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719163
张悦颖、孔祥东、樊登、黄莹、廖慧如、张怡筠、金龟子(刘纯燕)、张熙、陈光、王芳、吴子健
跨界专家,思维碰撞,12场对谈,场场干货
方亭与国内11位各领域知名专家一起,帮中国父母应对“怎么办”
学习力·艺术素养·逆商·全人教育
聚焦家教热点,解决家长痛点
大格局、广视野,给千万迷茫焦虑父母的智慧引导
特邀上海12355专家热线顾问团审定
十一位名家对谈教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作者将《教导有方》节目里的教育观点整理成书,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可以阅读,从书中感受教育的力量,感受爱的温度。作者想给所有的父母以信心:虽然父母没有“上岗证”,但教育是大家一起学习,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教导有方》是东方卫视节目组精心打磨的育儿栏目,本书精选了节目中的11位专家关于教育问题的阐述,其中看不到谈论让孩子提高考分的方法,没有如何高效背公式的技巧……每期的话题更多的是讲述和人生及成长有关的事。有对孩子的陪伴、有面对挫折的态度、有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及情商、有如何成为一个赢在未来的人、有怎样才能不做分数的奴隶等,话题看似简单、平常,却都是各位嘉宾用心打磨的成果。本书通过跨界名人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剖析生活中常见的教育问题和现象,从自身的优势领域出发,为读者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教育,读懂教育,吸收大家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为当今面临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有效的指导。
【目录】
第一课
要陪伴而非陪读
——与张悦颖对谈
001
第二课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朋友
——与孔祥东对谈
025
第三课
拥抱挫折
——与樊登对谈(上)
043
第四课
拥抱挫折
——与樊登对谈(下)
067
第五课
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与黄莹对谈
085
第六课
平凡而不平庸
——与廖慧如对谈
107
第七课
培养赢在未来的孩子
——与张怡筠对谈
129
第八课
艺术是门必修课
——与金龟子(刘纯燕)对谈
151
第九课
不做分数的奴隶
——与张熙对谈
173
第十课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与陈光对谈
195
第十一课
如何培养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天使
——与王芳对谈
217
第十二课
如何做好“全人教育”
——与吴子健对谈
241
其实提笔写这篇序的初衷是,我很想把为什么做《教导有方》这档栏目,又为什么会集结成书告诉大家。自从《教导有方》节目开播以来,很多观众给节目组留言来信,里面大部分来自于父母,还有的就是学校的老师;大家反映,节目中的话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实用,也问我能不能再多说一点,说深一些。很多学校老师和教育界的先行者也建议我把节目里的内容整理成为册,让更多的父母可以系统的来看一看,所以我们整理了节目的内容,并且找了教育专家额外做了案例和点评。这就是此书发行的由来。
我的心愿
自从开始做教育节目以来,不少朋友问我,方亭你是不是改行了,越来越少看到你播新闻了,每次看到你都是在说教育,感觉像个教育者了。大家这么问,我心里还挺高兴的。其实我还在做主持人的老本行,只不过现在做的事,就是把传媒平台和教育内容搭在了一起,算是做个教育宣传的桥梁吧。说到这,我特别对《教导有方》所有的嘉宾表达我的感谢。我们所有嘉宾都拿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做了认真的准备,把自己认为最好教育理念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深深感恩。
说回来,关于现在做教育节目,还缘于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我从小有两个理想,第一个是成为一名主持人;另一个就是成为一名儿童教育家。所以真的非常感恩现在做的事,可以把自己曾经的两个理想结合在了一起。因为在我小时候也遇到过很多教育的问题,不少时候都觉得无助和苦恼,我记得特别清楚,上初中的时候,有次一口气跑到新华书店买了十几本关于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书,回来看了之后,还和爸爸妈妈商量,你们可不可以这样教我!(那个时候,要是有一档,《教导有方》的节目该多好啊,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哈哈。)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特别希望能有一个平台,书本也好,节目也好,能告诉更多的人,如何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待我们的孩子。非常幸运的是,现如今,我有一个机会,能够通过我的专长,把教育的理念传播出去,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也能成为教育的播种者。
忠于初心
将想法化作现实并不是一念即成的,在制作《教导有方》期间,由于刚从主持人转型成为制作人,面临了很多挑战,也曾累到在家大哭。但不论怎样,我和团队都有一个默契,就是我们的节目不为博眼球,不求收视率,只为呈现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所以在《教导有方》中,基本看不到我们谈论让孩子提高考分的方法,没有如何高效背公式,每期的话题更多的是在讲述和人生有关的事。比如如何面对挫折、比如做个赢在未来的人,再比如不做分数的奴隶等等。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话题,我们都会和团队反复打磨,节目的内容,舞美到后期编辑呈现,是团队300多位工作人员共同的心血,其中的艰辛也不言而喻。
节目录制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我们说的话题一定要真切,打动人,我们希望如果有10万观众收看,最后通过节目哪怕只对其中的100个家庭产生影响,也是莫大的善事啊。大家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大家坚持了下来。节目播出后当我听到看过我们节目的观众都会乐于把我们的节目分享给身边的人,因为他们觉得《教导有方》适合每一位父母去看、去做的时候,觉得辛苦的一切都值得了。
心愿寄语
我希望《教导有方》可以成为一种声音,这个声音一直伴随在每个人育儿的路上;这个声音也可以让教育者们真正弯下腰,倾听孩子。我们现在把《教导有方》里的教育观点整理成书,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可以阅读到,从书中感受教育的力量,感受爱的温度。也给所有的父母信心∶虽然父母没有上岗证,但教育是大家一起学习,也是终身的学习的过程。节目和书,都会一直出下去,第二季,第三季,希望我们内容伴随大家育儿路上,一同成长,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在《教导有方》的微博或者我个人微博上,一起交流。
我们节目的嘉宾,孔祥东老师曾说,教育人都是活菩萨,让我们,所有的父母们,教育人们,带着满满的爱,一路出发。
方亭
教育的*终价值,是培养一颗会思考的头脑。
——张悦颖 上海市外国语小学校长
音乐是爱,学音乐就是学爱。
——孔祥东 著名钢琴艺术家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给孩子注入能量、克服困难。
——樊登 樊登读书创始人兼首席内容官
让孩子享受教育的过程,他们才能更努力、更高效地学习。
——黄莹 协和教育集团校区执行校长
人生*重要的并不是在起跑点。很可能是在一个转弯的地方,然后他弯道超车了。
——廖慧如 合景教育集团学前教育总监
帮助孩子走向未来、胜任未来、赢在未来。
——张怡筠 著名心理学家
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金龟子(刘纯燕) 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
知识会过时,学习知识的能力永不过时。
——张熙 精锐教育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阅读是孩子的权利,要把选书的权利还给孩子。
——陈光 《中华家教》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从现在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情商,而不是关注他考了多少分。
——王芳 著名主持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全人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
——吴子健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
要陪伴而非陪读
——与张悦颖对谈
方亭说
我们常说,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我们都在为拿到那个合格的父母“上岗证”而努力着。我记得《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话特别地打动我:“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请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养育是一段富有诗意的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却是我们自己。
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就像一面镜子,给了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成为更好的父母吧。
愿你我都能够和孩子一起枕肩蜜语、无忧无虑,也愿我们都能够用最朴实的心境和孩子一起长大。
