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8258
*中国儿童心理分析的主要开拓者、中国分析心理学派的领军人物高岚教授重磅作品!
*斯坦福大学教授 布莱恩﹒费尔德曼博士鼎力推荐
*立足中国家庭养育环境,基于上千份儿童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以30年儿童心理分析的经验,融合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理论的精髓,帮助中国父母找回迷失的养育本质
“人格底色”是高岚教授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她认为,人格底色是一个品质的集合,儿童的成长过程就像在生命基底的调色盘上调色的过程,而人格底色就是调色盘,决定孩子一生的基调是灰暗还是绚丽。其中,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是人格底色这个调色盘上的三原色。而0-6岁期间是儿童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的时期。
书中详细介绍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奠定孩子的人格底色:一是了解原色,觉察孩子;二是觉察自身,减少串色;三是科学着色,给孩子好的教育。同时父母必须提高感受性,因为好的感受性能帮助家长进行优质教养,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人格品质,这是奠定人格底色的必要条件。
第一章 儿童问题的心理真相:人格底色
不被爸妈看见的孩子 3
人格底色影响孩子一生 5
看见孩子,奠定人格底色 9
第二章 了解原色,觉察孩子:三原色
第一大原色:信任感 19
第二大原色:自主性 30
第三大原色:主动性 40
第三章 了解原色,觉察孩子:感受性
觉察孩子的好工具——感受性 53
提升父母感受性的方法 68
第四章 觉察自身,减少串色
串色对孩子的影响 87
觉察自身的好契机——育儿焦虑 107
减少串色的三大要素 117
第五章 科学着色,给孩子“好”的教育
“好”的教养观念——真诚做自己,好好做父母 139
好父母着色的三要素 150
第六章 看见的力量——七个咨询案例
案例一:爱打人的小哲 165
案例二:霸道的天天 179
案例三:不愿上学的琪琪 194
案例四:“问题大王”小天 204
案例五:混乱、叛逆的阳阳 212
案例六:爱讨好人的妞妞 224
案例七:“话痨”圆圆 235
参考文献 248
我很高兴向中国的家长们推荐高岚教授的讲座和课程。
过去十年,我与高岚教授一同工作过。在密切的合作中,我发现她对儿童、儿童的发展和育儿方式有着非常好的理解。
她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天性,并能将这些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她所任教的大学里的学生,以及经常对孩子的发展需求提出疑问的家长们。
我很荣幸能与高岚教授在广州和澳门举办的儿童发展和心理治疗的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中一同授课,教授对象既有广州和澳门两所大学的大学生,也有对荣格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高岚教授对儿童的气质类型、依恋方式,以及父母关系对孩子的独特性和个性发展的影响有极深的了解。
她对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0~6岁)对他们以后发展的重要性有着细致而全面的理解。
她了解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对他们情感、智力、精神和创造性生活的发展的重要性。
她了解如何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一种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
当我和高岚教授在广州给家长们进行安全依恋发展的讲座时,她能够以清晰而全面的方式解释,父母需要培养自己对孩子的敏感性,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形象、安全感和一致的身份认同。
高岚教授能够帮助父母从孩子的气质类型、天赋等方面去了解孩子的个性。
她能够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向家长们解释这一切,家长们能够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积极运用高岚教授的智慧和知识。
高岚教授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认识到有必要去帮助中国的家长们明白,孩子的情感、创造力、精神发展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同样重要。
在这方面,她把多年来对学龄前儿童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带入她的工作中。
她所接受的荣格儿童和成人心理分析师、沙盘治疗师的培训,使她能够在21世纪我们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更深入地去理解儿童情感、社交和创造性方面的需求。
我认为,高岚教授在儿童发展和荣格儿童分析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她能够继续在这些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她在这些领域是国际公认的权威,她多年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将继续在中国和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
我认为,中国的家长们能够拥有这样一个重要的宝藏是很幸运的,他们可以从高岚教授的敏感、智慧和创造力中获得很多知识。
布莱恩·费尔德曼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前首席临床心理学家,帕洛阿尔托,加利福尼亚州
儿童、青少年及成人荣格分析(IAAP)
婴儿观察研讨会负责人(AIDOBB)
中国澳门城市大学客座教授
I am delighted to write a recommendation for Professor Gao Lan regarding her lectures and teaching for Chinese parents.
