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5709
◆39种心理问题,覆盖人格障碍、心理病症、特殊癖好、精神及睡眠障碍、依赖成瘾五大类型。
◆真实故事加专业指导,对照解决心理问题。
◆知名心理科普作家、资深心理咨询师力作。帮无数人摆脱心理困境,重启幸福人生。
本书从当代精神医学、心理学角度,全面揭示变态人格和变态心理的真相故事。全书收录几十个经典案例,其中有变态人格、妄想症、恐惧症、受虐症、歇斯底里症、恋物癖、异装癖、偷窥癖、暴露癖等多种心理变态。用易懂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来展现人类生命的忧患与辛酸、灵魂的幽暗与孤寂、心路的曲折与执拗。你将从当事人的偏执、歇斯底里与变态中看到令人心碎的过往,你将从精神医学角度对各种变态心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你足够敏感,则更将从中领悟作者之于人类生命的慈悲与温情。
第一章 人格障碍——每个我,都是我
1.表演型人格: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2.多重型人格:5个6个7个,都是我
3.偏执型人格:每个人都跟我过不去
4.边缘型人格:上一秒天使,下一秒魔鬼
5.反社会型人格:身边的定时炸弹
6.自恋型人格:我就是宇宙的中心
7.自卑型人格:我怎么这么差劲
8、依赖型人格:三十八岁的婴儿
第二章 焦虑不安的灵魂——深入骨髓的恐慌
1.社交恐惧症:陌生人,滚远点
2.幽闭恐惧症:那个爬楼梯的怪人
3.密集恐惧症:不敢点开的图片
4.强迫症:今天你“强迫”了吗
5.躁郁症:天才和疯子的一线之隔
6.妄想症:有双眼睛在盯着我
7.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断重复的噩梦
第三章 性心理变态——难以启齿的癖好
1.恋物癖:身边的极致诱惑
2.偷窥癖:缝隙后的第三只眼
3.异装癖:穿着黑丝袜的抠脚大汉
4.易性癖:我本是“女娇娥”
5.恋童癖:撕裂孩子心灵的人
6.暴露癖:越露越兴奋
第四章、幻觉障碍和睡眠障碍:梦境还是现实
1.癔症:逃脱边界的想象力
2.幻觉:宛如现实的梦境
3.梦魇:为什么噩梦总找我
4.嗜睡:众人皆醒我独醉
5.失眠:每个夜晚的星星
6.梦游:另一个我在行动
第五章、“瘾”君子——我high故我在
1、烟草依赖:抽的不是烟,是习惯
2、酒精依赖:劝自己更进一杯酒
3、药物依赖:是良方还是毒药
4、网瘾:屏幕里的怪物
5、赌瘾:给我一个筹码翻盘
第六章 人生非常态——我的确很特别
1.异食癖:专业吃土三十年
2.贪食症:肚子里的怪兽
3.厌食症:我不想我不想不想吃饭
4.疑病症:我是不是要死了
5.囤积癖:为什么不肯断舍离
6.自大狂:我是唯一的神话
7.脸盲症:请问你是谁
3. 偏执型人格:每个人都跟我过不去
《渴望》是1990年出品的一部电视剧,它讲述了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轰动一时。其中黄梅莹饰演的王亚茹让人过目不忘。王亚茹是一名医生,送未婚夫去干校学习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在没有与未婚夫商量之下就生下孩子。谁知未婚夫突然回来,她将孩子的事情告诉未婚夫,等着幸福降临的她却只收到一封信,未婚夫告诉她自己正在被通缉,要逃了,让她忘了自己,还带走了孩子。女工刘慧芳同时面对两个年轻男子的追求,一个是帮助她摆脱困境的宋大成,一个是正处于困境需要她帮助的王沪生。刘慧芳与王沪生结婚后,收养了一个孩子名叫小芳,第二年他们自己的孩子出生了。刘慧芳在上夜大的时候认识了王亚茹的未婚夫,但她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偶然间她得知了小芳的身世,小芳竟然是王亚茹与她未婚夫的孩子。王亚茹的经历让人同情,但是她个人却常常让人“招架不住”,她被认为是整个剧里“最没人情味”的人,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与弟弟、弟媳、朋友,甚至未婚夫的关系都不好,她对待人和事都冷酷无情,做事情随心所欲、不管不顾,更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她的行为引起了身边人的反感,甚至到了厌烦的程度。王亚茹自私的行为模式是偏执型人格的典型特点,很多人会将固执的性格与偏执型人格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有巨大的区别。固执的性格是指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的看法难以改变,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偏执型人格则是由于某种因素导致自己对他人、社会或是事情产生错误的认识和观念,并在大脑中不断强化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观念,即便身边的环境发生变化,他思考的方式也不会改变,仍然是错误的方式。相比较而言,偏执型人格表现的是一种病态的固执,对外界极度敏感和嫉妒,情绪暴躁,对人不信任,极度自负,甚至会歪曲事实。严重的还会产生暴力倾向,他们心里总是有着“我过不好,都别想过好”的想法。
在生活中,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是很难相处的,他们内心有源源不断的恐惧,这些恐惧感裹挟着他们,给他们不安全感,让他们不断地向周围的人确认对方的真诚,甚至会想要控制周围的人,他们对于周围的人是有敌意的,只有他们自己才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生与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父母有偏执的情况,孩子患病的概率会更大。家庭环境对个人性格的建立有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格有缺失的人,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环境造成的。通常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是不愿意就医的,他们通常意识不
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他们的判断标准里,犯错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如果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不一致,而且对方不服从自己,这会燃起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暴力情绪,他们不介意大打出手让对方认同自己,许多家暴也是这个原因。虽然与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相处艰难,但是偏执这一特质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是他们成功的法宝。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将偏执运用到工作中,工作上要求严格,认定目标便不会中途退缩,这样的精神使得企业更为严谨和专业。虽然偏执型人格障碍能够成就一些人的成功,但他们的成功绝不是仅仅因为这种精神疾病,更取决于他们的想法、能力和专业性。无论对谁,偏执型人格障碍都是一种疾病,需要进行治疗。
