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24126丛书名: 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依据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真题和大纲进行编写,从案例分析题、论述题、论证评价题、校阅改错题、材料作文题等角度,将各类题型作为独立的模块,分篇叙述。
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本书多以示例进行讲解。此外,全书还设置了“例题精讲”“强化训练”版块。“例题精讲”通过“思路点拨”“分析”等形式,让考生明晰作答方法是如何同试题作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强化训练”则将作答方法和理论知识应用到练习中,以期考生通过作答,在实战演练过程中切实提高备考能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专用教材:综合应用能力》将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真题涉及的各类题型作为独立的模块,分篇叙述,主要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论证评价题、校阅改错题、材料作文题等。此外,因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多通过分析材料作答试题,而各材料多是社会各方面热点话题,因此本书还设置了综合应用能力热点透视一篇,方便考试及时了解*的热点。
目 录
第一章案例分析题概述
第一节题型概述及能力要求
第二节作答思路
第三节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第二章题型分类
第一节概括问题型案例分析题
第二节综合分析型案例分析题
第三节提出对策型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论述题概述
第二章题型分类
第一节认知型论述题
第二节感悟型论述题
第一章论证评价题概述
第二章论证与论证评价
第一节论证评价基础知识
第二节论证评价常见错误
第三章论证评价答题思路
第一节答题原则
第二节答题步骤
第四章例题精讲
第五章强化训练
第一章题型综述
第一节题型概述及题型分类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
第二章病句修改
第一节作答方法
第二节例题精讲
第三节强化训练
第三章标点改错
第一节作答方法
第二节例题精讲
第三节强化训练
第四章成语改错
第一节作答方法
第二节例题精讲
第三节强化训练
第五章错别字修改
第一节作答方法
第二节例题精讲
第三节强化训练
第六章公文改错
第一节公文改错概述
第二节知识储备
第三节例题精讲
第四节强化训练
第一章作答技巧与常见误区
第一节写作的作答技巧与策略
第二节写作的常见误区
第二章写作范文精讲
范文1基层干部工作主题
范文2公共管理主题
范文3中国企业“走出去”主题
范文4农业现代化主题
范文5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题
范文6城市建设主题
范文7文化共享与传承主题
范文8生态经济主题
第三章例题精讲
第四章强化训练
第一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政策解读与应用实例
第一节政策解读
第二节应用实例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政策解读与应用实例
第一节政策解读
第二节应用实例
第三章热点主题解读
热点主题一分享经济
热点主题二人工智能
热点主题三文化自信
热点主题四公共文化服务
热点主题五创新社会治理
热点主题六城市公共空间
热点主题七安全生产
热点主题八健康中国
热点主题九绿色发展
2019浙江省事业单位笔试面试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第一节题型概述及能力要求
第二节作答思路
第三节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第二章题型分类
第一节概括问题型案例分析题
第二节综合分析型案例分析题
第三节提出对策型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论述题概述
第二章题型分类
第一节认知型论述题
第二节感悟型论述题
第一章论证评价题概述
第二章论证与论证评价
第一节论证评价基础知识
第二节论证评价常见错误
第三章论证评价答题思路
第一节答题原则
第二节答题步骤
第四章例题精讲
第五章强化训练
第一章题型综述
第一节题型概述及题型分类
第二节作答基本要求
第二章病句修改
第一节作答方法
第二节例题精讲
第三节强化训练
第三章标点改错
第一节作答方法
第二节例题精讲
第三节强化训练
第四章成语改错
第一节作答方法
第二节例题精讲
第三节强化训练
第五章错别字修改
第一节作答方法
第二节例题精讲
第三节强化训练
第六章公文改错
第一节公文改错概述
第二节知识储备
第三节例题精讲
第四节强化训练
第一章作答技巧与常见误区
第一节写作的作答技巧与策略
第二节写作的常见误区
第二章写作范文精讲
范文1基层干部工作主题
范文2公共管理主题
范文3中国企业“走出去”主题
范文4农业现代化主题
范文5保障和改善民生主题
范文6城市建设主题
范文7文化共享与传承主题
范文8生态经济主题
第三章例题精讲
第四章强化训练
第一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政策解读与应用实例
第一节政策解读
第二节应用实例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政策解读与应用实例
第一节政策解读
第二节应用实例
第三章热点主题解读
热点主题一分享经济
热点主题二人工智能
热点主题三文化自信
热点主题四公共文化服务
热点主题五创新社会治理
热点主题六城市公共空间
热点主题七安全生产
热点主题八健康中国
热点主题九绿色发展
2019浙江省事业单位笔试面试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案例分析题概述
第一节题型概述及能力要求
一、题型概述
案例分析题又称材料分析题,是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它通常是向考生提供一段或几段背景材料,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总结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等。
在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常见的案例分析题型可以分为概括问题型、综合分析型、提出对策型三种。
