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63449
本书较为系统地对区块链的历史和现状、起源与发展以及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并从多个方面和行业对区块链的定义、创新,以及区块链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探讨未来区块链如何引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对我们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崛起和其在人类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书在讲述理论的同时,结合进阶区块链、如何应用区块链、政府如何监管区块链以及金融机构和智库如何看待区块链等穿插案例分析,拉近了读者对区块链的距离,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本书从历史与背景、发展现状、基础原理与技术、应用生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论述了区块链是怎样立起来的,为什么人人都在谈论区块链,区块链的秘密在哪里、进阶区块链(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是什么,区块链怎么玩,怎样从信息互联网走向价值互联网,如何用法规约束和监管区块链,区块链走向何处、争议与挑战,并通过经济、金融、货币、法律、科技哲学等角度来加以分析区块链在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区块链创世纪
一、先驱篇
二、货币篇
三、信用篇
四、区块链篇
第二章区块链基础
一、区块链的基本概念
二、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三、区块链共识机制
四、区块链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区块链进阶
一、简单支付验证(SPV)
二、侧链
三、闪电网络
第四章智能合约
一、智能合约的起源
二、智能合约的定义
三、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的区别
四、智能合约与区块链
五、智能合约应用案例
六、智能合约面临的问题
七、智能合约的未来展望
第五章区块链怎么玩
一、数字货币
二、支付汇兑
三、登记结算
四、数据存证
五、知识产权保护
六、溯源、防伪与供应链
七、身份认证与公民服务
八、物联网
九、保险
十、医疗
十一、博彩和预测市场
第六章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二、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三、区块链与共享金融
四、区块链与货币创新
五、区块链与金融创新
第七章区块链政策与法规
一、各国政府的监管态度
二、区块链资产的合法性问题
三、区块链与法律的重构
四、区块链的法律前景
第八章区块链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一、自由与演化:发自社区,来自市场
二、组织与激励:各花入各眼
三、纳什均衡:公有链的永动机之谜
四、比特币的内在价值:当它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五、博弈与合作:区块链——信任的机器
后记
附录
附录1国内区块链项目一览表
附录2国外区块链项目一览表
附录3区块链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区块链:建设互联网的价值高速公路
姚余栋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生。一般民众都将比特币简单地视为一种货币,但从根本上来说,区块链更是价值传输协议。相较于通常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区块链与互联网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协议更为相似。只不过,TCP/IP协议为信息互联网而设计,区块链则为价值互联网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在互联网上进行价值交换,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保价值交换的唯一性;二是如何确立价值交换双方的信任关系;三是如何确保双方的承诺能够完成依靠网络的自治机制(智能合约)而自动执行,而无需可信第三方的介入。2009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诞生,给上述三个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协议,链上数据不可随意更改或伪造,因而提供了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区块链可理解为一个账本(ledger),人们只需加入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智能合约来达成信用共识,而不再借助任何中间方。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包括了过去所有的交易记录、历史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安全地分布式存储在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中,即为一个区块,从创始区块连接到当前区块,就形成了区块链。由于每个区块都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索引,即区块的哈希(hash),使得每一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产生,若要逆转某个区块上的交易,需要重新计算该区块之后的所有区块,这在计算难度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区块链逐步成为一种可靠的审计工具,也让系统内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建立得以实现。
区块链本身具有分布式(Distributed)、去中介(Disintermediation)、去信任(Trustless)、不可篡改(Immutable)、可编程(Programmable)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区块链能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灵活更新市场规则,防止信息篡改和伪造,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宕机风险。因而区块链可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众多金融机构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区块链可直接用于银行相关业务。例如,对账户的反洗钱检查、交易后的银行结算等涉及人工审核的业务。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使账户资产、信用等信息可在各银行间共通,这大大简化了重复性手续,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全球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寻求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数字货币平台。R3CEV区块链项目在世界上获得多家银行支持,目前有42家银行加入该项目的研究,实现实时结算和清算功能。
各国央行还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尝试发行eSDR,来构建一套新型的超主权货币跨国支付清算体系,从而适当缓解主权货币主导下的传统货币体系缺陷,也有助于应对全球“流动性困局”。英国央行计划发布由中央机构控制的类比特币数字货币RSCoin。这是一款完全基于央行的需求来设计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该技术将依赖于一系列权威机构,如商业银行,防止货币重复消费。我国央行也在研讨发行数字货币方案。
