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798059
本书是东京大学都市设计研究室7位教授耗时10余年研究调查,理论结合实践,总结出来的关于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宝典。通过本书,他们确立了东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室常年实施的项目调查工作在实践方面的理论化以及学术化基础。
本书中介绍的原有城市空间指的是除了与城市设计研究室这些专业领域相关的场所之外,还包括每位执笔者作为设计师所经历的空间。总结了每位设计师在长期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来的大部分观点和解读出的大部分具体化空间意图。
书中以六个视角详细解读城市空间构造背后所存在的构想力,引领读者感受城市规划师们的设计理念和规划理念,希望读者能在大师们的引领下以崭新的思维、全新的角度感知和思考城市空间设计,聆听城市空间和风景带来的歌声,为现代城市规划师提供借鉴。
无论在看似多么杂乱无章的城市空间中,其场所都存在固有的空间语法。随着大部分人在与城市发生关联的过程当中,解读这种语法只会变得更困难。如果更加深入探索城市空间的话,还会发现其中存在通过这种语法去表现的、应该被称作空间“意图”的诸多事物。通过解读城市空间具备的这种构想力,能够预判今后城市的样貌。
本书是由东京大学教授西村幸夫率领的东京大学都市设计研究室的中岛直人、永濑节治。中岛伸、野原卓、窪田亚矢、阿部大辅6位教授,耗时10年总结出来的关于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理念的图书。通过“规划大地”“ 规划街道”“ 依存于细节”“统一整体”“推动万物”“印刻时间印记”六个视角详细解读都市空间的构想力,为现代城市规划师提供借鉴。
绪 论 城市空间的构想力是什么 8
第一章 规划大地 34
第二章 规划街道 80
第三章 依存于细节 118
第四章 统一整体 146
第五章 推动万物 202
第六章 印刻时间印记 234
后 记 对设计城市作品的规划 272
执笔人简介 274
前 言
一、混乱的日本城市空间
经常有人说日本城市在视觉上好像杂乱无章且没有任何脉络可言。确实如此,当你下车后无论从哪个车站出来,周围似乎都是相同的商业楼,马路两侧的风景也让人感觉不到什么特色,不得不说哪里都差不多。
可是,当回顾城下町和宿场町等时,由于大半的日本城市是依规划建设出来的,所以这些城市并非完全没有秩序。此外,在地形极为复杂(有山川、河流、高地、山谷等)的日本,即便是自然生成的小规模集落,至今也还是保存着毫无设计感的聚集选址和道路设置方式。在日本人的感性方面,传统浮世绘中描绘的风景表达了日本人对八景的热爱,他们绝不会忽视风景之美。
那么,为什么明明认为应该使用适合的设计意图来支配日本城市空间且能够感性地鉴赏日本城市空间的日本人,会设计出看起来如此杂乱无序的城市风景呢?将其原因概述如下:
第一,由于地面之上的建筑物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已不能感受到建筑物所表现的地域特点。在战争爆发和城市高度发展等社会因素,与顶着被取代压力的高大木质建筑物等物理因素的相互冲击下,不得不说产生了缺少建筑物记忆的城市风景。
尤其是战后出现了住宅等作为商品买卖的现象,缩短了建筑物的寿命,恶意并大量地建设奇异造型住宅,可以说区域的整体协调并未实现。
第二,由于日本城市大量使用木质材料,容易引发火灾且必须定期维修建筑物,故对其外形变化比较宽容,此外更重要的还有尊重纯粹的日本文化的原因。对于石材和砖瓦文化,能去探求建筑物消失的场所及痕迹,可由于日本大量使用木材,所有的建筑都要逐一重新整修,延续过去的建筑形式并非易事。
确实,城市的历史更容易在使用石材和砖瓦的建筑物中留下印记,更利于后代解读城市历史,而在使用纸和木材建造的日本城市中,可以说很难去依靠建筑物去理解城市历史。
另外,直到近世末期,马车等交通工具还尚未广泛运用,城市当中形成大规模步行人群。而到了近代,随着交通工具的传入,顺应其发展必然要实施大规模的街道改造。
除此之外,还有多个日本城市毫无个性的例证。
二、从城市构造来看城市空间的“意图”
然而,我们不应停留在城市建筑物这样的表层上,而应踏入由建筑物组成的城市构造内部,试着去注视和反思真正的城市空间,从街道微小的转弯处到大城市的轴线,在各种尺度规模中发现被喻为形成城市空间的“意图”。
尤其是日本国土,或有小山脊和山谷交错,或与海岸线相接等,富有各种细微丰富的地形。在气候环境影响下,从寒雪地带到亚热带,各种气候广阔分布。存在常有台风登陆的地区,甚至有海啸等恶劣天气,天气可谓是变化多端。每个城市和集落,从布局到细微的街道路线,为了顺应这种外部环境,它们的形态都被限定,其中可以发现城市空间的构想力和想象力。
通过向下重新观察城市空间,可以接触到城市设计的原始形态,不!倒不如说日本城市空间中浮现出了设计的“意图”。地面表层建筑的鱼目混杂冲撞着人们的视觉,但其实,人们却忽视了日本城市空间所具有的丰富构想。这是我们东京大学都市设计研究室的一个出发点。
只是,无论是城市还是集落,由于岁月变迁积累了多种改变,所以解读起来实属不易。有必要通过深度观察和走访并非毫无个性的城市、倾听当地人的声音、亲身体验日常和非日常的生活,来深度理解地域特点。通过这些调研,当发现眼前的城市空间所具有的“意图”时,我们就能看到其中的意义。
三、城市设计的出发点
作为城市设计的出发点,虽然构思巨大的土木基础设施很重要,可与之相同的,不!比它还重要的难道不是仔细解读迄今为止实际的城市空间所保持的空间品质,用现代的视点来接受和继承,连同地域性传递给下一代吗?我们抱着这种意识来支持、援助日本各地的城市建设,在实施调查项目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具体的城市空间中每个部分所具有的空间设计方面的各种对策和意图,并从解读这种对策和意图中进行针对地域个性的抽象总结工作。
这项工作原本没有终点,从现在开始,暂且从目前从事过的领域中获取的城市空间构想力的视点来重新反思城市。因为我们认为通过与外界共享这种见解,会总结出对于地域视野的平缓包络线,会产生统治地域的一种共识,并使得两者相连。大部分场合,城市设计应该在这种共识的延长线上发展构思。
而与之同时,撰写本书也确立了我们城市设计研究室,常年实施的项目调查工作在实践方面的理论化以及学术化基础。
与其认为城市设计的作业确实并非此时间点该结束的事情,倒不如说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出发点。我们在等待着之后称为创造性的飞越。由于时代变迁,超越过去的构想力的必要结果不会减少。
只是,至少我认为从原点出发是正确的,关于应该向着哪个方向、以什么角度来实现创造性跨越,且这种跨越何时被认为不合时宜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持有共同的判别意识。
四、共同作业的成果
本书中介绍的原有城市空间指的是除了与城市设计研究室这些专业领域相关的场所之外,还包括每位执笔者作为设计师所经历的空间。只不过,其中由每位设计师经过长期的团队合作经验中积累而来的大部分观点和解读出的大部分具体化空间意图等,与其说来自于个人,倒不如说是大家共同的工作结果,是共同思考后产生的共识。本书的图纸中也包含大部分成员共同作业的成果。调查成果的出处和当时的作业成员一览请见本书最后部分。
在此,对调查之际在各个施工现场亲自接待我们的当地人员以及自治体的负责人等表示诚挚的感谢。对于长期给予我们写作工作关怀的以前田裕资社长为代表的学艺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村幸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