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12258
卖点一:场景及场景式营销自有人类和产品交易时就存在,作为专业探讨这门知识的专业著述并不多,尤其是专业探讨场景式营销知识的著述,比较少见。
卖点二:本书并没有回避当下市场营销中一些热点、难点及痛点,尽量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说明。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出场景式营销发展、成型、取代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的必然趋势。
卖点三: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普及,场景时代如期而至,场景式营销应运而生。什么是场景?场景时代本质特征是什么?什么是场景式营销?与传统营销、网络营销以及微信营销有什么不同?本书着眼于场景及场景营销知识的普及,定位于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实用性的统一,让每位从没有涉猎过营销的读者,对场景时代和场景式营销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场景式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方法论》讲述了移动互联时代,营销的核心:构建场景。场景式营销追求的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场景下推介对的产品或服务信息”以触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完成消费行为。本书抽茧剥丝、层层分解,就如何找准时机、如何找准定位、如何找准需求进行深入探讨,从天时(碎片化时间)、地利(线上与线下融合)、人和(用户深度体验)的结合上营造营销场景。
第1章 悄然来临的场景时代
1.1 春晚微信“红包”,宣告中国互联网进入场景时代
1.2 支付宝金融场景化打响枪
1.3 O2O定位商业场景模式
1.4 政府推广场景式服务
1.5 智能终端率先进入场景时代
1.6 移动互联网助推场景时代
第2章 此场景非彼“场景”
2.1 场景的本质与特征
2.2 构成场景的基本要素
2.3 流量入口已时过境迁
2.4 感知场景时代
2.5 移动时代场景“为王”
2.6 场景应用引领社会前进
第3章 场景思维催生场景式营销
3.1 场景式营销的本质
3.2 场景式营销产生效用的支点
3.3 场景式营销模式的特点
3.4 场景式营销不是场景 营销的叠加
3.5 场景式营销不是颠覆,是更高层级的整合
第4章、场景式营销与传统营销比较
4.1 传统营销解不开的“死结”
4.2 网络营销的创新与局限
4.3 微信营销的特点与不足
4.4 场景式营销:消费者识别
4.5 场景式营销:产品或服务组合定位
4.6 场景式营销:“软广告”效应
第5章 场景式营销的作用机制
5.1 场景式销售中的“场景”
5.2 场景式营销:心智影响力
5.3 场景式营销:有形展示和无形服务
5.4 场景式营销:体验营销的前置
5.5 场景式营销:抢夺“蓝海市场”
第6章 构建场景式营销新模式
6.1 如何描绘营销场景?
6.2 时间碎片化与场景碎片化
6.3 线上线下整合威力大
6.4 以“用户思维”构建用户场景
6.5 不落窠臼成功机率高
第7章 场景式营销设计原则
7.1 场景式营销的核心是“场景”
7.2 营销场景的细节要具体
7.3 体验营销场景与占据碎片时间
7.4 将产品品牌融入场景
7.5 构建立体化服务场景
7.6 构建场景式营销场景的原则
第8章 场景式营销实践
8.1 应时、应景的场景营销
8.2 营销场景与消费者“强链接”
8.3 突出品牌资产效应
8.4 场景式营销为品牌加彩
8.5 商业关系重构与构建生活场景
8.6 受众精确定位与分众精细化
第9章 场景式营销的痛点分析
9.1 直面和解决消费者痛点
9.2 多种营销模式的整合
9.3 场景式营销需要“移步换景”
9.4 互动场景比交易场景更重要
9.5 场景式营销是个完整的服务生态
9.6 场景式营销的文化定位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观念:“市场营销”就是“忽悠”。甚至有人说,所谓营销全都是骗人的,营销人能否不作恶?
