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755060
内容简介
《医家秘奥》为明代医书,是慎斋学派的传学秘本,由其弟子点校而成。全书八卷,要言不繁,字字珠玑,立意深远。很多理论都是作者从临床中得来,对于脉象的缜密分析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其余对内伤的阐述发挥,对医案的精辟辨治,都颇有独到之处。
目 录
医案
附:《医家秘奥》笔谈摘要一卷
脾肾互补论
辨手少阴论
土多论
经络论
君火以明解
医行难论
脉症不合论
五脏六腑衰旺论
查了吾先生列传
胡慎柔医家列传
方伯屏校勘记
咳逆二条
呕吐七条
身重二条
痿症五条
消症三条
积块二条
虚损十二条
咳嗽七条
吐血五条
肿胀九条
噎膈二条
泄泻四条
自汗三条
喘一条
大小便不通一条
眼一条
经水二条
产后三条
附自制丸方
附查了吾正阳篇选录一卷
附胡慎柔五书要语一卷
师训
医劳历例
方伯屏签
方伯屏序
例言
影明本臀家秘奥上
脉法解,卷上
脉法解,卷下
慎斋三书,卷之一·口授记录
影明本臀家秘奥下
慎斋三书,卷之二·内伤杂语
慎斋三书,卷之三·医案
风一条
暑三条
痢三条
火症一条
头痛二条
痰二条
心痛一条
嗳气一条
附:《医家秘奥》笔谈摘要一卷
脾肾互补论
辨手少阴论
土多论
经络论
君火以明解
医行难论
脉症不合论
五脏六腑衰旺论
查了吾先生列传
胡慎柔医家列传
方伯屏校勘记
咳逆二条
呕吐七条
身重二条
痿症五条
消症三条
积块二条
虚损十二条
咳嗽七条
吐血五条
肿胀九条
噎膈二条
泄泻四条
自汗三条
喘一条
大小便不通一条
眼一条
经水二条
产后三条
附自制丸方
附查了吾正阳篇选录一卷
附胡慎柔五书要语一卷
师训
医劳历例
方伯屏签
方伯屏序
例言
影明本臀家秘奥上
脉法解,卷上
脉法解,卷下
慎斋三书,卷之一·口授记录
影明本臀家秘奥下
慎斋三书,卷之二·内伤杂语
慎斋三书,卷之三·医案
风一条
暑三条
痢三条
火症一条
头痛二条
痰二条
心痛一条
嗳气一条
前 言
一、源流
《医家秘奥》,原名《医学粹精》,为清初武进陈嘉础汇集明代医家周慎斋本人医着,选录周氏弟子查了吾、胡慎柔以及陈嘉础传承慎斋之学的论述,初由陈氏子陈孚校订刊刻。是《慎斋遗书》之外,直接体现周慎斋及其嫡传医学思想与临证经验的另一部重要着作。
(一)版本对比
《医家秘奥》,今能见早版本为清乾隆十四年己巳(一七四九)道南堂刻本,扉页题名《医学粹精》。中华民国二十年庚午嘉平月(旧历庚午年十二月,新历一九三一年一月)莱州方伯屏先生藏“明钞本”北京翰文斋影印本卷端题名《明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简称《医家秘奥》。两种版本内容基本一致,翰文斋影印本较前者略有阙文。道南堂刻本前有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二八九五)周清原《脉法解序》、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二八九四)林有栋《脉法解序》、江重庆《脉法解弁言》及陈嘉础《自序》;翰文斋影印本书前均无,代之以民国纪元庚午嘉平月(一九三一年一月)伯屏先生自述学术传承、影印原委的《明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书序》。道南堂刻本陈氏《自序》后接《医学粹精总目》全书目录;翰文斋影印本阙如。道南堂刻本《脉法解》之前,冠以陈氏为提示《脉法解》读法所作《例言》;翰文斋影印本则代之以不知撰人所作提示《医家秘奥》全书读法的《例言》。