星空演讲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词是——共同成长。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说这样一句话:“有了孩子之后对我也是一种磨炼,我要做得更好,成为他的榜样。”也许从不早起的你有了孩子之后,会早起为他准备一份早餐;也许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平时经常抱着手机的你会放下手机,拿起书本陪着他一起读书。在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感叹,孩子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和很多普通的家长一样,平时上班也非常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怎么办呢?为了能够多一些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他每天早上都坚持步行,和孩子一起上学,他们会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天南地北地聊。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和他们一起成长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
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她用20多年的青春换来孩子们的灿烂未来,她相信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由探索,成为更好的自己。她是上海市特级校长,她是走在教育前列的实践者,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
要陪伴而非陪读
张悦颖星空演讲
各位朋友大家好,开学的时候有位家长对我说:“校长,我今年去一所知名学府,你知道我遇到谁了吗?遇到了你以前教的那个孩子,你还记得吗?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要被老师留下来补缺补差的,就是所谓的‘后进生’的那个。他现在可是拿着全额奖学金,在那里读博士呢!而且是属于伙伴们眼中偶像派的‘学霸’。”
最后,他感慨地和我说,多亏那孩子有个好妈妈。其实根据学校对毕业生的追踪和调查,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天我们就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一看,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定义孩子的成功。是把他的成功定义在当下,比如,能进一所好的小学,或者说能进一所理想的中学,他就成功了,反之就失败了,还是把他的成功定义在未来,看他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把成功定义在眼前,我们基本上会形成一种叫“清单式”的育儿方式。我举个例子,比如,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进入某某中学学习,所以我需要把他在小学六年里所要做的事情列成一张计划表,包括每天需要做什么样的作业,每一次考试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成绩,双休日需要去哪些辅导班,六年里还要当上什么队长,获得什么样的荣誉,等等。
“清单式”的育儿方式会让父母变得焦虑
在这样一种“清单式”的育儿方式中,家长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家长会处于一种非常微观和焦虑的状态之中,会为孩子的每一件事情权衡和纠结。
“清单式”的父母身上还会有一种什么现象产生?他们喜欢比较。首先,他们会和自己比,常说的就是“我们那时读书是多么自觉,成绩是多么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学霸’呀,你怎么一点都不像我们呀”。有时和班级的其他同学比较,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牛娃”,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达到他们计划中的目标,就觉得自己的孩子见不得人,但当自己的孩子获得一些成绩后,便又迫不及待地拿出去炫耀。
我看到过一个男孩,见到妈妈的第一个动作是从书包里拿出一张试卷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次我全做对了,来拍个照发朋友圈吧。”这会让孩子觉得,自打他读书以后,妈妈爱的就不是他了,妈妈爱的是他的成绩。所以我们讲,把成功定义在眼前,就是把孩子的人生看作一场短跑。短跑的特点是什么?全程都要冲刺,你不能停下来,你也不能失败,父母和孩子都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紧绷的焦虑不安的状态。久而久之,孩子要么就是抑郁,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要么会变得非常易怒和暴躁。有时候孩子还会变得磨蹭,甚至还喜欢撒谎。
着眼未来,家庭教育才能轻松
如果我们把成功定义在未来,问你你希望孩子在35岁时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你关注的就不一定是成绩,也不一定关注他从哪所学校毕业了。你会希望孩子性格要好,身体、心理都要健康,会希望孩子有能力过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将孩子的成功定义在未来,就不会为眼前这些事情去纠结,你会把孩子的人生看作一场马拉松,它有张有弛,允许失败,也允许停顿。
一次做不好没有关系,没有进入某所理想的小学也没有关系。想让孩子在未来获得成功,首先我们要拥有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然后要有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有位爸爸问我:“校长,要进你们学校是不是都需要爸爸陪着?我很忙的,我可没时间陪着他。如果是这样我就不选择你们学校了。”我和他说:“无论你进哪所学校,爸爸都是要陪着的。因为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他人生的不同时期,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我们这里讲的“陪”是陪伴,不能狭隘地将其理解为陪读,也不仅仅指时间上的付出,更要讲究陪伴的质量。我们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每天的晚餐时间是父母和孩子相对完整的相处时间,这期间我们可以事先和孩子确立一个话题来聊天。可以不仅是关于学习的,各种话题都可以聊,家庭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孩子能够倾听别人说话,容易采纳别人的意见,而且他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好,他的视野也拓宽了。
其次,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机会。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在帮孩子养成诸如“每天阅读”或者“先做作业后玩耍”等学习习惯的时候,教的不仅仅是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耐心和坚持。因为父母陪同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改变自己、纠正自己和控制自己的过程。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和他有很多磨合,孩子还会出现反复。所以父母一定要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就是爱而有原则、和善却坚定。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未来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教育的最终价值,不在于让孩子记住许多知识,而是培养、训练他拥有一颗会思考的头脑。特别是孩子在幼儿园以及小学阶段时,因为这时候作业量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可以鼓励他们用一种研究式的方法去探索未知和解决问题,鼓励孩子自己去制订计划,去尝试错误,去实验,去反思和纠正,鼓励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未知,像工程师解决问题那样去学习。这就是磨刀的功夫。
父母要鼓励孩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
家长千万不要觉得这些探究式的方法耗费时间,或者因为运用这些探究式的方法看不到眼前利益而剥夺孩子探索的自由。相较于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学习的习惯更重要;相较于学习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相较于眼前的利益,长远的未来更重要。
最后,希望家校能够携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谢谢大家。
嘉宾对谈
访谈嘉宾:黄荣楠
学生家长,知名律师。
方亭:谢谢张校长刚才的分享。我们看到刚才在您分享的时候,现场有很多家长都在频频点头,觉得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张校长给了家长们很多的启示,今天我们同样也非常欢迎世外(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学生家长黄先生来到我们的现场,和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孩子教育的问题。
我们发现,像您刚才在演讲中所说的,有些家长就做得很好。他用一部分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但是也保留了很多自己的工作时间、自己的生活,您有没有什么例子来和我们分享呢?
