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228757
前言 4
章 绪论 7
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决策机制:平权决策 8
第二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平权决策机制的利弊权衡:公司治理的视角 9
第三节 金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异质性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决策效率:现实考察 12
第四节 课题研究框架 17
第五节 章节内容安排 18
上篇 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20
第二章 金砖国家的地位及其作用 21
节 金砖国家的经济地位 21
第二节 金砖国家的贸易地位 23
第三节 金砖国家的文化和政治 25
第三章 国际金融体系的构成与演变 28
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总体发展 28
第二节 全球主要的金融组织及其结构 30
第三节 世界银行给金砖开发银行带来的启示 41
第四节 亚洲开发银行给金砖开发银行带来的启示 43
第五节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给金砖开发银行带来的启示 45
第四章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背景与意义 47
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背景 47
第二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过程及其基本概况 52
第三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意义 54
第五章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信贷和投融资业务经验 62
节 世界银行信贷和投融资业务经验 62
第二节 亚洲开发银行信贷和投融资业务经验 68
第六章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开展中的潜在风险与问题 72
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开展的问题 72
第二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业务看展的潜在风险 76
中篇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多样化投融资业务 82
第七章 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与基本理论 83
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83
第二节 私募投融资发展近况 85
第三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基本理论 89
第八章 私募股权基金的实践 109
节 新兴市场投融资环境分析 109
第二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国际投融资实践 114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私募股权业务模式实践 130
第四节 专项基金案例 135
第九章 金砖国家开展私募投融资业务分析和设计 140
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私募投融资业务的背景和原因 140
第二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私募投融资业务的发展战略 144
第三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私募投融资业务的具体形式 146
第四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私募投融资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156
第五节 小结 158
下篇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 160
第十章 投贷联动的一般理论 161
节 投贷联动的一般概念 161
第二节 投贷联动的起源与发展 166
第三节 投贷联动的一般理论 175
第十一章 投贷联动的国际经验 185
节 硅谷银行 185
第二节 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 190
第三节 投贷联动在我国的实践 192
第十二章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实施投贷联动的理论分析 198
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实施投贷联动的动因分析 198
第二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实施投贷联动的收益分析 202
第三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实施投贷联动的风险分析 204
第十三章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实施投贷联动的模式设计 209
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投贷联动组织机构设计 209
第二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形式与促进政策 219
第十四章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多样化投融资业务和投贷联动业务的政策建议 222
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愿景与未来业务开展的特征 222
第二节 通过多样化投融资机构改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平权决策机制的效率 222
第三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设立多样化投融资机构的具体方法 224
第四节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模式设计与政策 226
第五节 支持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226
参考文献 229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目前一个基于南南合作框架而成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是既有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合作的全新实践,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考虑到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既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本质差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不能简单复制和照搬既有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
首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初衷与既有国际金融机构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互助,而不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单向的援助。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则意味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必须考虑到每一个成员国的发展诉求,而发展中国家之间恰恰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目标的多元化以及诉求的差异化决定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业务的复杂性,难以用单一的标准和衡量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运作绩效。
其次,也正是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与合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既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在治理结构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正是为了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平等、互利和合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采取的是平权决策机制。根据《新开发银行的协定》条款的规定,银行的创始成员为金砖国家,资本的认缴应在创始成员间平均分配。同时,协议还规定各成员的投票权应等于其在银行股本中的认缴股份。
正是由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目标的多元化、成员国发展诉求的差异化,以及平权决策机制安排与既有的开发性国际金融机构存在根本的差别,这就意味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不能简单的模仿与照搬既有国际金融机构的经验。
深入的分析表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平权决策机制虽说是对现有金融组织治理结构的创新,能够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但是这种偏外交式的投票机制容易受到成员国之间意见分歧的困扰,会因为金砖国家的异质性和意见分歧而影响银行的运营效率。
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的实践看,各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差异、利益冲突与意见分歧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平权机制安排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融资、信贷以及扩员等战略以及业务层面的正常运转。
考虑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目标的多元化以及成员国发展诉求的差异化,如何在保持平权决策机制以促进成员国之间合作的前提下,摸索适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经营方式与业务模式,既保留平权决策机制促进合作的好处,又能避免平权决策带来的效率损失;既能够实现成员国之间的共同目标,也能兼顾每一个成员国的独特利益,真正做到求同存异,是未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迫切的任务。
本书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治理结构上的独特之处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投资需求的异质性所带来的意见分歧对于平权机制决策效率的影响,基于这样的理论逻辑,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业务模式的设计提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决策效率,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在不同领域的专长,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依托的平台构建多样化的投融资机构,与此同时,基于多样化投融资机构构成的业务网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应根据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从而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动员各个成员国的社会资本参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贷业务,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业务和多样化投融资业务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交易效率,同时进一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提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国际影响力。
除了导论和政策建议两章以外,全书共分为上中小三篇,主要内容如下:
章导论提出了全书内容的逻辑起点,关注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既有国际金融机构之间在治理结构上的本质区别,从理论上分析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采取平权决策机制的原因及其可能存在的效率损失,提出了利用成员国之间的异质性、在保持平权决策促进成员国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投融资机构以及投贷联动业务提高决策效率的基本思路。
上篇是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共分五章,属于全书的分析基础。在概括介绍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员国之间合作的动机、经济金融的异质性以及发展目标的差异性,揭示了成员国之间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解释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平权决策机制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另外,该篇还详细介绍了世界银行等既有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的特质、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中篇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私募投融资业务,分三章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私募投融资业务进行了探讨。在从理论上介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业务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国际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发展状况和经验。在理论分析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私募投融资业务的制度框架、业务形式以及具体的运作方式,并进一步探讨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私募投融资业务需要注意避免的问题,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奠定了理论与现实基础。
下篇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共分三章,在对商业银行从事投贷联动业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归纳了世界各国投贷联动业务的不同模式、发展状况和风险控制方法。在理论分析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可行性,设计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业务框架和模式,并且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可能的风险及其控制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后一章是全书的总结,在以上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之上,归纳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通过私募投融资业务和投贷联动业务提高决策效率的政策建议,也针对上海市提出了支持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开展,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未来的发展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所助益。
作为国际金融秩序转变中的创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正处于探索过程当中,是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未来如何良好运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本书的作者试图能够全面、客观地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可能面临的难题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但是,限于作者水平的限制,本书的研究注定会存在不少的缺陷,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读者的批评和指正。同时,本书也是在参考了许多文献和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在此也要表示感谢。
全书的结构安排、观点整合及文字总纂由计小青负责,各部分的写作分工如下:导论与结论部分,计小青、曹啸;篇,乔越、计小青;第二篇,卜俊飞、曹啸;第三篇,何佳诚、曹啸。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