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68093
★拥有300万粉丝,单篇文章阅读量10万 ,新华社旗下高端智库——瞭望智库年度财经图书巨制!郑新立作序,郑永年倾情推荐!
★瞭望智库是新华社批准成立的、立足于国情国策研究的智库机构,定位高端——“为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崛起提供思想”。在本书中,瞭望智库汇集中国经济、财经领域的权威研究者,集体把脉中国经济预言未来的经济变局、产业突破与财富增长点!
★涉及中国经济战略、中国制造业发展、商业模式的革命、民生经济、投资安全、城乡发展等诸多方面,无一不是当下*有热门、*有争议性的财经话题。无论对于政府决策人员、企业家,还是普通投资者、职场白领来讲,都具有相应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精彩论点:/中国制造业跑到美国真的就好吗/共享经济,是在炒作概念吗/雄安“千年大计”的真正玄机/中美经济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无人驾驶产业的几手好牌/5G标准背后,中国与美日欧 20 多年的生死暗战! /香港楼市给内地的警示/5%,固定投资收益类产品的安全线。/为什么长期以来专利药在中国的价格居高不下……
本书是新华社旗下高端智库——瞭望智库“库书说”系列中解读中国经济的一部重要作品。
瞭望智库是新华社批准成立的、立足于国情国策研究的智库机构,本书内容都是经济、财经领域的权威研究者研究成果的精华,谋道中国经济的真相与产业格局的突破。从全球格局中的中国经济战略、中国制造业发展、商业模式的革命、民生经济、投资安全、城乡发展等当下*有热门、*有争议性的财经话题入手,集体把脉中国经济;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分析当今中国经济遇到的挑战以及对策,预言未来的经济格局、产业升级与财富增长点,探索如何找到世界经济大变局下的新平衡与新突破。
世界经济大变局,中国准备好了吗
01. 给中国带来巨大发展的全球化,怎么成了各国众矢之的? / 003
02. 中美经济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 007
03. “美国欠中国的钱终归是要还的”,基辛格这话颇有深意 / 016
04. 向中国政府施压、硬闯中国使馆、殴打使馆人员……这些在海外“受欺负”的中国人该怎么保护? / 023
05. 中国把印度的“小弟”坑入了陷阱?真相是…… / 029
06. 中国会逐渐买下发达国家吗?又被嫁祸了! / 035
07. 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这四大国的兴衰取决于什么?30年过去,答案愈发清晰! / 045
中国制造业的再思考
01. “失去”中国300多天,韩国汽车、造船和半导体都快不行了! /
061
02. 中国制造业跑到美国真的就好吗? / 070
03. 吴晓波:十年后的中国可能会是这样…… / 079
04. 有人说“芯片救国”得靠BAT了?中国高端制造业逆袭西方的真相! / 086
05. 我“不吃不喝”研究了一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 094
06. 三星跑了!中国人不好糊弄了! / 112
07. 电动汽车不是垃圾! / 119
08. 世界杯16强谁夺冠只能靠猜,但这项已经被中国拿走了!
/ 129
商业模式的革命
01. 称霸一个多世纪的燃油汽车即将在中国走向终结?不靠谱! / 143
02. 这个影响大局的事情,基层政府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 151
03. 关于共享经济,99%以上的公司都是在炒作概念吗? / 157
04. 凭借北斗、5G、物联网,中国在这十万亿级的产业里完全可以“直道
超车”! / 165
05. 估值2万亿美元?中国会不会接盘这家可能比苹果还赚钱的公司? / 173
06. 轰动整个中国的联想“投票门”背后,是中国与美日欧20多年的生死
暗战! / 181
07. “芯片事件”没那么简单,中国面临一个历史大抉择! / 188
谁来保障我们的安全感
01. 住宅成了投资品,香港楼市发展给内地多少警示? / 197
02. 坑完欧洲坑美国,现在又盯上了中国,这些无良大中介有多不靠谱? / 204
03. 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 210
04. 又是深圳! / 218
05. 中国100万亿的大变局,炒房者真的很难有戏了! / 224
06. 这六大投资误区坑惨中国人:黄金回报率低得惊人,一毛钱的股票并不
便宜! / 232
07. 中国药业大震荡!便宜药要来了? / 238
重新审视城市与乡村
01. 武汉和郑州算不算国家中心城市? / 247
02. 崇洋媚外,贪大、求怪,中国城市设计该回家了 / 252
03. 这条铁路开通了,中国腹地将崛起一个6万亿级的“超级城市群”! / 257
04. 梁思成关门弟子郭黛姮:什么是未来的北京?答案震撼了! / 267
05. 满盘皆活!这是雄安“千年大计”的真正玄机! / 278
06. 天津终于明白了! / 283
07. 郑永年: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一个大手笔! / 294
08. 中国有多少用钱买出来的××城市? / 301
09. 这件事令中国2000多个县拼了,但很有必要先泼盆冷水! / 307
10. 首发:乡村振兴工作法(1.0版)|能改变你家乡吗?浙江黄岩联手同济大学6年试验记 / 314
11. 现在村里为什么不愿多生男孩了? / 337
12. 这个计划将改变中国,三大隐忧不得不防 / 343
关于共享经济,99%以上的公司都是在炒作概念吗?
