内文版式设计简明清新,语言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配合精美图片和时尚封面设计,是量贩式阅读的经典之作。相信本系列图书一定能够在原《家庭书架》的畅销基础上再创辉煌。
16开,四色或双色印刷。品质上佳,价格低廉,是一套为都市百姓精心选材打造的丛书!本系列图书在选题策划初期,由编辑人员在大众生活类图书中,严格筛选经过市场长期检验后,真正畅销的图书品种收编入系,每本书年销售均达到10万册以上。
品种涉及普通百姓人尽皆知的经典四大名著,历史爱好者不得不知的《世界上下五千年》、《曾国藩智谋全书》,文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诗经》《鲁迅经典散文全集》《朱自清经典散文全集》,中小学生必知的《中华成语故事全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居家的生活宝典《礼仪是一种资本:日常礼仪的300个细节》《生活中的2000个实用偏方》《自我按摩治百病》。
内容精选。制作精美。同类书中的实惠品种
内容简介
新家庭书架 精选了26种图书,包括健康生活、修身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图书内容都是与都市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指导书,涵盖当下人们*关注的饮食、健康、美容、营养、医疗、修身、养生等各个方面,有助于家庭生活质量提高,内容实用丰富。 一旦翻开,就停不下阅读的精品图书.
目 录
《挺经》 ——内圣外王之法卷一内圣卷二砺志卷三家范卷四明强卷五坚忍卷六刚柔卷七英才卷八廉矩卷九勤敬卷十诡道卷十一久战卷十二廪实卷十三峻法卷十四外王卷十五忠疑卷十六荷道卷十七藏锋卷十八盈虚《冰鉴》 ——观人识鉴之术神骨一神骨二神骨三神骨四神骨五刚柔一刚柔二刚柔三容貌一容貌二容貌三容貌四情态一情态二情态三须眉一须眉二须眉三声音一声音二声音三气色一气色二气色三气色四《家书》 ——立业兴家之言修身篇劝学篇为政篇治家篇交友篇用人篇《日记》 ——明心见性之道为学一交友二修身三治道四济世五鉴赏六养生七悼亡八
在线试读
卷一内圣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日慎独则心泰,日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晚,日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译文 仔细思考古人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成效特别显著的大概有四项:慎重独处,就会心胸泰然;庄严恭敬,就会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会心悦虔服;正心诚意,则神灵也会钦敬他。
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自己的贪欲,连其中隐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过,行事遵循自然之理,一刻也不间断,这样内心时时自省且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庄严恭敬,就是仪容整齐严肃,心灵宁静专一,稳重端庄而不懈怠,所以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是要心存仁义滋养的天性,视百姓为同胞,对万物也心存养护。像这样大公无私,自然会受到人民爱戴。正心诚意,就是忠贞不贰,言语笃实不欺瞒任何人,用至诚之德来感应天地万物,因此受到神灵的钦敬。如果在修身工夫上真能做到以上这四点,那么成效自然会到来。我虽然已经老了,也还想在修身方面下工夫,希求能达到成效。
原文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译文 古人所谓的“独”,是君子和小人都能感受到的。小人认为自己是独自一人,所以他会产生非分的想法,非分之想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肆意妄为,从而做出一些欺骗他人的坏事。君子担忧自己是单独一人时,会生出真诚的想法。真诚想法积聚多了就会处事谨慎,从而下工夫提升自己不满意的道德修为。虽然君子和小人都是独处,两者的差距却可由此得到评论。
自从《大学》穷究事物的原理并获得知识之后,过去的言论行为都可用作个人开阔眼界充实知识的资料,日常处理的琐事问题,更可深化个人的阅历见识。君子这样做了,他的心在遇到实事时,已经能剖析公私的区别;他的心在联系道理时,又足以精辟地研究其得失。那么对于善事应当做,不善的坏毛病应去掉,早已经形象鲜明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人们,却不能有实在的见识,去实行他所知道该做的事。于是办一件好事,惟恐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干的,去办的时候迟疑不决。改正一个不好的毛病,侥幸别人可能窥视不到,改正得很不得力。背地里自己独处,虚假的情弊自然会产生,这就是欺骗啊!而君子,惟恐办一件善事办得不彻底,在晦暗中会产生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不改正,就会像涓涓细流长年不断地犯错。暗室之中懔然不动邪念如同面对天神,主心骨坚硬如同金石。在自己主持工作的地方单独行事,一定要慎之又慎。