张悦颖:现在大家的工作节奏都非常快,有的家长真的是很少有时间待在家里,因为如果他要经常出差的话,确实比较难陪伴孩子。其实陪伴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主要是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关心他、爱他的,有这样的爱的传递就可以了。
父母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我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爸爸,他从他女儿读小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给女儿写爱心便条。有的便条是鼓励女儿,有的便条是开导女儿,有的便条叫“静心便条”,就是当父母意见不一致或者和孩子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会说:“我们现在先冷静一段时间,然后再交流。”有时候这位爸爸在自己的工作上遇到问题时,也会和女儿商量,他在出差前会把便条塞在女儿的枕头底下。我们发现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当时已经累积了1200多张爱心便条,没有一天是间断的,所以这也是一种陪伴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我在你身边,我把时间给你”。
方亭:其实听到关于便条的这个例子时,我们的内心会觉得特别感动。我们也收集了一些刚才您说的这位爸爸给孩子留的便条,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字条当中的一部分。
我们看到有一张上写的是“今天我们要检验学习成果了,你准备好了吗”,还有“谢谢我最宝贝的女儿,给了爸爸一个很好的父亲节”“爸爸知道你今天被误会而发生了不愉快的经历,爸爸当然很心疼,但是爸爸相信在成长的过程中,这样的经历是在所难免的”……每张字条似乎都充满了暖暖的爱意。
张悦颖:是的,我觉得坚持不容易。写一两张字条很容易,要坚持4年写1200多张却不容易啊。所以我把这个例子讲给很多家长听,我希望当他们和孩子在时空上有比较大的距离的时候,能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它其实是一种爱的交流。
方亭:其实不管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跟孩子在一起,只要能够让孩子感觉到“我是爱你的,我是关心你的”,只要传递出这个重要的信息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家长陪着孩子,看似是坐在孩子旁边,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坐在他旁边玩手机。像这种陪伴就是无效的陪伴,反而是不好的例子。
张悦颖:无论你怎样陪伴孩子,你都要让他感觉到,整个家庭或者说家庭的所有成员的关系是温暖而亲密的。
这会让孩子有什么感觉?这会培养他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这对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助推他获得成功。
温暖和亲密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方亭:这个孩子现在多大了?
张悦颖: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她的善端完全被爸爸激发了出来,她现在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回应爸爸。比如,她有时候会给爸爸写便条说“你辛苦了”,也会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方亭:黄爸爸呢,平时你跟孩子是怎么交流的呢?
父母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
黄荣楠:当我和我的女儿交流的时候,我觉得要从生活中的点滴,从能够启发她思考的角度来交流,千万不要去给她灌输些什么,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比如,最近在朋友圈里面看到很多人在玩那个会换脸的“ZAO”软件。软件出来之后,我的女儿很感兴趣,跟我说:“爸爸,我也要把我的脸拼上去。”我就问她:“宝宝,你觉得你玩这个APP(应用程序)会有问题吗?”她说:“没问题啊,我就和其他玩这个的同学一样,拍一张照片上传,然后就会变到好玩的电影里面去。有什么问题呢?”我又跟她说:“宝宝,你觉得你的照片传给一个陌生的公司会不会有问题?”接下来我继续启发她,我说:“爸爸手机有时候要关联一张银行卡,你也看到,爸爸老是冲着手机左转、右转、睁眼、张嘴,你说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到柜台上去办理业务,银行要通过手机看到网上办理业务的是否是你自己。”所以我告诉女儿,照片是反映一个人特征的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你把你的照片随意地上传到一个陌生的网站,一旦有黑客攻破了那个公司的数据库,那你的生物特征就会被别人知道,就会不安全。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领悟道理,避免说教
这件事情,就像我跟孩子交流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法律问题:什么是你的肖像,什么是人的生物特征。她听了之后会觉得很自然,没觉得我在说教,所以她想了想之后就觉得“原来是这样,那我就不上传照片了”。
方亭:黄爸爸的做法是很值得家长借鉴的。其实你并没有直接说“你不可以这样”或者“你不要拍”,而是慢慢地跟孩子讲了一个道理,然后把选择权留给了她。
黄荣楠:对。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不要仅限于学习
张悦颖:这其实就是讲我们陪伴孩子时可以聊什么。话题要不仅限于成绩或者学习。因为现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新鲜的事情,有些是家长都没有碰到过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契机,用这样的话题切入,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然后再聊聊它背后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奥秘。
方亭:其实现在学校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课程,我知道世外小学有很多这种素质拓展课程,比如,怎样拿废旧的纸箱来做机器人等。学校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素质拓展课程呢?
小学生素质拓展课程有什么用
张悦颖:主要是学校现在也有很多改革。其实学校都希望孩子眼前的利益能实现,就是学习成绩要好,把孩子应对未来的各种能力也培养起来,所以“眼前”和“长远”没有一头可以放弃。
学校把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去,家长可能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要做一个机器人。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项长期的作业,在学校完成一部分,在家里完成一部分。我认为这样的作业不会很多,但是一旦有了这样的作业,家长一定要支持学校。可是很多家长是不支持的,为什么?太耗时间了!整个晚上,孩子剪来剪去只剪了一个机器人,但做得丑,还得再做一个,很耗时间。不如父母直接来做,或者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做,让孩子去学习,再去做一张卷子吧,就是这样。还有的家长有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和别人家比起来,自己孩子做的这个东西太简陋了,所以家长会忍不住越俎代庖。
好的学习方法来自父母对孩子幼儿时期的启蒙
一个孩子有好奇心,他善于提问,或者说善于思考和探究,这样的习惯来自哪里呢?来自家长对孩子幼儿时期的启蒙。所以,在幼儿时期要特别鼓励孩子多去体验生活、多观察、多提问,这是非常好的。而不是让孩子在家里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数学题,那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在这个阶段养成的习惯,对孩子未来发展会很有帮助,要不断地开拓孩子的各种能力。
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探索知识
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种话题都可以确定出探究的小主题。比如,今天让孩子和爸爸一起烧个菜,为什么这个菜先变黄了呀?是不是起化学反应了?都可以让孩子去探究一下。包括带孩子出去旅游时,真的不是好吃好喝地供着孩子,你要让孩子确定这次旅游需要干一件什么事情。
方亭:对。其实很多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说这道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经常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看到自己,我们也会因为有了孩子而让自己做得更好。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那么有没有这方面的例子来跟我们分享呢?
