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714240
编辑推荐
孙琦、陈勤建所著的《白娘子传说》讲述了属于中华传统文学宝库的优美曲折、感人至深的民间口头创作《白蛇传》,本书在对大量《白蛇传》传说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向大家展示一个更加立体、形象、完整的《白蛇传》。
内容简介
孙琦、陈勤建所著的《白娘子传说》讲述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它起源古远、流传广泛、内蕴丰富,表现形式多彩多姿,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娘子传说》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戏曲、民俗、宗教、历史等文化样式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古老的起源、多线式的流传演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历久弥新,可以说是民间文学一处永不枯竭的宝藏。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白蛇传说梗概
第二章 《白蛇传》的起源
《白蛇传》叙事文本的源头
《白蛇传》的民俗渊源
他国起源说
真实原型说
白蛇传说的地域起源
第三章 《白蛇传》的历史演变
文人笔记中的白蛇故事演化
民间白蛇传说的流传
结语
第四章 《白蛇传》的文艺体裁
话本
说唱
戏曲——传奇
第五章 白蛇传说与人文景观
雷峰塔与白蛇传说
断桥
金山寺
第六章 白蛇传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白蛇传》传说和民俗
白蛇传说和宗教
白蛇传说与文学
《白蛇传》的现实意义
第七章 白蛇民间传说歌谣四则
第一章 白蛇传说梗概
第二章 《白蛇传》的起源
《白蛇传》叙事文本的源头
《白蛇传》的民俗渊源
他国起源说
真实原型说
白蛇传说的地域起源
第三章 《白蛇传》的历史演变
文人笔记中的白蛇故事演化
民间白蛇传说的流传
结语
第四章 《白蛇传》的文艺体裁
话本
说唱
戏曲——传奇
第五章 白蛇传说与人文景观
雷峰塔与白蛇传说
断桥
金山寺
第六章 白蛇传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白蛇传》传说和民俗
白蛇传说和宗教
白蛇传说与文学
《白蛇传》的现实意义
第七章 白蛇民间传说歌谣四则
免费在线读
第二章 《白蛇传》的起源 听完了凄婉美丽的白蛇传说,是否激起了您丰富的联想?在我们为白娘子哀叹的时候,在我们痛斥法海的时候,我们的情感如此相通。富有浪漫神话色彩的。《白蛇传》,沉淀了我们民族心灵底层的思想与文化意蕴,反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征。白娘子端阳惊变、飞盗仙草、水漫金山等情节为一代又一代人所津津乐道,既神秘又浪漫,既美丽又哀伤,既曲折又奇幻,可以说它成就了我们心中的一个白蛇情结。
为什么白蛇要幻化成人?为什么法海要和白娘子作对?为什么白娘子被镇雷峰塔?雷峰塔倒了,白娘子还在吗?这一个又一个疑问使得白蛇传的故事越来越丰满也越来越动人,成为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源头。那么《白蛇传》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在这一章我们将为您解开白蛇传说的起源之谜。
《白蛇传》叙事文本的源头 《白蛇传》的传说并没有固定的文本形式,民间故事是人们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因而真正可以说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版本的白蛇故事,它们散落在民间,并且不断发展衍变。在乡村田头,你可以听到老人们向你讲述白娘娘是怎么样修炼成仙,又是怎么样和法海大打三天三夜的…… 可以说白蛇传是至今仍然鲜活的一个传说。那么这个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呢? 它的源头很难考证,因为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并没有文本记录。但是民间片段式的传说,被文人们所搜集,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成为了完整的、有固定情节的《白蛇传》叙事文本。可以说这些文人的文本文学,正是民间白蛇传说发展的一个重要反映和佐证。
说到白蛇传说的源头,其中之一就是广为流传的蛇妻传说。典籍文本记载的蛇妻传说,唐宋时就已频繁出现。唐代谷神子《博异志》中的《白蛇记》是许多学者都提到过的。这个文本讲述了两个美女蛇害人的故事: 一陇西男子李黄在长安东市偶遇一孀居白衣女子,容色绝代,因服丧期满,欲购吉服。李黄借钱给她。女子邀请李黄到她家去取钱。李黄到后又邀李黄小住。一青衣老妇,自称为白衣女子之姨,她与李商定,若能代白衣女子偿还三十千负债,白衣女子愿意服侍左右。李同意,与白衣女子同居三日而还,回家后但觉满身腥气、头重脚轻,卧床不起,“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头存”。家人大惊,急忙去寻找白衣女子,但已人去楼空,树上下各挂十五千钱,邻居说常常见到一巨型白蛇出入树下。又一个贵家公子李王宫路遇美女,只闻了她身上的异香便头疼脑裂而死。家人追寻踪迹,将作祟的蛇杀死。