目前,对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办法大抵有三种,认知提高法、行为训练法和自我疗法。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并非都知道自己患病了,如果他们自己不自知,很难主动做出改变,治疗的难度也会更大。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怀疑,即使是每天都见到的亲人,他们也会怀疑,认为他们有所企图,通过经常询问确认他们是否是可信的,但就算得出了可信的结果,也会再度推翻,开始怀疑他们的动机。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高度怀疑使得自己和身边的人都痛苦不堪。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过程非常艰难而且容易复发,不仅需要本人配合治疗,也需要家人、朋友的帮助。面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我们要尽量展现出友善,让对方知道你并无敌意。如果不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对于他们的想法和行动要予以支持,表达不同的观点也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他们做出改变,强硬的态度不仅不会帮助他们康复,反而会适得其反。面对患者,我们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也要保护好自己。
7. 自卑型人格:我怎么这么差劲
李诞主持的《脱口秀大会》第二季节目上线后,吴昕再次登上了热搜,作为节目中的领笑员,她安慰一位不自信的参赛选手时提到:“我在主持时,也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吴昕是中国知名的节目主持人,她从业多年,是《快乐大本营》的常驻主持。大众对她印象良好,认为她是个乐观的姑娘,也很喜欢看她在舞台上搞怪搞笑。虽然有些观众对她的主持水平有所质疑,但观众从未意识到真实的她竟然是自卑型人格。其实,早在之前的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中,吴昕就透露出她成长的舞台是《快乐大本营》,但同时也是《快乐大本营》让她变得更加不自信。刚加入《快乐大本营》的五年是她人生中最不自信的五年,她常想前辈随便做点什么就能让观众笑,可是她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让观众笑出来。在《我们家那闺女》节目中,吴昕的生活方式再度引起人们的讨论。那个原本舞台上欢乐的身影在现实生活中竟然会如此孤独和郁郁寡欢。吴昕进入主持行业源于《闪亮新主播》的比赛,赛场中那个快乐、骄傲、自信的姑娘被选中,一下子进到最火的节目中。
与其他主持人相比,她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该怎么获得观众的喜爱,慢慢地,她的自信和快乐被消磨掉了。虽然已经过去多年,吴昕的主持水平、专业能力早已提升了一大截,她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节目突破自己,但是她的乐观和自信反而没有了。生活中有很多人如同吴昕一般,虽然生活和工作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的难题,但是他们就是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好,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卑型人格障碍。自卑型人格障碍也称回避型人格障碍,通常表现为社交方面的障碍、自我评价过低、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的一类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多起源于童年的经历,患者童年时多表现出害羞、孤僻和胆小的特质,成年后这种性格特质继续发挥着作用,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他们认为自己是缺乏吸引力的,自己的社交能力也不强,认为自己哪里都比别人差一截,看起来敏感又自卑。在亲密关系方面,自卑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因为这些问题,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也是吴昕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原因。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第五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指明了自卑型人格障碍的七种症状:“(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活动;(2)不愿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4)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的先占观念;(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或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海上钢琴师》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3的经典电影时隔二十一年,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和内地观众见面。其中“斗琴大战”片段堪称影史经典。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析,蒂姆·罗斯饰演的钢琴师1900是一个典型的自卑型人格障碍患者,他的内心敏感、自卑,音乐是他最好的避风港。1900从小就接受了“他属于世界之外”的观念,面对水手父亲的死亡和初恋,他选择了逃避。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的生活,一生都没能逃离Virginian号邮轮这个牢笼。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自卑型人格障碍与家庭影响关系密切,也与生物化学、基因、习得性恐惧、令人不安的思维方式有关,但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原理还不明确。