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653609
- 提纲挈领,全面提供相关知识
何为京剧脸谱?在舞台上哪种情形下会运用到脸谱?脸谱起什么作用?脸谱的五颜六色含义为何?什么样的人物勾画什么样的脸谱?分门别类来说,脸谱有哪些种?脸谱如何发源又如何发展?“脸谱概说”为对京剧脸谱充满好奇的你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脸谱图例”中,你则能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勾画过的代表性脸谱,读到关于这些脸谱的说明和简短评论。
- 延伸阅读,加深理解更进一步
深入理解京剧脸谱,你还需要一些文献,以便进入这门艺术的氛围之中。在本书各部分之间,穿插着侯喜瑞、郝寿臣、朱家溍等的回忆片段,齐如山、梅兰芳、翁偶虹、刘曾复等的经典论述。
- 求源存真,忠实再现名家名谱
傅学斌先生摹绘脸谱讲究“求源”,追求“准确”,也就是说,他笔下的脸谱都是真真正正在舞台上出现过的脸谱,没有加工,不作增饰,是历史的复现。傅学斌先生出身梨园世家,“听着锣鼓长大,枕着脸谱入眠”,他的脸谱画,来自他现场看过的有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袁世海、肖长华、李万春、尚小云、荀慧生、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霜等名家出演的总计不下四千场戏,以及经年累月搜集到的谱式千余种。
- 浓淡相宜,生动呈现国剧之美
与常见图示不同,傅学斌先生画脸谱,用淡墨白描盔头、髯口,与用重彩突出的脸谱本身相得益彰,得国画妙趣,生动还原了舞台人物的神采风韵,使观者如临剧场,从而更加立体地理解脸谱的舞台功能和艺术价值。傅学斌先生绘画曾受王铸九、刘继英、胡爽庵、马丁、朱治吾、王国栋、金石、翁袖天等名家指点,脸谱画多次入选展览,被博物馆收藏,制成花火、邮票等。他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获得者。
本书由京剧(含昆曲)脸谱概述、脸谱图例、经典论述三类内容构成。概述脸谱源流及演变、功能、分类等后,依净、生、旦、丑顺序展示手绘名家脸谱,略加说明,而以翁偶虹、刘曾复、梅兰芳等讲解、阐释脸谱的经典文字连缀其间。
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一端连接着古典文学对历史或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端连接着表演艺术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再创造;它既是一种传统,一种由一系列固定下来的符号构成的程式化艺术,却也是于细微处变化万千的,是特定表演者的个性化舞台实践。傅学斌先生《京剧脸谱》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提供一般性常识,为“门外的”京剧爱好者指点出解读缤纷京剧脸谱的入口,而且从名家和流派的角度稍作展开,在同一人物不同脸谱间构建对比,顺带阐述了流派传承及特色、表演者个人风格等等内容,笔墨不多,但足以让读者一窥京剧艺术的堂奥。
这里的68幅脸谱构成一笔文化遗产。正如作者所说,随着剧目的失传、名家的谢世,很多脸谱都已湮灭不闻。通过勾稽史料(包括旧报刊、私藏谱录和音像资料等),通过再传甚至再再传弟子复现,通过在后台的观察,并经过研究、整理摹绘下来的这些脸谱,是具有抢救和保藏传统艺术之功的。
