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42103
- 心理学大师艾瑞克森、马丁•布伯、斯科特•派克推崇的沟通术,可以快速改善人际关系,甚至改变人生。
- 本书集聚了心理学大师的思想精华,总结出了“逆转式沟通”这一理念,“逆转式沟通”是人际沟通中*的形式。
逆转式沟通,又叫“V”形沟通。
不同于一般的沟通,逆转式沟通会经历一个先向下深入、再上扬逆转的过程,形成独特的“V”字轨迹。在此期间,我们穿透表象,进入对方的世界,也进入矛盾的核心,理解人与人为何会产生分歧。我们通过精神上的共振,激活对方潜意识中的能量,让其实现主动攀升,自己重塑自己。自此,不仅问题找到了出路,沟通中的人也焕然一新。
“V”代表胜利,在逆转式沟通中,这胜利不仅在于高效、公允地解决了问题,更在于沟通双方因此获得了成长,这是一种关系的重建,是用沟通将彼此点亮。当我们真诚地深入对方,当潜意识热烈地喷薄而出,逆转不再是目的,而是必然的结果。
第一章 在不断逆转中变强
- 沟通的力量
- 2. 充满套路的世界
- 3. 并不亲密的亲密关系
- 4. 用沟通带来彻底改变
- 5. 在逆转中变强
- 6. 恰当的沟通,也是一种保护
第二章 逆转第一步——理解对方的立场
- 我们无法定义世界
- 千万别用“竞赛思维”去沟通
- “不可理喻”背后的极端合理
- 让对方充分说出自己
- 每个人都需要被懂得
第三章 逆转第二步——加入对方的行列
- 从“我和他”,到“我和你”
- 学习对方的语言
- 学习的误区
- 学会替对方发声
- 每一种声音,都有回响
第四章 逆转第三步——展示另外的可能
- 1. 如何给出建议,对方愿意接受?
- 2. 暗示的力量
- 3. 激活早已具备的改变力
- 杜绝过分“复盘”
- 出其不意的展示
第五章 逆转第四步——主动寻求正向改变
- 1. 我们对于改变的恐惧
- 激活一场主动的转向
- 3. 允许慢速的改变
- 4. 生命自己知道答案
第六章 不做局外之人,用沟通将彼此点亮
- 1. 去沟通,消除困扰你的难题
- 去沟通,搭建出你的“真诚关系”
- 去沟通,为了收获更好的你
- 每个人都能做优秀的沟通者
- 惊人的“逆转惯性”
“改变的力量就藏在对方的内在,你所要做的,只是如何唤醒那力量。”
——艾瑞克森
“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在世界中叫作‘转折’的事件,在天道的维度里,叫作救赎。”
——马丁•布伯《我与你》
- 沟通的力量
很多年前的一天,夕阳特别美。两个原始人看着眼前的景色,前所未有地发了通感慨,他们可能是这么说的——
原始人A:“你看这个太阳它又大又圆。”
原始人B:“像树上的果子它又香又甜。”
说完之后,两个人愣了大概四分之一炷香的工夫,因为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表达吃饭打架交配以外的意思。他们有些蒙,还莫名地有点激动,但从那天起,他们的生活慢慢有了些变化。原始人开始用语言传递更多的信息,他们一起看雪看月亮,从部落里美丽的二丫谈到人生哲学。
原始人或许不会知道,他们正在参与物种进化中的重要一环。若干年后,人类正式脱颖而出,从动物界中的弱者,跃迁到食物链的顶端。
亿万年前两个原始人的一次交谈,真的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吗?开头的对话自然是想象的,但毋庸置疑的是,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动物,以算不上强壮的身体坐拥大量资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能进行复杂的沟通。
这似乎和我们的科学启蒙有些出入,无数课本、画报、讲座都告诉我们,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擅长使用工具”,还会配上一幅原始人正用石头剥开兽皮的插图,作为证明。
然而仔细想想,这种“擅长”既然能够得到推广,最终成为人类的一个重要属性,靠的又是什么?那些课本、画报、讲座通常只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复杂过程——“后来,随着广泛地传播”——然而,如何传播,却从来没有明确说出过。
现在想来,在那个远程通信手段为零、文字也尚未形成的时代,只有面对面的沟通,才是他们互通有无的唯一途径。原始人正是利用沟通,知道了其他部落打磨出的尖锐石块并不是玩具,而是可以用来削皮断骨、击杀猎物的工具;知道了用力摩擦木棒,可以获得火种,而火又可以用来烤熟食物。因为沟通,这样新奇而宝贵的信息,才能在不同部落间普及,并成为全人类的终极杀招。所以,连达尔文都说:“语言这一能力被当作人和低于人类的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那是公允的。”
由此,谁敢说多年前那两个原始人在夕阳下的那番对话,不是在人类进化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人类崛起的伊始离不开沟通,后来漫长的发展更是如此,沟通也逐渐从单纯的“传递消息”,变成了担负着“输出理念”和“传播精神”的重要使命。个体与个体之间,依靠沟通而拥有了约定俗成的价值体系,比如婚姻,比如亲子关系,以此约束彼此,也以此获得安全;群体与群体之间,依靠沟通而实现了文化、资源上的互补,即使在面对信仰、观点、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分歧时,也能依靠沟通而达成共处。以上这些,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每一个载入史册的里程碑——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宗教改革运动、工业革命——无论是技术的推广还是思潮的扩散,也都离不开不懈的沟通,让星火得以燎原。
