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232664
深刻建构关系中的自体,清晰呈现格式塔全景图,“我是谁”永恒追问的格式塔视角。
格式塔治疗实践者的极佳参考。
作者还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觉察实验方面的建议,并且综合自己咨询与治疗中的大量实践经验和真实互动,模拟出与来访者工作的片段,着重关注其早期的自体发展。书的*后还附有真实来访者的一些文字,从他们的视角来展示治疗的发展过程。
序 /1
致谢 /5
第一章 引言——我是谁? /1
第二章 场 /13
第三章 创造性调整和格式塔结构 /31
第四章 初次会面 /55
第五章 接触中断 /64
第六章 儿童发展和精神病理学 /103
第七章 自体障碍 /125
第八章 简的故事 /136
第九章 对话和实验 /147
第十章 个体和团体治疗 /168
第十一章 伴侣和家庭/193
第十二章 价值观和伦理的格式塔取向 /204
第十三章 结束 /211
第十四章 格式塔治疗地图/220
第十五章 来访者的信——来访者对治疗的观点 /229
参考文献 /235
索引 /241
附录一:《中文版序》
两年前的夏天,在德国格式塔治疗学院举办的奥地利夏季集中培训上,我与中国的格式塔治疗师团队一起工作,今年夏天同样如此。这是一次真正的探索与发现。参与者们认真的研究精神打动了我,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我们找到了一种相遇的方式,这让我很开心。两次工作坊为我打开了了解中国格式塔心理治疗社群的窗口,我也希望基于早期著作和自体的关系理论,为参与者打开了解我的格式塔治疗取向的窗口。
通过胡丹亲切的翻译、费俊峰副教授的主编,以及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共同努力,现在我们有了《关系中的自体》这本书的中文版。这是为不同语言和文化搭建的另一座桥梁。在我看来这个翻译工作非常复杂,胡丹上过我的课,我很高兴是她来翻译。
我希望我对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兴趣能让她的任务变得简单一些。格式塔治疗吸收了很多这种看待世界的观点,尤其是通过德国作家西格蒙德·弗里德伦德尔(Sigmund Friedlaender)的著作。在我看来,他的创造性无极原则直接源于《道德经》和阴阳法则。格式塔治疗的大多数观点是对精神分析观点的修改,弗里茨·皮尔斯(Fritz Perls)更新了弗里德伦德尔“治疗性节制”的观点,认为我们生活中的两极分化会在一个“零点”合并,治疗师的任务是以创造性无极的方式站在这一点,看看两极是如何保持的。
有个很好的例子,在父母比较严格的家庭中,孩子们会出现两极分化: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好孩子看着坏孩子受到的所有惩罚说:“我不想这样。”坏孩子看着好孩子失去了自发性和自由,也说:“我不想这样。”每一极都由另一极支撑,而在“零点”,父母和孩子之间则没有愉快的自发行为产生。
我希望你喜欢这本书,并在个人、专业或哲学方面收获一些东西。再次感谢所有参与中文版出版的人。
彼得·菲利普森
英国曼彻斯特
2019年8月19日
附录二:原书《序》
这本书的特殊性,也是可能吸引格式塔治疗师的地方在于,它将一位聪明而有思想的贡献者的成熟观点,应用于理论海洋的持续辩论之中。它极大地受益于皮尔斯、赫弗莱恩(Hefferline)和古德曼(Goodman)的独创性文字——他们的著作《格式塔治疗》(Gestalt Therapy),受益于皮尔斯的独创性著作,并不打算取而代之或是将其打入冷宫。但是,这本书不是对埃尔温·波尔斯特、米丽娅姆·波尔斯特(Erving and Miriam Polster)和乔·拉特纳(Joel Latner)的理论传统的基本介绍,也不是就格式塔治疗概念基础的某些突出论点进行扩展,尽管它将注意力转向了“场”(field)的概念和场取向的各个分支。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人对这一理论,以及近年来围绕该理论的发展的解读。
如作者所说,这本书的主旨是这样的:“从格式塔治疗最初的哲学原则到它在具体心理治疗方法中的表达方式,我[在]这里呈现我自己的格式塔地图。这……尤其适合格式塔治疗师,他们希望了解我在格式塔理论各方面的立场。我也热切地鼓励其他人制作自己的‘地图’,来展示对他们来说,这一理论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p. 217)
作者的地图覆盖范围很广泛。他论述了各式各样的话题:格式塔疗法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和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区别;自体的关系式观点;与系统截然不同的场;未分化状态转向稳定结构的脉动;可预测性和复杂性;创造性调整(creative adjustment);接触中断;性虐待;对话;不同话题中的团体本质与过程;等等。他的兴趣范围很广。
每个理论家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因此也是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写作的。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倾向于一种对关系中自体的深刻建构。他的观点很像弗里茨·皮尔斯的观点,也接近皮尔斯的个人风格。在他对对话的分析、对场的看法、对团体的思考,以及接待来访者时对自体的临床运用中,这种倾向表现得最为明显。他有意地避开那个放弃治疗师独立性、尽量与来访者融合的共情性调谐(empathic attunement)。为了促进有效对话,他让自己成为一个强劲的“他者”,请来访者与之建立联系,有时他是一个有吸引力或好奇的他者,有时当来访者太快或太武断地想要融合时,他是一个让人感到挫败的他者。
他关注场中的混沌、无序、不可预测性与有序、稳定性、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在这出对手戏中,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同时加强双方,这正是他的特别偏好。因此,在对团体的关注中,他青睐“街区”(street)的构想,这让城市枯燥无味生活中的无序有机会形成关系的模式和舞蹈。他对接触中断的特定描述——对我来说太有普遍性了——也遵循了这种辩证法。
通过他对自己临床工作方式的讨论,包括对个案的综合描述,可以看出他擅长保持做一个生动、直接、独特的个体,向来访者提出挑战。反过来,来访者需要创造他们自己的自体形式,与这个咨询师进行连接,而后者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他者。如果对个体性的偏爱超过群体,那会有点不同,因此而产生的是一个丰富有趣的个体和一个有深刻可能性的——如果是临时的——群体。
不管是否同意书中的观点,格式塔治疗师都会在阅读这本书中大大获益,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偏好和倾向性。也许他们自己的“地图”会变得更清晰。不管怎样,他们都会发现投入其中的精力是值得的。
菲利普·利希滕伯格(Philip Lichtenberg)
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Bryn Mawr)
2001年7月3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