目 录 / ○○一
脸谱概说 / ○○一
脸谱的定义与价值 / ○○三
脸谱的实用范围 / ○○四
脸谱的色彩象征 / ○○五
脸谱的谱式类型 / ○○七
脸谱的发展 / ○一四
脸谱图例 / ○二一
整脸 / ○二三
三块瓦脸 / ○三三
花三块瓦脸 / ○四七
六分脸 / ○五七
十字门脸 / ○六一
花脸 / ○七六
元宝脸 / ○八七
花元宝脸 / ○八九
歪脸 / ○九四
象形脸 / ○九六
神仙脸 / 一○○
僧道脸 / 一○二
揉脸 / 一○六
太监脸 / 一○八
英雄脸 / 一一○
小妖脸 / 一一二
生行 / 一一五
旦行 / 一一六
丑行 / 一一七
跋
跋/张鹏
提起脸谱,大家伙儿并不陌生,它色彩华丽、浓烈,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还被很多设计师运用到时尚元素中,传至全世界。其实,正宗的脸谱可不是喧嚣玩闹,它是京剧的蝉蜕,也是历史的活化石。
在湖广会馆的大戏楼旁边,伴着悠扬的乐声,听八十二岁的傅学斌先生细说脸谱的渊源,追思梨园往事,更感国粹博大精深。傅老爷子平生看过六千多场戏,听了一辈子戏,画了一辈子脸谱,数十年乐在其中。他收集、整理、绘制的一千多个脸谱中,有很多是传统“冷戏”中的失传脸谱,因了他的寻找、传承,后人才有机会得见这些珍贵的艺术形象。他说,京剧的活化石应当有人整理保存,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这样的事。
傅老爷子说自己“听着锣鼓长大,枕着脸谱入眠”,平生功业,尽在橙黄靛紫中。
一辈子痴迷脸谱画,在技法上不断创新。近年他又琢磨出新创意:“还原舞台上勾画的本来颜色,加画的头盔、髯口则采用白描技法来表现,这样绘成的效果,既有旋律感,又极富装饰意味。”国学大师楼宇烈非常欣赏这种画法,赞曰:“傅君学斌作为脸谱,不单工五分脸、七分脸,为业内人员所赏识,亦且有冠带、须髯,令观者望之如生,于京中独此一家。”
与其共事多年的梅剧团老团长梅葆玖先生点赞傅学斌画脸谱人物,说他能用极简手法画出灵动的眼神。
求源而不猎奇,探究而不妄议。傅老爷子认为,要想真正研究脸谱,发掘、整理它的艺术规律,有一条,就是必须在“准确”上下功夫。他解释说,“准确”指的是脸谱勾在脸上的准地儿,因为这正是继承传统的关键。他举例子说:“人所共知,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三位的净角表演艺术均已达到,包括脸谱也各有流派,如三个人都勾张飞脸,勾法自有区别,如果这个区别你画不出来,何谈继承传统呢?”
走了形变了样,味道不对了,这就不是继承了,脸谱的化石意义就没了。
脸谱的谱式类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翁偶虹老师出版的《脸谱艺术》一文中,从脸谱演变的角度,把脸谱归纳为十六种类型。
以京剧来说,脸谱的类型,净角的比较复杂,丑角的只有文丑脸和武丑脸之分。净角脸谱的类型,由简单而趋于复杂。由原始的“整脸”,演变、发展、变化而丰富。由平面而趋于立体。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概括起来,可分为十六种类型。
一、“整脸”。“整脸”是在整个面部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在主色上再画出眉、眼、鼻、口各个器官部位以及纹理筋络,表现人物的神态。曹操的脸谱,满脸涂白;关羽的脸谱,满脸涂红;在白色、红色的主色之上,再勾画各个器官部位及纹理、筋络,都是“整脸”。
