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17020
故事真实:全书呈现的都是真实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每一篇只有3000字左右,但是都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磨,中间推翻、重构了很多次,留下来的都是精华。
阵容强大:这30多位作者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学霸、心理咨询师、注册营养师、人力资源总监等,可以给父母提供比较全面的建议,全方位提升父母的育儿水平。
解决问题:全书围绕“怎么办”来组织内容,通过典型场景提出问题,并着重给出解决方法,让家长可以“拿来就用”!
无助、抓狂、焦虑、痛苦、大吼大叫……你是否都有体验?控制、放任、贿赂、威胁是否是你常用的方法? 本书以培养出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实操方法,帮助你掌握“孩子怎么了,父母怎么办”的养娃技术。
阅读本书是一次心路历程,也是一次学习爱与接受爱的训练过程, 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从而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前言 -005-
女儿把我当闺蜜 -010-
新手妈妈如何不焦虑 -015-
妈妈的时间管理:家庭与职场如何平衡? -022-
耐心是家长爱孩子的第一表现形式 -028-
共情的力量,我与孩子沟通的秘密武器 -033-
家长会教,孩子才能拥有好脾气 -040-
从小用好这三样,呵护孩子吃、住、行 -050-
孩子缺少自信怎么办? -058-
孩子内向、不爱说话怎么办? -067-
孩子讨厌体育运动怎么办? -074-
孩子身体抵抗力差怎么办? -080-
孩子得了儿童抽动症怎么办? -086-
孩子变成宅娃怎么办? -098-
孩子爱吃零食怎么办? -107-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 -117-
孩子总是说谎怎么办? -124-
孩子总是叛逆怎么办? -130-
孩子见什么都想买怎么办? -137-
如何提升孩子的领导力? -142-
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148-
如何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157-
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165-
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70-
如何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 -175-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 -181-
如何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88-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怎么办? -196-
同学让孩子不开心怎么办? -201-
孩子如果遭遇校园霸凌怎么办? -205-
进入小学前是否有必要上幼小衔接班? -211-
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幼小衔接方式? -217-
妈妈应该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222-
小白到“学霸”的进化之路 -229-
怎样“玩”转诗词? -237-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怎么办? -242-
孩子喜欢乱涂乱画怎么办? -246-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怎么办? -255-
孩子过分在意老师的评价怎么办? -261-
有了弟弟,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267-
如何处理大宝和二宝之间的争执 -273-
孩子怎么了,父母怎么办
真实的小故事
儿子在一年级的时候,经常忘东西,比如忘记带语文课本,忘记系红领巾,忘记写作业,等等。最开始我以为这些都是小事情,就帮他送过去。后来我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表面上他也着急,也后悔,可是下次还犯,而且一周就会犯两三次,说明他根本没把事情放到心上。
因为每次犯错都由我“擦屁股”,他只要说一声就行了,导致后来情况更为恶劣,我送晚了、送慢了,他还生气,好像我做错了似的,这问题就大了。
本来是帮他,最后反而成了我的责任,说明他把问题推到了父母身上。有时候他还怪我:为什么不提醒我做作业呢?
这就是父母乱帮忙的后果,后来我索性不管了。忘带课本,他自己想办法;忘做作业,他做自我批评;忘记系红领巾,就被学校扣分。
当他发现没有依靠后,立刻就不一样了:每次睡觉前都把东西整理好,反复检查书包。还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最靠谱!
家长的困惑
我在和众多父母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育儿是个技术活。很多人第一次做父母,完全是凭本能行事,做了很多无用功,甚至帮了倒忙,就像前文所讲的故事一样。
家长在育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不该管的,胡乱插手
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有很多奇思妙想,进行过各种尝试。家长却总想教给孩子“正确的知识”,最后不仅打乱了孩子的思路,还让孩子变得畏首畏尾,没有自信。
我们要记住,面对崭新的世界,孩子有犯错的权利。正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孩子才能和世界建立连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带有情绪,沟通能力差
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总是采用居高临下、压制的态度教育孩子,导致孩子逆反心理严重。孩子上小学前,家长还能凭父母权威强行要求孩子听自己的,等孩子大了以后,就会非常麻烦。
比如说,明明能正常沟通,非要用反问句:“你为什么要出去玩呢?”“这么简单你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和家长亲近了,甚至孩子也学会了这种沟通方式,这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关系。
3. 快乐教育,后悔不及
前几年快乐教育盛行,很多家长认可了这种方式,采取了完全放任的态度,没有给孩子打好学习基础,等孩子上了小学以后才发现孩子跟不上学校进度,于是火急火燎地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
培训班报得太多,导致孩子从“营养不良”到“营养过剩”,孩子和家长都很疲惫。其实家长应该从小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其中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本书就这些问题给出了阐述。
4. 过度学习,影响身心
有的家长太看重分数,孩子考了 99 分还不满意,整天绷着神经,导致孩子压力巨大。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我和家长聊天时了解到的问题。可以说家家有本难念
的经,家长都很焦虑,心里有 100 个“怎么办”。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本书能帮你什么?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组织了 30 多位优秀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解靠谱的育儿方法。在整个写作和整理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使这本书亮点多多。
1.故事真实
全书呈现的都是真实故事,使读者有代入感。这些故事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每一篇虽然只有3000字左右,但是都用了至少3个月的时间打磨,中间推翻、重构了很多次,留下来的都是精华。
2.阵容强大
这30多位作者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如注册营养师、上海交通大学学霸、心理咨询师、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等,可以给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建议,全方位提升读者的育儿水平。
3.解决问题
书中的大部分作者都有公开的微博账号,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后,在微博上与作者交流育儿心得,收获不同的经验,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4.持续服务
围绕“怎么办”来讲解,通过典型场景提出问题,并着重给出解决方法,让家长可以“拿来就用”。
适合阅读本书的读者
0~12 岁孩子的父母;
焦虑的职场妈妈;
希望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父母;
多孩家庭的父母;
儿童心理研究者;
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
阅读本书的建议
新手父母和小月龄孩子的父母,建议从第一章顺次阅读并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
经历过孩子幼小衔接等特殊阶段的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阅读对应章节。
针对孩子的不同问题,可以选择对应的章节寻找并借鉴经验。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情况,父母需了解孩子的需求,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和教育方式。
未来教育工作室
孩子爱吃零食怎么办?
