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436039丛书名: 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教材
《中公版·2019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辅导教材:申论高分范文101篇》本书集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多年教研成果,紧随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趋势,传授写作技巧,帮助考生破解申论写作无话可说、立意不准、论证不充分等问题,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1.精选范文,掌握构思技巧
本书汇集101篇申论高分范文,主题各不相同,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通过对范文的阅读,考生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他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体会,由内而外形成对申论文章基本、全面的认识,拓宽写作思路。
2.储备素材,增加写作“内涵”
在实际考试中,大多数考生写作只是浮于表面,对问题认识并不深刻,针对这一情况,本书在解析文章写作技巧的同时,为考生准备了相关主题的知识储备,帮助考生写作时理论联系实际,打造有“内涵”的文章。
3.超值服务,随时随地陪伴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核心考点轻松学 在线题库任意练 考友圈答疑解惑 视频直播免费看
1.学习立意结构
本书提炼了各篇范文的总论点和分论点,快速展现写作主旨,让考生清晰地认识到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从而在以后的写作中树立正确的观念,迅速形成文章写作思路。此外,本书提供了不同的写作结构,如分析问题型、解决问题型、评论型等,帮助考生举一反三,灵活写作。
2.储备热点知识
为帮助考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拓展思考问题的宽度,本书各篇范文单辟“知识储备”版块内容,包括事例介绍、理论政策、知识拓展,便于考生理解记忆,在考试时遇到相关主题,能够理论联系 实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3.掌握妙言隽语
本书每篇范文后的“精彩语句”和每章后的名言警句,为考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佳句,对增强文章 文采、丰富语言词汇有很大帮助,考生可以加以背诵,灵活运用。
范文2移动互联与政府治理创新主题()
范文3优质公共政策主题()
范文4以水为师主题()
范文5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主题()
范文6“茶”风与作风主题()
范文7农村治理的德、礼、法主题()
范文8基层干部作用主题()
范文9政务信息公开主题()
范文10农村反腐主题()
范文11社会监督主题()
范文12为官有为主题()
范文13党员教育主题()
范文14法治政府主题()
范文15“三严三实”主题()
范文16简政放权主题()
范文17学习型政府主题()
政治类必备名言警句精选()
第二章经济类范文cqoffcncomwwwoffcncom范文1开放发展主题()
范文2发挥人才作用主题()
范文3虚拟现实主题()
范文4互联网发展主题()
范文5冒险与创新主题()
范文6品质革命主题()
范文7中国企业“走出去”主题()
范文8培养“隐形冠军”主题()
范文9创意农业主题()
范文10景区经济发展主题()
范文11电子商务主题()
范文12“互联网 旅游”主题()
范文13农业现代化主题()
范文14区域协调发展主题()
范文1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
范文16返乡创业主题()
范文17拉动消费主题()
经济类必备名言警句精选()
第三章社会类范文范文1幸福建筑主题()
范文2审美观主题()
范文3大学生新职业观主题()
范文4不忘初心主题()
范文5快与慢的平衡主题()
范文6敬畏之心主题()
范文7勤于思考,用心忙碌主题()
范文8观念决定未来主题()
范文9城市建设主题()
范文10激活想象力主题()
范文11成就美好人生主题()
范文12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题()
范文13健康中国主题()
范文14网络信息安全主题()
范文15食品安全主题()
范文16医患关系主题()
范文17信任危机主题()
范文18简与繁主题()
范文19基层就业多元化主题()
范文20公共舆论中的公共理性主题()
范文21突发事件应急主题()
范文22爱岗敬业主题()
范文23城市规划主题()
范文24勤俭节约主题()
范文25青年心理健康主题()
范文26“三农”问题主题()
范文27农村教育主题()
范文28家风建设主题()
范文29规则意识主题()
范文30精准扶贫主题()
范文31校园暴力主题()
社会类必备名言警句精选()
第四章文化类范文范文1敬德与立德主题()
范文2文化修养教育主题()
范文3文化共享与传承主题()
范文4文化强国主题()
范文5现代文明新风尚主题()
范文6文化品牌主题()
范文7工匠精神主题()
范文8“互联网 传统文化”主题()
范文9公共文化服务主题()
范文10培养汽车文明主题()
范文11网络文明建设主题()
范文12捍卫史实主题()
范文13人文与科技主题()
范文1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
范文15文明旅游主题()
范文16文化创意产业主题()
范文17基层文化建设主题()
范文18全民阅读主题()
范文19知识产权保护主题()
范文20传统文化教育主题()
范文21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主题()
文化类必备名言警句精选()
第五章生态类范文范文1土壤保护主题()
范文2水生态文明主题()
范文3美丽乡村建设主题()
范文4防洪抗灾主题()
范文5法治与环保主题()
范文6生态修复主题()
范文7田园综合体主题()
范文8绿色发展主题()
范文9生态经济主题()
范文10生态宜居城市主题()
范文11低碳生活主题()
范文12保护海洋资源主题()
范文13湿地保护主题()
范文14雾霾治理主题()
范文15发展新能源主题()
生态类必备名言警句精选()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第一章政治类范文1
范文1公共管理主题
市民谢女士在一台ATM机旁看到了“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赢取百万大奖”的广告,下面还附有一张二维码。谢女士顺手扫描了一下,并按照提示下载了一款APP。但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天,与手机绑定的信用卡就被盗刷了。事实上,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尤其是网络支付,在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监管难题,增加了洗钱、套现、赌博、欺诈等非法活动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说,只有在企业资质上设闸,才能有效杜绝这些不良现象。是否给第三方支付企业一个名分,给一个什么样的名分,成了争论的焦点。幸运的是,争论归争论,有关部门并没有一禁了之。
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加法或是减法,不一样的切入角度,体现不一样的心态和思维逻辑,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六百多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近三百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面对新经济下的商业模式、经营方式等与传统产业的不同,政府把更多的精力转向监管,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为经济发展和转型留出了空间。
根据你对背景材料中画线部分“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加法或是减法,不一样的切入角度,体现不一样的心态和思维逻辑,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成败”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审时度势慎用加减
“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是一门公共管理的艺术,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技巧,更需要视野。”这是因为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社会事务,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只有具备统观全局,放眼未来的长远视野,才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品质。因此,我们从事社会管理工作需要审时度势,慎用加减。
