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70198
1.本书为“漳州当代名家作品丛书”系列图书之一,作者为福建漳州著名作家杨少衡,并由闽南师范大学前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继中点评,精准彰显作品的“新现实主义”风格。
2.杨少衡的小说区别于以往的官场小说,他立意于在严峻的现实生态里,寻找一种新的道理和前进的力量,被评论为“与我们时代的一般趣味和一般思维习惯保持着一个遥远和寂寞的距离”。
3.作者杨少衡凭借书中小说作品,获得“人民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成为南方实力派作家领军人物之一。
本书收录福建漳州著名作家杨少衡的中短篇小说作品《蓝名单》《珠穆朗玛营地》《底层官员》《我不认识你》及《你没事吧》5篇,并由闽南师范大学前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继中精准点评。
书中有理念冲突的父子官员,有出自底层副乡长的梦想,有西藏挂职的县委副书记,有身居高位的副市长……他们的故事集中表现一个特殊群体,以新的文学人物与认知透视当下的社会与人生。
1. 蓝名单(中篇小说) / 001
2. 珠穆朗玛营地(中篇小说) / 057
3. 底层官员:大畅岭(中篇小说) / 110
4. 我不认识你(中篇小说) / 166
5. 你没事吧(短篇小说) / 229
代序
与作家杨少衡对话
张陵
/ 一
/
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格局中,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而且这种重要性越来越突现。和你这样的作家讨论文学问题,谈得透,谈得深。不久前,我在南方一座城市里开了个讲座,专门讲到你的小说。不料听众里有不少你的粉丝,对你的小说还很了解。我们讨论了你的《秘书长》《珠穆朗玛营地》《尼古丁》《林老板的枪》《党校同学》《俄罗斯套娃》《胆小如鼠》《底层官员》《多来米骨牌》等作品。
一些读者把你的小说和当下流行的所谓的“官场小说”混为一谈,认为你就是一个“官场小说”作家。这是我非常担心的。事实上,我这种担心首先不是来自读者,而是来自那些握有话语权的评论家——他们一直坚持认为写“官场”就是“官场小说”。因为你的小说题材多数集中在我们当代基层官员的政治生活中,所以被评论家们列为“官场小说”。我以为,如果这么认定,你的全部小说作品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我们也不必对谈什么文学了。
在我看来,“官场小说”这个概念是有特定内涵的。当前流行的“官场小说”很多,读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些小说在思想文化上与旧时代那种所谓的“官场小说”一脉相承,甚至是那种小说的当代翻版。这种小说以一种腐朽封建的官场文化为基调,热衷描写和把玩官场上的那些“潜规则”,把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处理成尔虞我诈、你欺我骗、玩阴谋、玩权术的黑暗肮脏的名利场。今天,这种小说不仅歪曲了当代政治生活的本质,而且使那种腐朽道德和人际关系重新流行,深入人心,在文化上非常有害。
而你的小说,虽然必须面对当今不断被腐朽文化和当代资本力量侵蚀变质的政治生活圈,但你的立意却不是宣扬这种腐败的思想和文化,而是在这种非常严峻的现实生态里,寻找一种价值的正能量,寻找一种前进的力量,寻找一种新的道德,寻找一种破解困局的智慧,寻找一种能够和人民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先进文化。你笔下的生活,都是改革开放时代,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正是这样,这个地区的政治生态、道德环境、人际关系就空前复杂,矛盾冲突也特别剧烈、突出。这种现实特别考验执政能力和水平。你的小说的思想重心,就是深入考察怎样在这种政治生态中破解困局,实现政治理想。当然,这一切,都是通过你的小说人物塑造体现出来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那些流行的“官场小说”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思想境界,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思想主题。只有熟悉生活现实,具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具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具有鲜明的先进文化观点,勇于直面现实尖锐矛盾冲突的作家,才能写出全新而真实的作品。你正是这样一个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作家。