导语:今天当我们说起共享经济时,大部分人马上会想到网约车服务、网上住房短租服务,以及各种共享单车服务。几乎每一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都受益于这些新的服务。
但是如果再让大家想一些例子,恐怕举出来的都是凑数了,无论是共享充电宝、共享板凳、共享雨伞等对共享单车模式廉价的复制,还是更早前打着共享资源旗号的诸如O2O门诊挂号、共享会计、共享律师、共享医生等,对大家的生活都没有什么帮助。
如果我们把共享经济的圈子划得再大一点,把那些所谓P2P、O2O等数十万家创业公司都包括进来,你会发现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共享经济?
单纯从共享经济公司的数量上来讲,过去和今天99%以上的公司是在炒作概念。当然,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么多人炒作概念,不能简单地以“钱多人傻”来总结,它的背后有着相应的社会基础。
共享资源这个概念听起来非常合理,因为我们的城市甚至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过去被浪费的资源实在太多,而闲置的资源也实在太多,因此通过共享更好地利用资源至少听上去是有道理的。倡导“共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站到道德的制高点,显得有那么点儿情怀。投资人对于这样各方面都赞许的事情是喜欢投资的,媒体也喜欢追在后面宣传。
在中国,共享经济比在世界其他国家炒得更厉害还多了一个特殊的理由——这些年,中国大城市里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让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市民都意识到通过共享减少资源使用的必要性。
但是,并非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共享,或者都适合共享。美国在共享各种资源方面开始之早、尝试领域之多,远超出国内人的想象。早在2000年前后次互联网高潮时,美国就开始做出各种共享的尝试,比如诞生过好几个电动工具(电钻、电锯等)共享的公司。
那些公司创始人初衷很好。美国人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即所谓的DIY(do
it yourself),因此家里都有不少电动工具。而那些工具的使用率极低,比如一个电钻买来以后一辈子的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而比较昂贵的割草机平均不超过100小时。于是从2000年之后,他们先后创立了十几家共享工具的公司,但是不论使用早期的互联网技术,还是后来的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都失败了。
除了共享资源,世界各国还出现了共享个人时间和专业技能的公司。美国在次互联网高潮前出现了共享会计和投资顾问业务的MyCFO公司,其创始人是硅谷著名企业家詹姆斯·亨利·克拉克,除了一度短暂辉煌过,很快就关门大吉了,今天已经没有什么人知道它了。同样,硅谷还出现过MyConcierges等共享管家服务公司,今天也不见了踪影。
中国的各种共享专业服务(律师、医生和会计师)等,其实都是美国那些失败的共享经济公司的翻版,而其结果也并没有比美国的前辈们更好。直到今天,全世界波围绕共享经济创业的公司,不仅都没有上市,而且除了爱彼迎、优步和滴滴发展得比较好之外,剩下的大部分已经死掉了。
2016年之后,共享经济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服务。这一次“共享”和之前所不同的是,并不需要大家把自己闲置的东西拿出来,而是由提供共享服务的公司制作标准产品让大家使用。
当然,市场上永远不缺乏廉价的复制。当摩拜和ofo获得巨额的投资和超高的估值后,一夜之间,什么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甚至共享篮球都纷纷出现,而一些原有的设备租赁服务也打上了共享的旗号。不过,可以预计接下来的几年内,又会像两年前那样死掉一大片。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共享,为什么只有少数公司能成功,而大部分看似商业模式相同的共享却只是烧钱,没有产生效果,也不会产生效果呢?下面我就从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来分析,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
共享不是利用闲置资源,而是创造新产品
共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能发展经济,又有可能让GDP(国内生产总值)萎缩;既有可能为大家省钱,又有可能让我们失去拥有物质财富时的快感。因此,人们对于共享的需求本身就很矛盾。
一方面,虽然每个人都认同如果全世界人人都过上美国人那样的生活——每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200平方米的住房,每个月用掉500~1000度电——这需要2~3个地球的资源,但是大家依然在追求这样的生活,甚至房间空置也还要购买。每个人都想的是让别人减少消耗,而轮到自己却很难做到。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世界的GDP就是靠消费在维持。如果生产的商品真少了一半,GDP真的萎缩了。GDP并非冷冰冰的数字,它是就业,是每个人的收入基础和梦想的来源。
