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25238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不是一本人物传记,而是有关古代战争艺术的军事史著作。
约200张图片、近百张图示、近200条注释、约35万文字,呈现详尽的亚历山大战史。
从战争艺术角度解读亚历山大的行动,解析希腊时代的战争战法。
约200张图片、近百张图示、近200条注释、约35万文字,呈现详尽的亚历山大战史。
从战争艺术角度解读亚历山大的行动,解析希腊时代的战争战法。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指文“战争艺术”文库,为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战史家西奥多·道奇的著作,由王子午先生执笔翻译,并在书中以脚注形式添加大量说明,力求对亚历山大大帝以及希腊世界的战争历史给出详细的解读。全书以战争艺术诞生之初为起点,以亚历山大逝于巴比伦为终点,以三十几万字的足量文字以及大量图示,详细解读了古希腊时代西方世界的战争战法和战争艺术。
目 录
译者序
概论
早期的战争
早期东方军队
希腊早期的军队与战争
居鲁士与大流士
公元前5世纪的各国军队
米太亚德与马拉松会战(公元前490年)
布拉西达斯(公元前424年至公元前422年)
从色诺芬到阿格西劳斯(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94年)
伊巴密浓达(公元前371年至公元前362年)
腓力与马其顿(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36年)
腓力的军队
工事与围攻的技艺
亚历山大的希腊战役(公元前336年)
多瑙河战役(公元前335年)
佩利乌姆(公元前335年)
毁灭底比斯(公元前335年)
出征亚洲(公元前334年)
格拉尼卡斯会战(公元前334年5月)
萨迪斯、米利都、哈利卡纳苏斯(公元前334年秋)
前往托罗斯山(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3年冬)
征服西里西亚(公元前333年夏季至秋季)
伊苏斯会战(公元前333年11月)
围攻泰尔(公元前333年11月至公元前332年8月)
从加沙到埃及(公元前332年9月至公元前331年春)
挺进巴比伦(公元前331年春至9月)
阿贝拉会战(公元前331年10月1日)
巴比伦、苏萨、乌克西亚人(公元前331年10月至12月)
迂回波斯门(公元前331年12月至公元前330年3月)
追击大流士(公元前330年3月至7月)
讨伐贝苏斯(公元前330年7月至秋季)
“费罗塔斯的阴谋”(公元前330年秋)
翻越高加索(公元前330年秋至公元前329年5月)
查可萨提河(公元前329年夏)
剿灭斯皮塔米尼斯(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28年秋)
克雷塔斯(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28年冬)
罗克珊娜(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327年冬)
进军科芬河(公元前327年5月至冬季)
阿尔诺斯之岩(公元前326年深冬)
对敌波鲁斯(公元前326年3月至5月)
海达斯佩河会战(公元前326年5月)
五河之地(公元前326年5月至7月)
折返(公元前326年7月至10月)
马里人的战役(公元前326年11月至公元前325年2月)
格德罗西亚沙漠(公元前325年2月至公元前324年2月)
兵变(公元前324年)
殒命巴比伦(公元前324年8月至公元前323年7月)
其人其战
继业者战争、欧迈尼斯、安提柯、菲洛皮门
附录一 部分古典时代行军记录
附录二 部分古典时代会战伤亡记录
附录三 亚历山大的行军记录
附录四 亚历山大家族系谱
大事年表
概论
早期的战争
早期东方军队
希腊早期的军队与战争
居鲁士与大流士
公元前5世纪的各国军队
米太亚德与马拉松会战(公元前490年)
布拉西达斯(公元前424年至公元前422年)
从色诺芬到阿格西劳斯(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94年)
伊巴密浓达(公元前371年至公元前362年)
腓力与马其顿(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36年)
腓力的军队
工事与围攻的技艺
亚历山大的希腊战役(公元前336年)
多瑙河战役(公元前335年)
佩利乌姆(公元前335年)
毁灭底比斯(公元前335年)
出征亚洲(公元前334年)
格拉尼卡斯会战(公元前334年5月)
萨迪斯、米利都、哈利卡纳苏斯(公元前334年秋)
前往托罗斯山(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3年冬)
征服西里西亚(公元前333年夏季至秋季)
伊苏斯会战(公元前333年11月)
围攻泰尔(公元前333年11月至公元前332年8月)
从加沙到埃及(公元前332年9月至公元前331年春)
挺进巴比伦(公元前331年春至9月)
阿贝拉会战(公元前331年10月1日)
巴比伦、苏萨、乌克西亚人(公元前331年10月至12月)
迂回波斯门(公元前331年12月至公元前330年3月)
追击大流士(公元前330年3月至7月)
