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55277
章 店名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节 店名的起源/1
第二节 店名研究现状/6
第三节 店名研究新思考/10
第二章 店名作为文化传播符号
节 店名语言传播符号/15
第二节 店名非语言传播符号/48
第三章 店名文化传播语境
节 语境及其研究概况/50
第二节 店名文化传播语境/53
第四章 店名文化传播策略
节 店名语言符号传播策略/77
第二节 店名语用修辞策略/86
第三节 店名非语言符号传播策略/100
第四节 店名技术传播策略/102
第五章 店名文化传播类型
节 店名与传统文化传播/110
第二节 店名与当代流行文化传播 /125
第三节 店名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传播/139
第四节 网店与电商文化传播/144
第六章 店名受众与传播效果
节 店名受众与微观传播效果/154
第二节 店名的社会宏观传播效果/160
第三节 提高店名文化传播效果的途径/161
第七章 店名文化传播问题与对策
节 店名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170
第二节 店名文化规范的意见与建议/175
参考文献/179
附录 店名语料/186
后序/214
开拓新闻传播教学与研究的新空间
——“新闻传播教学与研究书系”总序
杨中举
传播改变世界。人类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发明都会引发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变革,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等各个发展阶段,无不为人类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财富,掀起社会文化变革的无数次浪潮,比如对于印刷术的发明,法国浪漫主义文化生产者雨果曾充满豪情地写道:“书籍将要消灭建筑,印刷术的发明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革命之母,它是人类全新的表现方式……在印刷的形式下,思想比任何时候都更易于流传,它是飞翔的、逮不住的、不能毁灭的,它和空气溶合在一起……它是人类的第二座巴别塔。”(雨果:《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211-218页)可以说,技术能够不断地拓展人类发展的新领域,展开更加富有魅力的文明画卷,也会翻开旧账簿,使古久的文化信息再次飞扬;同时传播也在过滤着一切,使不定型的东西定型,使虚伪的东西、无生命力的东西烟消云散。历史地看,人类传播是一个不断叠加的过程,从原初单一化的传播方式,到现代异彩纷呈的传播手段,传播已经滚雪球般成为一座文化星球,大放光芒。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微传播技术的高智能化发展,极大地解放了传播生产力,如电脑、手机等新传播工具的微型化、小型化、可视化、便携化,使得传统媒介与新兴传播媒介都插上了崭新翅膀,飞翔的姿态为之一新,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也被赋予了新的视角、新的阐释维度,由此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传播领域的新认识、新探索。但是这种新探索,从逻辑上看,不能是单一的新技术手段与传播现象的简单相加,比如“互联网 ”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 互联网”(即互联网与不同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新技术、新业态。因此,活在当下的人们无法回避它的影响与塑造,必须去学会、掌握、使用、批判它,以新思维、新视角研究和解决问题。
因之,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日新,有关新媒体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如网络文化研究、博客研究、微电影研究、微博研究、手机(移动终端)传播研究等方面成果丰富,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在硕、博士论文选题中更青睐新媒体研究,引入了新理论、新方法,为传播研究注入了新血液,增添了新活力。中国传播学研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的高校成为新媒体、新传播研究的学术重镇,成为学界、业界的领航员,为新传播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各地方高校、地方媒体相关专业学人也参与到这一时代的大合唱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相关研究,从“边缘”呼应着“中心”。
基于此,“新闻传播教学与研究书系”也尝试以开放的姿态,以新传播技术为基础,一方面对传统的传播现象、传播文化进行再讨论,以期发现在新技术背景下传统的传播文化大大小小的变化,梳理其特征,探寻其规律,为业界、学界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更多地关注传播新现象、新问题,对当下因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运用而产生的新变化、新领域进行研究,为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应用这些新媒介服务。这决定了“新传播教学与研究书系”的选题范围广、角度多,从传统传播研究到新兴传媒文化现象讨论均可以涉及,研究书系小组只论证大的框架结构,把握传播思想、立场、方向,严肃学术规范与知识产权问题,而把题目选择权、写作权、研究权交给作者,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研究方法也是开放的,量化、质化研究不限,自由思辨、逻辑论证交融,事实分析、科学论证与自主创意并存,传统与现代并用,中西方结合,跨学科交叉,从而彻底解放论者手脚,实现百家争鸣。
当然这种百家争鸣是建立在尊重传播规律,遵守科学范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体现在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之上,每一位学人、从业者都应当担负国家民族责任、承担社会义务、明确教育职责和新闻传播职业操守、不辱学术使命、不失学人品格,要高境界、宽眼界、有边界,传播正能量。
本研究书系的作者,大都来自教育一线、传媒业界,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摆脱了单纯的专业限制,这符合当下传播学跨学科、跨文化发展的实际。他们大都是青年教师、业界青年新闻传播工作者,有的还是在读研究生和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知识新、思维活跃,对新兴传媒有着浓厚兴趣,更是使用和实践新传播技术的主力军,从事相关思考与研究,有一点儿发言权;从这些作者的学术背景看,他们来自传媒理论、传媒技术、传媒艺术三个领域,同时学历背景文理兼容,能够满足新闻传播研究对人文社科知识和相关理工科技知识的要求。
当然,年轻人也有年轻的劣势,研究基础不牢,学术经验不丰富,深度不够,做事比较急躁,研究中一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正视这些问题,加以提醒、解决,同时也要允许问题的存在,只要不是大方向走错,青年人的蹒跚学步也是其成长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需要传播学界前辈、专家学者关心年轻人,对他们给予指导、批评、纠正、引领。我们相信有学界前辈们的指点,有年轻人自身的奋发努力,有所在单位学术组织的督促,新传播环境下的新传播研究一定会不断涌现出新成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