地球上的每种动物,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着沟通,但为何只有人类的沟通,才能谋得如此巨大的福利?高明之处就在于,人类的沟通具有强大的唤醒功能。
何谓唤醒功能?具体说,就是除了传递字面本身的含义外,人类还能用沟通深入对方的潜意识,挖掘出其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和情感。潜意识不同于意识,它不受知识、理性和经验的支配,没有经过细致的打磨和修整,原始而澎湃。这种潜藏的力量一旦喷薄而出,就会完全引领意识,激发出人的各种潜能,最终形成逆转。
沟通真的能具有扭转乾坤的能力吗?心理学大师艾瑞克森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沟通者”,他遇到的这宗案例,或许能让我们领略沟通的巨大能量。
一位正值妙龄的护士,流露出严重的自杀倾向,她把心爱的首饰和衣服全部送人,还向医院递交了辞职信。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她走出医院的那一天,就将是她生命的终点。在女孩离职的前几天,艾瑞克森和她谈了一次话,第二天,女孩就失踪了,人们纷纷指责艾瑞克森,认为是他的胡言乱语加速了女孩的自杀。
直到16年后,艾瑞克森接到了一通电话,来电者正是当年的那位护士。她告诉艾瑞克森,那场谈话的当天下午,她走出医院大门后,直接去了海军招募中心,申请加入了海军护理队,后来又与一位军官相恋结婚,生了五个孩子,并在军队医院工作至今。
毫无疑问,16年前的那场谈话,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艾瑞克森究竟说了什么?事实上,他没说一句规劝或者宽慰的话,他只是让女孩去想象——想象自己正身处植物园、动物园和波士顿海滩,他绘声绘色地描述植物园里不同形状的叶子,以及小鸟轻巧地啄食水果,然后让嘴里的种子长成了一棵树;描绘育儿袋里的袋鼠宝宝努起嘴喝奶,候鸟用人类都无法了解的神奇本领进行着迁徙;还有飓风后恢复了平静的海滩,印第安人和殖民者的后裔都在这里踩着水嬉戏。他呈现出一个温暖、鲜活、明快的世界——这是女孩未曾注意过的世界,然后,她会自然而然地想要亲眼见识一下这样的世界,于是生出对于生命的渴望。
这并非是难得一见的个例,事实上,人类完全可以仅通过沟通,让很多危急情况发生180°的改变。这类沟通不仅出现在关键时刻,而且还能帮我们改变焦头烂额的亲子、伴侣、职场关系,让沟通双方都有所收获。这种了不起的沟通方式,称为逆转式沟通。
如果给逆转式沟通下个定义,可以说:逆转式沟通,是用语言激发出人们潜意识里的渴望,让人主动采取正向的逆转,并从中获得成长。为了有助于人们更形象地理解逆转式沟通,我们也可以称之为“V形沟通”,这个“V”生动地说明了逆转式沟通的过程。当我们与对方沟通不畅时,我们必须先抛开表层的争论,一路向下,潜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里去,寻找造成分歧的原因。这就像是V的左半部,要深深地向下扎,抵达对方的世界,同时也是抵达沟通的核心;然后,与对方充分共振,并且,为对方展示出关于问题的更多可能,由此画出V最下面的有力拐点;最终,才能实现逆转式的上扬,从而形成V的右半部。在这里,最终的“上扬”具有两重含义。从沟通角度来说,“上扬”意味着沟通状态的改变,从之前的停滞、争执、敌视等状态,变为能够理解、包容,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沟通从低谷渐入佳境。
而从个人角度来说,当一个人的潜意识渴望因为沟通而激活,生命力被点燃,就会自发地出现正向转变,这种转变会成为重要的拐点,自此之后,他/她会呈现出一种上扬的轨迹。而且,这种逆转力一旦形成,还会在未来持续发挥作用,在他/她人生的无数个关口帮他/她做出正确的决定。
“V”字形象地说明了逆转式沟通的过程:我们潜入到对方内心——激发出对方潜意识中的渴望——沟通变得顺畅,与之共同从低潮走出。如果把逆转式沟通和其他沟通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逆转式沟通呈现出明显的“V”形轨道,先抑后扬,先向下深入沟通的核心,再向上冲出原本的局限。相比起来,其他沟通则是一种平面沟通,沟通双方只停留在沟通的表层,要么互相扔石头,以战胜对方为己任,要么投以糖衣炮弹,用话术达成目的。这些沟通大多只是气势或技术上的交锋,人们浮于表面,不会也不愿深入下去触及对方内心,更不想从根本上解决分歧,而逆转式沟通不同,在所有的沟通方式中,逆转式沟通最遵循沟通的初心——达成思想上的连接,感情上的通畅。它让沟通焕发出人性的光芒,而不只是为了达成目标的工具。这种沟通所达成的效果十分惊人,而且往往立竿见影,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交谈一次,比多年闭门劳作更启发心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