以下正文,道南堂刻本、翰文斋影印本均按《脉法解》《慎斋三书》《正阳篇选录》《慎柔五书》《陈氏笔谈》五部分内容排序。道南堂刻本接《周慎斋先生脉法解》上下卷;翰文斋影印本接相同内容《明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脉法》上下卷。道南堂刻本《周慎斋三书》前,有清顺治十五年戊戌(二八五八)颅元交(字鼻尹)《慎斋三书题语》,石震(字瑞章)丁酉夏(清顺治十四年,二八五七年,明朝遗民回避清代年号)《序》《凡例》,查第《周慎斋先生列传》;翰文斋影印本阙如。道南堂刻本下接《周慎斋先生三书》三卷;翰文斋影印本下接相同内容《明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三书》三卷。道南堂刻本以下接《查了吾先生列传》(查第撰)、《查了吾先生正阳篇选录》一卷;翰文斋影印本以下接《查了吾先生正阳篇选录》一卷,《列传》则移至书末。道南堂刻本再以下接《慎柔师小传》(石震撰)《胡慎柔先生五书要语》一卷;翰文斋影印本再以下接《胡慎柔先生五书要语》一卷,《小传》则移至书末。道南堂刻本以下为《笔谈小引》(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陈嘉础题)、《陈氏笔谈目》及《笔谈》一卷;翰文斋影印本以下仅有陈氏《笔谈摘要》一卷,因其内容较道南堂刻本有所阙遣,故称“摘要”。道南堂刻本书末殿以名松源者执笔《先严行状略录》;翰文斋影印本书末殿以《查了吾先生列传》《胡慎柔医家列传》、中华民国二十年一月一日(旧历庚午年十二月,新历一九三一年一月)方伯屏《慎斋医家秘奥校勘记》。
值得注意的是:翰文斋影印本称《明钞本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据道南堂刻本载清顺治年问顾元交《题语》、石瑞章《序》《凡例》。可知《慎柔五书》首刊于清顺治四年丁亥(二八四七);丁酉年夏(清顺治十四年二八五七)石瑞章将其师胡慎柔亲传《慎斋三书》《查了吾正阳篇》“稍加综核”,次年请顾元交“经理镘刻”。再据清康熙年问周清原、林有栋《脉法解序》、江重庆《脉法解弁言》及陈嘉础《自序》《笔谈小引》,可知陈嘉础收集到周慎斋医书,为《脉法》作解、有感而作《笔谈》,时在康熙甲戌编辑《医学粹精》成书,乙亥清明后得序。故此,方伯屏先生得到其师谈镜人传授《医家秘奥》七卷本不可能是“明钞本”。因该古钞本未钞录道南堂本清代序言等,亦阙四篇石瑞章于顺治丁亥刊刻《慎柔五书》所作《题辞》,故伯屏先生误将陈嘉础看作慎斋亲传弟子,误认所得《医家秘奥》为“明钞本”。
(二)篇章介绍
甲:《脉法解》上下卷:录周慎斋《脉法》七十八条,发古人脉书未发之秘,尤精于内伤脉象,并明示对应方药治法。陈嘉础为之逐条作解,“绌绎慎斋先生之旨,而发明其微蕴者也”(江重庆序),“更即血阴气阳、五行生尅,与夫表裹虚实而分调治之法”(周清原序)。《脉法》论脉精微,陈氏解其要旨,反复叮咛“教人宝其阳气,再指出脾胃气血以为人身生命攸关”(第七十八条陈氏解)。
《医家秘奥》,原名《医学粹精》,为清初武进陈嘉础汇集明代医家周慎斋本人医着,选录周氏弟子查了吾、胡慎柔以及陈嘉础传承慎斋之学的论述,初由陈氏子陈孚校订刊刻。是《慎斋遗书》之外,直接体现周慎斋及其嫡传医学思想与临证经验的另一部重要着作。
(一)版本对比
