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86012
明中叶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本书清晰勾勒出此背景下画家唐寅的人生起伏轨迹,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断追求成为自己的人——一个用特立独行来应对面前的世界、用诗书画表达真实自我的人。作为一部历史人物传记,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所述历历有据,较好地还原了唐寅的本来面貌。
文史专家 张兆裕
传说中的唐寅浪漫风流,传记里的唐寅淡泊清高。哪一个更真实,哪一个更可爱?本传真实表现了历史现实的风貌,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唐寅,写出一个性情文人的人生和命运。这是一部文化内涵丰富、人物性格饱满的好作品。
文学专家 张陵
唐寅,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本书将唐寅置于明朝的大背景之中,以详实的历史资料,把唐寅成长、生活的经历与时代结合叙述,注重描写同时代文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用具有地域文化色彩文人群体烘托出唐寅的个性品质,力求再现真实的唐寅。此外,本书对唐寅的书画创作和成就施以浓墨重彩,详细释读。这既是为唐寅立传的题中之义,也使读者能够深度理解唐寅内心的世界和心路历程。全书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文笔优雅,读来是一种享受。
001 章/天生我才:世间乐土是吴中
012 第二章/锋芒初露:漫劳海内传名字
040 第三章/家庭剧变:惊看白发已如尘
072 第四章/南京解元:红绫敢望明年饼
093 第五章/科场疑案:十年铅华梦一场
136 第六章/落魄归来:此生甘分不甘心
176 第七章/闲居桃坞:桃花庵里桃花仙
228 第八章/南昌之行:问我如何总不知
268 第九章/踏花归去:只当漂流在异乡
299 附录一/唐寅大事年表
317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321 后记
刚开始决定写唐寅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什么压力。这是一个有趣的人,对此世界早有共识。他幽默、天真,并且有着超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自由精神。我相信我能还原出这些趣味,写出一本让我和读者同样轻松愉快的书。
但是慢慢地,涩滞感越来越强烈。我觉得我像一只被密封于幽深地层之下的土拨鼠,在板结的泥土间孤独掘进。泥沙俱下,世界从未如此面目模糊。我要仔细拭去一层一层土锈,试图拼凑出它本来的样子。我越来越习惯于在子夜写作,当四周楼群的灯光一盏一盏熄灭之后,漆黑的静夜与我的劳动终于完美贴合。
随着写作的延伸,我心中那个唐寅的形象正在悄然改观。从嬉笑到悲怆,从滑稽到庄重。我开始看见他生活其间的苏州城,那些市井、亭阁和嚣声,那些小桥、桃花和流水,那些端庄正容或心怀迂狂的士子,那些表情生动的贩夫走卒……在那一刻,我心中涌出从未有过的激情。是的,我多么渴望触摸到他们和它们,那些梦想和成长、歌声和悲喜,那些鲜活的呼吸、心跳和体温——不是“曾经”,而就在“此刻”。
我努力向着这些靠拢,虽然终做得如此不尽如人意。
无论后世演绎的“三笑点秋香”渲染得多么喜庆和华丽,历史上那个真实的落魄才子唐寅,从壮年开始,就一直一直,心怀不平和忧戚。也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身后,总是跟着一个名叫“怀才不遇”的影子。
——那是他自己的心。
一旦懂得了这一点,也就懂得了他向人世呈现的每一个侧面:偏激、傲慢、颓唐、放纵……甚至怪异。写着写着,我一天比一天更深地沉陷进他的世界里。以致后来,每次读到他那首“此生甘分老吴阊”的诗句,都不由得心头绞痛,哽咽流泪。
因为,所谓“甘分”,正是还有着那么多的不甘啊。
可是不甘,又能怎样?
这就是他一生中无可疗治的疼痛和哀伤。
说来也巧,这本《唐寅传》完成后不久,我又应某出版社之约,写了一本关于苏东坡的小书。而早在开始动笔写作《唐寅传》之前,我就留意到,虽然生年相隔了整整四百年,但在苏、唐二人之间,真的流淌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是黄鲁曾在《续吴中故实记》里说的一句“不可以苏狂赵邪比也”那样简单。
时光推移,初的模糊影像开始缓慢凸现。虽然历史无法以假设进行推演,我还是忍不住想象让两位主角对换,交互进入对方的角色:如果被贬谪到黄州的,不是苏东坡而是唐寅,这个人的历史将会如何改写?如果苏东坡在科场案后仕途即告断绝,整个故事又将向哪个方向延伸?
