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旅游/地图旅游随笔品读《徐霞客游记》

品读《徐霞客游记》

作者:吴胜明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6月 

ISBN: 9787112160952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0.99

类别: 旅游随笔 SKU:5d84dc335f98491045420755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2160952

编辑推荐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集文学、地学和社会百科的17世纪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其蓝本为明末旅游地学家徐弘祖在历经34年旅行之后,留下的旅游日记。后人据此整理了其在1613一1639年间的旅行见闻,形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该书对地理、水文、地质、生物等现象均作了生动的记录和说明,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徐霞客游记》的首篇一一《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为1613年5月19日。2011年,国务院将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阅读《徐霞客游记》需要具备一定的地学知识。《品读徐霞客游记》作者吴胜明先生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业地学研究者。其在大量的考察后,用深入浅出的知识和文字对《徐霞客游记》进行了解读。全书有六十篇文章,从介绍《徐霞客游记》开始,作者带您从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中认识徐霞客,跟着他行走天涯,品味如画江山。 让地学专家带你一同,游历名山大川,品读《徐霞客游记》。
 
内容简介
  《品读徐霞客游记》是一部由一位资深地学家以 图文并茂的形式品读《徐霞客游记》的图书,是作者 吴胜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呕心沥血之作 ,共分四个部分:一、走进徐霞客:介绍了徐霞客的 优秀品质和其成功的奥秘;二、天涯走笔,用生动有 趣的语言以及现代地学只是,对《徐霞客游记》的一 些具体风景做了阐述,让读者对这些风景的形成,能 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三、江山如画:分门类别品 味《徐霞客游记》中的主要类别的风景;第四部分选 取了《徐霞客游记》中与徐霞客关系最为密切的黄山 、飞天山、嵩山、鸡山,进行了全景式的文字介绍和 图形展示,用地理学、地质学的科学理论和相关知识 ,揭示了这四座山的丰富的地学内涵,对形成和面貌 作了科学的诠释。《品读徐霞客游记》集科学性、趣 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图清晰真切,具有视觉震撼力 ,文字生动具象,深人浅出。本书既是一部旅游当地 佳作.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用现代科学知识和视角来 诠释古代经典的地学科学著作。
作者简介
吴胜明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地学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在《中国国家地理》、《地球》、《博物》、《化石》、《光明日报》、《北京晚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少年报》等报刊上发表地学作品三百余篇。个人独立撰稿的《探险世界》、《探险百年》、《中国地书》、《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中国溶洞之旅》、《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等著作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欢迎,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其作品曾获“冰心奖”、“全国金钥匙图书奖”、“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等荣誉,至今出版专著三十余种。

作者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主张将多学科的广博知识和艰苦细致的野外考察相结合。《品读‘徐霞客游记’》就是作者这一治学主张的集中体现。

目  录

序 品味与品读前言 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引言 《徐霞客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第一卷 认识徐霞客为大地立传的英才 武当榔梅表孝心 霞客身高高几许 寒山与拾得 大理奇石废画苑 纹枰坐对亦可喜 山险路长万里行 挑夫肩夫难觅夫 乾隆皇帝妙解夫字 废寝忘食观石梁 觅人结桴探水洞 人耶仙耶 洞中生活十三天 救命微物银耳挖 雁荡僧人好导游 木公四子拜师记 嵩山庐山的导者 霞客挚友四进士 人与梅花一样清 忘年之交陈继儒 失误之作盘江考第二卷 天涯走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雁荡两洞真奇观 右与左,阈与窥 三个“一色”白岳山 不是武夷胜武夷 水帘洞与大观 中有斑痕如人掌 自为变幻江郎山 炫巧争奇玉华洞工 玉华洞·杨龟山·“程门立雪”工 读懂游记实践中 鲁公摩崖千古胜 官员及到此一游 橘绿枫丹好风景 度纬穿丛江流曲 烟雾腾空黄果树 山间石爽杭州城 桂林之美在漓江 西南奇胜滇东始 地面流水峰林出 应接不暇与千手观音 腾冲喷泉若探汤 不尽苍茫茈碧湖 欢若更生一线天 极奇极崄的栈道第三卷 江山如画标新立异二月花 绚丽的洞中美景 妙极之景丹霞洞 屈曲奇诡崩塌洞 千变万化观壶穴 泉声山色霁天好 落日半规月光明 碧空石骨洗濯出 巧幻雄观天生桥 风光如画喀斯特 多彩多姿瀑布飞 天涯何处无山花 童山秃岭谓之髡 虎迹斑斑不可寻第四卷 黄山·飞天山嵩山·鸡山兴酣落笔写山岳 生平奇览数黄山 寸土无丽飞天山 心艳色喜探嵩山 十景荟萃的鸡山后记 缘分·机遇·理想·奋斗致谢
在线试读
前言

