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40136
货币演绎历史,货币铸就文明,货币决定帝国兴衰!大英博物馆官方授权,国内正式出版!
货币改变世界,大国重器;人民币国际化,大国崛起!一部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启示的书籍!
历数10种货币兴衰沉浮,由金属货币到法定货币;鉴赏大英博物馆珍贵图片,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轨迹!
来自大英博物馆10种货币的珍贵图片,年代久远的各国古币,栩栩如生,美元、英镑、日元、马克、法郎、谢克尔、卢比、弗罗林、德拉克马、第纳里乌司!
致谢
绪论
谢克尔
德拉克马
第纳里乌司
弗罗林
法郎
马克
卢比
日元
英镑
美元
结语
参考书目
译后记
众多的野蛮行为……仍然残留在大多数文明国家的交易中。几乎所有的独立国家都不顾自身与邻国的不便,选择通过拥有本国特有的货币来维护自己民族的权威。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1806—1873)
哲学家、 政治经济学家,1848年
当欧洲的领导人在1995年12月相聚马德里为新的单一货币取名时,他们可能会想起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说过的这句话。新货币的候补名字包括florin,franken,ducat以及écu,甚至还有人提议给现有货币前面加上“euro”前缀来创造一种欧洲的货币标志。但政治家们明白这些名称将永远和某些国家联系在一起,甚至让人误认为新的货币是基于不平等的伙伴关系。他们终选择了一种追溯历史的方式,将新的货币命名为欧元(euro),取自希腊神话中的王子欧罗巴(Europa),同时也是欧亚大陆西侧的广大土地的名字。在这之前,“euro”从未被用于货币相关的命名,而这一命名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欧洲领导人选择放弃曾经的货币,而采用一种尚未被附加上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名字,而这个过程本身就展现了货币术语对文化和政治身份概念的重要性。
欧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管理,以表现出它对所有发行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包容性。即使是符号€的绘制,在细节上也是一丝不苟。它是第5个希腊字母ε加上两横组成。相较于其他货币符号,通常采用加入一条线的方式组成货币符号,例如S加入一竖形成$,欧元符号€有两横且是平行的。这些横线特意以这样的排列方式来表现货币的稳定性。硬币的一面绘有欧洲地图,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各成员国也可以在另一面开展自己的设计。但这对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对成员国的新设计进行调解。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涉及宗教意象:在多信仰的欧洲,流通货币上出现单个宗教团体的标志可能是敏感的。与硬币相同的是,纸币也需描绘出古老且非特定地区的欧洲建筑特色,还需绘制欧洲地图;但不同的是,纸币的设计不允许有任何变化,作为流通的外汇币种,一种以上的设计将会引起混乱。
本书选取10种相似的金属货币名称,通过考察它们的历史,试图揭示它们是如何成为重要的象征符号。这些名称都是众所周知的,甚至那些从来没有使用过或直接接触过这些货币的人都知道。有些虽不再作为流通货币,但仍存在于人们的记忆、语言和文化生活中。它们起源各异,并因不同的缘由而存在。谢克尔、德拉克马、英镑和马克在用于表示货币价值之前是个重量单位。名词“谢克尔”和“德拉克马”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早于它们成为金属货币符号。便士和法郎起初是特定硬币的名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经被用来表示许多不同的硬币或货币的单位了。日元和卢比原来均是描述性词语,与货币的物理外形相关联(例如,日元意为“圆形的”)。弗罗林和美元则是以地点命名的。弗罗林源自意大利佛罗伦萨,而美元是约阿希姆斯塔尔(Joachimsthaler)的变体。约阿希姆斯塔尔,也就是现代的雅克摩夫(Jáchymov)——波希米亚的一个小镇,是公元16世纪白银的主要来源地。产自那里的钱币被称为银圆,后按英语发音拼写为美元。
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蒙代尔称:设计货币政策的人需要理解,货币术语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交易系统的象征性价值往往超越了经济学的法则。他在1961年关于“货币区”的开创性论文中提到:“在现实世界中,货币主要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所以实际货币的重组只有伴随着深刻的政治变化才是可行的。”本书着重列举了政治考虑压倒货币便利的诸多实例。以色列财政部长约拉姆•阿里多尔(Yoram Aridor,1933—)在建议本国通过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来扼制高通胀的谢克尔之后被迫于1983年请辞。阿里多尔的主张遭到以色列议会的强烈反对。以色列能源部长伊扎克•莫达伊(1926—1998)也说:“这就像改变旗帜或国歌。”类似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乔治•凯里在1993年接受采访谈及英镑时,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蒙代尔争论的本质的看法。
