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84388
#会幸福这件事# 幸福,你只有相信它,它才能成真。
◎知乎大V苏菲坚持自我的追梦之路,一个垫底宅女奋斗途中的升级打怪之旅!
◎收获310,000个关注,103,000次感谢,380,000个赞同!
◎随书赠送独家设计手账《食梦笔记》,四款追梦书签*获取
◎她曾经是一个又丑又傻的小女孩,连课上举手上厕所、列队走路时捡起掉了的鞋子这种事情都不敢。
她带着“讨人厌”的标签长大,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拼命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也慢慢认识到自己的弱势、缺点和心理问题。
她一边自嘲是“垫底宅女”,一边下决心默默备战高考,后来又留学东京,创建NPO,在异国奔波就职,转入陌生的IT业,去韩国学韩语,在开普敦吃生牡蛎,到奥斯陆看极光……
她就是要立志活得漂亮的那种人。
她说:“不足够努力的话,机会不会白白落到你头上。”
你或许孤身奋斗在陌生的城市,或许正陷入不被认可的困境,或许在头疼积压成堆的任务,或许重复着无意义的工作而找不到出路……
这是一本让你抛开刻意讨好、勇敢坚持自我的成长之书。
不张扬、不攀附、不抱怨。从微不足道的垫底宅女,到全力奔跑的追梦达人,她的逆转人生激励了无数在成长路上独舞的人。
重磅推荐:
【没有被听见,不是沉默的理由】
◆目 录◆
前言 讨人厌的孩子
Chapter 2 坐在外国的月亮下哭
Chapter 4 开往逗子的列车
Chapter 5 会幸福这件事,不是鸡汤,是信仰
讨人厌的孩子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下了判决书——一个“讨人厌的孩子”。
早的记忆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亲戚家的孩子来我家玩。刚刚学会写字的孩子在纸上写下一个又一个“人”字,大人们面带笑容不断夸赞。
“可是这个‘人’字写错了。”我说。
“没错没错!写得多好啊!就是这么写的!”大人们说。
“可是它就是错的……”我坚持。
这时候有人白了我一眼,仿佛在说,这孩子怎么这么讨人厌,这么不懂事。
可是它就是错的。我心里想。
作为一个孩子,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大人们会把明显错误的东西说成是对的,还给予夸赞。
在那之后,相同的情境不断重演。当所有人都在为一件事击掌叫好或是一片欢腾时,我却总是面无表情地指出他们在捧的那样东西的自我矛盾或者错漏之处。在我看来,正确就是正确,错误就是错误,不包含喜好的成分,也无法理解他们如何能做出真心捧一件错漏百出的事物的表情。
长大以后,我逐渐发现,这世界上存在着所谓的“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理科思维笃信客观真理,对合理和逻辑进行正确性的追寻;而文科思维则信奉目的性,在他们看来,没必要对客观事实的对错搞教条化,只要通过合适的反应去达到目的(比如说让周围人对自己产生好感)就可以了。
当然,并不是说理科生和文科生就一定100%各自遵循着这样的思维方式。不过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不同理解,大多来自于这两种不同的处世之道。简单粗暴地说,理科思维的人在科学界更容易发挥能力,而文科思维的人更容易成为出色的公关、商人和政治家。
在现世修炼了十几年的我,自然有别于孩提时。我学会了赔上商务式笑容,对对方的错误连打哈哈,或者在聊天软件里多发几个爱心的表情来让交涉更加顺利——我学会将“讨人厌”的部分藏在心底,而不是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因为它有可能伤害别人,也拖累自己。
但与生俱来的性格终究难移,我的内部无时无刻不迸发着对世间种种的怀疑和异见。我从来不会看到别人怎么想怎么做自己便跟着行动,比起随大流,我更倾向于站在大流的对立面去看待事物。我不相信任何人说的“不可能”,而总是按照自己坚信的去行动。
很多年前我次申请奖学金的时候,周围所有人都表示,我这样没有正式入学的预科生不可能拿到钱,也没有这样的先例——于是很多人没有提交申请。可是我坚持提出申请之后,居然运气奇好地拿到了一个月7万日元的奖励费。在那之后,学校里一个与我无关的研究科给我提供了去剑桥的一个月全奖留学机会。我完全不在可以申请的对象范围里,但我还是写了一封邮件给负责此事的老师,表示自己有兴趣。奇迹出现了,那个科因为博士和研究者居多,完全招不到人,于是就把名额给了毫无关系的我,就这样我得以在剑桥拿着充足的补助上了一个月的summer school。
我曾经为自己是“讨人厌的孩子”而苦恼,但在今天我终于认识到,“坚持自我”的思维方式可以是自己如此重要的一部分。它让我无法做到“会来事儿”“人美嘴甜”,但是它也给我选择与众不同的道路并付诸实施的勇气,让我走上自己想实现的人生道路,让我拥有自己独特的“毫不留情的温柔”。
这本书收录的,就是当年那个讨人厌的孩子一路的故事和所见所感。
