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69285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西班牙语:Santiago de Compostela;意为“繁星原野的圣地亚哥”)是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的首府,人口不足十万。相传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安葬于此,是天主教朝圣胜地之一。自中世纪以来,前来此地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乃至形成了一条有名的朝圣之路,即圣雅各之路。
2011年,让-克里斯托夫·吕芬从大使职位上卸任后,决定踏上前往圣地亚哥的旅途。
《不朽的远游》是吕芬朝圣之旅的真实记录,幽默自嘲、情感充沛的笔触所展现的不止于朝圣基本常识,也有壮美风景、沿途趣事、不期而遇的人物肖像,甚至孤独漫步者在天地之间无边发散的思索 。从巴斯克海岸线初获自由的欣喜到坎塔布里亚单调工业化图景中滋生的孤独、疲惫和自我怀疑再 到终点将近宗教灵光闪现的奥维耶多,吕芬终于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转化。这种转化,如他所说,并不关乎宗教虔诚,而是关于忘却,忘却日常生活的束缚、忘却远途的疲惫和坏天气,忘却工业化和物质匮乏,然后精神得以升华,这适用于所有目的不尽相同却行走在各自“朝圣之路”上的人。
组织/3
起点/9
为什么/13
路上的爱情/17
出发/25
野蛮人在都市/31
次秘密露营/35
露营朝圣者的幸与不幸/41
孤独/45
在哲纳汝加晚祷/51
马拉松,圣地亚哥,同样的战斗!/58
毕尔巴鄂/65
在坎塔布里亚的渡船上/73
管道之神/79
被亵渎的美/85
在教主的洞穴中/91
告别海岸/97
坎塔布里亚:俭朴的学堂/101
在朝圣之路的蒸馏器里/105
从远古走来的阿斯图里亚斯/111
酒神与圣保罗/117
基督教徒的一段美好时光/123
沿着阿方索二世和佛的足迹/129
遇见/135
在朝圣之路的/145
林中幽灵/155
加利西亚!加利西亚!/159
古罗马之夜/169
误入歧途/177
法兰西之路/183
后的考验/191
到达/197
后记
书一页一页慢慢翻过,对朝圣之路的焦虑也已消失。朝圣之旅可感知的影响很快就被抹去。过了几个星期,一切都消失了。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当然,种种迹象表明,它还在深刻地发挥影响力。在回来的路上,我写下了雅克科尔的故事,应该不算巧合吧。他出生的房子坐落在通往圣地亚哥的一条路上,他的整个童年都在看雅凯们从门前走过。他给自己起名雅克,热切渴望能去朝圣,尽管生活没给他这样的乐趣。穿过他的中世纪朝圣之路,跟着他了解他的美好存在,我有点想重新背起背包,开始一段新的旅行,在写作的间隙。雅克科尔,和孔波斯特拉的朝圣者们一样,失去一切换来对自由的认识。因为他曾经得到过一切,金钱,权利,奢侈享受,这彻底的祭献赋予了他的命运一种特殊的伟大,正契合朝圣之路的精神。
然而,这一切都还是间接的、模糊的影响。朝圣本身于我很快成了遥远的回忆。朝圣凝成的哲学甜酒,我一边写《造梦人》一边一滴滴收集,我感觉这琼浆的产生是以粉碎旅途中的所有特殊时刻换来的。总之,朝圣之路只给我留下了一个本质的而且相当模糊的教诲。它令人陶醉,弥足珍贵,可我却难以将它诉诸言表。我以为我都忘记了。
后来,在夏蒙尼的一个下雪天,我和两位编辑朋友共进午餐时说起我的朝圣之旅。盖兰出版社的主管,玛丽-克里斯蒂娜盖兰和克里斯托夫雷拉,对登山极有热情,对我的旅行非常感兴趣,像对参加完比赛的登山运动员那样,问了我几千个问题。我如实回答他们,又记起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喝着白葡萄酒待在暖烘烘的山区小屋里就适合展开此类关于登山的谈话,特别是如果户外冰天雪地的话。用餐结束后,我的对话者们鼓励我把这些回忆写下来,听了他们的建议我心里忿忿不平。我走朝圣之路不是为了把它讲出来的!不论在朝圣途中还是回来以后我都一个字没写。我想经历这一切,不退却,不受记录的约束,它只属于我自己。当我在每一段路上看见狂热写笔记的朝圣者,我都十分同情他们。
可是现在,在这个出奇寒冷的冬季,那一天我回家时走在莹白的雪地里,往日的影像扑面而来,明亮的天空,泥泞的小道,偏僻的静修庵,波涛拍打的海岸。在记忆的牢笼里,朝圣之路苏醒了,撞击着墙壁,呼唤我。我开始回想它,把它写下来,牵着记忆的线,一切都回来了。
什么都没有消失。如果以为一场这样的旅行仅仅是段旅行,可以被遗忘,被装进盒子里,那真是个错误,至少是说得太轻巧了。我无法解释朝圣之路对什么起作用,也不知道它具体代表了什么。我只知道它充满生命力,除了把一切都说出来否则无法描述它,我就是这么做的。可是,即便如此,还是缺少了重要的东西,我也清楚这一点。正因为如此,不久的将来,我会重新上路。