我想让女王的头像出现在银行纸币上。在国家认同上,这一点是重要的。
——乔治.凯里(1935—)
坎特伯雷大主教,1993年
在21世纪初,关于英国是否应该加入欧元区的问题被提出时,《经济与政治周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印度著名学术周刊——译者注)这样写道:“对许多人来说,这不是经济争论,而是一场理念辩论:‘英镑突然间不再是一种可以使用的货币,而变成与国旗、女王和不成文宪法相提并论的英国集体本质的象征。’”
近期的案例说明:从早的交易直至今日,人们一直将钱币作为符号和意义的载体。大英博物馆币章部馆长认为此书为审视这10种钱币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权力的象征”。书中还囊括了有关钱币名称的起源及其进化过程的一些趣闻。从早期作为衡量价值的方式到21世纪作为国际货币,整个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概念,可以围绕“货币”这一个词来构建。
美 元
The Dollar
1785年7月6日,国会决议,美国的货币单位美元应该兑换375格令 的银子,并且每格令银子都要含有64%的银。
——《美国财政委员会报告》,1785年
殖民者们逐渐开始依赖一些进口硬币。这种进口硬币由西班牙银为原料,结合在墨西哥和玻利维亚所开采的金银进行铸造,非常容易获取。在这些硬币中,为广泛使用的就是比索了,严格来说,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西班牙古银币八片币。世界上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西班牙帝国,在跨越了四个世纪的时间里铸造了无数的这种硬币。欧洲的外汇商人之前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硬币在尺寸与外形方面,与那些以波希米亚王国圣约赫姆塔尔地区(St Joachimsthal,即现在的雅克摩夫[Jáchymov],捷克共和国的一个温泉小镇)矿产为原料铸造的硬币有许多相同之处。这些硬币被称为“Joachimsthaler guldengroschen”,其中后一个术语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金币(金格罗申币),银币的价值根据它来衡量。为了方便,很快这些硬币就被简称为“thaler”。从此以后,“thaler”就成为大银币的通用名称,并被翻译成了许多种语言。
英语母语者将这个词翻译成了“dollar”,并将这个术语应用于他们经常使用的大银币——西班牙八片币。在没有自己特有货币的地区,这种大银币往往是容易获得的硬币,因此它们具有可利用性。它们在西印度群岛广为流通,美国殖民者用它们来交换干鱼、鲸油、腌制牛肉和粮食。英国的法律禁止殖民者与西班牙人进行贸易来往,于是大部分硬币便走私到美国,其中一些则是船员们在美国的港口离船上岸时花掉的。18世纪晚期,这些硬币大量涌入北美,在13个英属殖民地以及更北边的地区,也就是日后的加拿大,广泛流通。
随着对英国统治不满情绪的日益升高,美国殖民地人民终于在1776年发动了反抗,这也使得财政供给陷入了危机。这些革命者造反的主要原因是反对1765年英国推出的印花税。对这些革命者来说,通过提高税费来为他们的事业提供财务支持,在政治上来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其他解决办法。他们转而决定发行欧洲大陆纸质汇票作为欠条,这种纸质汇票能够和其他国家发行的纸质票据一样流通。然而,票据的交易价格十分混乱,并且这些票据被大量发行,又无法兑换为硬币,因此大面积的通货膨胀也随之发生。
货币改革成为燃眉之急。1785年,也就是在革命者取得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两年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采用“美元”作为国家的官方货币。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在担任驻法外交使节时,亲自见证了法国十进制货币体系的优越性。因此他强烈要求将美元细分为100份,并将细分好的部分称之为“美分”,以对法国的“生丁”(法郎的1%)表示敬意。
紧接着几年时间里,新的货币制度逐渐建立。美国少数几个州建立了铜币、银币以及代用货币(即纸币)的货币制度,但1789年美国宪法生效后,各州自己制造货币的行为被禁止了。1791年1月,被乔治•华盛顿总统任命为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或1757—1804)在一份名为《关于建造铸币厂的报告》的文件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汉密尔顿从艾萨克•牛顿在1717年年初关于英国皇家铸币厂的报告中汲取了灵感,提议金币应该专为大额交易而铸造,而银币则专为小额交易铸造。汉密尔顿在报告中还提出,新的货币制度应该统一硬币的尺寸与含银量,以促进13个建国州经济一体化。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是美国开国元勋的主要目标,就像《美国之印》格言所反映的那样——“合众为一”。1782年绘制的这一设计,在1795年被加到了硬币上。汉密尔顿的建议后来被国会于1792年4月2日通过的《铸币法案》采用。该法案明确了建立美国铸币局,并批准在当时美国首都费城建造铸币厂。