我不是那种天生讨喜或者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也不是从小被呵护娇惯的小公主。我带着“讨人厌”的标签长大,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也认识到自己的弱势、缺点和心理问题。在这些挣扎中,我渐渐摸索到属于自己寻找幸福之路的态度。
也许这里有你一直想表达却不被接受的相同想法,也有你从来没有想过的看问题的角度,或许会唤起你心中那个“讨人厌的孩子”的共鸣。无论如何,谢谢你翻开这本书,也谢谢你给我一个机会,讲述那个曾经被讨厌的孩子怎样登上人生的闪亮舞台。
“如果有来世,我还是会选择做现在的自己。” 苏菲真棒啊。也许,我活几辈子都没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看到一只这么努力的食梦貘,也是属于我的幸运。
——方方
我永远记得那个法国谚语——“你了解得越多,你就越宽容”。苏菲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更广阔的那面,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看世界的意义。所以,去发现、去理解、去包容,或许慢慢地,我们就变得不同了。
——风栖枝
对自己永不厌倦,就是我想要的活法。
——喽喽
《会幸福这件事,不是鸡汤是信仰》美丽的语言,细腻的味道,诉说着不偏不倚的追求,宣扬一种自内而外的努力。相信有苏菲酱的世界会更美好~
——小林
我们总是处于迷茫中,不敢停下脚步,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谢谢苏菲写出了这么给我力量的文字,让我也开始反思曾经那个不够清醒,只知道一味乱闯的自己。
——木木
拒绝是理性的温柔
为感情认真投入,心醉心痛过的人,往往会不太忍心拒绝别人。因为他们知道胸口痛楚是什么样的感觉。看到对方充满期待的眼神,知道那是什么感受,也知道被拒绝的无奈和接踵而至的对自己的痛恨和愤怒——那憎恨独独不会落到拒绝一方的身上。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经拒绝过一位好友的告白。冷漠地,残忍地,拒绝。任何一个告白之前,都会是完全现出原形的好感,所以收到一封倾诉感情的邮件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惊异。对方似乎也体察了我的想法,并没有要求什么,只说是希望表白心迹,以后还和从前那样便好。但也许是出于前文的原因,我的内心升起强烈的想要逃离的欲望。
“不,我们朋友也不能做。从此就各自陌路,当作没认识过好了。”我这样回复。由于对对方并无什么留恋,从此也是就这样断了联系,甚至连狠心的努力都不需要。
那之后我交了其他男朋友,就这样淡忘了这段友情。直到过了两三年以后,忽然又一次收到对方的信息。
“近你还好吗?”
“前几天有一个女孩儿向我告白。直到今天,我才理解当初你为什么那样拒绝我并且也拒绝继续当朋友的原因。”
“如果当朋友,就是继续给对方可能性。那样做的话,就扼杀了她喜欢上别人的可能性,一直对和我的关系抱有幻想,其实是害了她。”
“当时被你拒绝以后,我开始也很痛苦。但也因此,能很快地走出来,开始接触其他女生,后来交了女朋友。”
“谢谢你。”
我很惊讶。其实当初的拒绝只是出于自己不快的自私举动,并无太多深意,可却得到了对方的感谢。从那之后,我就有了这样一个原则:凡是被告白,自己又觉得和对方不可能有朋友之外发展的,一律严正拒绝,并且从此尽量减少作为朋友的交往。
在他人看来也许是冷漠,却是我能给的理性的温柔。
在世间混得久了,磕磕绊绊摔得多了,慢慢也就一眼能看出来哪些人口中的表白,只是挑战一下试试,有的人是随便表着玩玩,有的人是习惯性收集猎物,有的人是路过打个酱油。因为心里其实无所谓,所以表示好感的话语也就说得特溜,满满散发出魅力和得心应手的气味。
也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即使他们在其他女孩儿眼里是帅气潇洒、不可高攀的男神,到了你面前却总是矮了一头,糗事百出,或者不知所措,没了主见。他们是真的为了表白,手心出汗,小鹿乱撞,斟酌了五六日选的地点,失眠了一宿择的台词,愿花光所有运气献出所有真心,只为换你一个肯定的答案。
遇上这样的人,即使对他没有感觉,也会生出一种心疼。一是为了那不可多得的,只对自己的真心情感;二则是会想起同样的不安和衷肠,分不清是为他,还是为当年的自己。
其实在冷漠拒绝过每个真心人后,我都会自己偷偷掉眼泪。不为具体的人或事,只为这世间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跑在单行线上的爱情而伤心。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留“备胎”,一个劲儿地借着他人的喜欢让他们对自己好,又只当作预备,不给个未来。虽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做什么,或者被做什么,都是各人的自由,但总是为这样的关系有点悲哀。
愿世间都是真心实属奢望,只求在真心错走到我这里的时候,能给他们指条更好的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