I have worked closely with Professor Gao Lan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and have found that she has an excellent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and parenting styles.
She understands the nature of child development with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and can communicate this to both her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ies where she teaches as well as to parents who often come with many questions about their child’s developmental needs.
I have had the good fortune to be able to work with Professor Gao Lan in lectures, seminars and workshops on child development and child psychotherapy that we have co-taught in Guangzhou and Macau to both university students as well as to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Jungian psychology.
Professor Gao Lan has an excellent knowledge from h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and clinical with children of the impact of the child’s temperament, attachment style, and the parenting relationship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s unique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She has a nuanced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ild’s first years (0-6years) upon their later development.
She understands the importance of a secure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 and their par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emotional, intellectual, spiritual and creative life;
and she understands how to help parents development a secure and trusting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child.
When I gave lectures with Professor Gao Lan in Guangzhou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e attachment to parents she was able to explain in a clear and comprehensive manner the need for parents to develop their capacity for sensitivity to their child to help address the child’s emotional needs as well as to help the child develop a capacity for agency, positive self-image and secure and coherent identity.
Professor Gao Lan is able to help parents understand their child’s individuality in terms of their temperament, gifts, and challenges.
She is able to explain all of this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to parents who are able to utilize Professor Gao Lan’s wisdom and knowledge in positive way in their daily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child.
Professor Gao Lan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he realizes the need to help Chinese parents understand that the child’s emotional, creative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is as important as the child’s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his regard she brings to her work years of research and clinical work with children in preschool settings.
Her training as a Jungian child and adult analyst and sandplay therapist enable her to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child’s emotional, social, and creative need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allenges we face in the 21st century.
I think that Professor Gao Lan’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he areas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Jungian child analysis are both special and unique in China, and I am confident that she shall be able to continue to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se fields.
She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uthority in these areas and she has much to share from h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hat will continue to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ly.