/ 二
/
把你的小说和流行的“官场小说”在本质上区别开来,我们才能讨论你的小说的意义和价值。记得你较早时期的重要作品《秘书长》和《珠穆朗玛营地》主要抓住机关中复杂的关系点来展开故事。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是搞平衡稳关系的工作,一般人当不了,容易得罪人,经常要看领导的脸色,能干这种工作的人通常都特别能忍,要经得起被群众误解的委屈,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你显然迎难而上,就写这种看上去没有个性的庸常之人,写出了他们内心的纠结,更写出了他们性格中的人情味。《秘书长》中那个很刻板的秘书长,对领导唯唯诺诺,不敢越轨,但不时会流露出对底层百姓的关怀。《珠穆朗玛营地》中的办公室主任连加峰,从来对领导只会说“是是是,对对对”,一心想当官,工作兢兢业业,却被看作机关里典型的阿谀奉承的“小人”。但谁也没想到,在提职的关头,他自己申请去西藏艰苦的地方工作,当了一个县委副书记。随着故事展开,我们知道,连加峰心里有个结,就是小时候,老师告诉他,一个人要往自己的心里装下一座山。他到西藏工作,就是要解开这个心结的。当他有一天,终于在高地上看到世界高峰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俗人,有一颗不俗的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如果说,这个时期的作品还比较注重挖掘人性诗意的话,那么到了《林老板的枪》,完全把人物放到了真正严酷的改革开放的现实环境中去打造。小说中的县长徐启维也是一个看不出个性的人。当地的企业家林老板把他当孙子看,一个电话就能把他叫来陪酒。一个强势的老板,一个文弱的县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般人看来,徐启维已经被林老板“拿下”,成了资本家的“马仔”。林老板拥有本地的企业,解决了本地多少农民的就业,还有税收。他一发飙,把企业迁到别处,本地的经济就全垮塌了,老百姓就得受穷了。为了让林老板不走,徐启维只能忍气吞声。然而,徐启维并没有变成腐败分子。就是这样一个县长,运用一种独到的“智慧”,让蛮横的林老板服了气,让林老板遵法经营,让林老板有了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心。在这里,我很看重徐启维这个基层执政者“智慧”的特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需要容忍企业家这种强势,需要一种智慧才能破解这种强势带来的矛盾冲突和道德伤害,实现执政的理想。而徐启维就是一种“智慧”型的人物形象,他从被动转为主动,表明如他这样的基层执政者有能力在这样复杂的关系中,坚守道德底线,践行自己的理念。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干部没有扛住,失掉了底线。而你从他们的失败和代价中,找到了“智慧”这个神器。可以说,这部作品和这个人物的问世,标志着你小说创作思想艺术上的重大突破,也使得这个题材的创作出现了新的生机。
在很长的时间里,塑造“智慧”型的人物成了你小说的主攻方向。这个时期,你的小说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智慧”。你的作品涉足基层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写出了各种性格的“智慧”官员,塑造了一大批基层干部的文学形象。我们不能不提及的重要作品是:《蓝筹股》《天堂女友》《俄罗斯套娃》《喀纳斯水怪》《前往东京的关隘》《胆小如鼠》《西风独步》《红布狮子》《黄金圈》《多来米骨牌》《海湾三千亩》《党校同学》《底层官员》等。我个人认为,《底层官员》应该是你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作品。
小说主人公刘克服也是一个很善于谋略的基层政治家,但是他这种智慧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坚定的理想和信心,而是因为他内心的恐惧,没有底气。每一次提职,他都害怕把事情做不好。得到更大的责任,处理更多的事情,都使他的恐惧多了一分。正是这种心理,使他小心翼翼对待每次提职,他总觉得很多老百姓的事都没办好,心里有愧,也就放心不下。上级准备另有任用,征求他的意见。这个看上去很想当官的刘克服只想在本地当一个残疾人联合会的理事长。同时,他心里有个谁也不知道的小秘密——当年他主持一项村民搬迁工程,为了把这个工程变为形象工程,给本地首长贴金,他在选址上犯了个错误,把农民新村盖在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上。这个失误,只要科学论证,本来可以避免的,但他却没有做。就是这个失误,让他一下雨就恐惧,就觉得对不起村民,就随时等着去救人。就是这个错误,让他这一生都不安,也就无心到外地当更大的官了。
