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179241
编辑推荐
“名家大师进校园”是北京十一学校*受学生追捧的课程之一。2007年以来,每周都有一位名家走进十一学校,和学生零距离交流。这些名家包括莫言、杨利伟、白岩松、俞敏洪、曹文轩等,他们都堪称各行业的领军人物。在与青少年学生的交流中,名家们倾情讲述自己的故事、职业的幸福与艰辛,把自己的职业体验与人生经验教训倾囊托出、毫无保留。数千学生从他们的报告和对话中得到诸多人生启迪,校正自己的职业规划、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名家大师进校园”是一份宝贵的课程资源,北京十一学校将之整理出来,以系列图书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
本书也值得全国中小学教师和广大家长参考。
“名家大师进校园”是一份宝贵的课程资源,北京十一学校将之整理出来,以系列图书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
本书也值得全国中小学教师和广大家长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莫言、杨利伟、白岩松、俞敏洪等十位名家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演讲、与学生的精彩对话。书中并附有丰富的资源,或为美文,或为视频,以期帮助青少年从名家身上得到更多人生经验、职业体验,帮助他们明确职业规划,确立人生目标。
本书可供青少年阅读,也可供中小学教师、父母参考。
本书可供青少年阅读,也可供中小学教师、父母参考。
目 录
白岩松
给青少年朋友的七个忠告
俞敏洪
每天比别人稍微努力一点儿
曹文轩
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
杨利伟
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
莫 言
阅读是创作好的老师
蔡志忠
成功的秘诀就是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高登义
知天知己与科学人生
孙玉玺
我眼中的中印文化
谭 飞
实力能够打破任何潜规则
叶 曼
学问无止境
前 言
序
李希贵
有人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VIP”来形容今天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权威的时代。
可是,在北京十一学校,自2008年开始,我们都一直在做着一件似乎不合时宜的事情。每周的一个下午,我们都会邀请一位名家大师来学校为学生讲演并回答学生的提问。他们或为经济领袖,或为学界泰斗,或为政治精英,或为社会名流,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各界权威人士。按说,率先蔑视权威的往往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但我们执意这样做,也恰恰出于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特定需要,他们可能不需要权威,但却恰恰需要人生的经验。当我们尽量把这些名家大师作为普通人介绍给孩子们的时候,当我们更多地邀请他们展现平凡生活与普通工作一面的时候,孩子们反而从中有了更现实、有用的感悟。
一句箴言可以改写一个人的人生,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思考。在这本书收录的讲演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生命的力量,也可以感受到卓越的光芒,既能够体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也能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若干成功的理由,而所有的理由都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别人的人生仅供参考。
李希贵
有人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VIP”来形容今天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权威的时代。
可是,在北京十一学校,自2008年开始,我们都一直在做着一件似乎不合时宜的事情。每周的一个下午,我们都会邀请一位名家大师来学校为学生讲演并回答学生的提问。他们或为经济领袖,或为学界泰斗,或为政治精英,或为社会名流,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各界权威人士。按说,率先蔑视权威的往往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们,但我们执意这样做,也恰恰出于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特定需要,他们可能不需要权威,但却恰恰需要人生的经验。当我们尽量把这些名家大师作为普通人介绍给孩子们的时候,当我们更多地邀请他们展现平凡生活与普通工作一面的时候,孩子们反而从中有了更现实、有用的感悟。
一句箴言可以改写一个人的人生,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思考。在这本书收录的讲演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生命的力量,也可以感受到卓越的光芒,既能够体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也能够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若干成功的理由,而所有的理由都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别人的人生仅供参考。
在线试读
【白岩松】
第二个忠告:注重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
我特别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注重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
白叔叔这些年看着许多年轻人成长,什么样的人能成功呢?是有专业素养的,还是学习好的?我想告诉你,想要成功,重要的有两个因素:是做人,第二是心理素质。
在重要的素养中,我根本没有谈到专业,因为专业由兴趣爱好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决定。但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做人的品性,没有很强的心理素质,你几乎无法成功。
我为什么要格外强调心理素质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会赢呢?或者强者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想告诉你的是,不怕输的人才会赢。
那么不怕输需要的是什么呢?不怕输需要的是很好的心理素质。没有人一开始就能赢,他总要经历很多打击,就像你成为全班之前,可能还得过很多糟糕的分数一样。但是,考完试后,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时,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和心理素质,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遭遇了考试失败或者老师批评之后,表现越来越糟糕,那就是因为他不能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打击。其实,在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的十几年时间里,你不太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起伏——当你这一科学得不错的时候,那一科有可能就会出问题,这是正常的。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你们现在面临的一切挫折和打击,跟将来生活中所要面临的挫折相比,简直不算什么,甚至会让我们觉得经历这些挫折都是一种幸福。但是,在你们这个年龄段,有的时候你会把这种小小的挫折看成是天下糟糕的事情,你会觉得万念俱灰,看树上的叶子都不再是绿色的了。
我不知道大人有没有经常跟你们交流过,告诉你们失败是生活的常态,与失败相比较,成功的概率更小。当你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全世界倒霉的事情落到了你的身上,于是绝望了,但其他的同学可能在第二天就遭受另外的挫折。这么一想,你还感觉挫折和失败有那么可怕吗?