这种人格障碍会带来一种羞耻感,这种羞耻感源于患者童年的心理经历和童年时常受到父母的训斥有关。经常被训斥的孩子会将这种带有屈辱色彩的经历内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还自责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也相信别人不会给自己爱。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挫折也会打击一个人的信心。有位创业者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至今已经八年,期间尝试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创业类型,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妻子受不了他总要创业,总是跟他吵架,整日家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他也从原本乐观积极的样子变得敏感自卑,情绪也是一天比一天糟糕。除了创业,其他事情上他也开始自卑,妻子发觉他有些不对劲,带他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他得了自卑型人格障碍。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有时候自卑才能引领一个人走向卓越。在面对困难时,自卑往往是首先冲出来的情绪,自卑也意味着你开始认识了解自己,从而才会让你产生解决事情的想法和办法。但与此同时,长期的自卑感也会折磨着你,让你无法振作、怀疑、逃避,甚至采取极端形式去逃避。
自卑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第一个阶段可能只是受了些打击,自己有些郁郁寡欢,并没有在意,但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第二个阶段是自卑型情绪开始造成生理上的不适,总是会有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却又说不出究竟是哪里不舒服,与此同时心理上的痛苦也加剧了,更不愿意接触他人。第三个阶段,患者会开始接受自己的状态,人会变得特别消极,拒绝现实,也拒绝与人接触。他们会遭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也会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
因为许多自卑型人格障碍的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环境有关,为了降低自卑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家长应该从幼儿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失败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失败成长,而不是被失败打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基础,不仅可以避免自卑型人格障碍的发生,也可以避免许多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成人的自卑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在于消除自卑感和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消除患者的自卑感有三种方法。首先,要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
自卑型人格障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卑,患者经常陷入自责的情绪中,认为自己都是缺点。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也看到别人的不完美,让自己更自信,渐渐消除自卑感。其次,对自卑情绪要有正确的认识。自卑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一般自卑的人更具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做事仔细认真,同时又很谦虚。但自卑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自卑太过强大,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因此要减少他们心中的自卑情绪,但并不是消除自卑情绪,只是形成一个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最后,自卑情绪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减弱,当自卑情绪袭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没有那么不好,我其实很好,我可以胜任很多事情”。经常这样自我激励,能够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心。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是一个不可强求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时间铺垫的过程。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你可以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可以先从身边经常碰到的朋友开始。刚开始的一周,与几个常见的人每天聊十分钟;接下来的一周,每天与他们聊二十分钟,其中你感兴趣的可以再多聊十分钟;第三周,除了继续上一周的交谈时间,再找一位朋友不计时地随意地聊天;第四周,除了之前的交谈,可以在闲暇时找朋友小聚或者进行一次短途旅行;第五周,试着进行一些深层次的交流,或是更专业的交流;第六周,开始尝试与陌生人交流。这样的训练看起来轻松,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中断,想克服社交障碍一定要循序渐进按照这个过程完成,当你已经完全自如地与陌生人交谈时,你的社交障碍可能已经不见了。
很多人认为自卑型人格障碍患者只是不够坚强有些自卑,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卑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进行干预,很可能会酿成苦果。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患者,不妨试着与他们多交流多鼓励,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