读到这个有血有肉的细节,刘克服性格立刻凸显起来,整个人物形象丰满而结实。他会犯错误,但他敢于负责,敢于为这个错误付出后半生的代价。主题落到这个点上,人物的精神品质就到位了。刘克服不再是一个弱势的人,而是一个内心比谁都强大的人。这个人物身上这种时代的典型性足以在当代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是以一种“文学新人”的品质在艺术上挺立起来,不同凡响。关于“文学新人”这个话题过于专业,以后再讨论。但我们应该知道,由于“文学新人”的出现,才使这个题材的小说创作站到了我们时代思想精神的高地上。
/ 三
/
作为一个比较老派的评论家,我会同时注意你的小说的某些弱点。记得在过去的评论中,我曾说杨少衡不太会写女性。我是想说,对女性人物,你有很出色的勾勒能力,线条很生动,只是作为文学形象,还不够完整。例如《珠穆朗玛营地》中的美女警官陈戈,写得很动人,但没有更好地展开。这样的人物,在你的作品里,还非常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事实上,我更想找出你思想的漏洞和困难。在前些年由《北京文学》发表的中篇小说《蓝名单》中,我算抓到了。这个作品写了一个给贪官市长送了十万元却不可能承认的市政协副主席简增国内心挣扎的故事。故事无法复述,必须认真去读。我只是发现,在这里,人物通常的“智慧”突然不灵了,失效了,变得无法动用任何“智慧”了。市政协副主席简增国如果不承认送钱的事实,就不得不面临组织上对他全面调查的局势。把他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就要接受更严厉的组织甚至法律的处理。一直很聪明的简增国居然像笨蛋一样选择了后者,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入狱十年。他这种选择的目的就是保住在仕途上刚刚起步一心想当一个好官的儿子。
由于失去了“智慧”,简增国这个形象有点塌,说明作家思考碰到了困难。小说想说中国腐败的土壤,很可能让年轻一代的政治家们身陷困境。这种伤害,实在太深远了,太可怕了。应该说,思考太深刻了,还没有哪一个小说家有像你那样深的思考。不过我发现,你自己也陷入迷惘了,你也不知道怎么办了,你也无法控制你笔下的人物了。所以,你只能让你的主人公按自己的逻辑,真的去欺骗组织了,真的成为历史的罪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与其说是解决了很多问题,不如说是面对更多的问题,面对更深刻的矛盾冲突。与我们的事业共同前进的中国文学,也就会需要去探索更深层的问题,提供更深刻的思想。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作家的思想出现了困难,是非常正常的。正因此,作家的探索和思考才有意义、有价值。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个塑造上有点困顿的人物却潜伏着深刻的思想,潜伏着你思想艺术大突破的巨大能量。
这是作家思想之坎儿。能跨过去吗?能,一定能。
1
蓝名单(中篇小说)
/ 一
/
对方还算客气(开篇没头没脑一句“还算客气”,好比天边飘来一朵积雨云,孕育着雷鸣电闪,蓄势待发),一见简增国到,为首的洪主任即站起身,主动伸出手,与简增国握了握。另外几人坐在各自的位子上,也都点点头表示问候。
“简主席,请坐。”洪主任说。
简增国说:“不客气,叫我老简吧。”
“简主席是老领导,希望能配合我们工作。”
简增国称:“非常乐意配合。今天星期六,各位同志还在兢兢业业,值得钦佩。”他退休已经三年多,所谓“天天双休日”,不上班待在家里,偶尔被请到哪个会场坐坐,职务前边得加个“原”,市政协原副主席某某。老家伙没用了,只怕帮不了什么忙。(作者的旁白却似简某的喃喃自语,化叙述为心理描写,表露出简某退休后的心态。)
洪主任说:“简主席能帮上忙。我们了解的事情发生在简主席任上。”
简增国回答:“当然。老年大学什么的拿不到这里说。”(风趣,看来已做过功课。)
简增国谈笑风生,镇定如常,没有丝毫紧张。估计走进这间屋子的大小官员里,很少有谁能像他这样放松,不管是现职官员,还是如他这样进入“原”字号系列的所谓的“老领导”。此刻无论谁在这里都差不多,免不了心里忐忑,或称“心怀鬼胎”,原因显而易见:这里是办案现场,屋里这些人属于“1022专案”人员,他们来自省纪委。“1022”指的是十月二十二日,那一天有一位高层领导在一封举报信上作了一段措辞严厉的批示,一个地方官员因此引起注意,一起腐败大案进入办理阶段。目前案件主角——本市市委副书记蓝伟立已经被“两规”,进了省城某办案地点交代问题,洪主任等一组人员奉命来到本市调查取证,驻于市宾馆八号楼,这座楼成为办案重地,近期内不断有本市官员和企业主被通知到这里接受问讯。专案人员不是拉网讨小海,抓到什么算什么,人家有的放矢,有幸接获通知到此一游者无不与蓝伟立及“1022”案有所牵扯,简增国当不例外,但是他表现得格外镇定。
洪主任问:“简主席知道我们的任务吧?”