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榜样
黄荣楠:我觉得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真的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的过程。家长做不到,却让孩子去做到,这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现在孩子学习时毕竟要在书桌前坐很长时间,孩子也挺不容易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她坐得住呢?我觉得家长以身作则就很重要。如果我们的陪伴只是孩子在做作业,我们在旁边看手机,孩子肯定是做不好功课的。
当我在书房里打开电脑的时候,孩子在另一个房间做功课,当她做了三刻钟或者一个小时后,她一定会出来偷偷地看看我在干吗,看看爸爸是不是还在“做功课”。为什么呢?因为我会监督她,她在做功课的时候我会去看她的平板电脑,看她是在做作业,还是在看其他的东西,或者在玩游戏。那她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会来偷看我。一开始,我也会偷偷地玩一会儿游戏,看看会不会被她发现。如果被她发现了,她就很不高兴,说爸爸也在玩游戏,为什么她不能玩。后来我知道了,我要玩游戏绝对不能在家里玩,因此当我把电脑打开的时候,要么做我的工作,要么看一些电子书籍。因此不论孩子什么时候来监督我,我基本上要么在工作,要么在阅读。这个时候她就会很自觉地悄悄回房间去,把书本打开继续学习。
张悦颖:最能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怎么培养阅读习惯?小学阶段每天最恰当的就是阅读20~30分钟。
方亭:今天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交流的话题,我想现场的观众一定也有很多问题,可以举手跟我示意。
对待孩子的学业,父母需要共同学习吗
戴眼镜的家长: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以我现在的知识储备辅导他,和他交流学业,基本没有问题。但是我看过我很多朋友孩子的初中、高中的作业,其中有很多题目我都没法做,将来要如何去辅导他,如何跟他沟通学业呢?
张悦颖:陪伴不是陪读。意思就是,不是所有的作业都要由家长来指导,因为这个主要还是学校老师的职责。总有一个阶段是你无法指导他的。
家长要与时俱进,并不是指你在辅导孩子作业这个方面,而是在讲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是以几何级的速度在增长的,技术更新也非常快,可能你今天还从事的这个职业,几年以后就消失了。不学习你都无法生存和发展,更别说你的孩子了。所以你要让孩子感觉到你也在不断地学习,这对他是有帮助的。
最后我还是觉得家长不用太焦虑。越是焦虑,你对孩子的态度越是急躁。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跟不上,怎么办?读书。阅读习惯为什么重要?就是能让你跟随伟人和大师的智慧。书籍可以让人类走得更远。
方亭:谢谢二位今天的分享,让我们知道了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我们要跟孩子共同成长。谢谢张校长、谢谢黄爸爸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的观点。
专家点评
采用“清单式”的育儿方式会让父母变得微观,即只关注孩子当下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着眼未来,家庭教育才能变得轻松且更加有意义。
“陪读式”的家长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急功近利,只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只关注近期表现而忽视了长远发展;二是求全责备,总是要求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比其他孩子做得更好;三是强制灌输,总是把自己认为的“应该怎样”和“不能怎样”强加于孩子身上,要求他们必须做到。长此以往,父母的急躁情绪就会在陪伴中传递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效果却适得其反。
父母陪伴的过程也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机会,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掌握和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自父母对孩子幼儿时期的启蒙。父母要鼓励孩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教育的最终价值不在于让孩子记住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和训练他拥有一颗会思考的头脑。
要克服“陪读”问题,建议父母采取以下做法:
-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优势,并积极鼓励孩子,发展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
点评专家:卢会志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后。上海12355中心理事,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上海团校)青少年工作系主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 善于运用启发引导策略,鼓励孩子独立探索未知世界,自觉感悟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总之,父母要在陪伴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案例分析
不少家长都有陪娃写作业或陪读的经历,也因此而出现了很多矛盾。徐女士最近来电反映,女儿正上小学三年级,放学后写作业一定要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如果没有人看着写作业,就磨磨蹭蹭的,恨不得教一题写一题,如果教不会家长又很生气,导致矛盾升级。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这种陪着孩子写作业的方法可取吗?
家长习题:
- 孩子做作业磨蹭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孩子专心做作业?
- 有没有家长不监督而孩子自觉写作业的情况?家长不在时,孩子是怎么完成学习任务的?
- 如果不盯着孩子写作业会怎么样?
解决策略:
首先,找到“问题”的根源。孩子做作业磨蹭,可能是因为作业难度大,孩子不愿面对或者能力不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时间知觉尚未成熟,缺乏时间概念和管理规划能力;可能是“诱惑”太多,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可能是因为一直被盯着,担心出错反而无从下笔;可能是觉得完成作业之后有更多的习题等着自己,倒不如慢慢做……搞清是哪些因素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比如,调整学习目标,通过相应的工具提升时间管理能力,营造安静而专注的环境,给予孩子一部分自由时间等。
其次,戴上积极的“眼镜”。家长可以想一想,自己不在时孩子是怎么完成学习任务的?如果不教,孩子是不是就完全不会写?看到孩子做到的、做得好的地方,要表扬孩子,他才会更愿意去做。家长也要学会“容慢”“容错”,“慢”可能是他在思考,“错”可能是他学习的机会。总想第一时间纠错,学习效果未必理想。研究表明,把对孩子学习成果的反馈延迟一段时间,会更利于孩子的新知识形成长期记忆,学习效果也更好。
最后,保持合适的“距离”。家长需要陪伴孩子,但并不需要全程紧盯,这反而会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影响作业进度。同样,反复催促也不可取,如果一种刺激过多发生,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使作业进度变得越催越慢。当父母看着孩子或者开口教育时,孩子满脑子的害怕、担心,知识仿佛也被“冻住”了。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和连贯的思考时间,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毕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才会有更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上海12355心理咨询师 姚项哲惠)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朋友