我和小曼相识于朋友的聚会。那次聚会上,有位朋友提到她的父亲有糖尿病,问我糖尿病患者平时应该怎么吃,我介绍了一些饮食原则。聚会结束时,小曼热情地拉着我说:“你有没有空?有空的话,我们再找一个地方聊一聊。”
我们又找了家咖啡厅,小曼向我倾诉了她的小烦恼。
一、家长要对零食有合理的管控
因为工作繁忙,小曼的儿子小清 3 岁之后一直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最近要上小学,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小曼将儿子接到身边。小曼和先生的上下班时间都不能保证每天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所以请小清的奶奶过来照顾。孩子回到小曼身边,能天天见面,本来是很开心的事,但相处一段时间后,小曼发现孩子的不少习惯,以及老人的教育观念,都和她的教育理念不相符,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对孩子吃零食的态度。
小清以前在老家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在家附近的小卖部买零食给他吃,也从未对孩子吃零食做过限制,使孩子养成了零食不离嘴,正餐不好好吃的习惯。孩子刚回到小曼身边时,小曼虽然对孩子吃零食有所不满,但没有严格限制。
有一天夜里,小清突然牙痛,哇哇大哭,全家一夜都没睡好觉,第二天赶紧带他去口腔诊所做了处理。一气之下,小曼把小清的零食全都停掉了。本来以为这样的“铁拳”政策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没想到又引出了新问题。
有一天小曼下班,一回到家就听到小清的奶奶很生气地对她说:“天天讲健康,把孩子都憋坏了!”小曼一问,原来是放学后,奶奶带小清在小区里玩,无意中发现小清在捡其他孩子掉在地上的糖果吃!
小曼很苦恼地对我说:“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戒掉零食呢?”
我说:“家长自己首先要放下‘戒掉零食’这个念头。”
家长对待零食的态度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对零食持完全否定态度,视零食为洪水猛兽,孩子除了正餐,平时很难接触到零食。另一种是对零食不做把控,把零食当作哄孩子的工具。孩子哭了,买零食哄;孩子吵闹,耽误大人做事,大人给点零花钱让孩子去小卖部买些零食,孩子可以很长时间不来打扰大人。其实,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
小朋友的胃容量比较小,一餐吃不了太多,而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如果按体重来平均,孩子每公斤体重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是远高于成年人的。所以在幼儿时期,幼儿园一般都采取“三餐两点制”,即三顿正餐,两顿加餐。上小学后虽然以三餐为主,但用零食来合理地补充营养,是完全没问题的。
除了可以补充营养,零食也可以舒缓心情。我问小曼:“你坐在装修精致的餐厅,吃着赏心悦目、味道又好的美食,是不是也会觉得更舒服、心情更佳呢?”
小曼笑了起来,说:“那倒是。”
我说:“孩子也一样。心理学家发现,在手拿零食的时候,零食会通过视觉和手的触觉将一种美好、松弛的感受传递给大脑,令大脑产生一种慰藉感,这种感觉有利于减轻人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更何况现在商家在零食的色彩、形状和口味的开发方面绞尽脑汁,小朋友更是很难抵抗这种诱惑。”
妈妈们要先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不要把零食当作洪水猛兽。当然,完全不做管控也不行。零食对身体是有益还是有害,要看食物怎么选,以及零食的量如何安排。很多家长认为糖果、冰激凌、薯片、饼干、爆米花这些才是零食。事实上,只要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者饮料,都叫零食。我们完全可以在两餐之间安排一些便于携带又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作为正餐的补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