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17531丛书名: 信息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丛书
编辑推荐
电磁环境,环境效应
内容简介
《电磁环境效应》系统介绍电磁环境对设备、材料及生物体等产生的效应、作用机理及防护方法等。一方面,讨论装备和易挥发材料的电磁效应;另一方面,讨论电磁环境的生物效应及其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作者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近十几年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在这一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
目 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电磁环境 1
1.1.1 电磁环境的定义 1
1.1.2 复杂电磁环境 2
1.2 电磁环境效应内涵 3
1.2.1 电磁环境效应的概念 3
1.2.2 电磁环境效应的划分 5
1.3 电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7
1.3.1 电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 7
1.3.2 电磁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势 9
参考文献 9
第2章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机理 10
2.1 电子信息系统与电磁环境的耦合 11
2.1.1 前门耦合 11
2.1.2 后门耦合 12
2.2 电磁环境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效应 14
2.2.1 射频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效应 14
2.2.2 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效应 16
2.2.3 静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效应 17
2.3 电磁环境对电子信息系筑的损毁效应 20
2.3.1 射频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损毁效应 20
2.3.2 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损毁效应 20
2.3.3 静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损毁效应 23
2.4 电磁环境对电发火装置和燃油的影响 24
参考文献 27
第3章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分析 29
3.1 电磁干扰源的建模与分析 29
3.1.1 电磁干扰源的建模 30
3.1.2 电磁干扰源的分析计算 31
3.2 电磁能量耦合规律的建模与分析 36
3.2.1 天线互耦的快速计算 37
3.2.2 线缆网电磁传输特性的计算 40
3.2.3 孔缝耦合的建模与分析 48
3.3 电磁敏感度的建模与分析 49
3.4 复杂系统电磁效应的建模与分析 51
参考文献 55
第4章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试验 57
4.1 电磁环境效应的试验方法 57
4.2 电磁干扰源的检测和定位 60
4.3 电磁敏感度试验测试 64
4.3.1 电磁敏感度指标 64
4.3.2 电磁环境效应考核环境构建 74
4.4 电磁毁伤效应的试验方法 77
参考文献 79
第5章 电磁环境中电子信息系统的效应控制与防护 81
5.1 敏感系统的确定 81
5.2 定量评估 84
5.3 效能评估试验方法 88
5.4 综合效能评估方法 91
5.5 效能评估可信性技术 96
参考文献 99
第6章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评估 100
6.1 电磁兼容控制 100
6.2 被动防护 102
6.2.1 屏蔽 102
6.2.2 接地 106
6.2.3 滤波 109
6.2.4 隔离 111
6.3 主动防护 112
6.3.1 演化硬件技术 112
6.3.2 电磁仿生技术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7章 生物体的电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116
7.1 生物组织的电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116
7.1.1 生物组织的电特性及其建模方法 116
7.1.2 生物组织的电特性的测量方法 118
7.2 微波断层成像中的电磁逆问题求解方法 129
7.2.1 线性求解方法 130
7.2.2 BIM 135
7.2.3 非线性求解方法 137
7.3 生物组织的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143
7.3.1 生物组织的磁特性及其建模方法 143
7.3.2 生物组织的磁特性的测量方法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8章 生物组织的电磁效应 160
8.1 生物组织电磁热效应 161
8.1.1 电磁波对生物组织的热效应机理 161
8.1.2 生物组织电磁热效应特点 162
8.2 生物组织电磁非热效应 163
8.2.1 生物组织电磁非热效应的机理 163
8.2.2 自由基在电磁场生物效应中的作用 165
8.2.3 细胞对电磁场反应的放大过程 166
8.2.4 跨膜信息发放的生物物理模型 168
8.2.5 生物组织电磁非热效应举例 169
8.3 生物电磁场剂量学 175
参考文献 176
第9章 生物组织电磁特性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180
9.1 核磁共振 180
9.1.1 NMR技术的发展 180
9.1.2 MRI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82
9.1.3 NMR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85
9.1.4 MRI的优缺点 187
9.2 射频消融治疗 188
9.2.1 RFA技术消融肿瘤的基本原理 188
9.2.2 RFA技术治疗肿瘤的历史 188
9.2.3 RFA技术的临床应用 189
9.2.4 RFA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191
9.3 脑电 192
9.3.1 EEG的产生 192
9.3.2 EEG的特征 193
9.3.3 EEG的医学应用 194
9.4 心电 195
9.4.1 心电信号的产生原理 195
9.4.2 心电信号的特征 196
9.4.3 心电信号的噪声 197
9.5 电穿孔 198
9.5.1 强脉冲电场的电穿孔效应 198
9.5.2 电穿孔的量效关系 199
9.5.3 受治疗组织中的脉冲电场分布 199
9.5.4 电穿孔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200
9.5.5 电脉冲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及对策 201