说到污染,几乎每个人都痛恨它,但是如果真的将大家的收入和财富减少20%,以换取更好的环境,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这就是大家宁可挤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北京,也不愿意到山清水秀的三线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不论大家喜欢不喜欢,任何让经济萎缩、让GDP降低的共享经济(或者其他什么商业模式)都是维持不下去的。使用这个试金石就可以判断哪些共享经济的公司能成功,哪些一定会失败。
我们先来看看早期的成功案例——网约车和爱彼迎的短租。它们看上去都是将自己的闲置资源拿出来共享,从而达到了减少资源浪费的目的,不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有区别。爱彼迎确实是让人们将自己不用的住房拿了出来,符合利用闲置资源的原则,但是优步和滴滴并非如此。因为网约车的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专职司机,并非工薪阶层下了班去做第二份工作。很多司机为了从事这个职业还专门买了新车,以达到专车的要求。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除了住房之外,任何将自己的闲置资源拿来共享的尝试都不成功。
如果是因为购买了新车,让更多的人能够就业支撑了网约车的生意的话,这符合做大经济规模的原则,那么它的出现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不是让经济萎缩。网约车可以理解成将原来的出租车行业的体量迅速扩大。
以中国为例,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就有了出租车,但是发展了30多年,至今一共也就发放了大约200万张牌照。而滴滴等网约车公司诞生之后,被管理起来的、在路上跑的这种起到“出租车”作用的车辆,到2016年已经超过900万辆了,翻了两番多,新增加的700万辆都是原来没有的网约车。因此,汽车的共享让这个市场的规模快速增加。
在美国的情况类似,旧金山市原本希望通过各种共享汽车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是优步出来以后,交通更加拥堵了,因为街上跑的汽车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同样,有了爱彼迎之后,在美国,家庭外出旅游的时间由原本的3天增加到了5天,市场规模增加了。
至于2016年的摩拜单车和ofo,它们让自行车又重新回到了城市,造就了一个新的大市场。此外,它们也不是把大家闲置的资源拿出来共享,而是制造新的产品。从这两个方面看,至少它们符合让市场变大的原则,至于终是否能成功,还有待时日的考验。
共享是为了便利,而不是节省资源
反观那些失败的共享经济案例。
首先,它们都没有将原有市场扩大这个特点,无论是过去的共享电动工具,还是今天的共享充电宝。就说手机充电这件事吧,虽然手机充电是刚需,但是充电宝却不是。你不可能因为有了租赁充电宝,让原来每天使用5个小时的手机变成能使用10个小时。更何况,租来的充电宝带不带病毒也是个问题。
其次,共享是为了带来便利,而不是为了节省资源。因此,是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去共享,还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共享资源,都无关紧要。以共享电动工具为例,在美国买一个电钻只要20~40美元,但是为了使用它,开车一小时去别人家取实在不方便。至于割草机,重达50~100磅(约23~46千克),需要SUV这样的车才能拉走,更不可能到别人家去借了。不仅那些家里闲置的设备没有能够成功地共享,即使是自己不使用的汽车也没有能共享成功。
在爱彼迎诞生之后,美国就出现了几家共享短期闲置汽车的公司。它们的想法看起来合情合理:美国很多短期出差或者旅游(一周以内)的人,大多会自己开车到机场,将车子停在那里,每天交几美元到十几美元的停车费。而等这些人到了要去的城市后,每天还要花40~60美元租车。于是就有人考虑,为什么不能把那些停在机场的车通过共享的方式租给出差的人呢?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接下来就诞生了撮合这种生意的公司,不过三年过去了,这种生意一直没有能够做起来。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它既不符合能够创造更大市场的原则,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属于个人的每一辆车条件好坏不一,开出去有了问题,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在摩拜单车出现之后,有人问它的共同创始人王晓峰,为什么不简单设计一种智能锁,然后让大家将自己不骑的自行车贡献出来呢?王晓峰讲,那些品质差异巨大、毛病一大堆的自行车,骑起来没有面子,更重要的是紧急的时候不能保证它们不掉链子,损毁了以后也没有人维修,看似节省资源的做法其实无法给大家带来便利性。因此,摩拜单车并不考虑利用闲置资源,而是更多地考虑共享所提供的便利性。
在未来,更多的共享可能不是将自己闲置的东西提供给大家有偿使用,而是像摩拜和ofo那样利用新技术的物品租赁。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次互联网大潮时,在美国,很多垂直领域就有了类似摩拜单车这样的服务。在美国,很多女士参加晚会,包括很多好莱坞明星走红毯时,用的首饰甚至服装就是租赁的。根据《奢侈》(Deluxe)一书介绍,当时美国名媛伊万卡·特朗普也会租赁极为昂贵的、单价上百万美元的时装,而不是选择购买。在美国,除了有些病态的名牌手袋和时装购买者,很少有人愿意买50个包、100套时装放在家里,当然新加坡和迪拜这种地区有这样的人。
