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42751
中小电商防讹避祸的随身宝典
大型电商和平台顺利发展的健康指南
详细拆解职业打假的常见套路
系统讲授电商防守、反击及争取支持的具体策略
职业打假人是当前电商主要的威胁。本书围绕电商关切的痛点,通过讲解广告宣传、商品质量、商业竞争、消费维权、纠纷处理等法律规定,拆解电商套路,介绍法律实务运作方式,教授电商如何防范和应对职业打假人,帮助电商强身健体、防讹避祸、做大做强。
前言
撰写本书的初衷源于一次咨询。2018年“双十一”过后,一位电商老刘通过朋友找到我,请教一起案件如何处理。案件很简单,甚至有点俗套。在“双十一”促销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一款高档包的价格少写了一个0,成了1折促销。等到发现时,这款包已经被拍下了1000多个。如果按照标价卖,老刘要损失几十万元;如果不按促销价卖,消费者又不答应,而且其中有不少职业打假人。本来这种案子,很少有职业打假人参与。但是老刘就那么背,当时有一个职业打假人发现了,然后通知其他同伴一起来买,所以有不少职业打假人参与进来。
这种案子没有什么能全身而退的好办法。我给老刘做了几种后果的推演,然后出了一套组合方案,最后这个案子还算圆满地解决了。老刘千恩万谢。
在和老刘的沟通中,我突然发现中小电商在维权上有两个致命弱点:
首先,法律知识一片空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许多电商并不十分清楚,日常经营中主要凭感觉。我曾经问过老刘,为什么不学点法律知识呢?老刘告知我,他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学习法律知识有一堆的问题:一是法律太多,不知如何下手;二是有些法律也看了,字儿都认识,就是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三是法律规定太庞杂,甚至有些规定在“打架”–同样一件事,两部法律规定的不一样。结果,看了和没看一样–没记住、不理解、不知怎么办。在日常经营中,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根本就想不起来,更不要说规避风险、提防踩雷了。只能是遇到事儿了,根据人家投诉的依据再去查法律,结果往往是“嗯,他们说的对,还真有这一条”,于是就认了(实际上,这是被职业打假人牵着鼻子走了。只要投诉,一般都会有依据,但电商很少想过自己还有抗辩的理由)。
其次,应对技巧基本全无。老刘告诉我,以前遇到事儿时,真不知道怎么处理。找职业打假人商量吧,人家动辄要求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赔偿,如果不赔,可能就要面临上万元的罚款,甚至还有牢狱之灾。说的言之凿凿,也不知是真是假。找律师咨询吧,十个律师有九个建议打官司,做好应诉准备。打官司旷日持久、耗时费钱的,就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找执法人员询问吧,他们让我尽量协商处理,不然他们将依法办理。“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态度很和气,但是话里软中带硬,甚至有些话模棱两可,到底和职业打假人谈到什么地步,职业打假人敲诈,我们也得接受吗?他们也不交底。我们最需要就是能给我们指条道的,帮我们分析分析,处罚能罚多少,官司能赔多少,怎样能少罚甚至不罚,怎样能打赢官司,这样我们心里好有个底,选择一种损失最小的方案。”
老刘的现状基本上代表了广大中小电商的处境。尽管以前也处理过一些职业打假的案子,但感受却从没有这次如此强烈。电商太不容易了!一个小电商辛辛苦苦开了一家店,除了要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外,还要提防着职业打假人的暗箭。一个差评就能毁掉一个爆款,一起投诉就能吞噬几个月的收入。而反观职业打假人,有研究法律的,有专研漏洞的,有踩点实施的,有负责谈判的,每个工种已经专业化,各团队内部有分工、有配合、有协作,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有效的攻击力量。以有心算无心,在职业打假团队面前,中小电商就像柔弱的羔羊,基本上没有对抗的能力。因此,我决定为电商写一本书,针对电商的弱点和不足,教授电商合法规避风险,依法应对职业打假的生存和维权法则。
首先,告诉电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电商要想不招来职业打假人,首先要独善其身。而要独善其身,就要知道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考虑到法律体系的庞杂、法律规定的重复、法律条文的冲突,为了便于电商理解,我对法律知识做了以下处理:
一是化简去繁。把实践中电商经常使用、容易违反的法律规定收录进来,做重点介绍;不常用、不常犯的,不收录或者简要介绍,以突出重点,减轻电商学习的负担。
二是归类整理。在前步的基础上,把重复的法律规定分类整理、同类合并,相同的规定放在相同的章节,同时对冲突的规定进行比较说明。这样,这本书就成为法律手册,每个章节就是相应专题,电商遇到相关问题时,直接查阅相应章节即可,不必再到庞杂的法律中去查找。