我还想告诉各位,心也不能太宽。如果你听了我说的这番话,觉得人生经历失败和挫折是常态,于是以后经历挫折、失败就不在乎了,慢慢地,你经历的失败和挫折就会越来越多。我告诉你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绝不在同一个地方摔第二次。如果经历过一次挫折、打击之后,能把它变成一种经验,转化成争取成功的能量储存,这对提升你的心理素质就是有益的。
但是,我还要再加上一句话,“什么事都有两面性”,能经受挫折是你们必须学的一门课,能经受表扬其实更难。当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受到了别人的表扬时,这时你会不会认为这件事就做得完美了呢?表扬你,并不意味着你就做得完美了,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因此,面对表扬时也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第三个忠告:要有好奇心
前天还有记者问我:“你已经干了二十几年新闻了,为什么还会有动力继续干,而且好像还挺有激情的呢?”我的答案是:“我依然好奇。”我说:“一个人只要内心对所做的事情、对这个世界还存有好奇心,你就会往前走;如果有一天你不好奇了,也就没什么动力了。”因此,对未知的事情要永远充满着好奇,这是支撑一生的素质。
看看爱因斯坦、杨振宁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大科学家,有人会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别人休闲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等等。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些优点他们都有,都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我觉得他们重要的成功因素是好奇。
他为什么能在实验室里面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因为他做事时是充满乐趣的,带着好奇心的。他可能想,如果再坚持一个小时,会不会有新的变化?如果再坚持两个小时,会不会出现一个先前不知道的答案?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等很多人的乐趣,就在于寻找令他好奇的未知。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充满好奇的旅行。”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当你们写作文的时候,有没有这种好奇?会不会期待你的作文也发生美丽的失控,突然冒出你平时想不出来的句子?如果你在进行文学创作,会不会被你塑造的人物所感动?甚至有的时候,这个人物的命运是你控制不了的,他会循着他的逻辑前进,并不是你想让他活着他就活着,你想让他结婚他就结婚,你想让他离婚他就离婚,你想让他当官他就当官,你想让他失败他就失败……所以,好的作家会充满好奇地把写作当作一次文字的旅行,一次文字的探险。
因此,你们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什么时候你应该觉得很痛苦呢?我认为,就是当你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缺乏好奇心的时候。不会想:“哎呀,今天老师又要讲什么?这一天会不会很有趣?今天有哪些事情可能跟昨天不一样?”当你觉得今天会比昨天好的时候,你就会特别愿意起床,特别愿意早到学校,就会挺开心。我的孩子每天都希望我能早一点送他到学校,这让我特别开心,因为这说明他喜欢这个集体,对新的一天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将来有学文科的、有学理科的,但是不管学什么,都要带着好奇心。如果你有一段时间不好奇了,就要对自己的不好奇产生好奇,跟自己聊聊天:“我怎么很多天都不好奇了?有什么原因?”只要你有好奇心,你就没问题,就不会觉得一天的功课很枯燥。
第四个忠告:学会反向思维
同学们在选择是学文科还是理科时,我希望大家有一种反向思维。我曾经采访过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杨振宁的一句话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也愿意转述给你们。他说:“物理研究到尽头就是哲学,哲学研究到尽头就是宗教。”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很多学科门类是可以转化的。比如说,我是学文科的,但是我觉得骨子里头有一种理科人的素养:理性、逻辑性强,不会让自己过于冲动。回顾我们的成长过程,我发现当数学老师的舅舅,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培养了我的理性思维方式。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上中学的时候,不要偏科。如果你喜欢文科,当你有机会学理科知识的时候,就要享受这段时光;如果你将来想学理科,当你有机会学文科的时候,就要享受这段学文科知识的时光。我敢打赌,将来理科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文科的历史、地理也学得好的人;而将来文科学得好的人,必然是曾经好奇地面对物理和化学、生物等课程的人。