这就是圣人遵奉的准则要点,也是后世贤人切实研究的问题呀! 原文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睦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啐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译文 有关自身修为和治理国家的道理,仅凭“勤劳为政,节俭持家,谈话诚信,行事诚恳”这四句话就能终身适用并且受益无穷。所谓话不在多,也不在深,有用即可。
古今圣哲先贤们的胸怀宽广可达到大德的,大概有四种境界:诚恳谦恭,注重自我修为而萌生出聪明睿智,这是二程( 程颢和程颐)的说法;诚恳到了极点以至于感动神灵,进而达到可预知前事的效果,这是子思的遗训;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所以身体康健面色光润,这是孔子、颜回、曾子、孟子等人学说的要义;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吟咏诗赋,所以意态闲适神色恬然,这是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的人生乐趣。我常常悔恨自己年少时不知道努力,到老来就常有悔惧之意,对于古圣先贤们的心境情态,不能领略一二。所以我只能反复寻思揣摩,叹息感喟不已。
P10-12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译文 仔细思考古人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成效特别显著的大概有四项:慎重独处,就会心胸泰然;庄严恭敬,就会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会心悦虔服;正心诚意,则神灵也会钦敬他。
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自己的贪欲,连其中隐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过,行事遵循自然之理,一刻也不间断,这样内心时时自省且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庄严恭敬,就是仪容整齐严肃,心灵宁静专一,稳重端庄而不懈怠,所以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是要心存仁义滋养的天性,视百姓为同胞,对万物也心存养护。像这样大公无私,自然会受到人民爱戴。正心诚意,就是忠贞不贰,言语笃实不欺瞒任何人,用至诚之德来感应天地万物,因此受到神灵的钦敬。如果在修身工夫上真能做到以上这四点,那么成效自然会到来。我虽然已经老了,也还想在修身方面下工夫,希求能达到成效。
原文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译文 古人所谓的“独”,是君子和小人都能感受到的。小人认为自己是独自一人,所以他会产生非分的想法,非分之想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肆意妄为,从而做出一些欺骗他人的坏事。君子担忧自己是单独一人时,会生出真诚的想法。真诚想法积聚多了就会处事谨慎,从而下工夫提升自己不满意的道德修为。虽然君子和小人都是独处,两者的差距却可由此得到评论。
自从《大学》穷究事物的原理并获得知识之后,过去的言论行为都可用作个人开阔眼界充实知识的资料,日常处理的琐事问题,更可深化个人的阅历见识。君子这样做了,他的心在遇到实事时,已经能剖析公私的区别;他的心在联系道理时,又足以精辟地研究其得失。那么对于善事应当做,不善的坏毛病应去掉,早已经形象鲜明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人们,却不能有实在的见识,去实行他所知道该做的事。于是办一件好事,惟恐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干的,去办的时候迟疑不决。改正一个不好的毛病,侥幸别人可能窥视不到,改正得很不得力。背地里自己独处,虚假的情弊自然会产生,这就是欺骗啊!而君子,惟恐办一件善事办得不彻底,在晦暗中会产生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不改正,就会像涓涓细流长年不断地犯错。暗室之中懔然不动邪念如同面对天神,主心骨坚硬如同金石。在自己主持工作的地方单独行事,一定要慎之又慎。
这就是圣人遵奉的准则要点,也是后世贤人切实研究的问题呀! 原文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睦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啐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译文 有关自身修为和治理国家的道理,仅凭“勤劳为政,节俭持家,谈话诚信,行事诚恳”这四句话就能终身适用并且受益无穷。所谓话不在多,也不在深,有用即可。
古今圣哲先贤们的胸怀宽广可达到大德的,大概有四种境界:诚恳谦恭,注重自我修为而萌生出聪明睿智,这是二程( 程颢和程颐)的说法;诚恳到了极点以至于感动神灵,进而达到可预知前事的效果,这是子思的遗训;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所以身体康健面色光润,这是孔子、颜回、曾子、孟子等人学说的要义;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吟咏诗赋,所以意态闲适神色恬然,这是陶渊明、白居易、苏轼、陆游的人生乐趣。我常常悔恨自己年少时不知道努力,到老来就常有悔惧之意,对于古圣先贤们的心境情态,不能领略一二。所以我只能反复寻思揣摩,叹息感喟不已。
P10-1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