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17846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自2010年出版以来,已印刷73次,印量达到百万册,是当年的现象级畅销书,开启了国人背包旅行的潮流。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个标杆,一个符号,一个里程碑,由于这本书的出现,带动了中国人的旅行热潮,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对梦想的追求,还有图书市场上旅行图书的集中热销。《背包二十年》是《背包十年》的延续,《背包十年》是2001年到2010年,《背包二十年》是2011年到2020年。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记录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都比《背包十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与市场中的旅行书都不一样,《背包十年》与《背包二十年》采用编年体结构。不是描述景点,也不是普通游记,而是完整呈现一个叛逆青年的成长经历,一个不羁青年绚烂的二十年光阴,像朝阳一样,照亮每个心中还有梦想的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美国有一个世纪旅行者俱乐部(TCC),把世界分成324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去过100个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会员。全世界只有9个人走完所有地方。小鹏之前的理想就是成为世界第十人。但现在他对理想进行了微调,就是通过努力,让更多人喜欢旅行热爱旅行。
他从三毛、格瓦拉身上获得关于旅行的梦想,他希望把这种梦想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传递。整本书都能让人读到一种逆境中的坚持,在少有人走的路上执着前行的勇气,对于今天迷茫中的年轻人,不啻为莫大的激励。
◎因为全球疫情影响,打乱了几乎所有人的出行计划,旅行由过去的说走就走,变成今天的动弹不得。《背包十年》和《背包二十年》将唤醒我们久违的对旅行的记忆,虽然足不出户,但是能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世界各个角落的悲喜冷暖,时光更迭,同时也能在二十年的记录线索中,亲身体会时代的巨变,普通人在大时代中执着坚持的意义。
“我走的每一寸路都是崭新的。我不羞愧,也不后悔!”
——小鹏
在如今这个缺乏专注力的时代,一件事能坚持一年,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都变成一种奢望,而背包客小鹏的旅行之路,一走就是二十年,无论面临多少质疑的眼光,他也从未停下过脚步。
2001年,从天津出发,硬座,到阳朔,小鹏开始正式背包旅行;2020年,计划中的去世界尽头乌斯怀亚跨年,因签证问题泡汤,于是改为挤入纽约时代广场等待新年倒计时的人潮。小鹏的背包二十年,也是时代发生巨变的二十年。我们从跟单位旅游到跟团游到自助游再到背包旅行、搭车旅行、自驾旅行,从穷游到豪华游,从周边游到国内游再到出国游甚至环游世界,旅行这件事也从小众到潮流到*再到普通的日常,变化的是这个世界,不变的是小鹏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决心。
青春比任何事物都短,我们很快变得成熟,谦卑,宽容,矜持,看化,人更浮于事,公车更拥挤,工作的热情,学习的壮志,渐渐消磨殆尽,直到老得细胞崩溃下来,又开始指手画脚地批判所有新鲜事物。小鹏是幸运的,二十年来,他一直把自己认为真正不迫及待的事情摆在前面,并为此不管不顾,也因此拥有了数倍的青春。
这本书虽名为《背包二十年》,实际上是《背包十年》的续篇,两本书合在一起,才是对小鹏二十年旅途的完整记录。和《背包十年》一样,这本书依然采用编年体结构,AB段体例,既有旅途中当时当地的动人细节,人性的美与恶,人情的冷与暖,也有从今天回望过去,那些俯瞰下的把握,走过后的轻松,远望时的宁静,真诚朴素的文字,为这个巨变的时代留下极其宝贵的私人注脚。
序言
为那些迫不及待 VI
楔子
开始的开始 IX
第一章 [2010—2013]
潮起潮落
2010 年
9 月 – 奔跑吧,鲑鱼! [加拿大,欧文桑德] 2
10 月 – 在魁北克晃荡的灵魂 [加拿大,魁北克] 5
2011 年
6 月 – 半碗茶汤 [日本,京都] 8
10 月 – 送鞋送梦想 [中国,塔县] 13
2012 年
2 月 – 巫医的预言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17