原来,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生活空间》,让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人公,然后用纪录片的形式播出,创办这个栏目的人居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物理的。杨振宁教授愿意读的是什么?是金庸的小说。爱因斯坦的爱好是什么?是拉小提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死亡意味着什么?”爱因斯坦说:“死亡意味着我再也不能拉小提琴了,不能听贝多芬的音乐了。”你看人家是研究物理的,但是他对艺术迷恋到了骨子里头。爱因斯坦能研究出那个公式,其背后有强大的哲学思维,甚至要带点艺术想象力,才能有这样的成果。所以,我认为,越是学文科的,理科越要学得好;反之,越是学理科的,文科也越要学得好。这是一种反向思维,大家不妨试试。
【俞敏洪】
我有很好的心态
进了北大以后,我学习挺认真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进北大的学生智商相对来说要高些。我的同学中有这个省或那个省的高考状元,有大学教授的子女,尽管我很努力,但还是赶不上我的同学,各方面都赶不上。我刚进北大的时候,,连普通话都讲不好。每次发言都要另外一个同学给我做“同声传译”。我今天能讲出这么“好”的普通话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同学们依然能听出来带有南方口音。第二,尽管我的英语考试成绩很好,但是我的听说水平很差。分班的时候我被分到了A班,也就是特优班。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有一个同学被调到了C班,那个同学就是我。C班是英语听力障碍班。
尽管我在北大学习特别认真,但考试成绩还是上不去,所以心情就特别不好,心情不好带来的结果是得了一场大病——肺结核。我在医院里整整住了一年,被关在医院里不让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肺结核是传染病,传染病人是需要被隔离的。
住院这一年给我带来了三个好处。个好处,就是我不用去追赶那些同学了。我本来在班内就是后一名,本来就赶不上,心情特别压抑,疾病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理由,“我病了,我不跟你们比了”。第二个好处,就是让我在很长的时间里可以不用学课本知识,我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所以我当时读了很多世界名著。很多哲学、历史、科学著作,都是我在养病的一年中在病床上读完的。生病还给我带来另外一个好处,我本来成绩追不上同学,心情特别郁闷,但等到病好之后,我就变得特别高兴,因为我捡了一条命。要知道,在古代得了肺结核就是不治之症。现在得了肺结核而且还治好了,没死,那表明我以后所有的日子都是白捡的了。我这么一想就高兴了。这使我大学三、四年级过得反而比大学一、二年级时还愉快。当然,我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好,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考试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五名。
但我当时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了。当时,我在一个同学的毕业留言本上写道:“你们都比我厉害,你们在北大的四五年中学得很好,我怎么学都是全班倒数第五名,有点对不起全班同学。但是我不会放弃自己,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四十年。实在不行,我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到了八十岁以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了我再走。”同学们,这就是一种乐观的精神。其实到后来,你并不需要这么多年,因为你在持续不断地努力。很多同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他们就不学习了。而我在大学毕业后的天就开始继续学习,没过多久,我的各个方面的水平就和我的同学持平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和获得的成就开始超过周围的同学了。我想告诉同学们,生命是一个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到今天为止,我还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第二个忠告:注重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
我特别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注重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
白叔叔这些年看着许多年轻人成长,什么样的人能成功呢?是有专业素养的,还是学习好的?我想告诉你,想要成功,重要的有两个因素:是做人,第二是心理素质。
在重要的素养中,我根本没有谈到专业,因为专业由兴趣爱好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决定。但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做人的品性,没有很强的心理素质,你几乎无法成功。
我为什么要格外强调心理素质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会赢呢?或者强者究竟是什么样的?我想告诉你的是,不怕输的人才会赢。