某公司自吹融资几个亿,某公司自擂市值飙升多少倍,某公司鼓吹其产品绿色健康,某讲师宣扬其培训班所发证书可以找到月薪万元的工作……一些人借“营销”之名行“蒙骗”消费者之实,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早已不是“忽悠”,甚至有骗人之嫌。我们暗自感叹人心不古,试图旁征博引为营销“正名”却显得苍白无力。即便从营销的核心要素——人文价值角度也无从为营销正名,无法实证没有渗透人文情怀的营销就一定会失败,也无法实证加入人文情怀的营销就一定能大获成功。换句话说,人文情怀只是营销的一种追求,并不能成为营销的必然发展趋势或是一种方法论。
混乱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营销认知的错误,或者更准确地说,对营销的狭隘认知造成了判断营销的标准或方法出现了错乱,许多人把能否将更多的产品卖给消费者作为衡量营销成功与否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悄然走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淘宝、QQ、支付宝……如一张巨型天网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情地把人们的时间撕得支离破碎。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颠覆了固有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消费习惯,促使营销领域发生新一轮变革。
万变不离其宗。从古至今,营销永远不变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消费者的信任。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线上线下的链接,构建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消费者在场景中增加消费体验,与营销者即时互动,在场景中被触发和感动,提升消费欲望,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欣然接受信息完成消费,也就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为消费者推送对的信息。
成熟的室内场景定位技术、蓬勃兴起的线下网络建设,以及O2O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网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对消费者场景更加准确的识别,真正找到消费者痛点和需求点,随时随地做到互动交流,让场景式营销成为可能并成为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主流。
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场景之中,其消费行为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理智上,都受控于自我意识里某个心智共鸣,本身带有一定的场景暗示。如果按传统的品牌营销理论推导,场景就是一种心智影响力,营销者通过构建消费场景推广自身的“价值”,吸引人们的关注,从而实现消费的持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定位技术将移动互联网种种资源整合,形成持续的传播和一致的消费者体验,重塑了商业价值逻辑、市场营销与消费者的新型关系。
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而移动互联网抢占的是场景,以场景触发人们消费行为的时代正在撬动市场营销格局,未来的竞争核心是场景,谁能抢得场景式营销先机,谁就站在了互联网风口上,赢得未来。目前,在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无一不是构建场景式营销的高手。“腾讯”在全国掀起了红包热,“陌陌”在微信包围下杀入华尔街,“小米”在建立硬件帝国的同时不忘打造各种手机操作的场景,阿里则通过完善自身的生态服务构建支付宝的支付场景,“驴妈妈”从游客和景点角度出发,通过景区场景塑造和创造更好的服务,为旅游景点带来更多游客……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市场营销学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学科。场景式营销也是如此,既有惯例的模式,又需要创造性灵感。本书既要将现有的惯例模式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同时还要引入新理论,哪怕是正在发展尚不成熟但能激发、启迪读者灵感、开拓视野、迸发出创造力思想火花的理论。本书作者吸收了的营销理论,结合前沿的科技发展成果,力争内容丰富翔实,体系完整新颖,突出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兼顾知识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这是作者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期望达到的境界。
“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网”还是那个网,所不同的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替代了原来的终端PC,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的交互方式,大多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上完成而已,互联网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但现实的世界已经被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所占据,这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相比,有三个优势: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性,用户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做到时时在线,与外界交互基本上可以做到不间断;二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在线,不受外界因素限制;三是移动互联网对信息数据的整合能力更便捷、更强大。
移动互联网生态进化的动力源是创造价值,为生产者创造价值,同时为广大用户创造价值。如果忽视用户的实惠,仅为生产者创造价值,这个生态进化链就会断裂,这也是场景取代“流量、入口”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用户获取信息及与外界交互的接触点不再是通过PC电脑以鼠标点击进入互联网,而是经过语音、二维码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识别系统,方便地通过“具体的环境场景”进行,这是数字虚拟世界与真实现实世界高度融合的必然结果。用户的行为方式从虚拟世界重新回到真实的现实世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倾向,也从过去眼球经济的价格导向变成了场景导向。
任何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都必须充分尊重用户的利益,否则必将被用户遗弃,注定失败。例如,柯达尽管是*个发明数码相机的厂商,而且是标准色彩的制定者,但由于选择维护胶片相机的高额成本,柯达在数码相机的竞争中一败涂地,*终也难逃申请“破产保护”的厄运。
随着大批用户向移动端迁移,应用场景不断普及,社交、商业、消费的边界日渐模糊,单一的返利优惠、降价促销等手段收效甚微。用户需要的是一个体验极致、生动鲜活、愉悦人心同时又可以分享的场景应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说教”。企业和商家的产品或服务必须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直接连接、无缝融合,融入人们生活场景多种环节,更具生活内涵,才有可能了解用户需求、黏住用户。企业或商家谁能在*时间*化接触用户、吸引用户、黏住用户,谁就可能是*终赢家。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融入应用场景,创造出直击用户需求的消费体验,就失去极速连接用户的*机会,也意味着失去商机,成为商战的失败者。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高度整合了移动互联、人体识别、移动定位、社交媒体、大数据等多项功能,强化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外界的连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生活即是营销”“产品即是场景”,移动智能终端对于人们的生活与外界事物的连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
传统营销抢夺的是“渠道和地盘”,谁能打通产销渠道、布下更多的销售网点,谁就可以称“霸”;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谁能占据更多的流量和入口,谁就可以称“王”;而移动互联网争夺的是场景,商业竞争的核心是场景,谁能了解场景、谁能占据场景,谁就站在了风口上,赢得未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