3 月 – 追极光的人 [美国,阿拉斯加] 22
4 月 – 通向好莱坞之路 [美国,洛杉矶] 26
4 月 – 把朋友两个字做好 [美国,休斯敦] 29
10 月 – 我是你的眼 [中国,北戴河] 34
2013 年
1 月 – 简单生活 [老挝,东德岛] 38
1 月 – 一分为二的世界 [老挝,东德岛] 42
2 月 – 清晨六点的旗鱼拍卖 [日本,长崎] 48
2 月 – 楠富家 [日本,长崎] 52
5 月 – 第六感救了我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56
6 月 – 那些支撑前进的小事 [阿根廷,圣马丁] 61
6 月 – 该回家了 [智利,阿塔卡马] 65
6 月 – 放不下的双面骷髅 [秘鲁,库斯科] 70
6 月 – 水上浮村 [秘鲁,的的喀喀湖] 73
6 月 – 真正的命中注定 [秘鲁,科尔卡峡谷] 78
6 月 – 两条大河的交汇 [秘鲁,亚马逊] 83
6 月 – 听!亚马逊的声音 [秘鲁,亚马逊] 88
7 月 – 在《摩托日记》的终点 [古巴,圣克拉拉] 92
7 月 – 遣返回国事件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96
10 月 – 张姐的“泳抱” [中国,基隆] 100
第二章 [2014—2017]
重新启程
2014 年
4 月 – 六十公斤的宝贝 [法国,巴黎] 106
2015 年
4 月 – 扎巴哥的老房子 [中国,香格里拉] 113
2016 年
11 月 – 我会死在清迈 [泰国,清迈] 122
11 月 – 意外偶得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127
12 月 – 他来这里,不是为了旅行 [柬埔寨,暹粒] 130
2017 年
2 月 – 一个城市没落的标志 [印度,加尔各答] 134
2 月 – 在印度坐车的等级之分 [印度,大吉岭] 137
7 月 – 一个夏天,三个雨季 [老挝,孟威村] 141
10 月 – 欢乐又紧张的马戏 [法国,欧什] 146
10 月 – 三个匠人的大智慧 [法国,巴黎] 150
11 月 – 大脑缺氧之后的发现 [突尼斯,西迪布赛] 155
11 月 – 沙漠中的几千亿颗星 [突尼斯,撒哈拉] 158
12 月 – 神仙生活 [奥地利,萨尔茨堡州] 163
12 月 – 听了莫扎特,耳朵会“怀孕” [奥地利,萨尔茨堡州] 167
第三章 [2018—2020]
自由之路
2018 年
1 月 – 百内徒步日记(上) [智利,百内] 172
1 月 – 百内徒步日记(下) [智利,百内] 179
2 月 – 老 Joe 一家人 [马来西亚,吉隆坡] 185
3 月 – 贝都因人的世界观 [约旦,瓦迪卢姆] 189
4 月 – 一路的关照 [日本,熊野古道] 194
4 月 – 漫长的下坡路 [日本,熊野古道] 199
7 月 – 去北极观鸟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204
7 月 – 世界最北的邮局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209
7 月 – 哦,这里才是最北的邮局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213
7 月 – 邂逅北极熊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218
8 月 – 这很像一个乌托邦 [中国,丽江] 223
12 月 – 不穿衣服的村子 [印度尼西亚,巴列姆山谷] 228
12 月 –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旅行家 [印度尼西亚,巴列姆山谷] 234
2019 年
1 月 – 红薯宴前的惊喜 [印度尼西亚,巴列姆山谷] 238
1 月 – 旅行创作的初心 [印度尼西亚,巴列姆山谷] 244
1 月 – 寻找属于自己的南十字星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 247
1 月 – 暴风雪之夜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 250
4 月 – 紧紧抱了自己一下 [中国,丽江] 257
8 月 – 渴望阳光 [意大利,科尔托纳] 261
8 月 – 就像冠军一样 [法国,霞慕尼] 265
8 月 – 不去评判 [意大利,威尼斯] 271
9 月 – 旅行者的人设 [意大利,波西塔诺] 276
10 月 – 追风少年 [中国,香格里拉] 281
11 月 – 两次离开 [墨西哥,莫雷利亚] 286
11 月 – 活下去 [墨西哥,墨西哥城] 291
11 月 – 世界的边缘之地 [西班牙,圣地亚哥之路] 296
11 月 – 同路人 [西班牙,圣地亚哥之路] 301