由于任何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区块链系统:启动条件十分简易,且不难实现。当前正迎来区块链的寒武纪大爆发,大量区块链开源或封闭试验得以实施。现有区块链林林总总,有公有链、联盟链与私有链之分。知名项目除了R3CEV,还有Linux基金会推进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以智能合约平台而著称的以太坊,以及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系统的闪电网络与侧链技术……正如区块链数据的合法性是以算法来竞争最长链,这些区块链协议与技术也呈现出非常激烈的竞争局面,它们最终哪一种会胜出,联盟链与公有链哪一个笑到最后,并成为互联网通用价值传输协议,目前还是个谜。
或许,互联网的早期发展能带给我们以启示。互联网鼻祖是美国国防部的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在20世纪70年代,ARPAnet已经形成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它们之间不能通讯。直到1974年,研究人员设计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著名的TCP/IP——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才将这些孤岛连通起来,构成现在的因特网(Internet)。因而,联盟链与公有链之间,比特币与以太坊之间,以及其他区块链网络之间,也许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局面,而是会通过构建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价值传输协议,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块链:互联链(Interchain)。同样,互联链也会像互联网的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层级设计一样,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共享账簿的开放权限的不同,而演化为不同层级的协议。
如果说TCP/IP协议让我们进入了信息自由传递的时代,区块链则将把我们带入价值高速公路时代。区块链协议的完善,将构成共享金融的基础设施。当今互联网正进入分布式时代,逐渐从传递信息的互联网演变为交换价值的互联链。出于价值交换的需要,人类进入数据可计算时代。数据结构也进化成为附带计算机程序的代码,数据可以自我计算,自我运行,从而成为智能数据,为整个人类社会进入智慧社会打开了大门。
区块链:建设互联网的价值高速公路
姚余栋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生。一般民众都将比特币简单地视为一种货币,但从根本上来说,区块链更是价值传输协议。相较于通常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区块链与互联网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协议更为相似。只不过,TCP/IP协议为信息互联网而设计,区块链则为价值互联网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在互联网上进行价值交换,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保价值交换的唯一性;二是如何确立价值交换双方的信任关系;三是如何确保双方的承诺能够完成依靠网络的自治机制(智能合约)而自动执行,而无需可信第三方的介入。2009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诞生,给上述三个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协议,链上数据不可随意更改或伪造,因而提供了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区块链可理解为一个账本(ledger),人们只需加入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智能合约来达成信用共识,而不再借助任何中间方。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包括了过去所有的交易记录、历史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安全地分布式存储在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中,即为一个区块,从创始区块连接到当前区块,就形成了区块链。由于每个区块都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索引,即区块的哈希(hash),使得每一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产生,若要逆转某个区块上的交易,需要重新计算该区块之后的所有区块,这在计算难度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区块链逐步成为一种可靠的审计工具,也让系统内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建立得以实现。
区块链本身具有分布式(Distributed)、去中介(Disintermediation)、去信任(Trustless)、不可篡改(Immutable)、可编程(Programmable)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区块链能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灵活更新市场规则,防止信息篡改和伪造,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宕机风险。因而区块链可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众多金融机构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区块链可直接用于银行相关业务。例如,对账户的反洗钱检查、交易后的银行结算等涉及人工审核的业务。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使账户资产、信用等信息可在各银行间共通,这大大简化了重复性手续,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全球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寻求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数字货币平台。R3CEV区块链项目在世界上获得多家银行支持,目前有42家银行加入该项目的研究,实现实时结算和清算功能。
各国央行还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尝试发行eSDR,来构建一套新型的超主权货币跨国支付清算体系,从而适当缓解主权货币主导下的传统货币体系缺陷,也有助于应对全球“流动性困局”。英国央行计划发布由中央机构控制的类比特币数字货币RSCoin。这是一款完全基于央行的需求来设计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该技术将依赖于一系列权威机构,如商业银行,防止货币重复消费。我国央行也在研讨发行数字货币方案。
由于任何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区块链系统:启动条件十分简易,且不难实现。当前正迎来区块链的寒武纪大爆发,大量区块链开源或封闭试验得以实施。现有区块链林林总总,有公有链、联盟链与私有链之分。知名项目除了R3CEV,还有Linux基金会推进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以智能合约平台而著称的以太坊,以及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系统的闪电网络与侧链技术……正如区块链数据的合法性是以算法来竞争最长链,这些区块链协议与技术也呈现出非常激烈的竞争局面,它们最终哪一种会胜出,联盟链与公有链哪一个笑到最后,并成为互联网通用价值传输协议,目前还是个谜。