二、“三块瓦脸”。“三块瓦脸”的形式,是在脑门和左右两个脸蛋上呈现出三块明显的主色,平整得像三块砖瓦一样,所以叫“三块瓦”。它是在“整脸”的基础上,更显明地突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同时又利用眉、眼、鼻、口的界画而突出面部的骨骼,从原始的“整脸”发展到立体化了。姜维的脸谱,就是“红三块瓦”;马谡的脸谱,以油白为主色,就是“白三块瓦”。
三、“花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的基本形式仍是“三块瓦脸”,但是在各个部位上,又用“副色”“实色”“衬色”“界色”画出复杂的纹理和花样,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方面,所以叫“花三块瓦”。例如,窦尔墩脸谱,基本形式仍然是蓝色的“三块瓦”,象征窦尔墩刚强骁猛的基本性格,但是他还有骁勇凶暴的一面,所以在红色的“眉瓦”上附画一个黄色的犄角形,表现他那争强斗胜的骁勇凶暴。这个黄色的使用,是辅助主色以表现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的,它的作用,不能超过主色,是附属于主色的,所以叫“副色”。这个脸谱上的红色“眉子”,是表现窦尔墩的须眉;他戴的是红髯口,眉毛自然也是红色的。这个红色的使用,是写实的,所以叫“实色”。这个脸谱在脑门之上,两眉之间,又画了一个粉中套红的胆形,这个部位,术语叫“眉攒”。一般的脸谱都要画“眉攒”,为的是把象征某个人物的复杂性格或独有特征,标志在明显的部位。窦尔墩脸谱“眉攒”上的胆形,是象征他的心雄胆壮,使用红色,表示光明磊落,与黄色的犄角形,同样是象征窦尔墩的复杂性格;而与红眉子的实色,意义不同。为什么红色的胆形又要套用粉色?目的是以粉色衬托红色,增强光线感和立体感,所以,这个粉色叫“衬色”。“衬色”在一般脸谱中是常常使用的,以灰衬黑,以白衬红,以粉衬红,都是属于“衬色”。至于窦尔墩脸谱的“眼瓦”下面的白色细线,术语称为“眼界”,“眼瓦”与“眉瓦”之间的白色宽条,术语称为“眉翅”,以及“鼻窝”两旁的白色曲纹,都没有什么象征意义,不过是利用白色,把眉与眼、眼与脸蛋、鼻与两颊更显明地界画出来,这个白色就是“界色”。这个“界色”,一般脸谱也是必须使用的。窦尔墩的脸谱,可以说是红、黄、蓝、白、黑五色俱全,而且附加粉色,看上去是五颜六色,不可理解,而当我们了解了“主色”“副色”“衬色”“界色”“实色”的使用方法,就可以了解窦尔墩脸谱形成的意义。还有的人画窦尔墩脸谱时,在白色眉翅之上画出护手钩形,表示窦尔墩擅使护手双钩,那就更花哨了。但是,任凭怎样地复杂花哨,只要他的创作方法符合脸谱艺术的规律,就能找出他的创作意图来。
四、“六分脸”。黄盖的脸谱,以红色为主色,象征黄盖的忠勇正直,整个面部,主色占十分之六,所以这样的脸谱叫“六分脸”。“六分脸”也是由“整脸”形式变化发展的,保留了左右两个脸蛋的主色,把脑门的主色缩为一条色条,左右匀出大量空间,为的是突出老年人秃短的眉毛,表现老年人的面貌形态,更突出高高的鼻梁,鼓鼓的头额,显示出峥嵘的骨骼。“六分脸”上下两色,所以又叫“两膛脸”,又叫“截纲脸”。它以主色命名,像《二进宫》的徐彦昭,就是“紫六分”,《车轮战》的杨林,就是“粉六分”。粉色在术语中又叫“老红”,是表现老年红色的专用色。