——与孔祥东对谈
方亭说
人们常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请大家闭上双眼,我们似乎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跌倒时,父母关切地询问;你气馁时,他们在背后默默地鼓励;你骄傲时,有那甜蜜的小小的警示。我想这就是幸福该有的画面。
父母用爱为你呵护周全,也教会了你如何用爱去表达、用心去沟通。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请不要吝啬你的爱。学会表达你的爱,让坚定的目光、温暖的拥抱、真挚的话语化作音符滋润彼此的心田,也可以抱一抱对方,说一声“我爱你”。
星空演讲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词是——爱与交流。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交流,有语言的,有肢体的,有文字的,有表情的,交流是我们和他人沟通的桥梁。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交流呢?我想它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多的在于它想表达的内在意义,它是有爱的、有温度的。我们有时候会和孩子说,“你真棒,再接再厉”,这是语言的交流;我们看到久违的父母时,想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是肢体的交流;当你突然觉得人生濒临绝境、失落低沉时,别人的一句“我懂你”“我帮你”“我爱你”,一定会让你重新看到生命的阳光,我想,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就是爱与沟通的含义。
今天我们请来的这位嘉宾,他用音乐和大众交流,他用爱与亲人交流,他用十指为中国叩响了国际钢琴领域的大门,他的音乐被誉为最为激动人心的旋律。他是一位不凡的钢琴家,他也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他就是我们今天请来的星空演讲的主讲人,著名的钢琴艺术家——孔祥东。
父母是孩子永远的朋友
孔祥东星空演讲
大家好,我是孔祥东。
大家都知道我是个钢琴演奏家。在所有人心目中,好像艺术家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我也确实很少在媒体中提及我的私人生活,尤其是我跟我孩子的交往。
父母要做孩子永远的朋友
其实我在26岁的时候就结婚了,我的孩子在那年出生。算起来她今年已经26岁了,在这过去的26年中,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也在成长,但这个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实父母应该做孩子永远的朋友,当我们深深领悟到生命是一次一去不回头的旅程的时候,当我们从人生的真谛中领悟到我们的生命是没有结束的,是可以在我们孩子身上得到延伸和再续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的孩子不是小孩,而是我们终生最好的伴侣。
平等,是和孩子做朋友的开端
平等,就是这样一种友谊的开始。听了我的孩子对我的称呼,大家一定会很吃惊,她叫我“猡猪”。我听到现场有观众笑了,“猡猪”,顾名思义就是“猪猡”反过来的说法。可能在国内的家长不太能接受,但作为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孩子,我觉得她所有的一切都是伴随着童话世界,尤其是动漫人物一起成长的,所以她对我的称谓我不但不反对,反而非常喜爱,甚至热爱。我就顶着这个“猡猪”的名称,跟她“交往”了26年,我非常期待这个名称能够伴随着我的余生跟她一起走过。
在我14岁的时候,我的父母离异了;在我30岁的时候,我自己离异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给他多一点爱。有的时候你需要扮演父亲、母亲两个角色,因此更应该成为孩子最贴心的朋友。如果要问我这一生最愧疚的是什么,我必须承认,我没有扮演好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但我同时告诉自己,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只要自己还活着,我一定用我能想象到的所有努力去帮助孩子来治愈她心灵上的苦痛。尽管这个苦痛其实是很难弥补的,但是对我来说,我现在还在路上,还在继续努力。
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的基础
由于我在中国,孩子在美国,我们并不是每天在一起的,所以陪伴并不是“日夜相守”这样的概念。但是我几乎每天都会给女儿发E-mail(电子邮件),我知道她学习很忙,有时候她不理我,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直坚持在做,经常会让她感动。这种感动就很可能成为未来某个时间她心灵中的一种震撼,让她知道原来这个爸爸对她还是不错的。所以我不停地给她写E-mail,我每天看到好看的照片会发给她,我看到好玩的APP(应用程序)会分享给她,有时候甚至有一段自己录的很可爱的视频,我也不怕丑陋,我说:“这是来自‘猡猪’的视频,你喜欢吗?”
纵然我是一个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人,我有时候享受掌声和鲜花,享受很多荣誉,但是此刻在女儿面前,她让我恢复了平凡,让我知道原来作为人父有如此丰富的幸福感。我常对身边的朋友说,上苍赐予你孩子,就是对你最大的恩典啊!它给了你孩子,就是给你第二次再去学习的可能。
共同进步,是和孩子做朋友的延伸
我曾经有将近八九年的时间,不断受到情绪的干扰,我的体重也一下子达到过200多斤。我是怎么恢复过来的呢?在这个过程中,我女儿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几乎每一次挂电话前,她总会说一句话:“你要乖。”我觉得好幸福,在她的世界里我是她的孩子。大家觉得掌声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其实不然,女儿给我的夸奖才是最幸福的,才是给我喜悦度最强烈、延续最久的一种赞扬。
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我们都会理解,生命中最该珍惜的就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友情是患难中至、落寞时来,而亲情就在我们的血脉中。让我们大家都珍惜亲情,用耐心呼唤心中的那份爱,每个人自己对爱的体会,就是最好的、唯一的答案。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生命中最好的护佑,是最好的“宝藏”。
谢谢大家。
嘉宾对谈
方亭:谢谢孔老师刚才跟我们说了这么多,我知道您跟女儿现在关系这么好,其中有一个人特别关键,就是您的母亲,她在中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孔祥东:对,作为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我女儿肯定是对我为什么会离婚有些想法,所以我母亲扮演的就是拉近孩子跟我之间的关系的角色。有些我不方便说、不愿意说的工作上、生活上的事情,我妈妈会在我们中间做沟通。
母亲是我与女儿之间的桥梁
方亭:孔妈妈这么有智慧,是不是和她的职业有关系?我知道孔妈妈之前也是一名老师。
孔祥东:我母亲其实是很大气、很善解人意,也很有远见的一个人。她吃过很多苦,生命中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是这些磨难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坚毅。她今年70多岁了,但依旧朝气蓬勃,甚至在很多事情上,还会经常给我“指指点点”。
其实一个人活到五十多岁了,还有一个老妈在旁边“评头论足”,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母亲将我引入音乐的大门
方亭:您那个时候学钢琴的人多吗?
孔祥东:其实在我那个年代学钢琴的人是非常非常少,少之又少的。因为家里拥有钢琴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妈妈想让我学钢琴的时候,刚开始只能在卡纸上画钢琴用——画了琴键让我练。
我从小练习的钢琴,可以说是一架无声的钢琴,弹一个音,妈妈就让我唱出声音来。如果需要两只手一起练,妈妈就会跟我一起唱,所以后来我有个坏习惯就是,经常自己弹着弹着就唱出声来了。后来老师跟我讲,他说“你要唱,就在心里面唱,不能唱出声来”,尤其我还唱得不是那么好听时。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言而有信
后来因为学习程度深了一点,我们就开始借琴练,看谁家有琴,妈妈就会跟人家打招呼:“我儿子能不能到你这儿练三四十分钟琴?”借琴时妈妈还会帮我把闹钟调好带上,如果跟人讲好是练40分钟的,她一定帮我调到35分钟,要提前5分钟走,因为她说已经去借别人家的琴练了,不能够超时,不能够给别人添更多的麻烦。
方亭:真的很不容易。那个时候您是特别爱练琴吗?