简增国表示他有所了解,(精准。说不了解未免“此地无银三百两”,说已了解则显得是“个中人”,来个“有所”,恰到好处。)同志们办理的是蓝伟立一案。他感到痛心,蓝伟立年富力强,身负要职,前途看好,没想到竟然出了事。
“简主席了解蓝伟立牵涉哪些事吗?”
简增国摇头。
“简主席跟蓝伟立接触多吗?”
简增国称自己与蓝伟立认识多年,蓝伟立从省城下来当市政府秘书长时,简增国还在县里工作,他俩当时就开始打交道。那以后上级决定让简增国与蓝伟立交流岗位,因为事务交接,他们接触比较多。后来这么些年两人相处一直不错,在非正式场合,他会开玩笑管蓝伟立叫蓝大人,因为人家大块头,有来头有派头。蓝伟立则称他“师长”,那也是开玩笑,说的不是带兵打仗的师长,而是剃头师,也就是理发匠。简增国在政协当副主席那几年,不时有些公事需要蓝副书记支持,蓝都能大力相助,为此简增国还心存感激。蓝伟立位高权重,对已经出局或者即将出局的老家伙却还关照,不像一些人根本不放在眼里。
“简主席今年不过六十多点吧?”
简增国念个顺口溜:“六十岁官大官小一个样,七十岁钱多钱少一个样,八十岁男人女人一个样,九十岁死的活的一个样。”
“简主席会理发?”
“其实一窍不通。”
当年简增国在基层工作,喜欢引用本地一句土话,叫作“剃头师权大”(闽南话叫“权在剃头仔手里”。再配上“山高皇帝远”,九品以下的芝麻官真小觑不得!历来有“吏治”一说,官如流水,三两年一调,老吏却是铁打的营房,“麦浪滚滚”而根须不动,加上父子相承,他们才是真正的“地方”官呢!),意思是说,理发师手握剃刀,想怎么修理就怎么修理,可以在皇帝头上动刀,所以权力。有人因此开玩笑将简增国比喻为剃头师,表扬他在该行当内可算高手,级别远远超过“师”级,已经可称“长”级,有如厨师长,简称“师长”。
洪主任突然转口单刀直入:“简主席跟蓝伟立有私人往来吗?”
“私人往来指什么?”
“金钱方面的。”
“没有。”
“没有吗?”
简增国毫不含糊:“没有。”
洪主任不说话,看了看简增国。
“简主席,请再回忆一下。”他强调。
简增国笑笑:“不需要再回忆。我跟他没有私人往来,包括金钱
往来。”
“简主席不觉得我们找你一定有些原因吗?”
简增国说:“我也奇怪呢。一定是哪里出错,或者误会了。”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洪主任不再追问,起身送客。把简增国送到门边,他不紧不慢地加了一句:“简主席,如果想起什么来(洪主任还是预留下转圜的余地,利箭在手却“盘马弯弓惜不发”),请主动跟我们联系。”
简增国说:“放心,虽然老家伙不中用,还没老年痴呆。”
本次讯问就此结束。洪主任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紧追不放,也没有透露具体追查事项。显然他们手中有了某个线索或者疑问,但是还处于了解摸底范围,还没有得到授权对简增国采取更强有力的追查办法。简增国虽已退休,毕竟是前市领导,办案人员还需要对他保持相当客气。简增国在交谈中一再调侃自己是“老家伙”,连“九十岁死的活的一个样”都拿出来说,似乎真觉得自己老成什么样了,其实只是策略,着意强调自己已经不在职,跟台面上活蹦乱跳的现任官员不一样,查他这种无职无权的退休人员有啥意思?哪怕把他查倒了,还能再拿掉他什么帽子?“政协原副主席”需要撤吗?论办案功劳也要打折扣的。所以还是算了吧,别缠着老家伙。(回合便显出“师长”老谋深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