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078180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胡须、毛利武士纹身头骨、津巴布韦石鸟、外奎章阁藏书、贝内文托弥撒经书、圆明园兽首……它们原本属于哪个国家或民族?为何流失他国?又缘何在多年后得以回归故里?围绕这些流失文物而展开的争夺战异常激烈与精彩,值得我们关注、研究与深思。为此,本书系统整理当代文物追索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这些案例背后的点点滴滴,并对主要文物市场国的文物法治进行细致考察,这是我国制定文物追索策略与战略的基础。此外,本书专辟一章对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进行全面研究,系统回顾我国促成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法律依据,科学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物追索工作做出积极务实的展望,俾资决策者与研究者参考。
●序言
●导言
●一、文物追索: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
●二、文物追索的途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三、中国的文物追索:摸着石头过河
●四、本书缘起:追索肉身坐佛引发的学术跋涉
●**章??美国篇
●**节??涉及文物返还的美国法研究
●一、涉及文物返还的民事法律
●二、涉及文化财产的刑事法律
●三、涉及文化财产的行政法律
●四、涉及文物返还的国际条约
●五、涉及文物返还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美国返还文物的司法案例研究
●一、美国诉麦克莱恩案(1977年)
●二、塞浦路斯共和国、塞浦路斯希腊东正教自主教会诉哥德堡案(1989年)
●三、秘鲁政府诉约翰逊案(1989年)
●四、美国诉古代金碟案(1997年)
●五、美国诉舒尔茨案(2002年)
●部分目录
1993年,韩、法之问的谈判取得了突破,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同意以“租借”的方式送还韩国1册外奎章阁图书,并表明有意送还其他图书。谈判之所以在此阶段取得进展,其背景是当时韩国准备建设高速铁路,有关工程向国际招标,而法国政府正积极向韩方推销其高速列车(TGV)。因此,法国在此时做出让步,很大程度上是为取得韩国政府的好感从而为投标获得有利地位所做的考量。[1]此后,两国又为其余图书的返还事宜展开了漫长的谈判与斡旋。
2010年1 1月,韩国总统李明博利用首尔举办20国集团峰会之际,与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展开首脑会谈,专门就外奎章阁图书的返还事宜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据此,双方再次以“租借”的方式由法国将剩余的图书租借给韩国,租期为5年,届满后自动更新租借期,且无次数限制。如此,两国达成了互利的妥协:法国在名义上保留了图书的所有权,而韩国实际上实现了国宝的回归。
此外,韩国政府也长期与日本进行直接谈判与协商,在其领导人的积极推动下,利用日本非法吞并朝鲜半岛l00周年等特殊历史时机,成功促使日本归还包含《朝鲜王室仪轨》等流失日本的韩国文物。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因战乱、盗掘等原因,也是世界上文物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希腊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逐渐稳定,希腊政府逐渐将追索珍贵流失文物纳入其国家外交战略。由于绝大多数国宝级文物是在历史上流失的,通过法律途径追索存在时效、证据、法不溯及既往等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希腊政府往往选择以谈判与协商、调停、斡旋与和解等政治、外交手段进行追索。
近二十年来,尤其是雅典取得2004年奥运会主办权以来,希腊政府加大了追索力度,综合采用多元化追索手段,充分利用奥运机遇,使追索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其中,通过谈判与协商解决纠纷的成功案例主要包括:2006年,德国海德堡大学归还帕特农神庙雕像的组成石块,美国盖蒂博物馆归还4件珍贵文物.瑞典归还48枚古代钱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