您也一样。
——稻草人旅行
寥寥几笔,吕芬就能把人带到热火朝天的朝圣路现场,可他不时又灵魂出窍般地观察行走中的自己和其他朝圣者,两者以迷人的比例混合,让人不知不觉跟着他行进的路线翻到后一页。在那里,朝圣终点已不那么重要,漫长行走带来了悠长回响,读者早和他一起获得了某种心灵上的启示和洗涤。
——《私家地理》
为何要行走?行走源自于心。所以不要走得太急,心的容量没有竭尽。悲欢忧惧的分离聚散,我们身处其中,看见的、领悟的,正是自己。就像吕芬踏上这900公里的漫漫长路一样,走得久了,自然单纯的初心便显现了出来。移动的是身体,改变的却是心。于是,他通达知命,白手安心,良善为友,简单而快乐,并待来日焕然一新。《不朽的远行》,让我走过吕芬的梦境,却也没忘记提醒我,时光何时折返。
——作家 路佳瑄
我们通过旅行认识自己。不朽的远行是一场我们与自己的对话。每次想念朝圣之路,我都会重温《不朽的远行》。
——动感101 DJ唐唐
同吕芬一起行走*是令人愉快的,九百公里的朝圣之旅、二百七十余页的阅读享受,无一赘言,无一败笔。作者以神圣的流浪者之躯在学院派与外交范儿之间往来自如,幽默与优雅并重,这部朝圣者的圣经称得上是同类作品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快报》
这样一场文学大餐如何会乏味:吕芬将亲身经历与人物速写和趣闻轶事巧妙融合,佐以适量的深思与自嘲,不得不说这是他迄今*秀的作品。—— 《观点》周刊
在吕芬身上,法兰西文学院院士与外交官的特质显露无疑:活力十足、幽默诙谐,不乏动人笔触。——《费加罗》杂志
这人的脸被灰色的胡子吞噬了,和我们周遭的森林一样乱糟糟的。我在他面前停下来的时候,他那两只没有血色的眼睛深陷在浮肿的眼眶里,直勾勾盯着我看。他两手握着大拐杖,身体摇摇晃晃。
“朝圣旅途愉快,”我说。
他醉醺醺地嘟囔了一声。我听不清他的回答。
“你好!”
好像是德语。我网罗上学时的记忆,用他的语言对他说了几个字。男子点点头,倚着拐杖晃了几步,问我是不是德国人。只有喝得烂醉的人才会对这一点提出疑问,我糟糕的语法和口音足够说明问题了。我回答说我是法国人,他久久挪动下巴反复咀嚼这个答案。突然,他一只手松开拐杖,用关节粗大的食指比着我,拍拍我的胸口。
“你知道,”他嚷道,“我是一个老人。”
我点头表示赞同。
“知道我几岁了吗?”他用德语接着说,“七十八岁!”
我做了一个惊讶和赞赏的动作对此表示敬意。我是真心被震撼了:一位这个年龄的老人,独自在树林里走,冒着高温,离家乡如此遥远,而且离孔波斯特拉更远……我突然怀疑他会不会是病了而不是酒醉。太阳曾经直射在他头上。有时脑膜出血会表现为精神病甚至酒醉的形式。
他是不是需要什么?我能为他做点什么?他抓住拐棍生气地嚷起来。
“不,不,不!”
旁人会以为我试图打劫呢。
为了证明他完全不需要我的帮助,他补充道:
“我从科隆出发的。”
科隆!就算普通朝圣者也要花三个月才能走到这儿。而他,这个岁数,汗流浃背的,走路还得靠拐杖……
“走你的路吧,”他叫嚷着,“前进!如果你在前面看见另一个朝圣的人,问他是不是叫冈瑟。”
“啊,你不是一个人!”
他没理会我。
“如果你看见他,告诉他拉尔夫马上就来。是我,拉尔夫。”
我和他道了别就走了。不时地,我回头看看:他还靠在手杖上一动不动,像要在这片森林里扎根似的。后来我就看不见他了。路上我也没有遇见冈瑟。小路从森林来到了萨利姆水坝的顶上。天气炎热,我口渴得要命。我在一家能俯瞰湖景的餐馆露台坐下,吃了一个冰激凌。一批乘大巴来的机动朝圣者正在餐馆里大吃大喝。我本来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坐在大厅里,因为里面有冷气。可是餐馆的狗跑来厌恶地闻了闻我,于是我还是没有勇气把我的流浪汉气味强加给这些衣着整洁的先生和精心打扮的女士们。我在山上住了两晚帐篷,没有任何卫浴设备,也没有干净衣服可换了……
来到大萨利姆市,我路过一座周围有一圈拱廊的美丽教堂,走在主干道上,我决定在这里找个过夜的地方。根据我的旅游指南,那家兼售香烟的咖啡馆有两三个客房出租。我需要冲个澡,不受打鼾者威胁地睡一觉,清洗衣物。客房位于咖啡馆对面的一幢小房子里,楼下应该是酒吧老板和他家人住的。走廊里有些绿色植物,墙上挂着几幅圣像。剩下的这个小房间对我很合适:它的窗户对着落日。我还来得及利用太阳的余晖来晒衣服。
我把自己仔细擦洗干净,穿上一条短裤和一件相对不脏的T恤,脚套进人字拖鞋,下楼看看这村子长什么样。令我目瞪口呆的是,我在街上眼见到的人,坐在一间咖啡馆露天座位上的,竟然是拉尔夫,他摘掉了帽子和其他朝圣饰物,简简单单穿着一件莱茵河沿岸农民风格的条纹衬衫,长裤用大背带系着。他对面坐着另一个和他同年龄的人,我想应该就是那位冈瑟了。
他们面前,咖啡馆的铁艺小桌子上,摆着两大杯一升的啤酒。拉尔夫的到来依旧是圣雅各的奇迹。可杯里那顶着泡沫的金色液体应该对他的复活并不陌生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