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096964
犯罪和社会秩序都是刑事法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传统主流犯罪学大多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犯罪事实和犯罪所涉及的个人的各个层面。但对犯罪的研究视野需要进一步拓宽,一个必要的视角是从整体上来观察和思考犯罪与社会的关系。就犯罪的社会后果而言,其对社会的危害仅仅是犯罪对社会功能的一个方面。早期社会学大师迪尔凯姆(Durkheim)在其著作中开创性地提出犯罪有促进社会整合的“正”功能这一命题。这一社会功能论的视角有助于全面地研究犯罪对社会体系造成的全部后果。
由刘建宏编著的《犯罪功能论》继承迪尔凯姆(Durkheim)的犯罪功能命题,对其进行概念和逻辑上的扩充和发展,除犯罪的社会整合功能外,作者进一步提出四项功能,即:犯罪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犯罪对司法执法状况的影响;犯罪对社会生活综合满意度的影响;犯罪对人们未来社会生活预期的影响。同时,新的犯罪功能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迪尔凯姆(Durkheim)的犯罪功能论现代化,增加“恐惧感”作为与社会整合同等重要的新功能。
现代主流犯罪学大多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犯罪事实和犯罪所涉及的个人的各个层面上。与此不同的是,迪尔凯姆曾提到,研究犯罪的功能或者后果应是犯罪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他的研究则是以宏观层面为着眼点的。尽管现代犯罪学理论研究从迪尔凯姆处借鉴甚多,但这一重要蕴含仍被忽视了。
《犯罪功能论》中作者提出一个宏观层面的理论模型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解释恐惧感和社会团结如何影响民众对生活满意度、商业稳定性、民众的亲政府态度和社会衰退程度的评价。第二,解决迪尔凯姆关于犯罪促进社会团结的传统犯罪功能理论与犯罪削弱社会团结的恐惧感理论之间的争论。作者假定,暴力犯罪和非暴力犯罪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和功能;暴力犯罪引起恐惧感并削弱社会团结,非暴力犯罪则会促进社会团结。第三,解决有关恐惧感和社会团结之间因果关系的争论并提出恐惧感和社会团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以美国城市社区的数据检测笔者所提出的理论模型。
《犯罪功能论》由刘建宏编著。
避免历史的遗憾——发展犯罪功能研究的视角(代序)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计划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迪尔凯姆(Durkheim)的理论 二、恐惧感研究 三、社会团结研究 1.迪尔凯姆(Durkheim)的社会理论 2.社会解体理论 3.社会控制理论 4.社会网络途径 四、本章 小结 第三章 犯罪功能的理论模型 一、一般理论模型 二、犯罪、恐惧感和团结影响犯罪后果 1.生活质量 2.社会经济资源水平 3.人们的亲政府态度 4.社会衰退 5.小结 三、犯罪和社会团结 四、恐惧感和团结之间的关系 五、本章 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一、数据 二、分析 三、操作和假说 第五章 单变量和二变量分析 第六章 度量模型 一、区域满意度度量模型 二、商业稳定性度量模型 三、警察支持率度量模型 四、对社会未来乐观态度的度量模型 五、犯罪的恐惧感度量模型 六、社会团结度量模型 七、犯罪度量模型 第七章 递归模型结果 一、递归模型测试中的问题 二、关于犯罪、恐惧感和团结影响满意度的假设 三、关于犯罪、恐惧感和团结影响商业稳定性的假设 四、关于犯罪、恐惧感和团结影响对警察支持率的假设 五、关于犯罪、恐惧感和团结影响社会未来乐观态度的假设 六、犯罪后果假设测试小结 第八章 犯罪影响团结的结论 第九章 非递归模型 一、非递归模型的理论探索 二、模型识别 三、结果和结论 第十章 结论和探讨 一、问题和方法 二、发现:思想的重塑叭 三、政策启示 四、当前研究的局限 五、展望未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