那么不怕输需要的是什么呢?不怕输需要的是很好的心理素质。没有人一开始就能赢,他总要经历很多打击,就像你成为全班之前,可能还得过很多糟糕的分数一样。但是,考完试后,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时,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和心理素质,这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遭遇了考试失败或者老师批评之后,表现越来越糟糕,那就是因为他不能正确地认识挫折和打击。其实,在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的十几年时间里,你不太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起伏——当你这一科学得不错的时候,那一科有可能就会出问题,这是正常的。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你们现在面临的一切挫折和打击,跟将来生活中所要面临的挫折相比,简直不算什么,甚至会让我们觉得经历这些挫折都是一种幸福。但是,在你们这个年龄段,有的时候你会把这种小小的挫折看成是天下糟糕的事情,你会觉得万念俱灰,看树上的叶子都不再是绿色的了。
我不知道大人有没有经常跟你们交流过,告诉你们失败是生活的常态,与失败相比较,成功的概率更小。当你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全世界倒霉的事情落到了你的身上,于是绝望了,但其他的同学可能在第二天就遭受另外的挫折。这么一想,你还感觉挫折和失败有那么可怕吗?
我还想告诉各位,心也不能太宽。如果你听了我说的这番话,觉得人生经历失败和挫折是常态,于是以后经历挫折、失败就不在乎了,慢慢地,你经历的失败和挫折就会越来越多。我告诉你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绝不在同一个地方摔第二次。如果经历过一次挫折、打击之后,能把它变成一种经验,转化成争取成功的能量储存,这对提升你的心理素质就是有益的。
但是,我还要再加上一句话,“什么事都有两面性”,能经受挫折是你们必须学的一门课,能经受表扬其实更难。当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受到了别人的表扬时,这时你会不会认为这件事就做得完美了呢?表扬你,并不意味着你就做得完美了,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因此,面对表扬时也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第三个忠告:要有好奇心
前天还有记者问我:“你已经干了二十几年新闻了,为什么还会有动力继续干,而且好像还挺有激情的呢?”我的答案是:“我依然好奇。”我说:“一个人只要内心对所做的事情、对这个世界还存有好奇心,你就会往前走;如果有一天你不好奇了,也就没什么动力了。”因此,对未知的事情要永远充满着好奇,这是支撑一生的素质。
看看爱因斯坦、杨振宁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大科学家,有人会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别人休闲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等等。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些优点他们都有,都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我觉得他们重要的成功因素是好奇。
他为什么能在实验室里面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因为他做事时是充满乐趣的,带着好奇心的。他可能想,如果再坚持一个小时,会不会有新的变化?如果再坚持两个小时,会不会出现一个先前不知道的答案?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等很多人的乐趣,就在于寻找令他好奇的未知。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充满好奇的旅行。”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当你们写作文的时候,有没有这种好奇?会不会期待你的作文也发生美丽的失控,突然冒出你平时想不出来的句子?如果你在进行文学创作,会不会被你塑造的人物所感动?甚至有的时候,这个人物的命运是你控制不了的,他会循着他的逻辑前进,并不是你想让他活着他就活着,你想让他结婚他就结婚,你想让他离婚他就离婚,你想让他当官他就当官,你想让他失败他就失败……所以,好的作家会充满好奇地把写作当作一次文字的旅行,一次文字的探险。
因此,你们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什么时候你应该觉得很痛苦呢?我认为,就是当你早晨醒来,发现自己缺乏好奇心的时候。不会想:“哎呀,今天老师又要讲什么?这一天会不会很有趣?今天有哪些事情可能跟昨天不一样?”当你觉得今天会比昨天好的时候,你就会特别愿意起床,特别愿意早到学校,就会挺开心。我的孩子每天都希望我能早一点送他到学校,这让我特别开心,因为这说明他喜欢这个集体,对新的一天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将来有学文科的、有学理科的,但是不管学什么,都要带着好奇心。如果你有一段时间不好奇了,就要对自己的不好奇产生好奇,跟自己聊聊天:“我怎么很多天都不好奇了?有什么原因?”只要你有好奇心,你就没问题,就不会觉得一天的功课很枯燥。
第四个忠告:学会反向思维
