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146624
时常听家长说起孩子不愿意读名著。想过为什么吗?编者认为一是没有选到好书,翻译、编译差,字体小,错字多,无插图、枯燥乏味…… 二是孩子读不懂,没有人帮他们扫除阅读上的字词障碍、理解障碍,并和孩子互动讨论,帮孩子解答疑难。
每一部经典名著都是很好的教科书,本套丛书是专为中小学生编著,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邀请名师引导阅读,精心批注,解决如何读、如何练、如何考的问题。针对每本书做一个“阅读规划”,对学生自主或课堂阅读进行引导。zui终使学生了解并学习所阅读图书的情感与价值观,达到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得。
在房龙撰写的所有著作中,《地球的故事》是拥有广泛读者的一部著作。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排行榜榜首。它被视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不只是 “曾经畅销” “几度畅销“,而是一本“永远畅销“”永不过时“的书。
在这本书里,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不仅简要地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视角独特地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用文学的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现出来。为什么丹麦人喜欢静谧的书斋,而西班牙人则热衷于广阔的天地;为什么日本近乎疯狂地向外扩张,而国土面积同样很小的瑞士却保持中立……在这本书里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房龙这本《地球的故事》在讲述地理时,把人类活动放在主要地位。人类认识地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地理环境塑造着人,让不同地方的人具有不同的民族特性,反过来人也不断地改造着环境,让地球呈现出新的面貌。现在,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地球被改变得也越来越明显,那么人类该如何与地球继续和谐相处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热爱环境,保护自然,才是明智的选择。
章 人类与家园
第二章 地球的奥妙
第三章 地图和航海技术
第四章 地球的四季
第五章 地球上的大洲
第六章 欧洲与欧洲民族
第七章 意大利:地理造就的霸主
第八章 西班牙:非欧交锋之地
第九章 法国:富有的国家
第十章 瑞士:和睦的大家族
第十一章 德国:朝气蓬勃的国家
第十二章 荷兰:沼泽地中崛起的帝国
第十三章 英国:盛极一时的小小岛国
第十四章 俄国:地球上面积的国家
第十五章 亚洲的发现
第十六章 阿拉伯:沙漠里的国家
第十七章 印度:神秘的东方国家
……
章 人类与家园
在浩瀚苍茫的宇宙中,人类只不过是一群弱小的哺乳动物而已。假设把所有的人集中起来放在一个盒子里,整个人类也许只能填满一个半英里(英美制长度单位,1英里等于5280英尺,合1.6093公里)的峡谷。这些话听起来可能有些难以置信,却是真的。
从人类出现的天(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人类起源于六七百万年前的非洲;约两百万年前,其中一部分离开非洲,向欧亚等地迁徙,成为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古人类的共同祖先)起,身边就围绕着一群群生存竞争能力更强的物种。它们有的体型庞大,像小火车头一样重;有的凶猛强悍,有着锯齿般锋利的牙齿;有的身披盔甲,终日奔波;还有一些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们的繁衍速度十分惊人,但它们繁衍有多快,它们被敌人毁灭的速度就有多快。要不然,这些疯狂繁衍的生物就会称霸地球了(用排比的手法举例,突出了人类在世间万物中的渺小)。在这些物种面前,人类的生存能力是有限的,面对高山和深海,很多生物都毫无畏惧,但我们人类只能生存在为适宜的环境中,只能在高山和深海之间的那些小块的陆地上生存。
有权威研究表明,有些昆虫能够在石油中自由嬉戏,还有一些昆虫能在温差很大的环境中存活。更让人惊奇的是,那些令人讨厌的棕色甲虫即使少了两条、三条或四条腿,也仍能够活得好好的。而我们人类呢,就算一根脚指头被针扎一下都无法行走。所以说,人类自从
在这个旋转不停的地球上次出现开始,为了避免被其他物种消灭,就在永不停息地斗争。
对于地球上现存的一些动物来说,当年原始人类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啊,它们竟然不借助于树枝或藤条而用后腿行走。但事实上,正是人类祖先这种勇敢的尝试,让人类迈开了文明的步。
而那些高山和深海中的主宰者今天在哪里呢?
除了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还能找到一点它们的蛛丝马迹之外,它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剩下的,为了在现实中生存,有一些成了家畜,把它们的皮、毛、蛋、奶和肉贡献给人类。更多的动物则远离人类的居所,在人类觉得不值得一争的地方生存,它们在那里啃食树叶、牧草,或者捕食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并繁衍后代。
简单地说,人类只用了2000个世纪,就成了地球上无可争议的统治者。如此伟大的业绩,是由几亿人创造出来的,他们的优势并不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除了非凡的理性天赋。
实际上,在人类之中,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具备更高级的理性天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顺理成章地成了领导者。人类的进步就是这样一种奇怪而又反复的进程,不管被领导的人是多么不情愿,也只能屈从。不管大家斗争得多么激烈,成千上万的人里只会有一个人成为先锋。
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它拥有丰富的矿藏、土地以及森林,这些不光为我们提供了避难所,还为我们奉献出了丰富的食物。牧场上的羊群和中国的桑蚕编织物,还能为我们提供抵御酷暑严寒的衣物。
我们的家园奉献给我们太多的恩惠,大自然用她的博爱,无私地供养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但是自然有自己的法则。这些法则是公正的,也是冷酷无情的。自然毫不吝啬(lìn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务,当用不用或当给舍不得给)地赐福给人类,但作为回报,她要求我们也要尊重她的法则,服从她的指示。
在一块只能放牧50头牛的牧场上放牧100头牛,这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同样,在只能居住10万人的场所却住着100万人,必然会导致拥挤、穷困和战争。可是,那些主宰大多数人命运的领袖们却忽视了这一点。
然而,这并非我们犯下的错误中严重的。人类的错误是对自己的养母——大自然的冒犯。人类是一种对同类仇恨的动物。狗不咬狗,虎不食虎。
但是人类却常常互相仇恨,互相杀戮。同类之间的互相残杀,会把我们人类带到有可能在短期内彻底灭亡的境地。如果人类不愿做地球的主人,将会有成千上万的其他物种可以主宰地球。即便是由猫或狗或大象或一些组织性更高的昆虫来统治的世界,也可能比一个充斥着战舰和大炮的星球更有价值。
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