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13022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人工制冷的基本方法、制冷剂热力性质,尤其是新制冷剂的研究应用;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的原理,指明了吸收式制冷装置小型化的趋势和新方法;制冷循环热力计算以及应用传热学理论阐明制冷系统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计算方法。在制冷设备部分从实际应用出发,对节流装置以及制冷辅助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故障解决方法以及系统管道和保温的选择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目 录
前言
绪论1
第1章人工制冷的基本方法6
11制冷的热力学原理6
12液体汽化制冷方法10
13气体的节流效应和绝热膨胀制冷15
14其他制冷方法19
思考题与习题27
第2章制冷剂28
21概述28
22制冷剂的分类及命名29
23制冷剂的主要性质及选用原则34
24常用制冷剂41
25新型制冷剂47
26载冷剂和蓄冷剂49
思考题与习题52
第3章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53
31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53
32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59
33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因素及工况70
思考题与习题73
第4章双级压缩和复叠式压缩制冷
循环75
41双级压缩制冷循环75
42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及工况
变化的影响81
43复叠式压缩制冷循环96
思考题与习题104
第5章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105
51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105
52吸收式制冷机的溶液热力学基础106
5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17
54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40
55三效和多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循环143
56吸收式制冷机的小型化145
57吸收式热泵148
思考题与习题151
第6章制冷系统热交换器154
61热交换器的传热过程及其计算154
62冷凝器的结构形式173
63冷凝器的设计计算185
64蒸发器的结构形式190
65蒸发器的设计计算201
66其他辅助热交换器210
思考题与习题214
第7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215
71节流装置215
72润滑油的分离和收集设备231
73制冷剂的分离和储存设备239
74制冷剂的净化设备239
75制冷装置的其他辅助设备243
思考题与习题249
第8章制冷空调系统设计与应用251
81制冷负荷的计算251
82水系统设计257
83制冷机组和机房设计267
84设计实例275
思考题与习题300
附录302
附录ANH3(R717)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2
附录BCO2(R744)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3
附录C丙烷(R290)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4
附录D丁烷(R600)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5
附录E丁烷(R600a)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7
附录FR123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08
附录GR134a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09
附录HR22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10
附录IR407C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11
附录JR410A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12
附录KNH3(R717)的压焓图313
附录LCO2(R744)的压焓图314
附录M丙烷(R290)的压焓图315
附录N丁烷(R600)的压焓图316
附录OR600a的压焓图317
附录PR123的压焓图318
附录QR134a的压焓图319
附录RR22的压焓图320
附录SR407C的压焓图321
附录TR410A的压焓图322
附录U溴化锂水溶液的pt图323
参考文献324
绪论1
第1章人工制冷的基本方法6
11制冷的热力学原理6
12液体汽化制冷方法10
13气体的节流效应和绝热膨胀制冷15
14其他制冷方法19
思考题与习题27
第2章制冷剂28
21概述28
22制冷剂的分类及命名29
23制冷剂的主要性质及选用原则34
24常用制冷剂41
25新型制冷剂47
26载冷剂和蓄冷剂49
思考题与习题52
第3章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53
31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53
32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59
33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因素及工况70
思考题与习题73
第4章双级压缩和复叠式压缩制冷
循环75
41双级压缩制冷循环75
42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及工况
变化的影响81
43复叠式压缩制冷循环96
思考题与习题104
第5章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105
51吸收式制冷的基本原理105
52吸收式制冷机的溶液热力学基础106
5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17
54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40
55三效和多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循环143
56吸收式制冷机的小型化145