或许,互联网的早期发展能带给我们以启示。互联网鼻祖是美国国防部的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在20世纪70年代,ARPAnet已经形成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它们之间不能通讯。直到1974年,研究人员设计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著名的TCP/IP——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才将这些孤岛连通起来,构成现在的因特网(Internet)。因而,联盟链与公有链之间,比特币与以太坊之间,以及其他区块链网络之间,也许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局面,而是会通过构建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价值传输协议,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块链:互联链(Interchain)。同样,互联链也会像互联网的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层级设计一样,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共享账簿的开放权限的不同,而演化为不同层级的协议。
如果说TCP/IP协议让我们进入了信息自由传递的时代,区块链则将把我们带入价值高速公路时代。区块链协议的完善,将构成共享金融的基础设施。当今互联网正进入分布式时代,逐渐从传递信息的互联网演变为交换价值的互联链。出于价值交换的需要,人类进入数据可计算时代。数据结构也进化成为附带计算机程序的代码,数据可以自我计算,自我运行,从而成为智能数据,为整个人类社会进入智慧社会打开了大门。
区块链:建设互联网的价值高速公路
姚余栋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生。一般民众都将比特币简单地视为一种货币,但从根本上来说,区块链更是价值传输协议。相较于通常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区块链与互联网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协议更为相似。只不过,TCP/IP协议为信息互联网而设计,区块链则为价值互联网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在互联网上进行价值交换,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保价值交换的唯一性;二是如何确立价值交换双方的信任关系;三是如何确保双方的承诺能够完成依靠网络的自治机制(智能合约)而自动执行,而无需可信第三方的介入。2009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诞生,给上述三个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协议,链上数据不可随意更改或伪造,因而提供了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区块链可理解为一个账本(ledger),人们只需加入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智能合约来达成信用共识,而不再借助任何中间方。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包括了过去所有的交易记录、历史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安全地分布式存储在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中,即为一个区块,从创始区块连接到当前区块,就形成了区块链。由于每个区块都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索引,即区块的哈希(hash),使得每一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产生,若要逆转某个区块上的交易,需要重新计算该区块之后的所有区块,这在计算难度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区块链逐步成为一种可靠的审计工具,也让系统内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建立得以实现。
区块链本身具有分布式(Distributed)、去中介(Disintermediation)、去信任(Trustless)、不可篡改(Immutable)、可编程(Programmable)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区块链能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灵活更新市场规则,防止信息篡改和伪造,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宕机风险。因而区块链可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众多金融机构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区块链可直接用于银行相关业务。例如,对账户的反洗钱检查、交易后的银行结算等涉及人工审核的业务。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使账户资产、信用等信息可在各银行间共通,这大大简化了重复性手续,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全球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寻求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数字货币平台。R3CEV区块链项目在世界上获得多家银行支持,目前有42家银行加入该项目的研究,实现实时结算和清算功能。
各国央行还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尝试发行eSDR,来构建一套新型的超主权货币跨国支付清算体系,从而适当缓解主权货币主导下的传统货币体系缺陷,也有助于应对全球“流动性困局”。英国央行计划发布由中央机构控制的类比特币数字货币RSCoin。这是一款完全基于央行的需求来设计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该技术将依赖于一系列权威机构,如商业银行,防止货币重复消费。我国央行也在研讨发行数字货币方案。
由于任何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区块链系统:启动条件十分简易,且不难实现。当前正迎来区块链的寒武纪大爆发,大量区块链开源或封闭试验得以实施。现有区块链林林总总,有公有链、联盟链与私有链之分。知名项目除了R3CEV,还有Linux基金会推进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以智能合约平台而著称的以太坊,以及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系统的闪电网络与侧链技术……正如区块链数据的合法性是以算法来竞争最长链,这些区块链协议与技术也呈现出非常激烈的竞争局面,它们最终哪一种会胜出,联盟链与公有链哪一个笑到最后,并成为互联网通用价值传输协议,目前还是个谜。
或许,互联网的早期发展能带给我们以启示。互联网鼻祖是美国国防部的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在20世纪70年代,ARPAnet已经形成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它们之间不能通讯。直到1974年,研究人员设计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著名的TCP/IP——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才将这些孤岛连通起来,构成现在的因特网(Internet)。因而,联盟链与公有链之间,比特币与以太坊之间,以及其他区块链网络之间,也许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局面,而是会通过构建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价值传输协议,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块链:互联链(Interchain)。同样,互联链也会像互联网的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层级设计一样,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共享账簿的开放权限的不同,而演化为不同层级的协议。