如果一定要仔细区分,那么可以说,这两个人刚好代表了中国历代文人的两种身份版本:一种是体制内,一种是体制外。但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分野。真正的分歧,在于他们各自的内心——到底是何事何物,让他们始终抱持真正而深广的敬意?
把苏轼、唐寅和他们同时代人的人生履历加以对比,会推导出一个唯心论的定理:生命的度量衡之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刻度,可以精确区分开人间的悲剧和喜剧;而一个人究竟能活成怎样的精彩、怎样的快乐,与他是否居高官享厚禄也没有直接关系。
生命的底色,不是由身外的金钱和权势,而是由我们自己的心,一笔一笔地,涂抹上去的。
这是我写作这两本书的收获。
前一段日子,偶然看到车前子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到“元四家”和“明四家”,他认为沈周的画成就;至于唐寅、文徵明和仇英,基本是在同一个层次上。
当时忍不住就要反驳:不是吧,唐寅还是比仇英好一点儿吧?
但是接下来车前子又说,文徵明号称“明朝”的小楷,其实写得挺匠气;唐寅的书法则有市井气。
车前子是苏州人。他对这几位同乡前辈画家的评价,其实堪称中肯。只是,很少有人这样直言不讳。
出身于市井酒肆,终生流连于舞榭歌舫,唐寅的作品当然无法超然独立于他的生平。
而我欣赏到的几幅沈周山水画,纵使落笔寥寥,也别有一番洒脱面貌。王穉登在《吴郡丹青志》里将沈周的画归于“神品”,确非虚妄。
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艺术家的出身、遭际以及各自的性情与修为,终会对他们的艺术成就造成怎样的影响?
答案仿佛已经近在咫尺。
再说文徵明。这个传说中迂腐刻板的书生,在一层层撩起的传奇帷幔之后,让我生出由衷的敬意。纵使仕途失意,俗世的标准同样不曾真正膜拜过他的成功,但是我明白,这个书生的身上所透露出的正直、智慧和宽厚,他对底线的坚持,他的温和与冷硬,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们钟情的群体气质——五百年前,正是这样的一群人,书写下一个帝国的历史和文明。
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历史科目就是我的弱项。后来选读的专业又是工科。虽然那时我已经开始写诗,但涉猎历史方面的写作,是从未想过的事。
直到大约十年前,我才读到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我一口气读了三遍。那种感觉很奇怪,因为每次阅读的收获都不一样。就好像置身于一个四面是门的房间,表面上一览无余,但推开一扇门进去,里面的房间仍竖立着那么多等待开启的门……这感觉把我迷住了。我的阅读和写作,从此开始向历史方面延展和倾斜。
一切都仿佛偶然。但一切,真的自有其因果。
后,请允许我感谢张陵先生和张兆裕先生,正是他们的鼓励和建议,让我终得以完成这本传记。尤其是张兆裕先生,看出我在历史方面学养不足,特地花费大量精力,为我逐条订正漏误。虽然如此致谢未免有些潦草嫌疑,但我必须说出我的感激。
沙 爽
2015年7月8日
章 天生我才:
世间乐土是吴中
三个婴孩
这一年是公元一四七〇年,大明王朝已经更换过八个皇帝,并将在这一年诞生它的第九任君王。五百多年后,透过时光的远景镜头,我们看见历史的又一节车厢有近半隐入暮霭,喧阗中搅动起隐约的衰腐气息。但如果镜头拉近,从京都一扫而过,转向金陵和姑苏,我们但见众生如蚁,仍然是一片熙攘的盛世;再近些,屏幕上铺展开成化年间的苏州城,大明版图上繁华的城市之一,在阊门附近的吴趋坊,小楼帘幕紧掩的暗室里,一个男婴正张口发出他抵达人世的声啼哭。
这一天是中国农历二月初四,时令已近惊蛰,万物从沉睡中苏醒。多么幸运,他是春天捧出的孩子。
九个月后,同是苏州府,万木萧萧之中,又一个婴儿降临人世。我们说他是冬天的婴孩,天生就有一副与冬天相称的表情。
而在春天和冬天之间,七月流火,镜头转回到京城的正中。紫禁城中冷宫幽寂,一个婴孩正悄然脱离温暖的母体。