这两个故事强调蛇妻妖毒害人的一面,其寓意似在强调人妖不可共居,告诫浪荡公子不要寻花问柳。
宋元时期的话本《西湖三塔记》基本上也是沿袭这一类故事而生发出来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则随着宋的南迁而到了南宋都城杭州。《西湖三塔记》里讲: 宋孝宗淳熙年间,临安府官宦子弟奚宣赞于清明时节到西湖游玩,途遇一迷路女孩n1卯奴,领回家中。多日后,有一婆婆到奚家寻找卯奴,并邀请奚宣赞到家相谢。奚宣赞应约到她家,婆婆领一白衣女子与奚共饮,住半月。后女子喜新厌旧欲杀奚,为卯奴所救。奚回家后举家迁移避祸,不料第二年清明,奚宣赞又为婆婆掳至白衣女子家里。过半月后,白衣妇人又欲杀奚,又为卯奴所救。奚之叔——道士奚真人,得知后作法收三妖.现形后发现婆婆为一獭,卯奴为乌鸦,白衣女子为白蛇。
不过,在宋洪迈《夷坚志》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组属于另一种风貌的蛇妻故事。《夷坚支志戊》卷二《孙知县妻》: 丹阳城外士人孙知县娶妻,妻容貌美丽,喜穿白衣,每次洗澡时不许任何人看见。十年后一天,孙酒醉后偷看妻洗澡,却见一大白蛇,从此生疑。孙妻察觉,婉言相劝,他们和好如初。孙快快成疾,未逾岁而亡。文后称,“张思顺监镇江江口镇,府命摄邑事,实闻之。” 可见这是个民间故事。
此外,又有《夷坚志补》卷二十二《钱炎书生》,述广州故事;《夷坚志癸》卷九《衡州司户妻》,述衡州故事;《夷坚志丁》卷二《济南王生》,述济南故事;《夷坚志补》卷二十二《姜五郎二女子》,述建昌新城故事;《夷坚三志辛》卷五《历阳丽人》,述历阳故事。上述文本虽然情节有很多歧异,而且分散在各地传播,但其结构形式却大致相仿,都是说白蛇变化成美女,与人婚恋,后来被识破身份,蛇女死去或逃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批故事里,并不呈现出前面所提到的可怖氛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在与蛇女婚恋之后,生活一般是和谐的。除了《孙知县妻》中的孙知县由于惊吓而不到一年后死去之外,其他几则故事中的男主人公都安然无恙。而故事的结尾,则一概是蛇女的悲剧,暗示出这种婚恋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容忍,并且或多或少流露出对蛇女的同情。我们还读到了《夷坚支戊》卷三《池州白衣男子》,是一则蛇丈夫故事。又有《夷坚甲志》卷二《宗立本小儿》,说胡僧手执净瓶,将一个由小蛇幻化成的小孩摄人瓶中。这个情节单元似乎与白蛇传传说中的“金钵收蛇”有着某种联系。
从上面这些各地流传的关于蛇妻的故事,我们可以认为,早在《白蛇传》传说产生之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有各种风貌的蛇妻故事在传播着了,这里既有以《博异志·李黄》为代表的异文,强调蛇妻的妖毒害人;又有如《夷坚志》中所收集的一大批早期的白蛇故事,讲述人蛇婚恋的悲剧。
关于《白蛇传》传说的形成,罗永麟先生有过详细论述,他认为这个传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南宋时的话本《西湖三塔记》为代表;第二阶段以明末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代表;第三阶段则以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可以用来作为《白蛇传》传说流变的阶段性成果的代表文本,恰恰都是文艺样式的创作体裁,这正说明了这个口头故事与文艺的关系是何等密切。关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过程,将在下文中作更详尽的讨论,这里就不赘述了。
P27-32
为什么白蛇要幻化成人?为什么法海要和白娘子作对?为什么白娘子被镇雷峰塔?雷峰塔倒了,白娘子还在吗?这一个又一个疑问使得白蛇传的故事越来越丰满也越来越动人,成为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源头。那么《白蛇传》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在这一章我们将为您解开白蛇传说的起源之谜。
《白蛇传》叙事文本的源头 《白蛇传》的传说并没有固定的文本形式,民间故事是人们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因而真正可以说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版本的白蛇故事,它们散落在民间,并且不断发展衍变。在乡村田头,你可以听到老人们向你讲述白娘娘是怎么样修炼成仙,又是怎么样和法海大打三天三夜的…… 可以说白蛇传是至今仍然鲜活的一个传说。那么这个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呢? 它的源头很难考证,因为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并没有文本记录。但是民间片段式的传说,被文人们所搜集,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成为了完整的、有固定情节的《白蛇传》叙事文本。可以说这些文人的文本文学,正是民间白蛇传说发展的一个重要反映和佐证。