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阅读任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了解其精华,体会其魅力,一定要找到,即寻觅到其中的关键和细节。我们对这些关键,要反复地,细细地品味、琢磨,才会有所收获或发现。如果不是这样阅读,我们可能收获不大,甚至一无所获。以《兰亭序》为例,讲一下文中关键,细节插在文中讲。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留下的“千古第一书法”,不少人看过,不知其好在何处、妙在何处,因为其未找到《兰亭序》的关键。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欣赏者,应该有4个关键的数字:324、28、20、7。全篇324字,是极其难得的,著名的宋代书法家的“研山铭”才39字,就拍卖千万。字数少,每个字都值得细细品味,价值就大。全篇28行,计算一下,324字28行,每行平均是11.57个字,你再看原作,大部分一行都是11~12个字。写时,纸上是没有打格子的。看全篇就好像事先经过仔细计算的。放眼看去,全篇很整齐,上下的空白几乎一样。这就是能力。把每个不同字——有上下结构的,有左右结构的等等,写的似一般大小,字字上下左右间隔相似,这是何等功夫!全篇20个“之”字、7个“不”字,各有特点而不雷同。你能回答出这4个数字,就可以断定你对《兰亭序》有所了解。这4个数字就是关键。

读《徐霞客游记》(后文简称《游记》)也应如此。《游记》是60余万字的日记体的著作。卷一的17篇日记主要是徐霞客先生的名山游记。从卷二到卷十上是浙游、江右游、二游、粤西游、黔游和滇游6大地区的游记。这样,就要求我们读《游记》中的每篇日记时,都要寻觅、找到其关键来阅读和品味,以下仅举三例。

第一例,《游雁荡山日记》,一共是5天的日记,其关键就是对两个洞——龙鼻之穴和天聪洞的描述。如果找不到,甚至不好好阅读描述这两个洞的文字,您就无法理解这5天日记中最精彩、最核心的一句话“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您如果寻觅到,并找到了这关键,阅读并品味后,您会觉得这文章写得真好、真有魅力。关键本意就是门闩,找到关键就是打开了门闩,就能看到门内是多么精彩!

第二例,一六三六年十月初十。这一天,徐霞客主要是考察浙江金华三洞——朝真、冰壶、观龙,并写2000余字的日记。本文的关键就是一句话:“要之,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异者矣”。你看,一句话就把同是石灰岩溶洞的三个洞的不同之处,讲得何等通俗易懂啊!就像我们欣赏王羲之不同的“之”字一样。朝真以天窗为奇;冰壶以地下瀑布为异;双龙是既有水洞,又有陆洞,以两者兼得为奇异。天窗、地下瀑布、水洞、陆洞是今天地学上的名词。徐霞客用一隙天光、万斛珠玑、水陆兼奇来形容;文字多美:一隙天光和万斛珠玑,就像一副工整的对联。您细细品味,《游记》的文字真是有魅力啊!

