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585102
[1]设计人工造物及相关主题
[2]文本与语境
工业设计与设计
无处不在
设计自主
不可避免的工业化
教授设计
物质与材料
教育与培养
相同与差异
展示活动
复杂的虚拟结构
它是设计
物品的话言
未来场景
构思消费品
新型科技
色彩
教学方式
可持续技术
连接
含糊的概念
教育经历
市场需求
惊艳亮相
沟通交流
错觉感
有关材料的思考
磁卡
有益的陈旧
俏皮亮相
……
[3]摘录
早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随着城市现代化商业的发展,在中国的一些学校中已经出现了与设计相关的一些教学科目,例如广告、海报和工艺美术等等,但是作为独立学科的设计学系统的教学却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渐的出现在中国的大学之中,这与我开始在大学中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时间恰好吻合,而我自己真正有机会去深入的观察和了解这门学科还是在十多年前我开始在大学中担任设计学院院长之后的事情了。
今天在中国的大学中每年都有超过二十万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设计,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由谁来教这些学生。学习设计并非易事,而设计教学就更是一项非常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了。很显然我们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找到那么多合格的教师来从事设计的教学工作,我们甚至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供学生阅读,而目前正在使用的许多教材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真正地理解设计,相反还会对学生产生各种严重的误导,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文本和语境在我们学习和讨论与设计相关的问题时至关重要。
六年前我们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在意大利罗马举力、了学生作品展,展览期间我在罗马一大的校园里次见到了时任罗马一大建筑系主任的托尼诺·帕里斯教授,从那以后我们和罗马一大建筑系及帕里斯教授本人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学术与教学上的合作与交流。多年前帕里斯教授创办并主编了《设计工业·工业设计》(DIID)杂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希望能够同时站在历史和当下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设计的真实尺度”。DIID杂志自2002年创刊以来,共有超过450位意大利及全球设计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发表了850多篇专业论文,每一期杂志论述一个特定的主题,并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发展性的描述,其内容涉及工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和创新、设计实践的发展历程、应用艺术及设计语言的研究、设计实践及理论的实验性演变、物质与非物质的人工造物发展历史研究,以及技术、科学、社会、经济在人工环境建设中的协调发展,等等。对这些在设计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的讨论,如同围绕着产品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技术和文化的延伸所进行的一场世俗性的辩论,通过复合性的结果来击中移动性的目标。帕里斯教授将DIID作为对设计领域研究的实用性工具,试图在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中去发现和讲述关于设计的故事以及设计本身的定义,将设计作为“人类自身活动的一种延伸”,通过帮助读者对隐含在设计中的物质和寓意的理解,来定义这种“延伸”,从而诠释了设计如何将人们的需求转化为产品,来改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设计所具有的时代特有的意义。
《设计:文本与语境(汉英对照)》:
新型技术让产品更加智能,它们可以与人类互动交流、传递情感、实现远距离倾听、增加幸福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新型技术不仅可以将产品用于身体外部,还能将新的功能直接植入我们的身体内部。比如让我们得以在黑暗中观察,在水中诉说与聆听,让我们的视觉超越了真实的维度。惊艳亮相>如今,对设计师而言,不再是要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而是要设计能够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的产品。设计师描绘的产品与实际需求的产品完全不同,极具象征意义。或者说他们促进了产品的非物质化,使得产品逐渐成为一种沟通方式,一种具有自身标准及明确语法的语言,这些产品不再是以满足某种需求为终目的。从一方面来说,这种现象让“创新思维”不受任何物质限制,成为一种自由的纯粹的思维概念。另一方面,设计师的社会作用,被产品的光芒所掩盖,似乎无法避免地消融于一个光亮的世界。如同所有的因果关系,从产品的惊艳亮相到设计师的惊为天人,这一过程极其短暂,设计师也逐渐闪亮登场。作为明星体系的真正的主角,设计师应当具备管理自身媒体价值的能力,善于推广自己的个人形象。因此,设计师逐渐成为人们追逐的明星,成为一个可以被触摸、被观赏乃至被聆听的具体人物。明星之中的明星,比如飞利浦·斯达克(Phillipe Starck),他本人就是一个品牌。