《医家秘奥》,今能见早版本为清乾隆十四年己巳(一七四九)道南堂刻本,扉页题名《医学粹精》。中华民国二十年庚午嘉平月(旧历庚午年十二月,新历一九三一年一月)莱州方伯屏先生藏“明钞本”北京翰文斋影印本卷端题名《明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简称《医家秘奥》。两种版本内容基本一致,翰文斋影印本较前者略有阙文。道南堂刻本前有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二八九五)周清原《脉法解序》、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二八九四)林有栋《脉法解序》、江重庆《脉法解弁言》及陈嘉础《自序》;翰文斋影印本书前均无,代之以民国纪元庚午嘉平月(一九三一年一月)伯屏先生自述学术传承、影印原委的《明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书序》。道南堂刻本陈氏《自序》后接《医学粹精总目》全书目录;翰文斋影印本阙如。道南堂刻本《脉法解》之前,冠以陈氏为提示《脉法解》读法所作《例言》;翰文斋影印本则代之以不知撰人所作提示《医家秘奥》全书读法的《例言》。
以下正文,道南堂刻本、翰文斋影印本均按《脉法解》《慎斋三书》《正阳篇选录》《慎柔五书》《陈氏笔谈》五部分内容排序。道南堂刻本接《周慎斋先生脉法解》上下卷;翰文斋影印本接相同内容《明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脉法》上下卷。道南堂刻本《周慎斋三书》前,有清顺治十五年戊戌(二八五八)颅元交(字鼻尹)《慎斋三书题语》,石震(字瑞章)丁酉夏(清顺治十四年,二八五七年,明朝遗民回避清代年号)《序》《凡例》,查第《周慎斋先生列传》;翰文斋影印本阙如。道南堂刻本下接《周慎斋先生三书》三卷;翰文斋影印本下接相同内容《明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三书》三卷。道南堂刻本以下接《查了吾先生列传》(查第撰)、《查了吾先生正阳篇选录》一卷;翰文斋影印本以下接《查了吾先生正阳篇选录》一卷,《列传》则移至书末。道南堂刻本再以下接《慎柔师小传》(石震撰)《胡慎柔先生五书要语》一卷;翰文斋影印本再以下接《胡慎柔先生五书要语》一卷,《小传》则移至书末。道南堂刻本以下为《笔谈小引》(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陈嘉础题)、《陈氏笔谈目》及《笔谈》一卷;翰文斋影印本以下仅有陈氏《笔谈摘要》一卷,因其内容较道南堂刻本有所阙遣,故称“摘要”。道南堂刻本书末殿以名松源者执笔《先严行状略录》;翰文斋影印本书末殿以《查了吾先生列传》《胡慎柔医家列传》、中华民国二十年一月一日(旧历庚午年十二月,新历一九三一年一月)方伯屏《慎斋医家秘奥校勘记》。
值得注意的是:翰文斋影印本称《明钞本周慎斋先生医家秘奥》,据道南堂刻本载清顺治年问顾元交《题语》、石瑞章《序》《凡例》。可知《慎柔五书》首刊于清顺治四年丁亥(二八四七);丁酉年夏(清顺治十四年二八五七)石瑞章将其师胡慎柔亲传《慎斋三书》《查了吾正阳篇》“稍加综核”,次年请顾元交“经理镘刻”。再据清康熙年问周清原、林有栋《脉法解序》、江重庆《脉法解弁言》及陈嘉础《自序》《笔谈小引》,可知陈嘉础收集到周慎斋医书,为《脉法》作解、有感而作《笔谈》,时在康熙甲戌编辑《医学粹精》成书,乙亥清明后得序。故此,方伯屏先生得到其师谈镜人传授《医家秘奥》七卷本不可能是“明钞本”。因该古钞本未钞录道南堂本清代序言等,亦阙四篇石瑞章于顺治丁亥刊刻《慎柔五书》所作《题辞》,故伯屏先生误将陈嘉础看作慎斋亲传弟子,误认所得《医家秘奥》为“明钞本”。
(二)篇章介绍
甲:《脉法解》上下卷:录周慎斋《脉法》七十八条,发古人脉书未发之秘,尤精于内伤脉象,并明示对应方药治法。陈嘉础为之逐条作解,“绌绎慎斋先生之旨,而发明其微蕴者也”(江重庆序),“更即血阴气阳、五行生尅,与夫表裹虚实而分调治之法”(周清原序)。《脉法》论脉精微,陈氏解其要旨,反复叮咛“教人宝其阳气,再指出脾胃气血以为人身生命攸关”(第七十八条陈氏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