五、“十字门脸”。“十字门脸”是由“三块瓦脸”演变而成,减去两个脸蛋的主色,缩小脑门的主色,只由鼻端向上画出一条色条,用这个主色色条象征人物的性格,为的是匀出大量空间突出人物面部的骨骼,加强人物的神态。例如,张飞的脸谱,按小说上的描写,应当是黑脸,满脸涂黑;假若真的满脸黑色,张飞的豹头环眼和他那豪爽乐观精神就无法表现了。高明的脸谱创作者,运用智慧,把主色的黑色缩成一条,表示张飞仍是黑脸,从而匀出大量空间,完成这个脸谱所要表现的艺术性能,这真是脸谱艺术上的一个惊人的飞跃。在勾画这个脸谱时,因为“眼瓦”与主色色条中间相连,构成一个“十”字形,所以这样的脸谱叫作“十字门脸”。“十字门脸”也以主色命名,姚期、张飞、牛皋、焦赞等,主色为黑,叫“黑十字门”;司马师、屠岸贾等,主色为红,叫“红十字门”。但是,司马师、屠岸贾的红色,并不是象征他们品质上的忠正,而是写实地说明他们是红色面庞,但在脸谱的春秋笔下,又不能夸张地把他们画成大红脸。所以,缩小了他们的实色,突出了“虎尾眉子”“转心鼻窝”,表现他们诡诈的性格,奸邪的品质。
六、“花脸”。“花脸”是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成,减去脸蛋的主色,只留脑门上的主色,而在各个部位增加其他的副色及纹理,显示出人物的巍峨面貌,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格,既不同于“三块瓦”那样的简单,也不同于“花三块瓦”那样的整饬,所以叫作“花脸”。例如,李逵的脸谱,主色是黑,表现李逵鲁莽直率的基本性格,但是李逵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所以在“眉攒”部位用粉中套红的颜色画出一个圆光来表现它;而李逵在鲁莽直率的基本性格之中还有顽强暴躁的一面,所以在紫色的眉子上边加画一个绿色线条。至于紫色的眉子,却是以实色表现他的眉毛,因为李逵以黑色为主色,再用黑色画眉则显得单调;紫与黑相近,以紫代黑,可以调剂美感。“花脸”也是以主色而名,李逵的主色为黑,就是“黑花脸”,马武的主色为蓝,就是“蓝花脸”。但是,也有保留脸蛋的主色的,如《贾家楼》的程咬金,脑门、脸蛋都是绿的主色,就是“绿花脸”。“花脸”的谱式,勾画时灵活性很大,只要不违背脸谱艺术的规律,是允许勾画出共性中又有个性的谱式来的。
七、“元宝脸”。“元宝脸”是由“三块瓦脸”演变而成,脑门保留本来的肤色或揉红、勾红,两个脸蛋涂白,形成元宝形式,所以叫“元宝脸”。这种脸谱的意义,是表现身份不高的下层人物,性格中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怯懦的一面。例如,《牧羊圈》中的李仁,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还有《铡美案》中的马汉、《春秋配》的侯上官,都勾“元宝脸”。但是,这种脸谱,近几十年来已逐渐失传,舞台上所见到的李仁、马汉、侯上官等角色已改画“白三块瓦脸”了。
八、“花元宝脸”。“花元宝脸”是由“元宝脸”发展而成,基本上是“元宝脸”的形式,只是肌肉纹理的表现比“元宝脸”复杂多了,所以又叫“碎脸”。这种脸谱,脑门或红或紫,或蓝或白,只起副色作用,主色则在两个脸蛋上,一般多用黑色,在黑色中用白色界画出眉、眼、鼻窝和细碎的肌肉纹理。例如,《钟馗嫁妹》里的钟馗脸谱,主色是黑,副色是红:黑色象征他性格的鲁莽正直,红色则表示他因为貌丑而落第,碰死在后宅门。用白色界画出的眉、眼以及纹理,是为了表现他面貌的狰狞丑陋。所以演这个类型的人物,还要扎膀子,垫屁股,表现他们畸形的体态。“三国戏”里的周仓,也是勾“花元宝脸”,谱式与钟馗大同小异。不过,周仓的脑门,随戏而变,他生前的脸谱,如在《单刀会》《华容道》《水淹七军》等剧中,脑门或蓝或灰或白或紫,他死后的脸谱,如在《青石山》《朝金顶》等剧中,脑门则勾金色或红色,金色象征他死后成神,红色是象征他坠城而死,纪念他的忠烈。
