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19676
内容简介
《中国匾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文集》就是历时一年多反复修改后的研究成果。匾额楹联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北京民俗博物馆组织全国性的匾额专题文化交流活动,旨意也是抛砖引玉,倡议收藏界的保护重视、学界的研究重视、教育界的启蒙重视、社会各界的古为今用及文创开发重视,唯有此,匾额楹联才能文脉承绪,薪火相传。
目 录
重彰匾额华彩再续中华文脉
匾度春秋国学永恒
匾额保护综述
匾额:门楣上的家国,梁柱间之文脉
中国匾额: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
匾额字义本源新探
匾额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沦中国传统匾额文化
浅谈从“旌旗”到“匾牌”之沿革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华夏名匾
浅析匾额文化
园林古建中的匾额楹联
论中国园林匾额的文化美学价值
清代皇家园林匾额楹联的形式与制度
浅析几方名匾
正大光明匾试说
天下匾
——太庙匾额考
北京孔庙国子监匾联概述
北京孔庙大成殿“万世师表”诸匾额考论
北岳庙匾联探析
历代帝王庙“景德”题额的文字变迁
北京先农坛的匾额
北京会馆匾额浅析
——以梨园新馆匾额为例
匾额收藏赏析
南北匾额的地域性及艺术风格特征
福建安溪龙通村许氏“儒雅开宗”匾考释
读古匾
从匾额收藏市场现状谈辨伪
“亚元”匾额浅析
林则徐所题儒学匾额“魁星阁”解析
在韩国悦赏汉字匾额
后记
匾度春秋国学永恒
匾额保护综述
匾额:门楣上的家国,梁柱间之文脉
中国匾额: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
匾额字义本源新探
匾额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沦中国传统匾额文化
浅谈从“旌旗”到“匾牌”之沿革
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华夏名匾
浅析匾额文化
园林古建中的匾额楹联
论中国园林匾额的文化美学价值
清代皇家园林匾额楹联的形式与制度
浅析几方名匾
正大光明匾试说
天下匾
——太庙匾额考
北京孔庙国子监匾联概述
北京孔庙大成殿“万世师表”诸匾额考论
北岳庙匾联探析
历代帝王庙“景德”题额的文字变迁
北京先农坛的匾额
北京会馆匾额浅析
——以梨园新馆匾额为例
匾额收藏赏析
南北匾额的地域性及艺术风格特征
福建安溪龙通村许氏“儒雅开宗”匾考释
读古匾
从匾额收藏市场现状谈辨伪
“亚元”匾额浅析
林则徐所题儒学匾额“魁星阁”解析
在韩国悦赏汉字匾额
后记
在线试读
《中国匾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文集》:
莆田周翠渠先生所题岳阳楼匾,茂密苍劲,神彩照映,真足以壮观荆南。嘉靖初,学宪白泉汪公手书先师庙暨庙门匾额,颁刻两浙学宫,笔势闳伟,风骨内含,得印泥画沙之意,一时署书无能出其右者“①。此书在”结构和真态“一节中,还详细介绍了根据建筑的功能与用途不同所用之匾和书写方式也不同。”匾有横竖,体裁不同,字有疏密,形势亦异。厅堂用横匾,如明伦堂三字。……公署用竖匾直书,字宜大,第二第i渐渐小,挂起方恰好。寺观匾每尚方,如大雄宝殿四字。“②接着作者又用了风趣幽默的比喻讲述匾额在建筑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与题匾忌讳诸事。他说:“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然,故题署匾榜日颜其堂云。堂有崇庳,匾贵中适。堂小而匾大,为匾压堂,同不可。若堂高而匾小,犹堂堂八尺之躯,面弗盈咫,则亦不中度矣。登其堂,观其匾,整饬工致,名雅而字佳,虽未见其主人,而风度家规可明徵矣。匾名犹不易立,时辈不沦于俗尘,则过于矜张,讵知古人非直为观美也,寓户牖箴规之意焉。必须词典则而意趣高远,使人目击而道存。其字体须端庄古雅,非比亭榭燕游之所,流丽情景,可恣跌宕也。”③
