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41678丛书名: 北京记忆丛书
北京建城史3000多年,建都史逾860载,这800多年都城史的积淀,造就了北京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浓厚的皇家文化。作为北京封建王朝建都的肇始朝代,金代在北京史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金代行宫苑囿、寺庙园林等建筑遗存进行深入挖掘,对拓展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视野,印证北京皇家文化及建筑传承关系是有益的。西山八大水院,是北京园林的出发地,奠定了北京辉煌园林的基础,应该被书写进北京记忆里。
|地理环境|
北京的地势和地貌
北京的小平原和西部山区
北京的气候和物候
海淀区的地理环境和山峰
|历史沿脉|
北京城的历史沿革
北京城址的起源和变迁
北京的建都和城市建设
|金代皇帝|
金朝概况
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迁都皇帝完颜亮
“小尧舜”金世宗
极盛金朝金章宗
|春水秋山|
四时捺钵
春水秋山
《四季山水图》与四时捺钵
?山泉水源
|河湖水系|
北京五大水系及主要河流
海淀区的部分河流湖泊
|名泉煮水|
北京玉泉水系与西山诸泉寻踪
“天下泉”玉泉水
?行宫别苑
|皇家御苑|
北京园林的类型和特点
金中都的皇宫御苑
|郊园行宫|
辽南京的御苑离宫
金中都城近郊园林行宫
元大都城郊风景区园林
明清时期北京西郊园林
|寺庙园林|
魏晋时期幽州寺观园林
唐幽州地区寺庙园林
辽南京的寺庙园林
金中都寺观及附属园林
元明清时期北京地区寺庙园林
?园林略揽
|园林史略|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和北京地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和北京地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和北京地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前期和北京地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和北京地区园林
|建筑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
寺庙园林的环境特征
寺庙的选址和地貌
北京汉传佛寺园林建筑布局及环境空间
|植物配置|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
几种常见的佛教植物及文化内涵
北京寺庙常见植物及内涵
北京寺庙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文化阐释|
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
?风物逸闻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的历史起源
商旅故道
潭柘寺的庙会和古香道
|寺庵茶棚|
金顶妙峰山庙会和进香古道
妙峰香道上的古迹
?八大水院
|清水院|
清水院——大觉寺的起源和发展
大觉寺的布局和殿堂建筑
大觉寺园林环境的山和水
大觉寺的花草树木
|香水院|
香水院——法云寺的起源和沿革
妙高峰七王坟
退潜别墅的园林建筑
|灵水院|
灵水院——栖隐寺的初创
仰山栖隐寺的历史沿革
仰山形胜和栖隐寺行宫的建筑遗存
|泉水院|
泉水院——芙蓉殿及玉泉山风景建设
静明园的园林布局
|潭水院|
潭水院——香山寺的初创和发展
香山寺的园林建筑布局及复原
|圣水院|
圣水院——黄普院和明照洞瑞云庵
|双水院|
双水院——双泉寺的发展沿革
|金水院|
金水院——金山寺(金仙寺)初考
后记
参考文献
远在史前时期,北京小平原气候温和,水甘土厚,林木茂密,自然环境十分优越,适合古人类的生存、演进,以及渔猎畜牧农林各业的发展。
北京原始聚落的发展,早在周朝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周武王克殷灭商,周王朝在这里先后分封了两个诸侯国——蓟与燕,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蓟国的都城“蓟”,是北京地区早出现的城市。燕国的分封略晚于蓟国,都城是燕。由于燕国势力强于蓟国,故而燕国很快灭掉蓟国,并放弃了原来的都城,而将自己的国都改设在蓟城,北京地区遂出现了以一座中心城市为主的格局。
到了周朝末叶的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崛起于北方,争霸中原,号称“七雄”之一,历时八百多年。当时已是人口密集、生产发展和交易频繁的北方诸侯领地中心,是“富冠海内”的著名都会。
蓟城发展初期,地理位置优越。建筑在北京小平原上,三面环山,正南面向平坦辽阔的华北大平原。西南一角,沿太行山的东麓,为南通华北大平原的门户,蓟城正是出入这一门户的要冲;西北角的南口,经过口内的居庸关、八达岭,然后穿行一系列宽窄不等的山间盆地,可以径上蒙古高原;东北角的古北口,越过高低不同的丘陵和山地,是通向松辽平原的捷径。蓟城就为山后地区和广大平原之间南来北往所必经的地方枢纽。蓟城地区物产丰饶,是南北货物交流的中心,是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互通有无的贸易中心,是北方各民族融汇之区,也是封建统治者经略东北的前方基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设郡县。蓟城作为东北方的重镇,为广阳郡郡治。经西汉、东汉四百余年,燕地蓟城虽然有时为封国都邑,有时为州郡治所,但一直是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北方政治、军事重镇,为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汇合要津。
晚唐以后,东北许多少数民族先后崛起,连连叩打汉族的门户,首当其冲的就是蓟城。这时蓟城因为是幽州的治所,所以又叫幽州城,是汉族的一个重要的边防中心。由于唐朝的没落,其后五代时期,幽州及其附近地区,落入东北少数民族之一的契丹人手中。契丹兴起于今日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附近的山区,占据燕云十六州后,于公元937年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建为陪都,为辽朝五京之一,并作为逐鹿中原的前进基地,这就是历史上和北宋对峙的辽。从此以后,北京就从一个华北平原的北方门户逐步发展起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数百年间代替了前期长安城的地位,形成了全国的一个行政中心。
辽朝占据燕京100多年以后,兴起于松花江上的女真族崛起,于1115年建立了金朝,并代替辽而占据了幽州城,统治中国的北半部。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把都城从上京迁到了幽州城,改燕京为中都。这样,北京终于发展为一代王朝的正式首都。
公元1215年,蒙古骑兵突破了南口一带的天险,冲入了中都所在的小平原,杀进中都城,大肆抢掠、纵火焚烧,一代豪华的宫阙荡然无存。蒙古人在这里设置了“燕京路”,至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从蒙古高原上的都城哈拉和林来到了燕京。1263年,改燕京为中都路,府号大兴。随着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设,政治的重心进一步南移,燕京已经开始成为事实上的首都。1266年12月,开始了大规模的中都修建工程,重凿金口,导卢沟河以漕运西山木石,加紧了迁都燕京的准备。1267年初,刘秉忠受命筑中都城,筑城工程正式开始,进展十分迅速。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改中都为大都。1274年正月,大都城宫阙告成,忽必烈始御正殿,受百官朝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大都,蒙古人称其为“汗八里”,也就是“大汗之城”的意思。1287年,筑城工程全部告成。1293年后完成了从大都东连通州的通惠河。全部工程从1267年开始,历时26年,其规模之浩大罕有伦比。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这一年,大将徐达奉命北伐,元朝后的一个皇帝弃城逃走。徐达胜利地进入大都城,将大都改称北平府。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之后,决心把都城从南京迁到这里,后把北平府改名叫作北京,北京这个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永乐四年(1406年)起,开始营建北京宫殿,改造城池,一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全部落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清军于公元1644年五月进入北京,建立起以满州贵族为首的清代各民族的统一国家,仍定都北京。
历金、元、明、清,北京均为京师首都,进一步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直至辛亥革命之后,民国初年仍一度迁都于北京。北京的城市规模、建筑艺术、宫殿苑囿、坛庙寺观、园林名胜,以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瑰宝和近代工业兴起后的一些市政管理设施等,大都是在长达近千年的建都时期内,先后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