在这里,笔者还要强调您在阅读《游记》时,在寻找、品味文章的关键时,一定会寻找、品味文章的细节。这样,您就会感受到双倍的魅力。

如在同一天的日记中,霞客写道“出洞,日色已中,潘姥为炊黄粱以待,感其意而餐之,报之以杭伞一把,乃别二僧”。这一段描述就是一个重要细节,透露了三个信息:一、住洞口的潘姥,实际上就是现在“农家乐”的前身。二、霞客吃饭不是免费的,以杭伞为交易,可以看出明代末期,商品经济是发达的。三、游三洞是有导游的,即二僧。从初九日的日记中可知二僧是鹿田寺的瑞峰、从闻。在初十日的日记中霞客写道:“瑞峰为余束炬数枚,与静闻分肩以从瑞峰为余借浴盆于潘姥家,姥居洞口。”从这里感到徐旅游是很科学的,不是蛮干。探洞以前准备火炬,探水洞借浴盆。其文章的写作,滴水不漏,正因为有“乃别二僧”,才使我们回过头来找文中二僧,虽说未出现从闻之名,但肯定他也是“导游”。三个信息使我们知道了农家乐、商品交换、导游三个细节,使我们收获了知识,并丰富了文章中关键的内容。

第三例,一六三七年的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首次抵达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这天的日记字数是800多字,不到千字。想想看,徐霞客第一次到桂林时印象如何,有哪些精彩的描写。笔者阅读了N遍也找不出关键。直到2011年,我在深深懂得桂林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是因地面流水形成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篇日记的关键是“应接不暇”,而且竟然用了两次。这是因为“道俱叠水中”——道在水中,像田埂是二;“取径峰隙”——道又在石峰的缝隙中;又要看景,又要走这水中之道,峰隙中之道,结果“令人应接不暇”,“亦复应接不暇”。徐霞客把峰林和地面流水给人的感觉写得很生动。文章中还有一个细节,写道:“漓水至是已极汪洋”。漓江,笔者看过四五次,2011年还看过一次,根本没有“汪洋”之感,可见370多年前,地面流水之大。这个细节,使你更能了解桂林当时的地面流水情况。徐霞客如果给这篇日记起个题目,可能是“桂林印象——令人应接不暇”或“令人尘胃一洗的桂林”,这个题目说明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地面流水是起主要作用的。

您如果有这些地学知识,看徐霞客在桂林写的其他日记,也容易找到关键。如一六三七年五月初四,他写桂林二山有6个脚洞环列后,又写道:“唐、宋时西江之水,东潆榕树门,其山汇于巨浸中,是名西湖。其诸纪淳者俱云‘乘舟载酒而入’,今则西江南下,湖变成田,沧桑之感有余,荡漾之观不足矣。”这是徐霞客对桂林峰林平原上,地面水体的枯竭发表的感慨!也是本文的关键。在唐、宋之时,这里地面水体是很多的,山在水中,榕树门在江岸。现在,都成陆地了,沧桑之感更甚,荡漾之观全无了。

在这儿要强调一点,您要读懂《游记》并且很好地、较快地找到《游记》10 每篇文章(日记)的关键,一定要自己好好学习一些地学知识,或者虚心而又真诚地向地学家或地学工作者请教,因为徐是一个地学家,《游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部地学著作。这也是为什么丁文江,竺可桢等地学家在《游记》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有一种观点,任何人、任何专业的人都可研究《游记》,这是不负责任的、片面的。任何领域的学术研究或任何古代经典著作的研究,都是有“门槛”的,都是有“资格”的。在《游记》的研究中,地学家一定是主力军。笔者不否认可以从历史、宗教、文学等方面研究《游记》,但这方方面面的研究也是有“门槛”和“资格”的。不然,您不会从《游记》中得到任何营养,反而发表一些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论。如有的作者,在书中写道:“徐宏祖从小就玩四处瞎转悠,遇到山就爬,遇到河就下”,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这样吗?不是的”。“徐宏祖不想考试,不想出人头地,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为什么作者如此妄加评论,原因就是他根本没有读懂《游记》。