孔祥东:我是很喜欢音乐的。据说小时候我妈妈给我断奶时,不断地让家人围着我,又吹口琴,又拉小提琴,用乐器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来吸引我的注意力,让我可以不哭。冥冥中就注定了好像我这一生就应该跟钢琴这玩意儿产生联系。
方亭:是的,本身就有天赋,再加上妈妈的这种引导和培养,注定了您与钢琴之间的不解之缘。其实我知道现在孔老师对妈妈很好,而且您和妈妈的关系现在也像朋友一样。我还知道妈妈其实现在就住在您隔壁,是住对门。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长大以后如果父母是住自己的对门,可能会觉得父母还是会经常管着我们,觉得不是特别自由。
陪伴父母是人生中的一种幸福
孔祥东:有很多朋友,尤其最亲近的朋友总是提醒我,20年前他们就跟我讲,“千万不要住你妈对门,住你妈对门问题可多了”。但是我不理这一套,我觉得在我生命当中,在我年轻的时候,从19岁到29岁,整整10年时间,我是没有跟妈妈在一起的,那时我一个人在美国留学。这10年的光阴,我特别想能够在现在弥补回来。尤其当妈妈年纪大了,更需要我的照顾。妈妈身体不好,遇到她身体不舒服时,至少有个人可以敲门,可以给她端上一杯热水。我能在生活上照料妈妈,只要她喊一声就有热饭、热菜吃,多么幸福。
方亭:说到您19岁的时候,那应该是在30年前。那个时候出国的人还不多,您觉得那个时候对您来说最大的阻碍或者困难是什么?
信是母子亲情的延伸
孔祥东:非常想念家乡,想念亲人。那时候妈妈在日本,我们之间往来的书信,现在还保留着很多。当时妈妈给我写的信,不是写一张、两张,而是十几张,因为邮费很贵,为了不超重,妈妈用的信纸都是超薄的,隔着灯光都能看透。这些信我现在还留着,都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方亭:有没有给妈妈回信?
孔祥东:回了,回很多信。
方亭:回信中都说了什么呢?
孔祥东:我每到一个城市演出,都会给妈妈写明信片。我前前后后写过上千张明信片给我妈妈。我到佛罗伦萨、古巴、北欧、南非、澳大利亚,看到袋鼠、树熊,看到好玩的,看到美丽的建筑,看到妈妈最喜欢的那些美丽的时装时,我都会买下相应的明信片并寄出。那时候照相技术还不发达,也没有手机,只能在明信片后面写上几句话给妈妈寄过去。
那个时候我演出很忙,但是只需只言片语就可以让妈妈感受到我在世界各地游历的时候都在想着她,都在传达着一种情感。
方亭:孔老师给妈妈的回信内容,基本上都是欢愉的,都是“你看我在世界各地,我看到了什么”。因为孔妈妈跟我说,您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孔祥东:也有忧,但是不太报。比如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囊中羞涩的时候很多。有时演出都结束了,支票还在经理人公司,还没传到自己手里,但是房租已经交不出来了;甚至有时候连买汉堡包的钱也没有,跑到汉堡包店一看,一个汉堡包1.99元,还差两毛钱才能买,真是囊中羞涩,那种时刻都有过。
方亭:这种事您都不跟妈妈说的吧?
孔祥东:不愿意说,因为怕妈妈担心。
方亭:现在您女儿也是在国外,是不是现在您跟女儿的沟通方式就不一样了?您是怎么跟女儿建立起现在这么好的关系的?和女儿这么亲密,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跟我们分享呢?
孔祥东:在我女儿读大学的时候,她修什么课,我就会想办法到网上去找她学那些课程的内容自学。因为我想在将来可以跟女儿有更多的共同话语,更多可以沟通的内容。我觉得我要跟她一起成长。
亲子关系需要亲子双方的共同努力
方亭:所以您会去学女儿正在学的东西。女儿大学里教的那些内容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应该挺难的。
孔祥东:好难好难。尤其她是学医的,你知道有一些生僻的单词,我一看就疯掉了(不好学)。
方亭:这种方式您觉得效果怎么样呢?
孩子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孔祥东:我必须感恩。因为受到这种爱的驱动力,我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浏览并学习了几十万个APP,然后涉猎了很多过去从未想过要涉猎的领域。医学领域,对于一个音乐工作者来讲是不需要涉猎的,但是正因为接触了,去学习、了解了,所以我现在也开始在做音乐疗愈方面的工作,还在上海儿童医院内成立了孔祥东乐疗工作室。所以这种感恩、这种爱,有时就会产生新的奇迹。
方亭:您是因为女儿而自己也学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也要跟孩子一起前进。
孔祥东:我女儿升华了我对音乐的理解,让音乐化为了爱,成为人们心灵上的药,而不只是赏听的工具。
方亭:说得真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跟女儿、跟父母之间都是一种情感的联结。我们虽然从事各行各业,但是我们的爱是一样的,我们的沟通和交流都是温暖的。
孔祥东:是的,只要有爱在,就会有奇迹。
方亭:谢谢孔老师今天来到我们的现场,和我们说了这么多您和女儿的故事、您和妈妈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让我们的印象特别深刻,都是有爱的交流。正因为有这样爱的、智慧的交流,才让一家人的关系能够那么和谐,让大家都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幸福的事情。
专家点评
离异家庭一定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心理影响,但是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离异家庭的孩子不如双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可能可以在父母离婚那里找到根源,但是离婚并不一定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互动和感情的维系是能够成就彼此的。
今天,很多孩子和父母靠发微信进行沟通和互动,这是远远达不到良好的互动效果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所有关系都需要用心去维护。陪伴和互动也不是指家长随时待命,和孩子一起学习或者玩耍,而要看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的状态如何——只要双方的状态是愉悦的,这种互动就是高质量的。
家长多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增加互动,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关注和觉察到他自己的情绪,从而进行语言表达,当孩子有小情绪时他不会回避问题,而是积极沟通。亲子间长期保持良好的沟通模式还能够帮助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关心、理解别人的情绪与状态,让孩子更加善解人意,亲子关系也会更和谐。
你花了功夫,播种了爱,就会收获爱。心理学研究表明,亲子关系的维护,就在于互动的频次和正向的情感。只要这两件事做得好,亲子关系大概率会很好。
案例分析
王妈妈在和12355的咨询师交流中提到,自己和前夫在儿子四五岁的时候离婚了,那个时候孩子虽然小,但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孩子长大后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妈妈沟通,妈妈担心是不是单亲家庭的原因一直给了孩子不好的影响,却又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沟通这些事情。眼看孩子快要到青春期了,她担心孩子的情绪,想寻求一些沟通和解决的办法。
家长习题:
- 您认为“离异”是导致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吗?