12 月 – 我在时代广场撒了一泡尿 [美国,纽约] 309
2020 年
3 月 – 停顿的美好 [中国,丽江] 317
后记
我要写游记 323
序言 为那些迫不及待
2019 年中秋夜,回家。我爸做的饭,我妈刷的碗,我又什么都没干。吃完饭就上了床,也就八点来钟,打开一本书,没看几页就困得不行, 自然而然地睡了过去。这一觉很短,醒来时不过十点半。
仍旧保持躺着的姿势,侧着身子,抓着手机,刷朋友圈里全世界的“中秋快乐”跟“阖家幸福”。还刷到两首歌,赵雷的《理想》和王菲的
《但愿人长久》,依次点开来听。朋友说,还是更喜欢王菲的版本,邓丽君的太甜了,中国人的中秋不是那么甜的,有一些微苦才是中秋,犹如人到中年。看到这句,我在心里点了点头。
紧接着我因为想起了什么,迅速打开摆在床头的笔记本。很厚的一个本子,B5 纸那么大,内页没有格子,一片空白,特别适合美术生写字涂鸦。这样的本子平均一两个月就会被我用完一本,旅行计划、设计图, 还有旅途中那些灵光乍现的想法……
最近几页是一份写了一半的目录,每张纸的页眉上都是一个年份,从 2010 年到 2019 年,每一个年份对应着几个旅行故事。有的年份多,比如最近几年,几乎每个月都要旅行一次;有的年份少,比如 2014 年, 那一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建造我的第一间青年旅舍了。
就在刚刚,我在 2017 年的那一页写下:10 月,我和齐勇姐在巴黎见了一面,那是她在法国旅游局工作时的最后一次出差,我想对她说一声谢谢。刚写完这句,又马上在同一页稍微靠上的位置写下:7 月,重返孟威村,见到了独臂阿仔,他给我讲起孟威村九年间的变化。
完成这份目录就是最近几天我在舟车劳顿之余一直在做的事。虽然电脑里有一份完整的旅行清单,明明白白地写着哪年哪月去了哪里,可是从这种简单粗暴的时间地点罗列中根本看不出十年里命运的变化和转折,以及它究竟被哪些事哪些人影响和左右。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思维, 从线性变成发散式:这几天脑子里转着的都是这十年最重要的时刻,有高光有低谷,想起一个就在本子上记下一个,连起来就是一份完整的《背包二十年》目录。
就在刚刚我把齐勇姐和孟威村写在本子上的时候,字迹潦草得也就只有自己能看懂。想来还有点可笑,真是人到中年了吧,就怕手底下慢半拍,思路会断篇儿。这个过程很有点迫不及待的意思,紧接着我就朝“迫不及待”这个思路继续往下想,想起生活中还有很多迫不及待想要完成的小事。比如下个月打算去墨西哥感受亡灵节的气氛,有了这个想法后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一本墨西哥版《孤独星球》,翻到相关章节查看历史背景和出行攻略,又赶紧上网比较了几家航空公司那段时间的票价,琢磨究竟是从北京飞还是上海飞更划算;比如刚刚签约的背包十年重庆店,有一个像厂房一样的开阔空间,最高点足有 6 米多,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在脑子里盘算,哪里可以放电影,哪里可以做摄影展,哪里又将成为旅行杂货铺……
在所有这些迫不及待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件我在当下最想去做的事。组成我们人生的无非就两类事,一类是自己想做的,一类是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我们的幸福指数显然由前者定义。
我很幸运,可以一直把自己认为最迫不及待的事摆在第一位,并为此不管不顾。当然你也可以说我自私,可我们也许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当人,为自己而活,又有什么错。
小鹏2019 年 9 月 13 日,中秋
楔子 开始的开始
我记得那是在很小的时候,可能也就刚记事。我家住在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出门左拐不到百米就是一条主干道——南京路,孩子们管它叫大马路,用来跟哈密道这种小马路区分。虽然长大后才知道大马路也不过五公里长,可在年幼的孩子心中,它仿佛是没有尽头的。同样是在那个孩子的心中,也不知从哪个时刻开始,突然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 他想要看看大马路的尽头到底在哪里,由于这想法无法对大人解释和描述,反倒让它散发出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就在一天下午吧,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有没有太阳我不记得了,刮没刮风我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自己又一次从小马路拐到大马路上,那个神秘的想法也再一次出现了。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心吧,怕自己会走到天黑,怕妈妈找不到我。可我还是迈出了第一步,并向前走了两个路口。