57吸收式热泵148
思考题与习题151
第6章制冷系统热交换器154
61热交换器的传热过程及其计算154
62冷凝器的结构形式173
63冷凝器的设计计算185
64蒸发器的结构形式190
65蒸发器的设计计算201
66其他辅助热交换器210
思考题与习题214
第7章制冷系统辅助设备215
71节流装置215
72润滑油的分离和收集设备231
73制冷剂的分离和储存设备239
74制冷剂的净化设备239
75制冷装置的其他辅助设备243
思考题与习题249
第8章制冷空调系统设计与应用251
81制冷负荷的计算251
82水系统设计257
83制冷机组和机房设计267
84设计实例275
思考题与习题300
附录302
附录ANH3(R717)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2
附录BCO2(R744)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3
附录C丙烷(R290)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4
附录D丁烷(R600)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5
附录E丁烷(R600a)饱和液体及蒸气的
热力性质307
附录FR123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08
附录GR134a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09
附录HR22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10
附录IR407C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11
附录JR410A饱和液体及蒸气的热力
性质312
附录KNH3(R717)的压焓图313
附录LCO2(R744)的压焓图314
附录M丙烷(R290)的压焓图315
附录N丁烷(R600)的压焓图316
附录OR600a的压焓图317
附录PR123的压焓图318
附录QR134a的压焓图319
附录RR22的压焓图320
附录SR407C的压焓图321
附录TR410A的压焓图322
附录U溴化锂水溶液的pt图323
参考文献324
前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与动力工程行业进入空前的快速发展时期,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朝阳行业,其中制冷空调行业发展更快,每年平均市场增长率在20%以上。与此相适应,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全国开办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空调技术方向的高等院校就已近200所。21世纪的中国正在从制冷、空调工业生产大国逐步走向生产强国,这更加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作支撑。
从国内现有的反映制冷原理与设备的教材来看,近几年已获得广泛应用的制冷技术和设备在其中未能充分展现或只是简单提及,一些新技术急需补充;部分教材均是根据原制冷与低温技术专业的设置编写的,不能满足现今宽口径、广就业的需求。
与现有有关制冷原理方面的教材相比,本书在重视培养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介绍应用面最广的普冷,省去了关于低温的很多内容,使教材更简洁。因此介绍压缩式制冷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的篇幅较大,并且更加注重实际应用。书中各章节的编写体现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且特别用了一章以实际例子对制冷空调系统应用及整体设计进行介绍。在编写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力求内容通俗易懂。本书每章后附思考题与习题,便于读者加深对每章知识的理解。考虑到能源与动力工程大专业的需要,本书还涉及部分热电冷联产方面的内容。
本书由河南科技大学王志远教授、河南理工大学盛伟副教授担任主编。全书共8章,绪论和第6章由王志远教授编写,第1章由河南理工大学朱崎峰副教授编写,第2、3章由中原工学院张超教授编写,第4章由天津商业大学刘斌教授编写,第5章由郑州大学王海峰副教授编写,第7章由河南理工大学盛伟副教授编写,第8章除841小节由天津商业大学邹同华教授编写外,其余部分由河南科技大学马爱华副教授编写。
本书由天津市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带头人、天津商业大学申江教授担任主审。非常感谢申江教授在百忙之中审稿!
本书可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书中引入了较多新内容,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完善,非常感谢!
从国内现有的反映制冷原理与设备的教材来看,近几年已获得广泛应用的制冷技术和设备在其中未能充分展现或只是简单提及,一些新技术急需补充;部分教材均是根据原制冷与低温技术专业的设置编写的,不能满足现今宽口径、广就业的需求。
与现有有关制冷原理方面的教材相比,本书在重视培养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介绍应用面最广的普冷,省去了关于低温的很多内容,使教材更简洁。因此介绍压缩式制冷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的篇幅较大,并且更加注重实际应用。书中各章节的编写体现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且特别用了一章以实际例子对制冷空调系统应用及整体设计进行介绍。在编写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力求内容通俗易懂。本书每章后附思考题与习题,便于读者加深对每章知识的理解。考虑到能源与动力工程大专业的需要,本书还涉及部分热电冷联产方面的内容。
本书由河南科技大学王志远教授、河南理工大学盛伟副教授担任主编。全书共8章,绪论和第6章由王志远教授编写,第1章由河南理工大学朱崎峰副教授编写,第2、3章由中原工学院张超教授编写,第4章由天津商业大学刘斌教授编写,第5章由郑州大学王海峰副教授编写,第7章由河南理工大学盛伟副教授编写,第8章除841小节由天津商业大学邹同华教授编写外,其余部分由河南科技大学马爱华副教授编写。
本书由天津市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带头人、天津商业大学申江教授担任主审。非常感谢申江教授在百忙之中审稿!
本书可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书中引入了较多新内容,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完善,非常感谢!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