- 您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在青春期的变化?
- 现实中的孩子与您理想中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 您如何看待孩子的“个人空间”问题?
解决策略:
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
要尊重当初的选择,不要赋予“离异”以过多的含义,现实中很多家庭是在不断争吵中勉强维持着,这对孩子内心的创伤是很大的。所以,作为单亲家庭的母亲,不要把自己的内心想法映射到孩子身上,与其陷在担忧中,不如向前跨一步,不断提升作为母亲的自信。为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
其次,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当妈妈遇见“青春期”的孩子时,就需要赶紧“补课”了,学习的途径可以是书本、网络,也可以是通过朋友学习,也可以参加12355专家的相关公益课程。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沟通方法,而不是“拿来主义”,而且孩子一直在成长、在变化,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对待正在变化的孩子。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请邀前夫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些事情也许更适合男人与男人之间去沟通。
最后,分清理想孩子与现实孩子。
其实家长内心都会有理想孩子与现实孩子,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内心所期望的理想状态的时候,我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就会产生。所以,家长要放下理想孩子,拥抱现实孩子,拥抱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少言寡语,他的内向,也许这样你才会看到他的全部。同时也要给予孩子个人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内心的小秘密,这样他的羽翼才会逐渐丰满。
(上海12355心理咨询师 蔡海超)
拥抱挫折
——与樊登对谈(上)
方亭说
我们说挫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到冰天雪地的抑郁,是苏轼在宦海浮沉中屡次被贬的经历,也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洒脱的诗人气概。
其实孩子天生是不怕失败的,我们作为父母,与其把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不如教会他们如何与暴风雨作抗争,不惧困难、拥抱挫折,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愿我们的孩子都可以成为即使脚踏荆棘之路,心中也能够开出朵朵鲜花的人。
星空演讲
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词是——拥抱挫折。
我们总会在新闻上看到一些令人心痛的消息,比如,在2019年的4月份,一名17岁的高中生因为跟同学发生了争执而受到母亲的严厉责骂,他最终选择了从大桥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河南理工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因为受到学校的处分,留下了一句遗言——“受不了嘲笑的眼光”,在元旦当天选择了自缢。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会轻易地选择放弃?
其实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也许是屡战屡败的考场,也许是无人问津的心酸孤独,也许是身体发肤的一次剧痛。我们不可能呵护孩子的一生,却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到永远,却可以让他们有勇气去拥抱挫折。
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嘉宾,他腹有诗书,日复一日对阅读的坚持,让他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导师;他倡导读书点亮生活,通过点滴积累汇聚智慧的光芒,启发越来越多的人从书中找寻生活的答案。他以精练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让读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态度,他就是今天星空演讲的嘉宾,“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
拥抱挫折
樊登星空演讲
各位好,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谈一谈关于怎么样培养孩子逆商的话题。
我特别不希望把演讲变成一种心灵鸡汤,就是举出一大堆的案例,告诉你有多少伟人把逆境处理得很好,最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这种案例式的教学,我们把它叫作归纳法,简单的归纳法是难以迁移的。所以当我们把很多伟人成功的案例讲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反而会对孩子们形成一种压力,他们会觉得:“那是他们,我是我,我此刻内心就是难受,我该怎么办?”
所以我希望今天能够用讲原理的方法,让大家彻底地理解“逆境”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要更加灵活地去看待“逆境”这件事。事实上你会发现,假如我们对逆境没有一个标准定义的话,逆境对每个人来讲都不一样。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事情,在我身上可能不是逆境,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就是一个天大的逆境。
是逆境与否,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
逆境本身和我们自身的观点有着极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就决定了它到底是不是逆境。你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好玩的、有趣的人生履历和财富。
那么真正的逆境的定义应该是什么呢?我今天大胆地给它下个定义,逆境就是事情没有按照我们预期的方向前进,无论大小——有的很大,有的小一点。
那么接下来,我就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最快的进步方法就是,事情不要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前进。
逆境是让人最快进步的方法
如果事情都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前进,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发展得相当缓慢。
这来自一种计算机的算法,这种算法叫“爬山算法”。假如我们在座所有人要完成一个伟大的任务,就是在这个地球上找到一个最高点,我们要站在上面,谁能够最快地找到最高的位置谁就赢,那么人们各自有各自的算法,你说最快的算法是什么?
如果你从上海这个地方开始,丈量一下,看看周围哪儿最高,然后一步一步地往那边走,那么要过多少年你才有可能找到喜马拉雅山?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人生没有一张导航图,你只能凭运气,所以你很有可能这辈子都走不到那么高的地方。
爬山算法第一步:引入随机性
爬山算法的第一步是引入随机性,就是把你像一个点一样随便地抛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爬山算法第二步:就近寻找最高点