后记 我要写游记
一
我从 2001 年开始写游记,到现在已经整整写了二十年。我的写作效率堪称龟速,通常一段旅行结束之后,总要沉淀一段时间才能把故事变成稿纸,短则两三个月,最夸张的要算《孟威村的雨季》,2008 年发生的故事直到 2017 年才完成写作。
游记就是记录旅途中发生的事,即所见所闻,但我又不想把游记写成以时间为线索的流水账,于是我会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情绪、细节和故事这三个方向,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见识和阅历都千差万别,即使让他们看到一样的风景,遇到一样的人,发生一样的故事,每个小宇宙运算后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比如面对同样一场日落,摄影师会想到色温、光圈和快门,情侣会因为身边有人依偎而感到幸福,孩子却在担心辛苦搭建的沙堡会不会被潮水冲垮。
我的游记差不多都是这个模式,也曾担心就这么一直写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过时。十几年前,人们爱看游记,是因为很多人渴望远方却无法成行,现在我们钱包鼓了,路子野了,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似乎都已留下中国人的足迹。连我自己都把别人的游记当成攻略看,比如去意大利前就连着搜索了好几篇相关游记,于是知道了哪个点位拍照最佳、哪家的比萨最地道,原来罗马的西班牙台阶已经禁止游客坐在上面休息了……于是游记的价值在降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出行参考。那是否还要继续写下去?
其实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仅仅是游记中记录事实的部分,而游记最大的价值则寄存在写作者的所思所想上面,即对那些情绪、细节与故事的概括与梳理,这种创作性的思考让游记升了级,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我想表达旅行可以弱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于是我写:“一个快乐的旅行者一定是个能在旅途中忘记时间、忘记地点、忘记身份、忘记年龄,甚至忘记性别的人。”
比如看到焰火的昙花一现而产生惋惜情绪时我写:“美好的成因可能就来自美好的稍纵即逝吧。”
比如在夜色中抵达一个让眼前一亮的城市时我写:“如果不想对一座城市失望,一定要在夜色中抵达。夜晚的灯光会巧妙地把璀璨突出, 把粗陋隐藏。”
如果只从记录的角度出发,那么我写的很多游记早就因为不再具有时效性而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但是从创作角度出发,这些文字依旧熠熠生辉。让它们闪光的,其实就是隐藏在事实之下的经验、逻辑和想象力。即使有朝一日连这种创作性的思考都失去价值,但这种求索、琢磨,绞尽脑汁又豁然开朗的态度和精神也依旧拥有生命力。
所以你看,一件事要想做到极致,哪像看起来那样随随便便?
二
前几天一位陌生的朋友给我留言,说我写的游记很普通,也没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
我写得不好吗?我一直有这份自知之明:一直在进步,但和“惊世骇俗”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位朋友说得没错。但是我输出的是游记吗?如果具体到某个时间点、某一篇文章,的确是。可是如果把这将近二十年的游记连起来看,其实我输出的是一个人,和他人生旅途中的磕磕碰碰,追梦时的热血、低谷时的自励、达成目标后的喜悦,以及这些感受循环往复的过程。以前觉得人生应该是个 V 字, 跌进谷底再爬出来,可能就会一路高歌猛进,这实在太小看了人生的丰富、完整和立体,它一定是由无数个小 V 连在一起组成的,关键要看把那些小 V 的底部连在一起的那条线,究竟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恐怕要到盖棺定论的那天才能见分晓吧。所以,我需要做的,仅仅是真实努力地活着,然后用文字去记录。这很像在做一个实验,把每一天的数据扎扎实实地完整记录,这的确是一件枯燥的事,最终也不知能否推演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结论,但实验对象是自己,试错成本又极其高昂,所以我必须努力。因为做自己,比当英雄,更了不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