如果说TCP/IP协议让我们进入了信息自由传递的时代,区块链则将把我们带入价值高速公路时代。区块链协议的完善,将构成共享金融的基础设施。当今互联网正进入分布式时代,逐渐从传递信息的互联网演变为交换价值的互联链。出于价值交换的需要,人类进入数据可计算时代。数据结构也进化成为附带计算机程序的代码,数据可以自我计算,自我运行,从而成为智能数据,为整个人类社会进入智慧社会打开了大门。
区块链:建设互联网的价值高速公路
姚余栋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区块链因比特币而生。一般民众都将比特币简单地视为一种货币,但从根本上来说,区块链更是价值传输协议。相较于通常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区块链与互联网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协议更为相似。只不过,TCP/IP协议为信息互联网而设计,区块链则为价值互联网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在互联网上进行价值交换,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保价值交换的唯一性;二是如何确立价值交换双方的信任关系;三是如何确保双方的承诺能够完成依靠网络的自治机制(智能合约)而自动执行,而无需可信第三方的介入。2009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的诞生,给上述三个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协议,链上数据不可随意更改或伪造,因而提供了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区块链可理解为一个账本(ledger),人们只需加入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智能合约来达成信用共识,而不再借助任何中间方。这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包括了过去所有的交易记录、历史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安全地分布式存储在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的数据块中,即为一个区块,从创始区块连接到当前区块,就形成了区块链。由于每个区块都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索引,即区块的哈希(hash),使得每一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产生,若要逆转某个区块上的交易,需要重新计算该区块之后的所有区块,这在计算难度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区块链逐步成为一种可靠的审计工具,也让系统内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建立得以实现。
区块链本身具有分布式(Distributed)、去中介(Disintermediation)、去信任(Trustless)、不可篡改(Immutable)、可编程(Programmable)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区块链能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灵活更新市场规则,防止信息篡改和伪造,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减少了宕机风险。因而区块链可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众多金融机构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区块链可直接用于银行相关业务。例如,对账户的反洗钱检查、交易后的银行结算等涉及人工审核的业务。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使账户资产、信用等信息可在各银行间共通,这大大简化了重复性手续,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全球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寻求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数字货币平台。R3CEV区块链项目在世界上获得多家银行支持,目前有42家银行加入该项目的研究,实现实时结算和清算功能。
各国央行还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尝试发行eSDR,来构建一套新型的超主权货币跨国支付清算体系,从而适当缓解主权货币主导下的传统货币体系缺陷,也有助于应对全球“流动性困局”。英国央行计划发布由中央机构控制的类比特币数字货币RSCoin。这是一款完全基于央行的需求来设计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该技术将依赖于一系列权威机构,如商业银行,防止货币重复消费。我国央行也在研讨发行数字货币方案。
由于任何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区块链系统:启动条件十分简易,且不难实现。当前正迎来区块链的寒武纪大爆发,大量区块链开源或封闭试验得以实施。现有区块链林林总总,有公有链、联盟链与私有链之分。知名项目除了R3CEV,还有Linux基金会推进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以智能合约平台而著称的以太坊,以及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系统的闪电网络与侧链技术……正如区块链数据的合法性是以算法来竞争最长链,这些区块链协议与技术也呈现出非常激烈的竞争局面,它们最终哪一种会胜出,联盟链与公有链哪一个笑到最后,并成为互联网通用价值传输协议,目前还是个谜。
或许,互联网的早期发展能带给我们以启示。互联网鼻祖是美国国防部的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在20世纪70年代,ARPAnet已经形成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它们之间不能通讯。直到1974年,研究人员设计了连接分组网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著名的TCP/IP——网际互联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这才将这些孤岛连通起来,构成现在的因特网(Internet)。因而,联盟链与公有链之间,比特币与以太坊之间,以及其他区块链网络之间,也许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局面,而是会通过构建不同区块链之间的价值传输协议,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块链:互联链(Interchain)。同样,互联链也会像互联网的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层级设计一样,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共享账簿的开放权限的不同,而演化为不同层级的协议。
如果说TCP/IP协议让我们进入了信息自由传递的时代,区块链则将把我们带入价值高速公路时代。区块链协议的完善,将构成共享金融的基础设施。当今互联网正进入分布式时代,逐渐从传递信息的互联网演变为交换价值的互联链。出于价值交换的需要,人类进入数据可计算时代。数据结构也进化成为附带计算机程序的代码,数据可以自我计算,自我运行,从而成为智能数据,为整个人类社会进入智慧社会打开了大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