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972251
内容简介
《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创造性地运用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与考察了世界电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从艺术史、电影史的角度评析了世界各国电影在其发展历程中的兴衰,其提出的“电影核心四要素”学说,即政治、经济、艺术与技术这四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距离度与约束度,构成了电影艺术发展与演进的决定性因素。
目 录
导论
章 电影生成的核心四要素
节 电影核心四要素的发现
第二节 电影核心四要素的定位
第三节 电影核心四要素的构成成分
第四节 电影核心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电影产业的运行周期
节 距离度与约束度
第二节 电影核心四要素与电影盛衰的关系
第三节 电影产业的运行周期:成长阶段
第四节 电影产业的运行周期:成熟阶段与再生过程
第三章 美国:电影帝国的生命旅程
节 历史学视野下的美国电影
第二节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美国电影
第三节 当代美国电影的盛年期特征
第四节 美国电影的成功之道与发展趋势
第四章 欧洲电影:电影诞生地的命运轮回
节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法国电影
第二节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德国电影
第三节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英国电影
第四节 意大利电影的生命周期
第五节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苏联电影
第五章 日韩电影:东亚的银幕
节 历史学视野下的日本电影历程
第二节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日本电影
第三节 历史学视野下的韩国电影历程
第四节 韩国电影的生命周期
第六章 华语电影的生命历程
节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两岸三地电影
第二节 当下大陆电影的学步期特征
第三节 当下香港电影的青春期特征
第四节 当下台湾电影的幼年期特征
第五节 中国电影的未来展望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文艺的全球化也正在深刻改变着学术研究的格局。基于这一背景,作为一名中国学者,应做何种探索才能显示出当代意义与学术价值?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树立起理论研究的格局意识与话语意识。唯有坚持和而不同的话语原则,才能实现理论创新,话语创新。另一方面,必须潜心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将基础理论研究做好做实,才能真正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实现艺术创作由“高原”向“高峰”的转变。
李栋宁教授的《电影生命周期研究》正是这类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它创造性地运用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与考察了世界电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从艺术史、电影史的角度评析了世界各国电影在其发展历程中的兴衰与更迭,其提出的“电影核心四要素”学说,即政治、经济、艺术与技术这四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距离度与约束度,构成了电影艺术发展与演进的决定性因素,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与理论创新价值。
关于世界电影史的书写,至今仍由西方学者主导,大有西风压倒东风之势。法国人G.萨杜尔,美国人大卫-波德维尔,英国人杰弗里·诺维尔一史密斯,都曾编著过基于不同理论与方法的《世界电影史》,他们的中译本,早已成为我国电影学者案头的主流参考书,影响甚大。相形之下,国内学者关于世界电影史的研究与阐释,其话语力量则显得较为微弱。作为一种东方视野下书写他国电影史的理论努力,《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一书,尽管未以“世界电影史”命名,但其试图构建独具特色的理论模式与话语体系,力求与西方理论话语分庭抗礼的企图却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来看,本书的出版,不仅彰显出了作者的理论勇气和底气,也凸显了世界电影史研究中的东方话语,从而具有了某种填补空白的意义。
此外,《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对世界电影史各生命阶段的划分以及“电影四要素”理论的提出,可谓是“大胆假设”;而关于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乃至中国电影的细致梳理与分析,可谓是“小心求证”。作为电影理论的基础研究,《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不仅为电影史研究乃至电影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新的视角,更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李栋宁教授是一位颇具实力的青年学者,近年来他安居太湖之滨,乐业江南大学,在教学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在科研上潜心钻研,屡屡在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同时还积极投身实践,主持了一大批影视文化项目的策划与运作。现在,他的电影史研究专著即将付梓,我为他取得的学术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也坚信,这一成果的出版必将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是为序。
2015年于玄武湖畔
李栋宁教授的《电影生命周期研究》正是这类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它创造性地运用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与考察了世界电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从艺术史、电影史的角度评析了世界各国电影在其发展历程中的兴衰与更迭,其提出的“电影核心四要素”学说,即政治、经济、艺术与技术这四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距离度与约束度,构成了电影艺术发展与演进的决定性因素,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与理论创新价值。
关于世界电影史的书写,至今仍由西方学者主导,大有西风压倒东风之势。法国人G.萨杜尔,美国人大卫-波德维尔,英国人杰弗里·诺维尔一史密斯,都曾编著过基于不同理论与方法的《世界电影史》,他们的中译本,早已成为我国电影学者案头的主流参考书,影响甚大。相形之下,国内学者关于世界电影史的研究与阐释,其话语力量则显得较为微弱。作为一种东方视野下书写他国电影史的理论努力,《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一书,尽管未以“世界电影史”命名,但其试图构建独具特色的理论模式与话语体系,力求与西方理论话语分庭抗礼的企图却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来看,本书的出版,不仅彰显出了作者的理论勇气和底气,也凸显了世界电影史研究中的东方话语,从而具有了某种填补空白的意义。
此外,《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对世界电影史各生命阶段的划分以及“电影四要素”理论的提出,可谓是“大胆假设”;而关于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乃至中国电影的细致梳理与分析,可谓是“小心求证”。作为电影理论的基础研究,《电影的历程——电影生命周期研究》不仅为电影史研究乃至电影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新的视角,更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李栋宁教授是一位颇具实力的青年学者,近年来他安居太湖之滨,乐业江南大学,在教学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在科研上潜心钻研,屡屡在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同时还积极投身实践,主持了一大批影视文化项目的策划与运作。现在,他的电影史研究专著即将付梓,我为他取得的学术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也坚信,这一成果的出版必将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是为序。
2015年于玄武湖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