回到关键和细节,关键是文章之魂,是诗歌的“诗眼”,是打开、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阅读时,我们一定要千辛万苦地找到它,然后牢牢地抓住它阅读、品味、思考!细节是文章之采,使文章生动、丰富、全面。它好比头上的头饰,脖子上的项链,甚至是脚上的脚链,以及衣二上的钮扣,屋中的一张画,茶几上的鱼缸,细到鱼缸中的鱼和花草。

本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笔者近30年来学习、品味、研究《游记》的成果,发表出来和大家共享。书中有研究《游记》文中“关键”的文章,如“雁荡两洞真奇观”、“地面流水峰林出”等,也有研究文中“细节”的文章,如“天涯何处无山花”,“三个一色白岳山”等等。

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认识徐霞客。讲了徐霞客的爱好、品质、野外工作的态度和经验,还有徐霞客的朋友。通过这部分,让读者知道徐霞客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第二部分为天涯走笔。分析《游记》中,对中国具体的美丽山川的描述文章,如黄果树、杭州、桂林、腾冲等等,看看这位古代地学兼文学家是如何描述的。从而使今天的游人到这些地方旅游时,可以从中获得新的乐趣和体验。在这两部分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游记》,还插入了六篇文中文。这种写作方式笔者在《中国地书——中国21个地质公园全记录》中曾经用过,受到读者的欢迎。第三部分为江山如画。这部分介绍了《游记》中对同一类风光,如丹霞地貌中的洞穴、喀斯特洞穴中的钟乳石等的描述,可以看出徐霞客敏锐的观察力及超强的文字表现力。另外有两篇是提醒我们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两文为“童山秃岭谓之髡”和“虎迹斑斑何处觅”。第四部分为黄山·飞天山·嵩山·鸡山。徐霞客几乎把中国东部和西南部的著名山脉都旅游、考察过,并写下了珍贵的游记。但仔细分析,有4座山,徐霞客是充满了感情,情有独钟。这部分对徐霞客笔下的这4座山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品读。

一本书中文章的题目以及图片的命名,可以说是一本书的细节吧!但有时,这部分内容会决定书的成败。有些读者看到文章标题不好,不看了;图片的命名不好,觉得书水平不高。笔者本着“要内涵不外露,要新意不落俗套”的两大原则来给文章和图片命名。如“大理奇石废画苑”原来标题为“徐霞客是观赏石家”;有些标题是直白的但有诗意,如“霞客身高高几许”就是受到宋代大文人欧阳修先生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影响等。另外,笔者把全书所有标题(文中文、前言、后记、序除外)都统一为7个字,有两个好处:一是阅读起来朗朗上口,二是书显得整齐、干净。现在,不少书的图片命名太直白、浅显,如黄山迎客松,嵩山少林寺等就像给小学生看的“看图识字”。笔者本着要内涵,要新意的原则,对本书图片的命名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如黄山的九龙瀑,原来走老路,命名“九龙瀑”,太俗太对不起读者,现改为“泉声沸然”。这四个字是徐霞客先生对九龙瀑的描述中的;用这个标题,就使读者注意到九龙瀑的声音,耳边也会有感觉。杜鹃花用“血艳夺目”更有视觉震撼力,同时与笔者在野外见到时感觉一致。本书是品读《游记》的,尽量用《游记》中精彩文字,如“千条万缕”、“绝似行廊”等。为了一目了然、整齐,图片名一律四个字。本书图片是正文的补充和延伸,说明文字都在数百字,请读者不要轻易放过,里面有许多内容。

我为了写这本书,包括文字和图片,都是一次又一次品读《游记》的文章,寻找每篇文章的关键和细节。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游记》的无穷魅力,也得到无穷的乐趣。本书《游记》的引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为准。

我读《游记》,不禁想起了三国时代,吴国大将程普说的一句话“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

抢先评论了 “品读《徐霞客游记》”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谷物01:这里有另一种时间

EUR €27.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如果可以去流浪

EUR €24.99
加入购物车

去,你的旅行

EUR €27.99
评分 4.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远行译丛:夜航西飞(精装)

EUR €3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