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40561
一、电影剧本部分
胖墩夏令营/2
喜剧,诙谐地描写一群小胖墩在夏令营里减肥,并与两个想盗窃国家珍稀动物的小偷做斗争的故事。影片得到小朋友的热烈欢迎,并得到当年童牛奖影片的提名。
星期天的玫瑰/46
描写上海这个城市一天里,几对夫妻和恋人的故事,有的夫妻感情濒于破裂,有的在重重迷雾中寻找自己,有的却在艰难中坚守着家庭和爱。后,他们戏剧性地相逢了,并得到各自的人生启迪。
我爱杰西卡/93
描写上海的白领“熟女”杰西卡的情感生活,这部剧本融合了对现代女性感情、生活的多方面思考。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投拍,不仅获得翌年的第五届百合奖优秀影片一等奖,而且还获得女演员奖和导演奖,播出后,反响热烈,互联网上的评论、留言一时有上百篇之多,即使在国内专业级的电影学术刊物《电影艺术》上也刊登了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的专论,给予影片较好的评价,此后,在第十一届政府华表奖的评选中,又获华表奖优秀电视电影奖。
春蚕/149
改编自茅盾小说,为了改编这部作品,我数次重读《春蚕》,并将《秋收》、《残冬》对照起来反复研究、细读,后,理清了思路,认为应该将这三部曲进行有机的融合,一是完善剧本结构,二是可以更加鲜明地将老通宝一家的经历和遭遇提升出来,达到控诉旧中国黑暗制度的目的。
《春蚕》的经典重拍经历许多困难终于破茧而出,得到第八届百合奖二等奖,从后的完成片来看,颇令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基本实现了“既不颠覆经典,也不重复前人”的创作理念,这也在我的创作历程中留下了值得总结和纪念的一页。
二、电视剧剧本部分
小别离/200
改编自同名小说,以现在的初中小留学生潮为背景展开的现代都市剧,以三个家庭为主线,展示了各阶层不同的悲欢离合,这是多年来部直击初中教育和留学潮的题材,人间那么多种爱,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指向别离,此岸彼岸,去留都是爱。剧本获得上海市委宣传部2015 年度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演员有黄磊、海清、陈数、TFBOYS 等,并在2016 年8 月15 日开播,迅速成为话题热剧。
暖男的爱情和战争/226
讲述一个暖男爸爸的逆袭,由当红男星林永健扮演的爸爸离国十几年,忽略女儿的成长,导致海归后与女儿格格不入,父亲奋力修正自我,在无数痛苦的纠结中,终于与女儿和解。这部剧由华录百纳投资,在中韩两地拍摄完成,倾注了这些年我对儿童教育和亲子关系的理解。2015 年4 月在广东、贵州卫视播出,两家卫视虽然不是一线卫视,但电视剧仍进入全国收视率前十,可以说是出人意料,得到行内好评。
爱的多米诺/280
写的是老北京一个四合院里一家人的悲欢离合,是一部充录.
满了爱情、亲情、温情的家庭浪漫喜剧,此剧在地方台、卫视播出时全国收视率排名一直稳居前三,一路火爆,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第十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优秀电视剧奖。
买房夫妻/312
讲述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一对有追求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夫妻在分房、买房过程中的悲欢离合,后妻子被物欲异化,买了别墅却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丈夫。我在创作中一直感受到创作也需要情怀,深感电视剧写作也应该融入对世人的悲悯,融入对社会的思考。主演小陶虹和王千源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导演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制作精良,是我从业以来个人喜欢的一部剧。在北京卫视等电视台播出,在山东、天津电视台播出一直拿到收视冠军,而卫视的收视率一直稳居全国前六名。
鲜花朵朵/376
改编自同名小说,现在的家庭越来越小,这种有七个姐妹的大家庭渐渐退出了现实的舞台。这可能也是观众爱看的原因之一。大家庭的生活比较闹腾,热火朝天,有争吵有和谐,但是一切都还是有血肉亲情的爱,特别丰富。
我希望这些人物都很真实,接地气,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同时又希望能写得各有所貌,所以确实很难。我始终抓住大时代中,母亲和七个女儿的命运这个主题,她们的生活、爱情、命运和时代紧紧联系,很有质感。在吉林卫视、安徽卫视及全国十数家地方电视台播出,在播出第二天,就稳稳坐上了收视率冠军的宝座,并引发热潮,在所有地区都拿到收视率前三名。海清和张嘉译作为搭档再一次合作,为本剧增色不少。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2010 年度中国优秀电视剧奖,并获得江苏卫视、吉林卫视、成都电视台颁发的电视剧收视优秀奖。
原谅/440
描写知青题材的电视剧。讲述了因为那个时代造成的两代
