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1098931
★告诉你不迎合、不妥协,也能拥有人生主动权的奥秘
第二章 退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章 真正做自己,不要总是迎合别人
第四章 真正的强者要严格待人待己
第五章 保持勇猛,你的人生才能突出重围
第六章 职场是激烈的竞争之地
第七章 不做老好人,才会赢得博弈
第八章 别让你的善良成为他人的工具
第九章 不要被好脾气害了,更不要被坏脾气控制
后 记 // 238
——李敖
“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和“该发脾气的时候不发脾气”,都是情商不高的表现。 乱发脾气固然不好,但是当一个人该有点脾气的时候,他却一再忍让,一再妥协,没有自己的底线,这种做法实在是不明智的,是不可取的。该有点脾气的时候就要有点脾气,才能真的有所作为。
人们常常说“吃亏是福”,这几乎是哲人公认的处世准则,当自己与外界发生摩擦或者利益纠纷时,他们更愿意维持一种和谐与平衡,所以吃亏成了一种比较温和有效的处世手段。清朝画家郑板桥说:“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他还提出了一个“难得糊涂”的观点,认为做人不妨糊涂一点,偶尔吃点亏也无妨,凡事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
吃亏文化成了成功人士的哲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许多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但是吃亏文化的流行并不意味着人们喜欢吃亏,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将吃亏当成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更不意味着处处都要主动吃亏。
吃亏是一种策略,它往往拥有一个基本的尺度,简单来说,就是吃亏的人应该明确什么亏可以吃,什么亏不能吃,而不要专注着当一个事事都吃亏的老好人。那么,一般来说,什么样的亏不能吃呢?
——涉及核心利益的亏不能吃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取向,虽然在某些时候,人们愿意迎合他人的想法,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选择漠视自己的利益。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做出让步,是赢得和谐关系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涉及核心利益时,应当放弃吃亏的想法,因为这些核心利益可能事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可能会对大局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做出让步,就可能会让自己陷入绝境。
在过去,有一些老好人常常会无底线无原则地迎合别人的想法,或者无底线地保持退让的姿态,当对方想要获得A时,就大方地将A送出去;当对方想要获得B时,就大方地将B让出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让给别人的,似乎没有什么亏是自己吃不起的,这种态度往往会让他们在核心问题上失去主动权,丧失竞争优势,一旦核心利益受损,便会彻底陷入被动局面。
——明显只针对自己的亏不要吃
任何一个群体或者团队中都有其最基本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往往会造成分配上的不均衡,就像一个企业中,管理者的工资和奖金会比员工的高一些,这是内部分配的一个基本原则,很少有人会对这种分配提出质疑。但是如果在分配中,管理者获得了大部分的利益,其他同事也拿到了比较可观的分红,但是自己的分红却最少。考虑到自己在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并不比其他人低,却只获得最少的利益,这样的分配很明显是针对自己一个人的。
一旦某个群体或者团队中开始出现针对个人的事件,内部分配体系就会崩塌,并且很可能表明这个人已经成了团队内部的背锅者,或者成了人人可以欺负的出气筒。此时如果还保持着吃亏让步的态度,就可能会彻底沦为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自身的利益也会不断受损。
——被人利用的亏不要吃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免不了会出现一些行为和思想上的接触,免不了产生联系,这时候有人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有的人可能会吃亏,这种吃亏有时候是出于社交和生存的需要,但有时候是被动的,吃亏的人受到了他人的利用,或者成了他人手上的一枚棋子,那么这个时候的退让和吃亏就显得毫无必要,也毫不值得了。
职员A和职员B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一同去竞争一个主管职位,并成了最终的两位候选人。在公司对两人进行最后的考核之前,职员A言辞恳切地说:“我不希望因为工作的关系,使得咱们两个人的关系受到影响,所以我准备退出,我会亲自写信给老总,说明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个职务,因此没有必要前去竞争。”职员B听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当天晚上就写了一封信给老总,说明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参与竞争。就这样,这份工作最终落到了职员A手里,可是在某一次,职员B无意中从另外一个朋友口中得知职员A当初对于主管的职位志在必得,为了消除最后一个竞争对手,才想出了一出苦情戏,误导职员B主动放弃。听到这个消息后,职员B愤恨不已,但事已至此,已经追悔莫及。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人们觉得自己是好心做出让步,而成全别人,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正中别人的圈套,跳入他人事先挖好的陷阱中,而面对类似的情形,一定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果断地提出抗议。
一般而言,以上几种情况下的吃亏都要尽量避免,不能表现得太过宽容大度,不能任由他人排斥和打击自己,在必要的时候应当大胆站出来说“不”,并主动维护自己的相关利益。
强大的人是需要一点脾气的
很多书籍或者故事中都会将“好脾气”当作成功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来对待,在这些作品中,个人的忍耐、包容、退让、示弱、吃亏会被当作一种美德和策略,而脾气越好的人似乎也越容易获得成功,这种说法是成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现实中,一个人的脾气如果太好,反而会遭遇到各种尴尬,反而会处处受制于人,可以说脾气太好的人难以获得太多成功的机会。
