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375285
《“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主要特点是:一、多关注了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问题。二、注重广播电视史人物研究。三、大多研究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四、注重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环境来研究广播电视史学的相关问题。五、注重运用历史法、对比法、文献法、案例等科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六、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史方向的博士、硕士以及其在读的研究生发表了大量论文,成为了《“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主要撰稿群体。
探寻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史学创新发展之路——“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综述
会议致辞
“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致辞一
“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致辞二
“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致辞三
“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致辞四
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部有现实与历史价值的广播电视史著——《十年回眸》是怎样写成的
新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建议
试论“中国广播电视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为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存史立传
传媒融合时代的广播电视史研究
试论广播电视志与广播电视史编纂的区别与联系
用新文化史的方法研究广播史
近几年我国对外国广播电视史的研究现状浅析
广播电视史研究
民国时期广播电视研究的特点
1947年“中央广播电台”公司化改制考
浅析上海(亚美)广播电台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影响
探析民国时期上海租界广播发展的特点和功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专题栏目之变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外记者事业发展与思考
市场经济确立20年来广电节目改革发展特征探析
试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广告史论教学的新尝试与初探索——基于广告教学资源库和广告博物馆的教育模式革新平台
浅析中国教育电视传播功能的嬗变
从叙事视角与叙述者角色的演变看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历程
从国外民族广播看我国民族广播发展新思路
广播电视人物研究
广播电视历史人物研究三议
从新闻专业角度“知人论世”——俞颂华研究现状引发的思考
早期中共广播人的群体概貌及对当下从业人员的启示
温济泽新闻广播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简论左荧的广播宣传工作
广播电视史学术争鸣辨析
史学视域下对广播电视史研究的思考——兼论中国广播史学领域的争鸣问题
历史学视角下的中国广播史研究——兼论中国广播史研究中的两大争鸣
关于广播电视史学开展学术争鸣的原则思考——兼谈赵玉明教授与陈尔泰先生两次学术争鸣
广播电视史学术争鸣需厘清的一些基本问题——以赵玉明、陈尔泰关于中国广播史的相关争鸣为例
人民广播事业发源地之我见
其他研究
新闻史教学也要坚持和实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环球同此凉热》:科学传播与人类文明史的书写
大众化电视节目在构建和谐代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
新闻事件在病毒式传播中传播机制的变异
“移动”中的新闻信息传播——以手机微博对公民新闻的推动为例
附录: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史方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篇目辑览
四、思考与建议
回顾过去可以看出,国际台的驻外记者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伴随着国际广播事业的蓬勃发展而蒸蒸日上。进入21世纪新时期,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台作为外宣的主阵地,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把驻外记者事业做大做强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而这对驻外记者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国际台驻外记者应具备的意识
国际台驻外记者一方面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一方面还要面对来自国内媒体比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的竞争。国际台的记者尤其是语言部的驻外记者越来越年轻化,年轻的优势是接受新生事物快,比如发微博、微信等,在利用新媒体做报道方面上手快,但是也存在新闻从业经验较少,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性急需提高等问题。因此,在未来对驻外记者的选派上还是应强调综合素质的过硬。
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国际台驻外事业发展壮大,驻外记者须具备三个意识:政治意识、开拓意识、新媒体意识。
(1)政治意识
“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是国际台的办台理念,意味着驻外记者身在海外,不仅要具备国际视野,还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论身在何处、报道何事,都不能被外方媒体牵着鼻子走。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纷至沓来,如果没有政治意识,就容易迷失方向。强调政治意识意味着我们不是“有闻必报”,而是有选择地报道,通过报道体现中国的态度和立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