明清两代是匾额历繁荣、辉煌和完善的时期。上层阶级和百姓阶层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它不光是身份、地位、品位、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政治意义的体现。它的功能逐渐成为朝庭宣扬礼教、规范人们行为和维护伦理道德的政治武器。这时的匾额形式也丰富多样,有方形匾、册页匾、书卷匾、画卷匾、虎头匾、横幅匾、秋叶匾、碑文匾、虚白匾、华带匾等,许多匾额四周的边框(《营造法式》上称的牌首、牌带和牌舌部位)之上还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文字内容也更加丰富,有的还用满、汉、藏、蒙多种文字书刻。
清代著名戏曲创作家和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联匾第四》中用了近两千字介绍挂匾的来历和规矩。他写道:“堂联斋匾,非有成规。不过前人赠人以言,多则书于卷轴,少则挥诸扇头;若止一二字、三四字,以及偶语一联,因其太少也,便面难书,方策不满,不得已而大书于木。彼受之者,因其坚巨难藏,不便纳之笥中,欲举以示人,又不便出诸怀袖,亦不得已而悬之中堂,使人共见。”④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匾联的形制、款式和制作技艺,还将每种匾额的优缺点,题写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列出。
……
莆田周翠渠先生所题岳阳楼匾,茂密苍劲,神彩照映,真足以壮观荆南。嘉靖初,学宪白泉汪公手书先师庙暨庙门匾额,颁刻两浙学宫,笔势闳伟,风骨内含,得印泥画沙之意,一时署书无能出其右者“①。此书在”结构和真态“一节中,还详细介绍了根据建筑的功能与用途不同所用之匾和书写方式也不同。”匾有横竖,体裁不同,字有疏密,形势亦异。厅堂用横匾,如明伦堂三字。……公署用竖匾直书,字宜大,第二第i渐渐小,挂起方恰好。寺观匾每尚方,如大雄宝殿四字。“②接着作者又用了风趣幽默的比喻讲述匾额在建筑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与题匾忌讳诸事。他说:“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然,故题署匾榜日颜其堂云。堂有崇庳,匾贵中适。堂小而匾大,为匾压堂,同不可。若堂高而匾小,犹堂堂八尺之躯,面弗盈咫,则亦不中度矣。登其堂,观其匾,整饬工致,名雅而字佳,虽未见其主人,而风度家规可明徵矣。匾名犹不易立,时辈不沦于俗尘,则过于矜张,讵知古人非直为观美也,寓户牖箴规之意焉。必须词典则而意趣高远,使人目击而道存。其字体须端庄古雅,非比亭榭燕游之所,流丽情景,可恣跌宕也。”③
明清两代是匾额历繁荣、辉煌和完善的时期。上层阶级和百姓阶层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它不光是身份、地位、品位、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政治意义的体现。它的功能逐渐成为朝庭宣扬礼教、规范人们行为和维护伦理道德的政治武器。这时的匾额形式也丰富多样,有方形匾、册页匾、书卷匾、画卷匾、虎头匾、横幅匾、秋叶匾、碑文匾、虚白匾、华带匾等,许多匾额四周的边框(《营造法式》上称的牌首、牌带和牌舌部位)之上还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文字内容也更加丰富,有的还用满、汉、藏、蒙多种文字书刻。
清代著名戏曲创作家和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联匾第四》中用了近两千字介绍挂匾的来历和规矩。他写道:“堂联斋匾,非有成规。不过前人赠人以言,多则书于卷轴,少则挥诸扇头;若止一二字、三四字,以及偶语一联,因其太少也,便面难书,方策不满,不得已而大书于木。彼受之者,因其坚巨难藏,不便纳之笥中,欲举以示人,又不便出诸怀袖,亦不得已而悬之中堂,使人共见。”④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匾联的形制、款式和制作技艺,还将每种匾额的优缺点,题写和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列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