如果对那些知名的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多数人都不会表现出过好的脾气,不会表现出过分妥协与迎合的特质,他们之所以获得成功并非因为事事妥协和让步,并非因为没有任何脾气,而恰恰在于他们懂得把握一个好脾气的尺度。
牛顿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天才,他常常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而对于工作的专注也让他显得有些固执。据说,牛顿非常喜欢当众发表演说,可是一旦人们对他的演讲不感兴趣,并且离开,他会对着空房子一直说下去。但正是这份固执,使得他在物理学领域、数学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陆先生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建筑师,这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建筑师人缘一直很不好,还非常热衷于和同事打口水仗,只要是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他都会表现出非常严谨的态度,会表现得非常勤奋。2009年,上海一家博物馆准备斥巨资建造一个具有欧式风格的巨大穹顶,为此博物馆以巨资悬赏建造方案,陆先生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难度很高的工作,当然,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博物馆还邀请了其他建筑师一同参与设计。
自信满满的他在进行实地测量和分析后,坚称有办法造出最美丽的大穹顶,但是却拒绝透露一些关键工艺。他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虽然他也懂得与人进行交流,但那些人的想法完全没有吸引到他。不仅如此,他非常反感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而在一些设计理念上,他和其他建筑师的沟通一直都很不顺,工程进度一直停滞不前。为了避免受到干扰,陆先生对其他建筑师以及不是内行的管理者下达了逐客令,要求他们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干脆退出。陆先生认为博物馆既然将任务交给了自己,那么自己应该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这条逐客令一公布出来,他很快就被众人孤立起来,但这使他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进行创作和设计,也使得他出色的才华不会受到世俗人的干扰。
很多成功人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脾气和鲜明的个人态度,他们特立独行,从不迁就他人,也不将就任何事情。那么为什么许多强大的人不容易成为“老好人”呢?
那些有脾气、有态度的人一般不太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人直爽、精力旺盛、容易动真感情。他们体内控制型的能量比较高,即便不以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出来,本身也属于严格、认真的类型,情绪外露比较明显,不喜欢隐藏,有事情会当面讲清楚。
一些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另外的看法,他们认为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表现出“不会完全迎合他人”的想法,关键在于特权:特权使人变得更有主见,有时候甚至使人变得更加粗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保罗·皮夫领导自己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实验,来检测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否意味着高贵的行为,结果答案让人吃惊:同较低阶层的个体相比,较高阶层的个体表现更缺乏宽容心。高层人士不习惯于他人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不习惯于见到其他人违背自己的意愿,哪怕仅仅只是迟到和小失误,都可能让这些人火冒三丈。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人士具备更强大的能力,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大的权力,有时候会将自己独立于他人甚至整个系统之外,并且会将自己的想法看得非常重,这些成就大事业的人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更加自信,他们不愿意迁就他人,并且不喜欢围绕着他人去生活和工作,对他们来说,只要自己活着,就应该有所作为,而有所作为的前提是“一切都要依靠自己去奋斗”。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他们自出生起就带着“永不妥协”“不轻易退让”“大胆做自己”这一类特质。那些最强大的人,他们几乎从一开始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就不在意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不那么好相处”的一面,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展示自己的影响力,如何避免被他人彻底干扰,才是最重要的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有时候会适当做出让步,但不会轻易委曲求全。
此外,强大的人在生活中会表现得更为认真一些、严谨一些,这些人以目标为导向,注重权威,对事的关注度比较高,非常看重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作用,不允许有人违背原则;强大的人更具责任心和上进心,他们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和领悟的层次都要比一般人高,追求也要更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随随便便就降低自己的姿态。强者更像是一头狮子,他们也会以狮子的标准来要求身边的人。
他们有时候就像麻烦制造者一样,常常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增加各种压力,常常会选择给自己和他人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但这些要求是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助力:要想变得更加强大,那么就要懂得去承受更多的激励,去承受更多的压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