I think that parent’s in China are fortunate to have such an important asset and they shall be able to gain much knowledge from her sensitivity, wisdom and creativity.
Brian Feldman,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Former Chief Clinical Psychologist, 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Palo Alto, California
Child, Adolescent and Adult Jungian Analyst (IAAP)
Infant Observation Seminar Leader (AIDOBB)
Visiting Professor: City University of Macau, China
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
2018年6月,在夏天的满眼生机中,青籽儿童心理带着它的种子在羊城的白云山下、麓湖之畔生长起来。
相对于许多品牌轰轰烈烈的创始故事,青籽儿童心理的成立似乎有些平淡,不过是源于高岚老师的一句话,她说:“在临床工作这么多年,其实我知道预防的意义比治疗更大,我希望能有一个学习的平台,将专业的儿童成长的心理学知识传递给父母,让父母成为自己孩子的心理学家。”其实,我们知道,这不是高岚老师一时兴起,因为多年来,在许多地方,包括在地震后的北川与玉树,高岚老师始终最关注的是孩子是否有成长的能量,是否有丰沛的生命的模样。我们最常听到她说的就是,生命早期的成长需要成年社会所有人的敬畏。
我们看到,当代中国转型期中的亲子关系与家庭观念,正面临着中国式“二胎”家庭、“隔代教养”“东西方文化冲突”“虎妈狼爸”等种种问题,各种专家的育儿观念层出不穷,让父母们无所适从,而不当的育儿观念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电视上、新闻中,种种“学生跳楼”“弑母”的教育失败案例,更是让家长们焦虑重重,家长们期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科学的育儿理念。对此,高岚老师说:“其实,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就是——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是了解自己的,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确定的,知道自己接纳什么,要拥有的生活态度和价值是什么,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怎么样的,那么他们才能够把一份属于孩子的未来交到孩子手上。但不幸的是,很多父母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态度或价值,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对自己的孩子不甚了解,而是简单地把所有的东西都叠加到孩子那里,告诉孩子——“你必须这么做,我是为你好,我为了你放弃了什么,我牺牲了什么,我们把什么都给你了。”这是危险的。而有的家长即便知道了这一点,但面对问题时往往被情绪控制,纠结于孩子的行为,将自身的问题抛诸脑后。
现实如此,情怀如此。于是,带着满腔的热血和使命感,我们这个被外人称为“人均985、211硕博士”的团队组建起来了,青籽儿童心理就此成立了。我们的使命是:“传播科学、实用的教养观念与方法。”
成立之初,我们遇到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通俗化。高岚老师曾出版过《理解心理学》《荣格文集》《学前教育学》《幼儿自主性活动课程方案》等专业书籍,无可否认,她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都是当之无愧的专家,但是面向大众做通俗化的产品还是第一次。对于高岚老师而言,她需要把三十多年来在儿童、家长工作中的经验梳理汇总,形成核心观点;而如何将这些经验与观点更好地、更通俗化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则是青籽儿童心理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高岚老师每写出一篇稿子,我们团队便反复琢磨讨论,甚至邀请一些父母阅读,沟通后再反馈给老师修改。我们团队一直抱着做学术的严谨态度来做心理科普,那是出于敬畏之心、责任感和使命。我们从不避讳说我们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习,也还在探索,正如大家第一次做父母那般。经过团队一年的努力,高岚老师的《三步奠定孩子人格底色》的线上课程终于在青籽儿童心理平台上线了。这是高岚老师首次提出“人格底色”这个概念,上线当天,我们彻夜未眠。
除此之外,半年内我们还开展了数十场以“人格底色”为核心的家长公益讲座,从华南到华中,再到西北,我们走到广大家长中去,希望能将“人格底色”这个概念带给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或许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期待能以微薄的力量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在这里,我们青籽儿童心理团队真诚地向您推荐《为何爸妈看不见我——揭秘儿童问题的心理真相,奠定人格底色》。这本书是高岚老师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家庭教育作品,既融合了高老师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也是一年来对课程《三步奠定孩子人格底色》的反复沉淀和升级。在书中,高老师以鲜活真实的案例,从儿童常见的发展问题入手,讲到了家长自身成长,也讲到了科学教养观念形成,为家长开启了一堂堂有趣而真挚的育儿课,一步一步地帮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需要,奠定好孩子的人格底色,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
希望您通过这本书,能看见自己,看见孩子。
最后致敬高岚老师。真正的专家,不是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而是胸中有江河,却愿俯身滋养春华夏草。
青籽儿童心理创始团队
看见孩子,奠定人格底色
一个好的人格底色的形成离不开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的良好发展。孩子在成长中必然会表现出要发展这些特性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给予孩子相应的援助,使他的“原色”饱和度更高,从而能混合出更纯净的、属于他们自己的颜色。
这里有3个部分很重要,分别是:了解原色,觉察孩子;觉察自身,减少串色;科学着色,给孩子“好”的教育。
了解原色,觉察孩子
这是家长为孩子奠定人格底色的第一步。
家长需要对孩子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这三大原色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且拥有较高的感受性,这样才能觉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觉察孩子的需要,才可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援助。