同学们在选择是学文科还是理科时,我希望大家有一种反向思维。我曾经采访过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杨振宁的一句话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也愿意转述给你们。他说:“物理研究到尽头就是哲学,哲学研究到尽头就是宗教。”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很多学科门类是可以转化的。比如说,我是学文科的,但是我觉得骨子里头有一种理科人的素养:理性、逻辑性强,不会让自己过于冲动。回顾我们的成长过程,我发现当数学老师的舅舅,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培养了我的理性思维方式。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上中学的时候,不要偏科。如果你喜欢文科,当你有机会学理科知识的时候,就要享受这段时光;如果你将来想学理科,当你有机会学文科的时候,就要享受这段学文科知识的时光。我敢打赌,将来理科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文科的历史、地理也学得好的人;而将来文科学得好的人,必然是曾经好奇地面对物理和化学、生物等课程的人。
原来,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生活空间》,让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人公,然后用纪录片的形式播出,创办这个栏目的人居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物理的。杨振宁教授愿意读的是什么?是金庸的小说。爱因斯坦的爱好是什么?是拉小提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死亡意味着什么?”爱因斯坦说:“死亡意味着我再也不能拉小提琴了,不能听贝多芬的音乐了。”你看人家是研究物理的,但是他对艺术迷恋到了骨子里头。爱因斯坦能研究出那个公式,其背后有强大的哲学思维,甚至要带点艺术想象力,才能有这样的成果。所以,我认为,越是学文科的,理科越要学得好;反之,越是学理科的,文科也越要学得好。这是一种反向思维,大家不妨试试。
【俞敏洪】
我有很好的心态
进了北大以后,我学习挺认真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进北大的学生智商相对来说要高些。我的同学中有这个省或那个省的高考状元,有大学教授的子女,尽管我很努力,但还是赶不上我的同学,各方面都赶不上。我刚进北大的时候,,连普通话都讲不好。每次发言都要另外一个同学给我做“同声传译”。我今天能讲出这么“好”的普通话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同学们依然能听出来带有南方口音。第二,尽管我的英语考试成绩很好,但是我的听说水平很差。分班的时候我被分到了A班,也就是特优班。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有一个同学被调到了C班,那个同学就是我。C班是英语听力障碍班。
尽管我在北大学习特别认真,但考试成绩还是上不去,所以心情就特别不好,心情不好带来的结果是得了一场大病——肺结核。我在医院里整整住了一年,被关在医院里不让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肺结核是传染病,传染病人是需要被隔离的。
住院这一年给我带来了三个好处。个好处,就是我不用去追赶那些同学了。我本来在班内就是后一名,本来就赶不上,心情特别压抑,疾病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理由,“我病了,我不跟你们比了”。第二个好处,就是让我在很长的时间里可以不用学课本知识,我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所以我当时读了很多世界名著。很多哲学、历史、科学著作,都是我在养病的一年中在病床上读完的。生病还给我带来另外一个好处,我本来成绩追不上同学,心情特别郁闷,但等到病好之后,我就变得特别高兴,因为我捡了一条命。要知道,在古代得了肺结核就是不治之症。现在得了肺结核而且还治好了,没死,那表明我以后所有的日子都是白捡的了。我这么一想就高兴了。这使我大学三、四年级过得反而比大学一、二年级时还愉快。当然,我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好,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考试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五名。
但我当时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了。当时,我在一个同学的毕业留言本上写道:“你们都比我厉害,你们在北大的四五年中学得很好,我怎么学都是全班倒数第五名,有点对不起全班同学。但是我不会放弃自己,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四十年。实在不行,我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到了八十岁以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了我再走。”同学们,这就是一种乐观的精神。其实到后来,你并不需要这么多年,因为你在持续不断地努力。很多同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他们就不学习了。而我在大学毕业后的天就开始继续学习,没过多久,我的各个方面的水平就和我的同学持平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和获得的成就开始超过周围的同学了。我想告诉同学们,生命是一个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到今天为止,我还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