像伊万卡·特朗普这样的人不是没有钱购买,而是觉得没有必要。而服装和饰品的租赁让很多人能够每次参加活动都换一个手袋和一套服装。通常,路易·威登或者香奈儿的手袋一次的租金是售价的1/10左右,通常为200~400美元。如果由个人将自己在家闲置的服装和手袋拿出来共享,不仅质量没有保障,使用后如果出了问题,纠纷也难以解决。因此,在这个行业,共享资源做得到,共享个人闲置资源却没有意义。
同样,在互联网兴起之后,照相器材的出租也随之出现,租一次大约也是售价的1/10。这一类市场有很多,不过今天的规模并不大,因为都是相对小众的垂直市场,但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生意不错。这些共享租赁给客户提供的价值是多样性(服装饰品)和便利性(照相器材),而在多样性和便利性的后面,是让顾客更多地使用资源,而不是减少资源的使用。这是共享经济能够成功的本质所在。中国共享自行车的商业模式,和这些高端产品的共享如出一辙。
时间和技能的共享早已开始
后,对于专业人士,时间和技能的共享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我们没有采用“共享”这个词而已。
在历史上,除了国王和个别贵族,没有人会养着一个医生、理发师或者园丁,让他们只给自己提供服务,后者的时间其实已经被共享。同样,除了大机构,不会有人专门养一个会计师或者律师,这些专业人员的时间和知识已经在被共享了。今天,看病难的症结不在于没有共享医生时间和知识的平台,而在于好的医生永远是供不应求的。在任何时代,即使医生的平均水平可以提高很多,也是永远都有好的和相对差的分别,而前者永远是缺乏的,因此利用社交网络或者移动互联网平台,并不能解决这种供需矛盾。
专业人士的时间和技能难以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共享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果服务相对满意,顾客和他们之间总是希望建立一种长期的关系。因此,这种以共享为噱头的平台,即使做得好,也不过是带来单生意。一位投资人和我讲,他太太约了一个上门美甲的人到家里做指甲,做完后向技师要了个电话,从此他们之间的生意就不再通过网约平台了。这位投资人马上就想到,不能投资给这个共享经济的公司,因为成交了单生意就不会有第二单了。更何况他太太半个月做一次指甲,也不会因为有了共享的平台就天天做指甲,因此市场规模不会扩大。
在对那些虚假的、炒作起来的共享经济泼了些冷水之后,我要说,那些真正能够调动更多资源、将市场做大的共享经济在未来还是大有希望的。
在2016年新的一轮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性技术,比如机器智能、IoT和移动支付,使共享的便利性得到很大的改善。IoT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可以让一些难以携带的大件物品变得容易跟踪,从而容易共享。今天,我到世界上大部分大城市,在机场不需要到柜台办理任何手续,就能找到我订好的车,然后直接把车开走,在离开机场还车时,也不需要和任何人进行交接,直接将钥匙扔回到钥匙箱中就可以。在未来,我们差旅的行李可能就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带很多,因为一些笨重的用品,比如照相机和镜头,可以在机场提取。
不论是什么形式,要想对哪一种物品或者服务成功实现共享,从根本上来讲,都需要通过共享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更多的需求。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全世界经济就进入要靠消费来拉动的供大于求的时代,而且这个趋势在不断地加速。
商业的本质是为了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如果共享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去买东西,那么经济一定会萎缩,这样的共享经济是一定发展不起来的;反之,如果让更多的资源加入到经济活动中,利用新技术提高效率、增加使用量,给大家带来方便,终让大家多花钱,这样的共享经济就有造血功能,就能成功。
美国在没有共享奢侈品之前,那些喜欢时尚的女性每次出门只能在自己的两三个手袋、七八套礼服中来回挑选;有了这个服务之后,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花掉了很多钱使用奢侈品。至于共享是由每个参与者提供物品,还是由某家公司自己提供,倒不是问题的关键。
那么,共享经济什么时候能够普及?很多技术的终成功都需要三波浪潮。
2016年之前的共享经济算是波,大部分失败了,因为从业者关于利用闲置资源的理解就是错误的。2016年到近兴起的是第二波,不少创业者对扩大市场规模这一点有了深刻体会,因此是一个进步。另外,技术的进步也让共享更加容易,但是依然会有大部分人要失败。当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商业上的失败,而不是模式本身的失败,更不是技术的失败。接下来,还会有第三波浪潮,而在那一波浪潮中,我们今天所欠缺的一个环境,即用户的信用和行为习惯会被补充进来,并融入共享经济的生态圈,这样就能够做到共享更多资源了。
撰文:吴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