然后在你方圆几公里之内,根据你的能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找到那个最高的点。比如,你找到了北京的香山,到达了香山的顶峰,再在方圆多少公里之内,去找最高的点。这种算法能够帮助你最快地在有生之年找到你人生的最高峰。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得接受人生的随机性,只有这个随机性才能够带来你人生中不断的迭代和前进。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家玩没玩过Windows(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游戏——扫雷?如果你是一个讨厌不确定性的人,你拒绝人生当中的任何不确定性,(在这个游戏中)你就会一个一个地去试,一个点一个点地试过去,我相信你这辈子也打不开最高级的那片平面。那一般玩这个游戏的高手怎么做?就是先随机地点一些,显示出一大片来,然后找到一个他认为最有可能的再开始。所以当命运把你随便抛到哪里的时候,很有可能你被抛在了一个低谷,那好,重启——重启就好了,接着,你被抛到另外一个点,然后尽快地展开你的“就近搜索”。
最浪费我们生命的是彷徨、无助、痛苦,然后是犹豫不决,不断地抱怨。这种时候你在原地站着哪儿都没去,甚至连探索的力量都没有。
为了让大家理解这个算法,我们再讲一个案例。
曾经有一位钢琴演奏家叫基斯·加雷特,他被一个音乐策展人邀请到欧洲进行一场演奏。演出票已经卖掉了,卖出了1400张门票。当天下午,他去音乐厅试钢琴的时候发现了意外,他要的是一架大的三角钢琴,因为大的三角钢琴共鸣好、声音大,结果人家给他准备的是一架非常破旧的立式钢琴。他去试钢琴的音的时候发现,低音部分没声,好几个键都没有声音,高音的部分声音也不准。他想,我这么大的一个演奏家,能做这样的事吗?不演了!转身就走了。
基斯·加雷特(Keith Jarrett),1945年生于美国,当今爵士乐坛知名钢琴大师。
结果因为那个策展人是个小姑娘,很年轻,所以就一边哭一边追着他的汽车说:“求求你,票都卖掉了,这1400多人都是冲你来的。”而且最巧的就是当时还下着大雨,她在雨中狂追,这个钢琴家一看就心软了,然后下车说:“那就演一次,但是演得多糟糕我都不负责,我要对外宣布这件事跟我无关,是因为你们的琴造成的。”
晚上,演奏会如期举行,结果你们知道吗?那场演出创造了爵士乐史上的奇迹,当天晚上演出的唱片一共卖了350万张。奇怪,就通过用这么破的一架琴的演奏,怎么可能卖出350万张唱片?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架琴很小,声音不够大,坐着弹不出声,所以基斯决定站着弹。站着弹的时候,他要用手砸那架琴,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砸,然后低音部分不敢碰,(力度)主要在高音,所以所有人听完演奏以后都觉得,哇,耳目一新!没有人见过这样激情演奏的爵士乐,而且他的水平已经到了人生的一个巅峰状态,所以那张唱片卖了350万张。
之后他说:“如果我当时真的沮丧到直接买一张机票回美国,那我就跟这350万张唱片没有任何关系了。”
接受命运的不确定性,依然可以找到人生的新高度
这个例子和我们前面讲的爬山算法有什么关系呢?你可以发现,基斯·加雷特原来的高度就不低,他之前已经是全世界有名的演奏家了。打个比方,他的高度可能是在阿尔卑斯山这么高,但是如果他永远都待在阿尔卑斯山,他不希望他的生活中有任何的变化,不希望他的生活中有任何的不确定性,不希望他的生活中出现任何的逆境的话,那他一辈子就只能在阿尔卑斯山,哪儿也去不了,因为他已经是最高了。
但是当这个小姑娘在机缘巧合中给他引入了这么大的不确定性以后,相当于命运把他随便一抛,他被抛到了青藏高原,所以他只要在周围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使劲,再努力地找,他就找到了喜马拉雅山。
我们找到一座高峰是这样,这与我们找到人生的高峰是一回事。所以我在讲书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人跟我说:“樊老师,我现在不知道该考研,还是该去找工作。”“我现在不知道是该复读一次,还是就上一个二本学校算了?”这种状况都叫作“不愿意接受不确定性”。如果你真的愿意接受不确定性,你会发现无论去哪边都是好的,因为你的人生并没有两条平行线。
当人生暂时沉入谷底,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座高峰,并努力攀登
时间不会停留,如果你停留了,你只会在原地浪费时间。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就近找到最高的地方,然后努力去攀登,不要让自己沉到谷底中动弹不得。
对这件事情解释得最好的人是孔子,孔子就是一个喜欢拥抱不确定性的人。孔子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什么意思呢?国家政治清明,我就出来当官,为国家做贡献;国家政治混乱,我就回家教书,成为一个教书人。
我们发现孔子进也可以退也可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逆境,对他来讲,他永远处于一种叫作杠铃式的配置中。
杠铃式配置,让人生有很多答案可供选择
杠铃式配置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智慧,假如不懂得杠铃式配置,不知道你的人生具备灵活性,你就没有可选择性。当你缺乏可选择性时,你会觉得一切东西似乎都只能有一个答案,假如没有找到这个答案,就会在逆境中变得沮丧,会想到“现在我要惩罚我自己”。
在逆境中待的时间越长,越容易陷入负面情绪
你要知道,无论你是惩罚自己,还是惩罚别人,在逆境中待的时间越长,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的自尊水平越低。你的自尊水平越低,你的自控力越差,你的表现会越糟糕,进而你的自尊水平又会更低,然后你的自控力会更差,这就陷入了我们说的“自尊的螺旋”,你会一步一步地往下走。
所以如果我们从原理上理解了不确定性对于人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逆境就不再是我们人生当中的问题。因为在短期看来它也许是逆境,但很有可能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阿甘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理解这个原理,就能够从本质上解决关于逆境的所有讨论。
逆境是大脑标签化的产物
逆境是我们自己的大脑假想出来的,是我们赋予了它这个标签,说这个东西叫作逆境。事实上每一次当你遇到不确定性的时候,你都可以告诉自己,我又有了一次调整和成长的机会。不知道命运这次把我抛到了哪个地方,可能我人生的高峰就在附近。
当人生遭遇逆境时,也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最后讲一个很有趣的思想实验——布里丹之驴。布里丹是一个思想实验家,他说有一头驴又渴又饿,它的左边是水,右边是粮食,驴待在中间,它既可以先吃粮食再喝水,也可以先喝水再吃粮食。但问题是粮食和水跟驴的距离一样,所以这头驴就想不明白了,它到底应该先喝水,还是应该先吃粮食?(一直犹豫)最后它又渴又饿,死在了粮食和水中间。
“布里丹之驴”告诉我们,不接受生活的随机性,会始终处于困境
这个思想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就是当这头驴左边是水、右边是粮食的时候,它最需要的是有人过来随机地拍它一巴掌,无论向左还是向右,命运把它丢到那个地方去,它就活了。它可以先喝水再吃粮食,也可以先吃粮食再喝水,但是因为没有引入这样的随机性,它不接受这样的随机性,它认为一切东西都应该按确定的思路去前进,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它既喝不到水,也吃不到粮食。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实验,以为我们不会像驴这么蠢,事实上在生活中人内心的纠结要比驴多得多。
有时候我们拥抱不确定性,能够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今后当你再遇到不愉快的事,再遇到逆境的时候,教你一个方法:你在脑子里面告诉自己“叮咚”,一定要“叮咚”一声,“叮咚”——逆境来了,就是有一个声音提醒你,此刻就是逆境,这不正是我展示自己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吗?
当逆境来临时,提醒自己准备好应对挫折
此时你再去应对这件事情,你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但是假如没有这样的声音提醒你逆境来了,你很有可能被事情带着走,你会觉得那件事情是你人生的全部。事实上它只是你人生的作料,你才是你人生的主角,你能够掌控它,所有那些没能够打败我们的东西,都将使我们变得更强。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地看待逆境这件事,知道很多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向去发展未必是一件坏事。而你对人生做规划,做非常清晰的规划,这本身才是最荒谬的,才最容易造成对孩子和自己的伤害。
谢谢大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