做减法,是为破除阻碍,助力新事物茁壮成长。身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众多新生事物,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风起云涌,为经济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但是,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一帆风顺,难免面临发展阻碍。这时,就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减法,破除成长阻力,尤其是体制机制障碍,让它们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被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大力支持推广,但是不少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却附加必须配套地方核心部件、本地设企等条件,令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望而却步,产业发展受阻。而前不久,北京、上海发布新能源汽车新政,取消了先前政策规定中的备案制,有力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受到了诸多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拥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还需政府适时做好减法,破除发展障碍,进而推动市场自由竞争和良性发展。
做加法,意在立规定制,保障各行业健康发展。如果说,做减法是为促进新生事物成长,那么做加法,则是为了保证它们健康成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支付。但是,移动支付缺乏政府监管,支付公司可以实行跨行清算,给反洗钱和税收征管带来挑战,并且大型支付企业还可能垄断支付数据,一旦保障不力将对客户隐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下发规定,将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通过政府严格管理,消弭隐患。这正是通过立规定制,保障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无独有偶,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多年,日渐成熟,但虚假宣传、虚构交易、销售假货等问题却也日渐增多。此时,我国将电商立法提上日程,正是希望通过建章立制避免电子商务发展错位。对企业来说,政府做加法似乎是“上镣铐”“添累赘”,短期内会拖慢企业前进的步伐和行业的成长。但我们更应看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好加法才能保障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清代康熙皇帝认为,统治者“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这一观点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社会公共管理,面对广大群众,一举一动牵扯众多。肩负治理职责的我们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准确评估事务发展的阶段、状态,审时度势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确保加减得当,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立意结构
1立意
总论点——从事社会管理工作需要审时度势,慎用加减。
分论点——做减法,是为破除阻碍,助力新事物茁壮成长;做加法,意在立规定制,保障各行业健康发展。
2结构
分析问题型。本文重在分析政府在公共管理上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第一段,直接点题,强调公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必要性,从而提出总论点:从事社会管理工作需要审时度势,慎用加减。
第二段至第三段,从做减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做加法(立规定制)两方面,剖析政府公共管理的艺术。第二段,主要采用例证法说明新事物的发展难免面临阻碍,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还需政府适时做好减法,推动市场自由竞争和良性发展。第三段,通过移动支付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缺乏政府监管,可能对客户隐私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政府严格管理,消弭隐患,才能保障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第四段,借康熙观点来说明社会管理需谨慎,并结合开头再次强调社会治理者要具备宽广的视野、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确保加减得当。
二、知识储备
1事例介绍
(1)江苏省海门市创新服务模式,率先推出了三种“VIP套餐”服务新机制,即“不见面”服务套餐、“就近银行网点代办”服务套餐和“审批窗口全程包办”套餐,使得开办企业登记最长时限不超过2个工作日。
(2)山东省东营市工商局面对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主体数量“井喷式”增长,牢固树立“放权不放任”的工作理念,主动适应新的监管形势,全面实施“双告知、一承诺”“双随机、一公开”“多部门协同监管”的“2 1 N”监管模式,实现了从重审批轻监管到宽进严管、从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根本性转变,开创了市场监管新局面。
2理论政策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决不允许假冒伪劣滋生蔓延,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三、精彩语句
1如果说,做减法是为促进新生事物成长,那么做加法,则是为了保证它们健康成长。
2清代康熙皇帝认为,统治者“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这一观点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范文2移动互联与政府治理创新主题
近十来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发生巨变,移动应用快速增长。在团购、广告、游戏、零售业等领域,移动互联网产生的营收已全面超过PC端。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5亿户,同比增长16.6%。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11.6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2.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经济模式和行为、社会互动交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给政府治理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民众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同时,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也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请围绕“移动互联与政府治理创新”这个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4)总字数在1000字左右。
移动互联正在推动政府治理创新
在“互联网 ”的风潮下,移动互联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从“脸难看”“事难办”到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从派驻交警治理交通到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从政策制定“一刀切”到构建“回应型政府”,移动互联正深刻地影响着政府治理,推动政府治理创新。
移动互联推动政府转变治理理念。在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中,政府是管理者,民众是被管理者,两者界限分明。但是在这种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模式中,民众的监督权和政治参与权无法得到充分行使,导致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容易受到质疑,影响政府公信力。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民众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监督、校准政府行为,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共治”。在这种情形下,民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