说到白蛇传说的源头,其中之一就是广为流传的蛇妻传说。典籍文本记载的蛇妻传说,唐宋时就已频繁出现。唐代谷神子《博异志》中的《白蛇记》是许多学者都提到过的。这个文本讲述了两个美女蛇害人的故事: 一陇西男子李黄在长安东市偶遇一孀居白衣女子,容色绝代,因服丧期满,欲购吉服。李黄借钱给她。女子邀请李黄到她家去取钱。李黄到后又邀李黄小住。一青衣老妇,自称为白衣女子之姨,她与李商定,若能代白衣女子偿还三十千负债,白衣女子愿意服侍左右。李同意,与白衣女子同居三日而还,回家后但觉满身腥气、头重脚轻,卧床不起,“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头存”。家人大惊,急忙去寻找白衣女子,但已人去楼空,树上下各挂十五千钱,邻居说常常见到一巨型白蛇出入树下。又一个贵家公子李王宫路遇美女,只闻了她身上的异香便头疼脑裂而死。家人追寻踪迹,将作祟的蛇杀死。
这两个故事强调蛇妻妖毒害人的一面,其寓意似在强调人妖不可共居,告诫浪荡公子不要寻花问柳。
宋元时期的话本《西湖三塔记》基本上也是沿袭这一类故事而生发出来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则随着宋的南迁而到了南宋都城杭州。《西湖三塔记》里讲: 宋孝宗淳熙年间,临安府官宦子弟奚宣赞于清明时节到西湖游玩,途遇一迷路女孩n1卯奴,领回家中。多日后,有一婆婆到奚家寻找卯奴,并邀请奚宣赞到家相谢。奚宣赞应约到她家,婆婆领一白衣女子与奚共饮,住半月。后女子喜新厌旧欲杀奚,为卯奴所救。奚回家后举家迁移避祸,不料第二年清明,奚宣赞又为婆婆掳至白衣女子家里。过半月后,白衣妇人又欲杀奚,又为卯奴所救。奚之叔——道士奚真人,得知后作法收三妖.现形后发现婆婆为一獭,卯奴为乌鸦,白衣女子为白蛇。
不过,在宋洪迈《夷坚志》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组属于另一种风貌的蛇妻故事。《夷坚支志戊》卷二《孙知县妻》: 丹阳城外士人孙知县娶妻,妻容貌美丽,喜穿白衣,每次洗澡时不许任何人看见。十年后一天,孙酒醉后偷看妻洗澡,却见一大白蛇,从此生疑。孙妻察觉,婉言相劝,他们和好如初。孙快快成疾,未逾岁而亡。文后称,“张思顺监镇江江口镇,府命摄邑事,实闻之。” 可见这是个民间故事。
此外,又有《夷坚志补》卷二十二《钱炎书生》,述广州故事;《夷坚志癸》卷九《衡州司户妻》,述衡州故事;《夷坚志丁》卷二《济南王生》,述济南故事;《夷坚志补》卷二十二《姜五郎二女子》,述建昌新城故事;《夷坚三志辛》卷五《历阳丽人》,述历阳故事。上述文本虽然情节有很多歧异,而且分散在各地传播,但其结构形式却大致相仿,都是说白蛇变化成美女,与人婚恋,后来被识破身份,蛇女死去或逃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批故事里,并不呈现出前面所提到的可怖氛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在与蛇女婚恋之后,生活一般是和谐的。除了《孙知县妻》中的孙知县由于惊吓而不到一年后死去之外,其他几则故事中的男主人公都安然无恙。而故事的结尾,则一概是蛇女的悲剧,暗示出这种婚恋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容忍,并且或多或少流露出对蛇女的同情。我们还读到了《夷坚支戊》卷三《池州白衣男子》,是一则蛇丈夫故事。又有《夷坚甲志》卷二《宗立本小儿》,说胡僧手执净瓶,将一个由小蛇幻化成的小孩摄人瓶中。这个情节单元似乎与白蛇传传说中的“金钵收蛇”有着某种联系。
从上面这些各地流传的关于蛇妻的故事,我们可以认为,早在《白蛇传》传说产生之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有各种风貌的蛇妻故事在传播着了,这里既有以《博异志·李黄》为代表的异文,强调蛇妻的妖毒害人;又有如《夷坚志》中所收集的一大批早期的白蛇故事,讲述人蛇婚恋的悲剧。
关于《白蛇传》传说的形成,罗永麟先生有过详细论述,他认为这个传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南宋时的话本《西湖三塔记》为代表;第二阶段以明末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代表;第三阶段则以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可以用来作为《白蛇传》传说流变的阶段性成果的代表文本,恰恰都是文艺样式的创作体裁,这正说明了这个口头故事与文艺的关系是何等密切。关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过程,将在下文中作更详尽的讨论,这里就不赘述了。
P27-3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