人的悲剧,但因为大家的宽容,“原谅”了一切。也得到了幸福。写作时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将“以情动人”放在首位,并细细地道来,展现那个时代的生活质感。在吉林卫视等电视台播出后,收视率居高不下,好评如潮,光我本人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观众许多感人的来信,认为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这是对创作者好的报答。
我的泪珠儿/503
编剧王宛平老师与我合作,改编自张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过程非常艰难,几度推翻重来,终才选定以悬疑的方式进行剧情,并有保留地放弃了原著中的主题,赞美了母爱,赞美了宽容的力量。播出后,各地收视率不断飙高,在京沪两地都打破了收视纪录。
我就在拒绝和犹豫之间,度过了两年光阴。这两年也是我自己写作比较辛苦的时候,毕竟人到中年了,家务繁重,而年轻时候的激情和灵感已经慢慢消退,写作靠的更多是咬牙坚持。
很多次,在根本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就开始想,我是什么时候走上编剧这条路的?这条寂寞的不归之路。
我出生于一个影视世家,大家族里很多亲人都从事影视业,有编剧、导演、摄影、演员、剪辑、影评人、影视教学者……基本囊括了各个工种,有时候我们在一起开玩笑说,可以成立一家行业很全的影视公司了。而我的姥爷陈荒煤,则是我们这棵家族树的根。
姥爷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调入文化部电影局,从事新中国电影方面的领导工作,主要是抓剧本创作。他在“文革”时遭到了严重的迫害,在冤狱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一次发高烧,打了过多的链霉素导致耳聋。出狱以后,本来就不多话的他更加沉默寡言。而我出生在1974年,“文革”末期,是我们家第三代中的个孩子。两岁时爸爸带我去重庆,给了老人无尽的安慰,听说我走了以后,姥爷感伤地跟姥姥说:不知道我这辈子还能看到何晴吗?因为此言,爸妈把我送到了他们的身边。
我的姥姥张昕是北京电影学院教表演的教授,她的古文学养深厚,我承欢膝下,自小就背了很多古诗词,感受到了初的声韵的美,建立了早期的对文学的热爱。1978年,姥爷平反,我们全家回到北京,很快住进了新修的部长楼,家里件事,是在文学所帮助下,买了很多书架,有些书是从重庆运回来的,有些书是二姨三姨她们购买的,很快就装满了。我记得整个客厅和餐厅之间都是书架隔开的,姥爷的书房里更是两面书墙。回忆那段童年生活,我就是经常缩在姥爷书房的单人沙发上,如饥似渴地读各种书。姥姥和两个姨也不限制我,什么书我都看,抓起来就看。
渐渐的,“文革”后的电影开始复苏,各个电影制片厂都会把准备拍摄的剧本送到家里给姥爷审阅,我也就好奇地开始阅读电影剧本,好像很自然的,就接受了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这些不同的文学格式,从来不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姥爷看我经常看剧本,也不会觉得一个小孩子看有什么不妥,还会认真地问我,你觉得这个剧本怎么样?那一个呢?……现在想想,我姥爷大概是把我当成白居易但求“老妪能解”的那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多问问意见总是好的,但当时我很得意,总能挖空心思说出个一二三四,以求姥爷笑着给我一点儿零食吃。
我一直喜欢读书和写作,从初中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所以自然而然,在进入高三之后,我就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了。考试很顺利,我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文92剧作专业的一个学生。那一届我们班招的学生比往届多,有16个,按照电影学院的师生比,光专业剧作老师就给我们班配了三位:王迪老师、黄丹老师、张玞老师。老师们教给我们剧作理论,也教给我们团队合作,如何有趣地写作和生活,还有重要的做人。我们同学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无法忘记那些彻夜的长谈,因为艺术观念不同产生的争吵……电影学院四年,在上千部电影的滋养下,在系统的科班教学中,电影的圣殿之门缓缓开启,让我眼花缭乱。
但是,没想到,学的理论越多,就越不敢写作,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完成作业,我什么都不写,总觉得写得不好,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1996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分配到了上海大学的影视学院,做教学工作,完全和写作不沾边了。而就在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能有机会坐下来写剧本,自由地创作。但是20世纪90年代还不是一个职业自由选择的时代,我有些苦闷。
感谢我的两位恩师,黄海芹老师和李亦中老师。黄海芹老师找到了我,要把我从大学调到她领导的永乐影视公司文学部,当时上海大学不愿意放人,是把我要到影视学院的李亦中教授体谅和帮助了我,完成了职业转换。我1997年调到了永乐公司。除了担任责编工作之外,黄老师一直鼓励我继续写作。而当时的永乐生机勃勃,创作氛围特别好,杨玉冰、江平两位总经理,亲切又勇于为年轻人提供机会,1998年,我跟随永乐大部队深入九江抗洪前线采访,与序.