9.6 经颅磁刺激 201
9.6.1 经颅磁刺激的发展历史 202
9.6.2 经颅磁刺激的医学应用 202
参考文献 204
第10章 生物体的电磁防护 208
10.1 电离辐射及防护措施 208
10.2 电离辐射防护量 210
10.3 电离辐射治疗 213
10.4 非电离辐射防护与损伤治疗 214
10.5 非电离辐射损伤防治及其药物治疗 218
参考文献 221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电磁环境 1
1.1.1 电磁环境的定义 1
1.1.2 复杂电磁环境 2
1.2 电磁环境效应内涵 3
1.2.1 电磁环境效应的概念 3
1.2.2 电磁环境效应的划分 5
1.3 电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7
1.3.1 电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 7
1.3.2 电磁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势 9
参考文献 9
第2章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机理 10
2.1 电子信息系统与电磁环境的耦合 11
2.1.1 前门耦合 11
2.1.2 后门耦合 12
2.2 电磁环境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效应 14
2.2.1 射频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效应 14
2.2.2 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效应 16
2.2.3 静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干扰效应 17
2.3 电磁环境对电子信息系筑的损毁效应 20
2.3.1 射频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损毁效应 20
2.3.2 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损毁效应 20
2.3.3 静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损毁效应 23
2.4 电磁环境对电发火装置和燃油的影响 24
参考文献 27
第3章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分析 29
3.1 电磁干扰源的建模与分析 29
3.1.1 电磁干扰源的建模 30
3.1.2 电磁干扰源的分析计算 31
3.2 电磁能量耦合规律的建模与分析 36
3.2.1 天线互耦的快速计算 37
3.2.2 线缆网电磁传输特性的计算 40
3.2.3 孔缝耦合的建模与分析 48
3.3 电磁敏感度的建模与分析 49
3.4 复杂系统电磁效应的建模与分析 51
参考文献 55
第4章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试验 57
4.1 电磁环境效应的试验方法 57
4.2 电磁干扰源的检测和定位 60
4.3 电磁敏感度试验测试 64
4.3.1 电磁敏感度指标 64
4.3.2 电磁环境效应考核环境构建 74
4.4 电磁毁伤效应的试验方法 77
参考文献 79
第5章 电磁环境中电子信息系统的效应控制与防护 81
5.1 敏感系统的确定 81
5.2 定量评估 84
5.3 效能评估试验方法 88
5.4 综合效能评估方法 91
5.5 效能评估可信性技术 96
参考文献 99
第6章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评估 100
6.1 电磁兼容控制 100
6.2 被动防护 102
6.2.1 屏蔽 102
6.2.2 接地 106
6.2.3 滤波 109
6.2.4 隔离 111
6.3 主动防护 112
6.3.1 演化硬件技术 112
6.3.2 电磁仿生技术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7章 生物体的电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116
7.1 生物组织的电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116
7.1.1 生物组织的电特性及其建模方法 116
7.1.2 生物组织的电特性的测量方法 118
7.2 微波断层成像中的电磁逆问题求解方法 129
7.2.1 线性求解方法 130
7.2.2 BIM 135
7.2.3 非线性求解方法 137
7.3 生物组织的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143
7.3.1 生物组织的磁特性及其建模方法 143
7.3.2 生物组织的磁特性的测量方法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8章 生物组织的电磁效应 160
8.1 生物组织电磁热效应 161
8.1.1 电磁波对生物组织的热效应机理 161
8.1.2 生物组织电磁热效应特点 162
8.2 生物组织电磁非热效应 163
8.2.1 生物组织电磁非热效应的机理 163
8.2.2 自由基在电磁场生物效应中的作用 165
8.2.3 细胞对电磁场反应的放大过程 166
8.2.4 跨膜信息发放的生物物理模型 168
8.2.5 生物组织电磁非热效应举例 169
8.3 生物电磁场剂量学 175
参考文献 176
第9章 生物组织电磁特性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180
9.1 核磁共振 180
9.1.1 NMR技术的发展 180
9.1.2 MRI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182
9.1.3 NMR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85
9.1.4 MRI的优缺点 187
9.2 射频消融治疗 188
9.2.1 RFA技术消融肿瘤的基本原理 188
9.2.2 RFA技术治疗肿瘤的历史 188
9.2.3 RFA技术的临床应用 189
9.2.4 RFA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191
9.3 脑电 192
9.3.1 EEG的产生 192
9.3.2 EEG的特征 193
9.3.3 EEG的医学应用 194
9.4 心电 195
9.4.1 心电信号的产生原理 195
9.4.2 心电信号的特征 196
9.4.3 心电信号的噪声 197
9.5 电穿孔 198
9.5.1 强脉冲电场的电穿孔效应 198
9.5.2 电穿孔的量效关系 199
9.5.3 受治疗组织中的脉冲电场分布 199
9.5.4 电穿孔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200
9.5.5 电脉冲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及对策 201
9.6 经颅磁刺激 201
9.6.1 经颅磁刺激的发展历史 202
9.6.2 经颅磁刺激的医学应用 202
参考文献 204
第10章 生物体的电磁防护 208
10.1 电离辐射及防护措施 208
10.2 电离辐射防护量 210
10.3 电离辐射治疗 213
10.4 非电离辐射防护与损伤治疗 214
10.5 非电离辐射损伤防治及其药物治疗 218
参考文献 221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