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87688
内容简介
物联网从诞生到发展,受到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然而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任然处于不断发展中,物联网涉及的技术较多,本书从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各自选择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并设计了若干实验进行相关情景的模拟和验证。本书可以作为广大物联网相关专业教学及爱好者的技术指导书。
目 录
1.物联网技术概论。
2.RFID电子标签技术。
3.RFID读写器技术。
4.物联网中间件。
5.物联网标识。
6.近程无线通信。
2.RFID电子标签技术。
3.RFID读写器技术。
4.物联网中间件。
5.物联网标识。
6.近程无线通信。
前 言
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飞跃性的阶段,被称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几次浪潮。在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今天,物联网技术问世了。物联网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目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物联网技术领域的人才缺口非常大。近几年全国陆续有高校设立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目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高校的人才培养速度。
为了更好的培养物联网技术领域的人才,遵循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编者撰写了这本物联网技术教材。本书共8章,建议教学时间为一年级学期,教学学时为54。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际安排情况适当删减。建议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内容 建议学时
第1章 概论 4
第2章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10
第3章 互联网技术 8
第4章 无线通信技术 10
第5章 移动通信网技术 8
第6章 大数据时代 4
第7章 云计算 4
第8章 物联网应用 6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本书每章后面附有习题,方便教师授课,也有助于学生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本书适用于各类职业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移动互联技术专业、大数据专业、人工智能等专业的物联网技术课程学习,同时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的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目。
本书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余爱民院长主审,由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团队主要完成,其中乔海晔完成全书的统稿工作,第1章由乔海晔编写,第2章由肖志良、曾绍稳编写,第3章由黄润、何天爱编写,第4章由张旭、曾绍稳编写,第5章由祝家东、曾绍稳编写,第6章由张文青编写,第7章由臧艳辉编写,第8章由赵雪章编写。在此感谢参与本书编写、审核、出版的全体人员。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一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希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本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错误、对本书及其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飞跃性的阶段,被称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几次浪潮。在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今天,物联网技术问世了。物联网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目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物联网技术领域的人才缺口非常大。近几年全国陆续有高校设立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目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高校的人才培养速度。
为了更好的培养物联网技术领域的人才,遵循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编者撰写了这本物联网技术教材。本书共8章,建议教学时间为一年级学期,教学学时为54。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际安排情况适当删减。建议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节内容 建议学时
第1章 概论 4
第2章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10
第3章 互联网技术 8
第4章 无线通信技术 10
第5章 移动通信网技术 8
第6章 大数据时代 4
第7章 云计算 4
第8章 物联网应用 6
为了方便读者学习,本书每章后面附有习题,方便教师授课,也有助于学生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本书适用于各类职业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移动互联技术专业、大数据专业、人工智能等专业的物联网技术课程学习,同时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的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物联网、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目。
本书由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余爱民院长主审,由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团队主要完成,其中乔海晔完成全书的统稿工作,第1章由乔海晔编写,第2章由肖志良、曾绍稳编写,第3章由黄润、何天爱编写,第4章由张旭、曾绍稳编写,第5章由祝家东、曾绍稳编写,第6章由张文青编写,第7章由臧艳辉编写,第8章由赵雪章编写。在此感谢参与本书编写、审核、出版的全体人员。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一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希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本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错误、对本书及其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