同事邢佳、汪启楠合作,写出了部电视剧(上下集)《太阳升起》。不久之后,我们仨小孩儿又写出了电影剧本《胖墩夏令营》,很快摄制完成,还获得了当年童牛奖的提名。
黄海芹老师认为电视剧写作是很有意思的,这多少扭转了我当时认为只有电影剧本是艺术的想法。她把我介绍给了香港的作家梁凤仪,参与香港的团队电视剧写作,我跟小兄弟汪启楠一起,参加了各种通宵达旦的剧本会议,听他们怎么安排人物设计,每一集放四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每一场戏怎么写出高潮……这对满脑子剧作理论而缺乏实战经验的我,是全新的创作体验。那几年,我参与了根据梁凤仪小说改编的《我心换你心》、《九记饭馆》、《无情海峡有晴天》、《豪门惊梦》几部长篇电视剧的写作。
完成了理论学习和实战练兵,我进入创作的大好时光,先是与王宛平老师一起完成了电视剧《我的泪珠儿》(根据张欣同名小说改编),和何明一起完成了电视剧《爱就爱了》;与好友张琪合作电视剧《俏女冲冲冲》……
那些年是电视剧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渐渐感觉到电视剧篇幅太长,人物众多,需要思想的火花碰撞,我学习了香港的电视剧团队写作模式,也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我的合作伙伴有我的妹妹何明、闺蜜刘禹彤、兄长万盾、好朋友谢菁……我们之间首先有深厚的感情,互相之间的了解,同声同气,常常是一个形容词说出来,大家就对这个人物立刻产生了理解和共鸣。这种合作方式真的是太愉快了,虽然电视剧写作是超长跑,很容易疲倦,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友谊,使得一切都变得能够承受。这段时间,我们与大唐辉煌影视公司合作,完成了《鲜花朵朵》(根据刘迪同名小说改编)、《爱的多米诺》;与北广传媒影视公司合作,完成了《原谅》、《买房夫妻》(根据李霄凌同名小说改编);与华录百纳合作,完成了《暖男的爱情和战争》;与柠萌影业合作,完成了《小别离》(根据鲁引弓同名小说改编)……虽然,这中间有很多很多的艰难,很多次都觉得熬不过去了,但是看到剧本顺利地拍摄出来,在电视台播出,一些作品的收视率很高,会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观众自发的影评,特别是写知青生活的《原谅》播出后,辗转收到了东北知青观众的来信,真的是很感动,简直有一种天下皆知音的感觉。又觉得人生幸福,莫过于此。
除了电视剧写作之外,我与我的先生朱枫导演合作,为电影频道完成了三部电影:《星期天的玫瑰》、《我爱杰西卡》、《春蚕》(改编自茅盾先生同名小说)。其中《我爱杰西卡》得到了百合奖一等奖、华表奖等荣誉;《春蚕》获得了百合奖二等奖,而茅盾先生的哲嗣韦韬先生评论说,此片是《春蚕》的数次改编中成功的一次。这些温暖的话,永存心底。
这些年帮助我的人有很多,每每念及此,心存感激,我合作过的制片人刘亚辉、徐晓鸥、胡伟跃、王辉……合作过的导演们、演员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人生道路中遇见他们,遇见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剧本创作,让我感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所在。
因为如此,后我终于同意将近二十年的影视作品精选出书,这是我几乎半生心血的凝集,也是对我人生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的一次感恩。
后,感谢上海文化基金会拨款资助,感谢我的编辑张晓玲女士,感谢数次帮我申请这个项目的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黄一庆先生。
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父母和孩子们,你们给我的爱,是我力量的源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