沟通交流。一个设计师应能够轻松游走于现有的媒介工具中。从纸张到屏幕,从机械到电子,沿着传统,我们以古老的图文形式为基础,感受从15世纪中期诞生的印刷艺术,直至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来临。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近年来平面多媒体设计师在其领域进行的操作、实验和研究,开始涉足工业产品设计领域,这两大学科开始构建共同的设计学科框架。这种情况,也可以引用*颁发的设计学科介绍来进行阐述:“设计学科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工业产品(现实与虚拟)设计的技术与工具;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构成特征;产品功能性;在空间环境关系及工业市场关系中的使用形式及功能。这些产品的本质(从消费品、生产资源到耐用品,从通信交互用品到关系与服务系统)及其复杂性(从材料半成品到中间产品,从零部件到终产品,直至与产品、通信、服务相关的交互系统)表明,作为跨学科专业,设计学科涉及许多生产方法与技术,与不同的市场生产部门相互作用,使得特定研究领域得以不断发展。”事实上,这两大设计学科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独特的设计理论知识,以及以试验与实践为基础的技术工具。一方面,平面多媒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正逐渐融入产品设计,与其设计文化相结合并形成共同点。另一方面,这两大领域各自的独特性也是无可争议的。正因如此,我相信,把这两种学科视为工业设计领域的一部分是合适的,甚至是必要的。同时,必须强调这两个领域的实验与科学研究应该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它们相近且有共同部分,但是却各自拥有独立的学科界限。
错觉感。即使是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也应当思考它的短期批量生产,即将产品分阶段生产。在保持功能部件不变的同时,利用分段生产,不断地改变它们的形式及外观。这样的思维也转移至建筑领域,事实上,建筑制造业正迅速地从工业制品生产发展的大量研究中获益。建筑作品运用产品的实验技术,变身为一台具有美学价值和工业产品复杂性的“机器”。比如,建筑物在逐渐非物质化的同时,由丰富的电子机械部件构成并改善其性能。如同工业产品一般,建筑制造所展示的通信符号,使其更具附加价值,但同时也缩短了使用时间,进而加快了建筑物的老化过时。此外,被广泛使用及改良完善的结构框架,有效地将建筑外壳与支撑结构分开,并在构成骨架外形成一层表皮。除了技术上的转移,还有执行方式、性能、象征符号,如今,所谓的“大都市怪物”也就是将工业产品的所有需求转移至更大比例的建筑物上。过去,场所一直是建筑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如今也慢慢失去与其之间的关系。终,所使用的形式与材料都没有与物品的目标用途形成一个有机关系。在产品及建筑设计当中,模糊性与错觉感的比重逐渐上升。它们的终使用用途被隐藏起来,而广告形式更加突出了这种模糊性。产品因为自身的信息内容变得更加复杂,与建筑物一起,使得城市本身呈现出一种模糊的形式,并成为沟通交流与公众信息的临时载体。矛盾的是,这些工业产品与建筑物所使用的技术越是先进,它们存在的时间却越是短暂。
有关材料的思考。当我们谈及周围的事物时,它们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记忆不断涌现,并随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这么说来,材料是所有产品的“构成文字”,材料让产品更加具象。同时,人们过去及现在依旧使用各种材料来制造不同的产品。随着时间的改变,材料由之前的手工加工,发展到由机器进行塑造和修改来不断地适应生产需求,但同时,材料也塑造并改变了手工技艺和生产技术。材料存在于艺术之中,也是艺术的前提条件。因此,它能够直接唤醒材料所涉及的文化。比如,石头、粘土、木材之所以被选为建筑房屋与构造物品的材料,不仅因为它们是可用的自然资源,还因为它们的建造功能,它们具备的静力学、持久性、可操作性和与其它材料结合的能力,以及它们的可塑性和美观性。让·努维尔(Jeann Nouvel)为巴黎拉德芳斯区设计的《无尽之塔》,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作品,它表现了超高智慧,体现了材料模糊性与简单性的双重语言。这座塔呈现为完美的圆柱形,从地下深处延伸而上,天然的黑色花岗岩岩石,呈现出一种“真实性”,直至消融于地面的玻璃中。地面十层以上,花岗岩显得十分光滑,在它的表面折射出天空的光芒与色彩,使其具有一种偶然的“模糊性”。当它进一步向上融入黑色玻璃时,错觉感就逐步形成了,花岗岩和玻璃合为一体并逐渐非物质化。位于更高处的玻璃出现印花及哑光,让一切短暂易逝,出现了不确定性。后,在云层中,玻璃再现其透明材料本身真实的特征,与天空融为一体。这一设计作品表明,新型材料可以在设计语言上开辟一个非凡的实验领域。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