讨伐贝苏斯(公元前330年7月至秋季)
“费罗塔斯的阴谋”(公元前330年秋)
翻越高加索(公元前330年秋至公元前329年5月)
查可萨提河(公元前329年夏)
剿灭斯皮塔米尼斯(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28年秋)
克雷塔斯(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28年冬)
罗克珊娜(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327年冬)
进军科芬河(公元前327年5月至冬季)
阿尔诺斯之岩(公元前326年深冬)
对敌波鲁斯(公元前326年3月至5月)
海达斯佩河会战(公元前326年5月)
五河之地(公元前326年5月至7月)
折返(公元前326年7月至10月)
马里人的战役(公元前326年11月至公元前325年2月)
格德罗西亚沙漠(公元前325年2月至公元前324年2月)
兵变(公元前324年)
殒命巴比伦(公元前324年8月至公元前323年7月)
其人其战
继业者战争、欧迈尼斯、安提柯、菲洛皮门
附录一 部分古典时代行军记录
附录二 部分古典时代会战伤亡记录
附录三 亚历山大的行军记录
附录四 亚历山大家族系谱
大事年表
前 言
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武器之间的对抗,也不是如小说演义那样仅仅是奇技淫巧的比拼。从搏斗的技巧到会战的战术再到战争的战略,任何一个层次,都有着它自己的科学和艺术。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即被统称为“战争艺术”(The Art of War)。这些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技艺,贯穿在战争的细枝末节中。战争艺术诞生于少数几位伟大统帅的头脑之中,也只有从他们的胜利之中才能学到。拿破仑曾经说:“反复阅读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古斯塔夫、杜伦尼、欧根亲王和腓特烈这些统帅的战史,并效法他们,这是成为伟大统帅和寻求兵法奥秘的途径。”
自从阅读了约翰·富勒的巨著《西洋世界军事史》,我便对“战争艺术”这一概念有了更为深层的认识,逐渐开始了解一场战争、一场战役、一场会战是如何运转的。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创造、总结了这些战争艺术的名将战史如饥似渴。可是,正如同我在《日本武士战争史》一书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当我去寻找这些名将的战史时,发现中文世界中根本找不到多少相关书籍。就亚历山大的战争史而言,中文世界除《亚历山大远征记》和《亚历山大的将道》之外就再无其他值得一提的著作或者译著了。而关于汉尼拔、恺撒、腓特烈等人的中文著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决定担下这一重任,将这些名将的详尽战史引入中文世界,而这一套《战争艺术》丛书也应运而生。
这套丛书将分为两种方法制作:直接翻译国外著作;当国外并无令人满意的作品时,就全新撰写。具体到本书,就是翻译的美国陆军少校西奥多·道奇所著《亚历山大:从战争艺术起源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苏斯会战》( Alexander: a history of 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the art of war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Battle of Ipsus, 301 BC, with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campaigns of the great Macedonian )一书。
即使在世界范围内,这部西奥多·道奇创作于19世纪末的亚历山大战史都算得上是详细的一部,20世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英国将军约翰·富勒在写作《亚历山大的将道》一书时,主要的资料来源就是西奥多·道奇的这一部著作。道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阿里安、狄奥多拉斯、寇蒂斯、普鲁塔克等诸多古代历史学家所著史料,剥除了所有非军事性的细节,并从战争艺术的角度对亚历山大的行动加以解读,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的战史,而非人物传记。
不过,受限于19世纪末信息、资料查阅的不便,道奇的这本著作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史实错误,而且由于当时排版、校对都不如今日方便,书中也存在一些笔误。虽然这些错误对战争艺术的讲解根本没有影响,但本人认为还是要指出。而一些战争艺术的要点,也应解释得更明确一些。因此本人以注释的方式(个别地方修订原文),对道奇的一些错误加以说明,同时也引用了其余战史学家和本人自己的见解,对一些战术、战略行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解读。全书在翻译成中文之后多达35万字,可以说是详尽的亚历山大战史。希望能以本人浅薄的见识,为读者理解亚历山大的战史提供些许帮助。