比如,在两三岁的时候,孩子会特别想要自己做事,如自己穿袜子、自己拿杯子、自己吃饭、自己拿扫帚扫地、自己用布擦桌子等。
我观察过一个孩子,他每天见到外婆扫地、拖地,就总想自己也去拿扫帚。在不断被禁止的情况下,有一天他把自己刚换的尿不湿扯了下来,来来回回地去擦地,非常开心。这样的行为就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主动性的典型表现。
如果孩子总被禁止,或者孩子没办法做好,那么孩子会非常委屈、伤心,甚至大哭。如果父母不知道这是孩子自主性发展的特点,不能感受到孩子想自己做好一件事情的强烈意愿,不能理解孩子做不好一件事情的失落与难过,那么父母可能会在一开始就打断与禁止孩子,或者是在孩子做不好的时候呵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觉得自己总被指责、拒绝、抱怨,便会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信任。这无疑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觉察自身,减少串色
这是家长为孩子奠定人格底色的第二步。
许多父母会有这样的困惑:育儿书看了不少,育儿课程也听了不少,但为什么还是教不好孩子?碰到孩子出现问题,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呢?这是因为父母的学习只停留在针对孩子的问题上,需要进入第二步。
父母自身也带着属于自己的人格色彩,这些色彩包括父母自己在0~6岁时形成的人格底色,以及在后续成长过程中,学校、社会在底色的基础上着的颜色。此外,父母的原生家庭、个性、成长与阅历都会给自身色彩带来影响。在教养过程中,父母自身的色彩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他们的行为、言语“串”到孩子的原色中,影响孩子的原有颜色。
曾经有位来访者在我的工作室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小时候,有一次她在幼儿园画了一幅画,特别开心地拿回家给妈妈看。当时妈妈正打电话和别人在聊工作上的事情,妈妈情绪很不好,讲话声音非常大。她把画拿到妈妈面前,希望妈妈能开心一点儿,结果妈妈觉得她打扰了自己,怒吼了她,并且一把将画扔进了垃圾桶。她成了妈妈的“出气筒”。这件事一直深深地烙印在她心里,影响了她对自己的认识、对妈妈的感情,以及对于关系的厌恶,导致她之后再也不愿意画画。
还有一个孩子因为在学校不愿意讲话,不和老师、同学沟通,而来到我的咨询室。在交流中,我发现他的妈妈是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妈妈非常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比如,我们在谈话的时候,她连孩子两只手在膝盖上放的位置不是那么端正,都会提醒孩子。她的紧张让孩子也很紧张,孩子总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同时也认为自己不够好,以至于不能够开口讲话。
妈妈有时也知道自己没必要太追求完美,但是就像中了魔咒一样,想摆脱却又摆脱不掉。再进一步了解,原来妈妈也是从小生活在父母事事要求完美的教育模式下,这种模式深入她的骨髓中,也影响了她教育孩子的方式。这个“魔咒”让她不自觉地用同样的方式要求着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些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来成长。这类家长习惯于要求“孩子应该怎样”“我想要孩子怎样”,会想办法为孩子寻找一个优秀榜样,为孩子寻找他们认同的人生轨迹,并希望孩子去按这个轨迹成长。
其实,这些要求背后都藏着家长自己没有被满足的、没有被看见的、没有被认同和发展的部分。这部分在生命成长中形成了一些遗憾,形成了没有机会再弥补的一些障碍,因而父母会不由自主地希望孩子能帮助自己弥补这些遗憾。
比如,家长有一些自卑,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旦孩子出现家长觉得是不自信的一些表现,如孩子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不主动回答问题,家长就会想起自己曾因为自卑而吃过的苦头,会特别焦虑。
再如,家长小时候想学钢琴,觉得学习钢琴的人很有气质,等他有了孩子,就会特别想让孩子学钢琴,尽管孩子不一定喜欢。
这些家长在自己成长的原生家庭中、在自身成长中,没有完成的和没有获得的东西都会串色到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或孩子的成长中。
所以,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经常觉察自身,遇到问题时做出恰当的反思和调整,减少串色,尽可能做一个清醒、冷静的父母。否则,父母可能会无意识地受早期经历的影响,使用原始而危险的方式去应对问题。这样不但无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底色,还会影响孩子原有的颜色。
科学着色,给孩子“好”的教育
这是父母为孩子奠定人格底色的第三步。
父母都知道应该给予孩子鼓励、耐心、赞赏等,但是很多时候因为缺少了前面两步的觉察,我们给孩子的东西往往是不走心的。
比如,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应该对孩子有耐心,给予他鼓励,所以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会把愤怒的情绪压抑下来,但是这种情绪会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发泄出来,反而对孩子更不利。
所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父母要形成一个科学的育儿观念——真诚做自己,好好做父母。
我们需要真诚地做自己,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真实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歉意、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要求,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包裹住我们的各种不安和焦虑。只有当我们露出自己的真实状态时,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孩子的不完美,才能看到孩子,接纳孩子。这时,等待、陪伴、协助、赞赏、边界和自由,我们这些真正的“爱”才能无障碍地给予孩子,为孩子科学着色,让他自由健康地成长为更好的模样。
总的来说,家长要在了解原色、觉察孩子的基础上,觉察自身,减少串色,这样才能科学着色,给孩子真正“好”的教育,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援助,使他的原色饱和度更高,形成更纯净的、属于他自己的人格底色。
本章重点
人格底色影响孩子的一生,决定孩子这一生过得是灰暗还是绚丽。
一个拥有良好人格底色的孩子,往往拥有良好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动性,会表现出自信、主动、有好奇心、有创造力、接纳自己、能和他人建立好的关系。如果孩子拥有这样的人格底色,就一定能够在未来面对种种挑战,成为他自己。
看见孩子,是奠定孩子人格底色最关键的一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