在初的几个月里,美国铸币局只能生产少量的半分、一分和两分铜币。然而,铸币局之后的产量迅速增长,足以满足整个国家的需求。同时,铸币局对仍在流通的西班牙古币进行了度量,并将美国银圆设计成同样的大小与重量,便于公众接受这种新的货币。这些硬币在1794年首次亮相的时候,采用了罗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的设计,正面是自由女神,而反面则是一只栖息的鹰。斯科特是美国铸币局的首席雕刻师,从1793年开始任职,直到1823年去世。在采用这套硬币的头一年里,大约铸造了1 758美元,地方报纸文章也都迅速对硬币的外观进行了讨论。
现在,一些由美国铸币厂铸造的美元货币在城市中出现。就整体而言,都达到了令评论家满意的效果;但是硬币上的雕刻太过精细脆弱,缺乏一种坚实感,而这种坚实感也是保持货币耐久性与流通性所必需的。
——《新罕布什尔州公报》,1794年11月
在美国银圆问世之后,西班牙古银币八片币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们在1857年之前一直保持着美国法定货币的地位在市场流通。八片币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曾在1812年进口了大量的西班牙八片币,并将其从中间打出圆孔,打孔后得到的银盘及外部的银环都作为硬币在市场上继续流通,也就是“通孔银圆”(holey dollar)。19世纪时,一些国家为国际贸易制作出了贸易银圆,八片币成为制作这些贸易银圆的模型。贸易银圆流通包括中国在内等许多地区。在中国,这些贸易银圆都被视为银块,并在测试后刻上测试结果。
在美国,新的政府十分渴望系统地管理货币。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也为了拥有信贷来源),政府在1791年建立了美国银行。然而,银行受到了那些反对联邦权力增加的人的抵抗,同时,在1811年,美国银行的20年联邦特许状也到期了。紧接着在1816年,美国第二个银行出现了。然而却遭到了安德鲁•杰克逊总统(Andrew Jackson,1767—1845)的批判。杰克逊认为,这家银行是违宪的,它偏向于法律上享有特权的一群银行家,牺牲了普通市民的利益,并且加剧了贸易波动。杰克逊与银行总裁尼古拉斯•比德尔进行了一场关于更新银行联邦特许状的辩论,这场辩论在1832年的总统选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杰克逊再次被选举为总统,并且维持了其在1836年银行的联邦特许状到期时不再对其续期的决定。在没有国家银行的情况下,州立银行与私有银行被保留下来,用以发行与监管它们自己的美元纸币,这对于保留纸币的多样性以及精美的制版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随着经济的高速膨胀,私有银行的数量急剧上升,直到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已经拥有3 000多家正在运转的私有银行。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将美国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这对美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更为自由地印刷纸币获得战争经费,南北双方都各自中断了硬币与纸币的兑换,导致出现了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银币逐渐地从市场流通中消失了,转而走向了贮藏与出口。由于费城铸币厂、大部分纸币雕刻师和纸币生产者都位于美利坚合众国所控制的北方,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面临着货币供给危机。为了印刷纸币,南方的部分银行开始求助于一些没那么复杂的印刷技术,比如平板印刷术,而剩下的其他银行则全部停止发行纸币。在没有较小面额银币的情况下,许多机构和组织,比如保险公司和当地商人,都被迫发行了他们自己的纸币。在北方,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铸造小额银币只持续了一段时间。金属价格上涨使得银币作为金属的购买力比它们作为法定货币时更强,因此很多人都选择贮藏或者出口银币。
1862年,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采用了一种新的法定货币。由于这种纸币的背面采用了绿色的墨水,后来人们称其为“绿背纸币”。开始决定使用绿色墨水是因为人们发现,绿色墨水和其他颜色的墨水相比能在纸上保存更久。这种不可兑换的绿背纸币的大量发行也使得这些纸币的价值远远低于美元金币。一年之后,《国家银行法》颁布通过,它鼓励私有银行去申请联邦特许状,从而变成国有银行。这部法案主要是为了国家筹集资金,但在不久之后却为私人银行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基础,一套比之前更为统一的纸币也应运而生。
虽然贸易美元在美国被广泛使用,但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将美元作为官方货币。直至19世纪50年代,英属加拿大决定采用加拿大美元,成为个正式采用美元的国家。由于加拿大也曾经使用过西班牙银币,并且与南方邻国(美国)有着紧密的贸易联系,因而对“美元”十分熟悉。虽然采用与美国相同的十进制美元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英国仍然极不愿意让美元、美分与英镑、先令、便士平起平坐。原因在于,英国害怕采用美元会导致英属加拿大的独立。1858年,英国做出退让,皇家铸币厂被委托生产美元银质分币,紧随其后,美元钞票也开始印制。但在加拿大独立后,直至1935年,银质美元硬币才在加拿大铸造并开始流通。在1935年,加拿大中央银行开始运作之前,加拿大的大额纸币都由商业银行印制发行。