马其顿军队中存在着大量同名将领,虽然原作者和本人都已尽可能注明,但仍有一些与腓力、托勒密等名将同名的人员,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区分。
自从阅读了约翰·富勒的巨著《西洋世界军事史》,我便对“战争艺术”这一概念有了更为深层的认识,逐渐开始了解一场战争、一场战役、一场会战是如何运转的。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对创造、总结了这些战争艺术的名将战史如饥似渴。可是,正如同我在《日本武士战争史》一书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当我去寻找这些名将的战史时,发现中文世界中根本找不到多少相关书籍。就亚历山大的战争史而言,中文世界除《亚历山大远征记》和《亚历山大的将道》之外就再无其他值得一提的著作或者译著了。而关于汉尼拔、恺撒、腓特烈等人的中文著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决定担下这一重任,将这些名将的详尽战史引入中文世界,而这一套《战争艺术》丛书也应运而生。
这套丛书将分为两种方法制作:直接翻译国外著作;当国外并无令人满意的作品时,就全新撰写。具体到本书,就是翻译的美国陆军少校西奥多·道奇所著《亚历山大:从战争艺术起源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苏斯会战》( Alexander: a history of 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the art of war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Battle of Ipsus, 301 BC, with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campaigns of the great Macedonian )一书。
即使在世界范围内,这部西奥多·道奇创作于19世纪末的亚历山大战史都算得上是详细的一部,20世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英国将军约翰·富勒在写作《亚历山大的将道》一书时,主要的资料来源就是西奥多·道奇的这一部著作。道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阿里安、狄奥多拉斯、寇蒂斯、普鲁塔克等诸多古代历史学家所著史料,剥除了所有非军事性的细节,并从战争艺术的角度对亚历山大的行动加以解读,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的战史,而非人物传记。
不过,受限于19世纪末信息、资料查阅的不便,道奇的这本著作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史实错误,而且由于当时排版、校对都不如今日方便,书中也存在一些笔误。虽然这些错误对战争艺术的讲解根本没有影响,但本人认为还是要指出。而一些战争艺术的要点,也应解释得更明确一些。因此本人以注释的方式(个别地方修订原文),对道奇的一些错误加以说明,同时也引用了其余战史学家和本人自己的见解,对一些战术、战略行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解读。全书在翻译成中文之后多达35万字,可以说是详尽的亚历山大战史。希望能以本人浅薄的见识,为读者理解亚历山大的战史提供些许帮助。
马其顿军队中存在着大量同名将领,虽然原作者和本人都已尽可能注明,但仍有一些与腓力、托勒密等名将同名的人员,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区分。
在线试读
人类早的历史便是对战争的记录。对那时的历史学家而言,和平并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只有那些激烈的事件才能引人注目。战争总会伴随在政治与领土争端之后,而战争也正是几乎所有早期史料的主题。若没有荷马(Homer)对英雄武功的吟颂,伟大的诗歌便将无法发端;若没有希波战争(The Persian War)与伯罗奔尼撒战争(The Peloponnesian War)中那些扣人心弦的争斗,希罗多德(Herodotus)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也不会提笔写下那些无价的史学篇章。在所有这些著作之中,色诺芬(Xenophon)、阿里安(Arrian)、恺撒(Caesar)的著作可以称为战史,而其余学者记录的则不过是被政治事件编织起的战争片段。虽然我们的现代文明已经使和平压倒了战争,而且在过去的几代人中,毫无疑问,和平的艺术已经变得比战争的艺术更为重要,但只要战争仍是国家、民族解决争端的终手段,和平的艺术就仍要供养着战争的艺术,人们就仍要研究战争,也仍要对那些伟大统帅的所作所为保持大兴趣。
