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8118568
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基础》从信息化作战体系对抗入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电磁信号的产生与传播在五个域(时域、频域、码域/调制域、空域、能量域)的原理和特性,架设起基础理论与实际作战之间的桥梁。
《信息技术基础》共分8章:第1章介绍信息战的基本知识,主要说明五个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通信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第2章主要分析典型信号与奇异信号在时域上的基本特性和运算;第3章主要阐述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建立信号频域概念,分析常见信号的频域特性;第4、5章主要介绍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调制和编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着重分析各种调制和编码方式中信号的时、频特性及系统性能;第6章主要介绍天线的基本特性,尤其是相控阵天线的原理、特性及应用;第7章从电磁波传播不同模式出发,分析信号传播的特点、能量损耗特性及其在信息对抗中的应用;第8章主要介绍无线收发系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发展。
《信息技术基础》内容贴近电子战,深入浅出,覆盖面广,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作为航空航天院校非电类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战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信息技术基础》共分8章:第1章介绍信息战的基本知识,主要说明五个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通信系统的组成、性能指标;第2章主要分析典型信号与奇异信号在时域上的基本特性和运算;第3章主要阐述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建立信号频域概念,分析常见信号的频域特性;第4、5章主要介绍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调制和编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着重分析各种调制和编码方式中信号的时、频特性及系统性能;第6章主要介绍天线的基本特性,尤其是相控阵天线的原理、特性及应用;第7章从电磁波传播不同模式出发,分析信号传播的特点、能量损耗特性及其在信息对抗中的应用;第8章主要介绍无线收发系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发展。
《信息技术基础》内容贴近电子战,深入浅出,覆盖面广,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作为航空航天院校非电类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战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五个域的概念
1.2.1 时域
1.2.2 频域
1.2.3 码域/调制域
1.2.4 空域
1.2.5 能量域
1.3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3.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2 主要性能指标
1.3.3 复用与多址
1.3.4 信道容量
1.4 小结
实验课题
习题
1.1 概述
1.2 五个域的概念
1.2.1 时域
1.2.2 频域
1.2.3 码域/调制域
1.2.4 空域
1.2.5 能量域
1.3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3.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3.2 主要性能指标
1.3.3 复用与多址
1.3.4 信道容量
1.4 小结
实验课题
习题
第2章 信号与运算——时域分析
2.1 概述
2.2 典型信号
2.2.1 正弦信号
2.2.2 指数信号
2.2.3 矩形脉冲信号
2.2.4 抽样信号
2.3 奇异信号
2.3.1 单位斜变信号
2.3.2 单位阶跃信号
2.3.3 单位)中激信号
2.4 信号的运算
2.4.1 信号的波形变换
2.4.2 信号之间的运算
2.5 信号的分解
2.5.1 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
2.5.2 矩形脉冲分量
2.5.3 冲激信号分量
2.6 小结
实验课题
习题
第3章 傅里叶变换及应用——频域分析
3.1 概述
3.2 傅里叶变换
3.2.1 傅里叶级数分析
3.2.2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3.2.3 典型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3.3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3.1 线性
3.3.2 尺度变换特性
3.3.3 时移特性
3.3.4 微分特性
3.3.5 频移特性
3.3.6 帕斯瓦尔定理
3.4 频移特性的典型应用
3.4.1 调制
3.4.2 解调
3.4.3 混频
3.5 小结
实验课题
习题
……
第4章 编码——码域分析
第5章 调制与解调——调制域分析
第6章 天线——空域分析
第7章 电磁波传播——能量域分析
第8章 无线收发系统
附录A 常用数学公式
附录B 缩略词
参考文献
前 言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使人类战争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如何理解信息战、驾驭信息战已成为当代军人必须面对的历史性课题。
本书正是从这一需求出发,本着“系统性、基础性、科学性和通用性”的原则,对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主要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体系创新。教材以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作战能力为主线,构建以“时域、频域、码域/调制域、空域、能量域”五个域为基础的教材内容体系。
(2)针对性强。紧紧围绕信息在五个域中的传输、变换和利用,精心选择教材内容,力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战的基本原理。
(3)注重实践。将信息基础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就是实验。在本书每一章的结尾,都配有实验课题。实验内容与本章学习重点紧密相连,并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等多种实验手段,不断提升学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全书共8章,由杨建波、刘鹏、于海霞编著。其中,杨建波提出了全书的编写思路和纲目并编写了第1章;于海霞、石艳丽编写了第2章;于海霞、张丽云编写了第3章;刘鹏、于海霞编写了第4、5、7章;刘广东.任琳编写了第6章;刘鹏、张波编写了第8章;杨建波完成了全书的统稿工作;杨承志对全书进行终审。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也得到许多专家和相关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从所列参考文献中吸取了宝贵的成果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涉及面广,课时有限,加之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书正是从这一需求出发,本着“系统性、基础性、科学性和通用性”的原则,对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主要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体系创新。教材以培养信息素养和信息作战能力为主线,构建以“时域、频域、码域/调制域、空域、能量域”五个域为基础的教材内容体系。
(2)针对性强。紧紧围绕信息在五个域中的传输、变换和利用,精心选择教材内容,力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战的基本原理。
(3)注重实践。将信息基础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就是实验。在本书每一章的结尾,都配有实验课题。实验内容与本章学习重点紧密相连,并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实验仪器设备操作等多种实验手段,不断提升学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全书共8章,由杨建波、刘鹏、于海霞编著。其中,杨建波提出了全书的编写思路和纲目并编写了第1章;于海霞、石艳丽编写了第2章;于海霞、张丽云编写了第3章;刘鹏、于海霞编写了第4、5、7章;刘广东.任琳编写了第6章;刘鹏、张波编写了第8章;杨建波完成了全书的统稿工作;杨承志对全书进行终审。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也得到许多专家和相关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从所列参考文献中吸取了宝贵的成果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涉及面广,课时有限,加之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