在这一年,帝国的大地上诞生的婴儿何止万千。他们中的一部分将迅速沉寂,而另一部分则幸运地长大成人,在时空中划出各自的轨迹。他们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将进入公众的视野,终抵达后世的书写和记忆。
在这一年,“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四十四岁,“吴中四才子”中年纪的祝允明十一岁。而这两个在苏州出生的婴儿,将分别占据上述两个方阵中的两个重要席位——当然,这是后来的事。
我们先来看这个小的、冬天出世的孩子,他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均擅长文藻和修辞。他的父亲,将会在他三岁的那一年考中进士,从而获得国家官员的身份。虽然看起来家境不坏,但是这个孩子似乎从小发育迟缓,至少在智力和表达能力方面属于特例。史籍中说他“生而外椎”、“幼不慧”,七岁方能站立,八九岁仍言语不清。以致除了他父亲坚信自己的作品质量没问题,周围的亲友们都暗地里认为这孩子有点儿天然呆。
事实证明,父亲的意见往往是对的。这个孩子,他将在成年后获得广泛的声名,在整个苏州乃至明代的艺术星空中,他将拥有自己明亮的坐标系。他将会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显示出持重端方的品性,不仅是以才华,而且以清正高洁的德行,收获世人的仰望和同侪的服膺。
——他是文徵明。
至于那个在夏季的皇城冷宫中出生的孩子,作为可能中的王位继承者,他的身上将发生一连串既离奇又司空见惯的故事。他的母亲,一个纪姓广西土司的女儿,作为一场叛乱平息之后的战利品,被掳进北京的皇宫充任宫女。他的出现只是当朝帝王随意而为的一次播种,像随手丢弃的果核,谁也没有料想到会结出一枚硕果。而在出生之后的多年里,他甚至没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父亲。就像宫廷肥皂剧里演绎的那样,他父亲爱的女人成为他整个童年的生命威胁。他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得益于几位宫女和太监的好意。
这个不幸的皇子,连天气也在他周遭酝酿灾祸。他出生的这一年四月,南直隶数县发生水患;五月,京师、山东、河南大旱,夏麦无收,秋粮亦无法播种;六月,顺天府、河间府、永平府复又大水。如此旱涝相接,黎民连草木都几乎食尽。他出生的第二个月,京师中出现严重粮荒,不得不将数百名国子监生——相当于那个时代的在读博士——遣送还乡,并开始驱逐在京的游方僧侣。
如此年景,倘若得知他恰在此时出生,他的皇帝父亲会不会在心里嘀咕:这个儿子其实是灾星转世?
长年幽居,时刻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导致他生性郁郁寡欢,成为中国历不快乐的皇帝之一。也因为自小饮食失律,他体弱多病,终只活到三十六岁。曾经有人对中国历代生卒年月确切可考的二百零九位皇帝进行过一番统计,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九岁——他距离这个平均值也还算接近。
他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祐樘。史家对他的评价是“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相较之下,这个在春天出世的婴儿看上去是平淡无奇,缺乏引人注目的种种悬念:出身于小商人家庭,是家中的个孩子,并且身体发育良好,智商看起来也属中上。励志文摘中需要的各种要素,在这番出场中都没有备齐。
三个婴儿之中,只有这个孩子用名字记录下自己出生的时间——农历庚寅年。他姓唐,“寅”则成为他的名字。寅年属虎,长兄为伯,是为“伯虎”。凶猛的老虎令人生畏,因此他又字“子畏”。
从北京到苏州,相距两千余里。而三个婴儿的生命,注定要在若干年后,发生复杂的交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