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72177丛书名: 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当面对文艺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拓展和发掘理论创新的道路,作出新的学术阐释和理论回答。此次修订在前五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动,精简了很多内容,增加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内容,加强了对文学与人学、审美的关系和文学的主体论、本质论、本体论、价值论以及文艺批评和文艺思潮的阐释和研究。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摘录) 马克思
讲解
第二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摘录) 马克思
讲解
第三讲
神圣家族(摘录) 马克思恩格斯
讲解
第四讲
德意志意识形态(摘录) 马克思恩格斯
讲解
第五讲
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诗歌(摘录) 恩格斯
讲解
第六讲
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摘录) 恩格斯
讲解
第七讲
共产党宣言(摘录) 马克思恩格斯
讲解
第八讲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摘录)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摘录) 马克思
讲解
第九讲
致斐迪南·拉萨尔 马克思
致斐迪南·拉萨尔 恩格斯
讲解
第十讲
致敏娜·考茨基 恩格斯
讲解
第十一讲
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 恩格斯
讲解
第十二讲
致保尔·恩斯特 恩格斯
讲解
第十三讲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列宁
讲解
第十四讲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宁
列·尼·托尔斯泰 列宁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 列宁
托尔斯泰和无产阶级斗争 列宁
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 列宁
讲解
第十五讲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摘录) 列宁
讲解
第十六讲
青年团的任务(摘录) 列宁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 列宁
讲解
第十七讲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
讲解
第十八讲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邓小平
讲解
第十九讲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 习近平
讲解
第五版后记
第六版后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当面对新时代文艺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新的学术阐释和理论回答,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拓展和发掘理论创新的道路。
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综合学理优势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思想基础,具有宏大的视野,为解析各种文艺观念、批评模式和文艺思潮,提供了科学方法论的利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是观察文学现象的有效工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性、人文理性、认知理性、辩证理性、实践理性的综合优势解析文学现象,可以拓展和发掘其广度和深度,具有全方位的覆盖面和深层次的本质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的人学观点、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完整地体现出文学的人文精神、历史精神、时代精神和美学精神,构成大文艺学,即宏观文艺学的巨大框架,为研究文艺开辟了博大的空间。
优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评化
不应当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只理解为一种书斋中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应当只是静态化的,而更应当是动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在复杂多变的文论语境和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家和批评家要敢于站在中心,卓然挺立,迎接各种文论思潮的冲击和挑战,建构良性的学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的生命在于运动,在于实践。批评是运动着的美学。文艺理论的运动产生文艺批评,文艺理论和批评模式是相互转化的。两者的良性互动,推动两者的共同发展。因此,批评的理论化和理论的批评化,都是必需的。马克思认为,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东西,再先进的思想也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变成现实生活和文艺世界中的物化形态,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存在。加强理论的批评化,带着问题意识,通过批评,方能促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提倡对话精神
真理是相通的。除劣文化和丑文化外,只要是有益无害的,都“在场”,都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这样那样的合理性。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当一种思想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的时候,暂时是不会消失的。我们应当强调先进思想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梳理、审视和吸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和文论的思想资源,内化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理,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加丰富和深刻,增强和提升它的时代感和民族化。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有力量,更加坚实和强大。各种有价值的文论思想之间是相通的,同时又是有差异、有矛盾的。应当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加以解析,进行综合创新研究。像马克思对待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样,通过辩证综合,吸取精华,除去糟粕,创造出新的理论形态。例如:关于文艺的社会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文学是人学”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文艺可以向人学倾斜,也可以向社会倾斜,两者是不可以相互取代的。关于文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的关系,理应主张两者的有机统一,反对两者的截然对立。关于文艺的人文精神和文艺的历史精神的关系,用历史精神颠覆人文精神,或以人文精神消解历史精神都是不妥当的。关于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非理性破除僵化的理性,功不可没,但也不能抵制正确的、合理的、先进的理性,理性也不能一概地、笼统地、不加分析地反对一切非理性。理性和非理性的一体化的有机存在,是人类思想结构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差异、有矛盾的文论思想往往存在三种形态:一是两者的统一形态;一是两者的倾斜形态;一是两者的极端形态。有智慧的学者应当赞赏两者的统一形态,鼓励两者的倾斜形态,抵制两者的极端形态。即便是极端形态,也要关注和吸收那些被称为“深刻的片面的真理”。只有这样,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形成具有系统结构和有序格局的富于时代感、民族性和创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陆贵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