九、“歪脸”。“歪脸”的整个谱式,是歪斜的形象,这是属于说明性的脸谱。此类脸谱是由“三块瓦”和“花脸”演变而成,把正脸变为歪脸。《审七长亭》里的李七脸谱和《斩黄袍》里的郑子明脸谱,是“花脸”格局的“歪脸”,《恶虎村》里的郝文,则是“三块瓦”格局的“歪脸”。
十、“象形脸”。在谈脸谱的象形性的时候,已然谈到了孙悟空、螃蟹精、金钱豹的脸谱,他们勾画的都是“象形脸”。这种形式,非常灵活,借鉴“整脸”“花三块瓦”“花脸”的基本格局,变化使用,组织成象形图案,用以表现鸟、兽、鳞、虫各种精灵的面部形象。
十一、“神仙脸”。“神仙脸”是由“三块瓦脸”和“花脸”变化而来的,格局取法塑像,用色必有金银,主要是为了表现神仙的面貌,以金、银两色区别于常人。《闹天宫》里李天王的脸谱,基本上就是“三块瓦”形式的“神仙脸”。
十二、“僧道脸”。《野猪林》里鲁智深的脸谱,形式很像“三块瓦”,而勾法不同,“眼瓦”是长圆形式,“眉子”是孔雀形式,更显著的是脑门上那个红色的圆点,是把出家人受戒的“戒疤”夸张地标识出来,用它来表现僧道的特殊身份。
十三、“太监脸”。在京剧里,《凤还巢》的周监军,《法门寺》的刘瑾,《黄金台》的伊立,《忠孝全》的王振,都是太监,他们的脸谱,固定为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基本也是“整脸”形式,只是眉、眼、鼻、口各个器官部位,与“整脸”有显著的不同,表现出太监这类人物的特点。勾法有“揉色”与“填色”之分,因而它的主色效果,有的是象征,有的是写实。例如,伊立的脸谱,就是填色的“油白太监脸”,用油白象征他的肃煞跋扈。刘瑾、王振、周监军的脸谱,则是揉红,揉红是用红色在脸上揉匀,再勾画出眉、眼、鼻、口,这主要是肤色的夸张,不是性格的象征。他们的“眉子”,都是用犀利的笔锋,画成枣核形;“眼型”是用犀利的笔锋,画出见棱见角的宽厚眼瓦;尤其是鼻子旁边的法令纹,配合白色套红的嘴岔,必须勾画出撇着大嘴的狂傲神态,突出太监的乖僻个性。同时,脑门上也要画个红色或紫色的圆点,表示他们是太监,因为太监也以“出家人”自居,所以袭用和尚的“戒疤”。
十四、“揉脸”。“揉脸”基本上是“整脸”的形式,勾法用揉,夸张皮肤色泽,没有象征意义。例如,《刺巴杰》里的余千,《挑滑车》里的黑风利,《?蜡庙》里的金大力,他们的脸谱都是“揉脸”。
十五、“英雄脸”。所谓“英雄”,是指武戏里的拳棒教师或参加武打的助手。“英雄脸”的基本形式是“花三块瓦脸”“花脸”或“歪脸”,但构图简单,以区别于剧中的主要人物。如《艳阳楼》里高登身旁的四教师,《?蜡庙》里的米龙、豆虎,都要勾“英雄脸”。这个类型的脸谱,也有一套谱式,可以灵活使用。
十六、“小妖脸”。“小妖脸”和“英雄脸”的地位一样,神话武打剧中的助手多勾此脸。它的基本形式是“象形脸”,但结构必须简单,以区别于剧中主角。
翁偶虹先生认为,上述十六种类型的脸谱,并不是在某个时间或一个短时期内,由某个人或几个人固定下来的,而是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不断地创新、实践,创造性地发展而成的。笔者认为向读者介绍有关脸谱的常识,翁偶虹先生这些“一家之言”,以及他对此的分类和考订,很有参考价值。
由于清官戏和黄天霸的公案戏一度遭禁演,又有人提倡“净化舞台”(如《金山寺》中的水族等角色一律都不勾脸,所有虾兵蟹将都改为俊扮),翁老所列中的“英雄脸”和“小妖脸”都已失传。而尤其令人遗憾的是,翁老一生蒐集的脸谱图于“十年浩劫”中散失殆尽,没能编纂成画册留存于世。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