尽管在19世纪的后25年里,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但美元在世界货币市场所占的份额却始终很低。美国经济的不稳定性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美国的经济虽然强大,但在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受困于大量的危机和经济倒退。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由于白银运动的兴起,政府恢复金本位制的承诺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人们为了银矿开采的利益,发起了这场白银运动,运动主张货币应该回到金银复本位制。即使在1879年,当货币正式回到了金本位制的时候,美国政府也向金银复本位制论者做出了妥协,答应铸造银质美元并将它们立即贮存在地窖,同时,还在他们的地盘内印发可以流通的银币券。
如果他们说复本位制好,但要等到其他国家帮助我们时才能实行,我们就回答:与其效仿英国实行金本位制,不如我们恢复复本位制,然后让英国反过来效仿我们美国。
——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民主党总统候选人,1896年
白银运动是由189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赖恩(1860—1925)领导的。运动主张,美国国内实行复本位制能够保证农民获得更平等的报酬。然而,考虑到金银两种金属的相对价格可能发生很大变化这一历来规律,如果将金银都恢复至本位货币的话,那么签订国际贸易合同可能会具有更多的风险。布赖恩在1896年的选举中失败。1900年,《金本位法案》通过,纸币只能够和黄金进行兑换。这个法案的推行终于实现了美国政府对金本位制的承诺。
190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市值下滑了大约50%,这揭露了严格监管的国民银行体系内部存在着不稳定性。在这场事故之后,共和党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1841—1915)被任命领导新一届国家金融委员会来稳定美国的经济。《奥尔德里奇计划》指导了美联储的创立,这一计划后来也经国会修改并以《联邦储备法》通过。美联储终承担起了管理纸币生产的功能(国有银行继续发行,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停止),并有权力利用自己的贷款与开放的市场政策来影响财政状况。它还可以授权拥有至少100万美元资金储备的国有银行在其他国家建立分支机构。19世纪末,美国有一些法律禁止国有银行设立国际分支机构,而像J.P.摩根和布朗兄弟公司等私人银行则不受这些限制。直到1920年,美国的银行已经拥有超过180个海外分支机构。
除了银行改革之外,20世纪初,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些转变,政府开始给那些政治不稳定且没有获得过美国商业资助的国家提供贷款和财政建议。在塔夫脱执政期间(Taft,1909—1913),为实现双赢,行“金元外交”政策,并且在1905年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外交活动中以和平的方式成功施行。然而,反对者认为,金元外交基本上就是靠人们的贪婪和利己主义驱动。举个例子,一心想要统一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总统何塞•桑托斯•塞拉亚(José Santos Zelaya,1853—1919)就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因为他提议修一条运河来与当时美国正在修建的巴拿马运河抗衡。通过贷款给塞拉亚的竞争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美国直接导致了1909年塞拉亚政府的垮台。在尼加拉瓜和其他拉美国家,金元外交往往会导致军事介入,用以保证金融改革的顺利通过和贷款偿还的顺利维持。另一些人指控,金元外交的面纱背后其实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帝国主义。由于金元外交在美国之外的地区并不盛行,终也走向了灭亡。
1914年欧洲爆发战争,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成为领军角色。并且,随着英国货币价值体系崩溃,金融业务迅速远离伦敦。几乎是一夜之间,美国就成为债权国,纽约的银行通过扩大海外美元债务,从欧洲回收了大量的抵押黄金,而大量涌入的这些黄金也使得美国在整个战争期间都能维持金本位制度。战争结束后,美国发放了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贷款,用以帮助欧洲战后重建。而此时的欧洲,对美国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从20世纪20年代的中期到后期,美元——如今世界上稳定的货币,变成世界上主要的储备货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