战争艺术诞生于少数几位伟大统帅的头脑之中,也只有从他们的胜利之中才能学到。死记硬背流传下来的教条、规矩只不过是这门艺术的细枝末节。隐藏在这些大师的所作所为中的教训,只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详细分析才能获知;通向胜利的灵感,只有通过模仿这些统帅的脚步才能得到。对军人而言,认真研究这些伟人的人格、才智,并熟知他们的战史能使自己获益。当然,对于外行人来讲,也许其他话题会令他们更感兴趣。不到一代人之前,我们美国还是个几乎全民皆兵的国。在四年时间里,将近400万美国人身着这蓝色或者灰色的军服。如今这些人的人生已近深秋,不少老兵乐于将自己所经历的战役,与那些历史上被称为战争大师者所进行的战役进行比较。而这正是我这本书的立意所在。
战略可以被非常恰当地形容为地图上的战争。拿破仑(Napoleon)总会在参谋们为他准备的地图上勾勒、安排战役计划,并在地图上使用不同颜色的别针来模拟部队行动。只有在地图上验证计划之后,他才向部队逐次下达命令。对统帅们而言,地图就像是棋盘,在此之上,他可以像棋手移动棋子那样使用他的部队。换句话说,所谓“战略的艺术”,要义便在于将领指挥部队穿越敌军所在地区,与敌军相遇之前就将对手置于不利于会战或其他行动的地位。而军队在战场上面对敌军时进行的行动,则属于大战术的范畴。所谓“战略”,就是由战争的常识和惯例组成。就如同生活中的惯例是由大事小情的行事结果逐渐构成那样,战略也是来自于战争大师们面对不同情况时采取的行动。战略这词出自希腊语“strategos”,而后者正是希腊人用来指代特定部队指挥官,也就是将军的。战略的起源并不在于军队、平民、地形或任何其他因素,虽然所有这些都在战略的考量范畴里。战略的发端仅在于作为军队大脑、核心的统帅们,他们为战役带来了(而且也必须带来)战略价值,推动了战略这门艺术的进步,用自身的智慧和勇气为军队带来了力量和指导。
像其他科学那样,战略也有着自己的准则。但直到近1个世纪,这些准则才终于被记录了下来。从原则上讲,这些准则是绝无含糊的,而在实践上,又是具有弹性的。因为它们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科学的命名法或专业术语、三段论的经典论式而已。这些战略格言是应被严格执行或是放宽使用,只取决于将军的能力。二流的将领为了避免危险会严格遵守它们,而好的将领则会因地制宜。那些超越单纯准则并因此成功之人,通常都有天才的灵光一闪。因为这些准则不过是加以精炼的常识,天才们能够在环境允许或他自己能够掌握环境的情况下,反其道而行。伟大的统帅绝不会允许自己被规矩和惯例捆住手脚,但他们的行动却总能在大局上(除一些例外)符合这些准则。能够在恰当时刻抛弃惯例规矩,正是这些伟大统帅能够立于其余指挥官之上的原因。而他们的成功,却又总是能够验证那些准则的正确性。
战争艺术诞生于少数几位伟大统帅的头脑之中,也只有从他们的胜利之中才能学到。死记硬背流传下来的教条、规矩只不过是这门艺术的细枝末节。隐藏在这些大师的所作所为中的教训,只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详细分析才能获知;通向胜利的灵感,只有通过模仿这些统帅的脚步才能得到。对军人而言,认真研究这些伟人的人格、才智,并熟知他们的战史能使自己获益。当然,对于外行人来讲,也许其他话题会令他们更感兴趣。不到一代人之前,我们美国还是个几乎全民皆兵的国。在四年时间里,将近400万美国人身着这蓝色或者灰色的军服。如今这些人的人生已近深秋,不少老兵乐于将自己所经历的战役,与那些历史上被称为战争大师者所进行的战役进行比较。而这正是我这本书的立意所在。
战略可以被非常恰当地形容为地图上的战争。拿破仑(Napoleon)总会在参谋们为他准备的地图上勾勒、安排战役计划,并在地图上使用不同颜色的别针来模拟部队行动。只有在地图上验证计划之后,他才向部队逐次下达命令。对统帅们而言,地图就像是棋盘,在此之上,他可以像棋手移动棋子那样使用他的部队。换句话说,所谓“战略的艺术”,要义便在于将领指挥部队穿越敌军所在地区,与敌军相遇之前就将对手置于不利于会战或其他行动的地位。而军队在战场上面对敌军时进行的行动,则属于大战术的范畴。所谓“战略”,就是由战争的常识和惯例组成。就如同生活中的惯例是由大事小情的行事结果逐渐构成那样,战略也是来自于战争大师们面对不同情况时采取的行动。战略这词出自希腊语“strategos”,而后者正是希腊人用来指代特定部队指挥官,也就是将军的。战略的起源并不在于军队、平民、地形或任何其他因素,虽然所有这些都在战略的考量范畴里。战略的发端仅在于作为军队大脑、核心的统帅们,他们为战役带来了(而且也必须带来)战略价值,推动了战略这门艺术的进步,用自身的智慧和勇气为军队带来了力量和指导。
像其他科学那样,战略也有着自己的准则。但直到近1个世纪,这些准则才终于被记录了下来。从原则上讲,这些准则是绝无含糊的,而在实践上,又是具有弹性的。因为它们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科学的命名法或专业术语、三段论的经典论式而已。这些战略格言是应被严格执行或是放宽使用,只取决于将军的能力。二流的将领为了避免危险会严格遵守它们,而好的将领则会因地制宜。那些超越单纯准则并因此成功之人,通常都有天才的灵光一闪。因为这些准则不过是加以精炼的常识,天才们能够在环境允许或他自己能够掌握环境的情况下,反其道而行。伟大的统帅绝不会允许自己被规矩和惯例捆住手脚,但他们的行动却总能在大局上(除一些例外)符合这些准则。能够在恰当时刻抛弃惯例规矩,正是这些伟大统帅能够立于其余指挥官之上的原因。而他们的成功,却又总是能够验证那些准则的正确性。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