三是律例并用。针对法条规定比较抽象,许多电商不易理解、难以记忆的困难,本书除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外,还采取律例并用的体例,重要法条下面都会附有案例,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去加强电商对法条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教授电商应对职业打假人的技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电商认真学习了法律知识,在日常经营中谨慎注意,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这时,就要学会并熟练运用应对技巧。应对技巧包括解决途径、证据证明和法律适用三个方面。解决途径主要用于识别风险来源并对风险程度评估;证据证明则是四两拨千斤式的反击,用的好,可以一招破敌;法律适用是在遇到高手时,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具体策略。
最后,指导电商如何同执法人员打交道。在电商与职业打假人的博弈过程中,执法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谁能够争取到执法部门的支持,谁就能在博弈中争取到有利的态势。但是在实践中,许多电商不知道如何争取执法部门支持,甚至有些电商将正常的关系庸俗化,以为请客送礼就能得到帮助,结果导致执法人员退避三舍。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电商不知道执法部门能为其做什么,执法人员在想什么,以及如何合法地维护关系。实际上,有不少商家通过长期的协作与配合,也能建立起亲情的政商关系,获得了执法人员的信任和支持。这方面的经验,广大电商也应该学习。
基于上述目的,本书分为四部分七章。第1章,说明电商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应对技巧的必要性。第2章到第5章,从广告宣传、商品质量、市场竞争和消费维权四个方面,重点介绍电商常用的法律知识以及常见的误区。第6章主要介绍面对职业打假人的应对技巧。第7章主要介绍如何与执法部门建立并维护亲情的政商关系。
我的初衷是呵护电商,但尴尬的是,这本书可能会对职业打假人有所帮助。初稿写成后,我请一位朋友审读。看完后,他笑着对我说,“写得很好!不过我觉得,这本书电商会喜欢,职业打假人可能会更喜欢,两边都可以做培训教材!”我想了想,没错,这本书对职业打假人也会有帮助。为了突出实战性,书中介绍了不少职业打假人的套路,这对刚入行的职业打假人来讲,不啻为入门教材;书中提醒电商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这等于给职业打假人提供了指路明灯;书中讲解了应对职业打假的方法,有经验的职业打假人可以反其道而用之。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这就好比一把宝刀。宝刀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看掌握在谁的手中。但是,真没有办法了吗?答案是,有的。电商要想百毒不侵,就要加强学习,只有洁身自律,才能强身健体。
考虑到这本书职业打假人也会看,为了不给电商招来职业打假人,书中引用的案例、图片不再注明出处,案例和图片的当事人尽可能用“某某”代替。本书引用这些案例、图片的目的是说明问题、提示风险,如果因为注明这些案例、图片的出处,而给电商招来职业打假人,则违背了本书的初衷。所以,如果本书引用了部分电商朋友的案例、图片,请不要再向我主张版权了,我删除出处是对您的保护。当然如果有人认为版权比职业打假更重要。没问题,我可以公布案例、图片的出处,以及我提取的证据。请相信,我取证的水平绝对比职业打假人更专业。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对于职业打假人,我是非常尊重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商家恶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职业打假人在弥补政府部门监管不足,发挥社会共治、遏制消费侵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从理智上是赞同、支持职业打假的。但是鉴于本书的立场,同时考虑到职业打假人的整体水平已经很专业了,相对于电商而言不是弱者,所以对职业打假人的咨询,我就敬谢不敏了。
最后声明,本书的初衷是帮助电商,帮助电商的目的是希望电商能依法诚信经营,善待消费者,合法规避风险,少走弯路,做大做强。因此,本书会介绍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但绝不会传授违法的方法。最后祝愿广大电商:诚信无欺,天下“无讼”。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肯定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欢迎广大方家不吝赐教。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舒 孚
2019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