概括问题型试题,要求考生将所给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炼、归纳出来,并加以简明叙述。
综合分析型试题,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材料内容,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综合分析型试题一般可以分为原因分析型、启示分析型、评论分析型、关系分析型和句子理解型。
提出对策型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此类试题是对考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提出对策型试题一般可以分为作答身份明确型和作答身份未定型。
二、能力要求
通过对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综合资料阅读理解的学习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认为如果想顺利地进行案例分析题的作答,考生需要具备四大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案例分析题为考生提供材料,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准确掌握作答方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我们称阅读理解能力为四大作答能力之首。阅读理解能力,即通过阅读要掌握材料是由哪些内容组成,明确作答关键,这需要考生做到以下两点:
1.看得懂
看得懂指考生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包括材料的内容、具体情况和理论政策等,通过阅读要了解给定资料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的作答重点应该是什么。
2.看得准
看得准指考生通过阅读,要准确把握细微之处。案例分析题的材料较简洁,都是反映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小案例,具体作答方向不会明确给出。这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抓住材料细节,由点到面,准确作答。
(二)归纳概括能力
虽然案例分析题是主观题,但为了保证试卷命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试题的答案在案例材料中依旧有迹可循。但找到正确作答要点,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过滤冗余信息,实现精准作答。这种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方面:
1.找得全
案例分析题分为概括问题型、综合分析型、提出对策型三种。作答概括问题型问题需要全面找寻材料中包含的问题,作答综合分析型问题需要准确找出需要分析评论的事物、观点,而作答提出对策型问题,则需要我们找全问题,由原因反推对策,搜集已采取措施及相关建议并提出对策。
2.找得准
找得准是指能够将材料中的具体事件与问题相互对应。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作答时需要结合案例进行阐述。所以考生要做到能够根据题干要求,精准提炼并有效加工给定资料中能够反映问题的要点,组织成条理清晰、要点齐全的规范答案。
(三)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指考生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评价问题的能力。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发现问题,从问题入手,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这种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方面:
1.观点明确
观点明确即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给定资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和主旨,明确地提炼出观点。如果在作答中,基本观点出现错误,那么整个答题的方向便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整体解答错误。所以,考生一定要从给定资料中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作为作答的整体方向。
2.有理有据
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要求考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对给定资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要恰当地运用给定资料提供的各种案例、事实等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是我们作答综合分析题的根本。
(四)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考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解决所给材料中问题的能力。基层工作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为看重,随着事业单位考试日趋完善,测查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日渐灵活。这种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点:
1.联系性
联系性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与所给材料紧密联系。案例分析题中所说的“解决问题”,自然是解决案例中给出或延伸出的问题。如果离开材料大谈解决方法,提出的方法会脱离实际,没有针对性,所得出的方案必然不是命题人想要看到的。
2.可行性
可行性,即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提出对策题重点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纸上谈兵与“假、大、空”的对策以及万能模板的套用。我们只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取得高分。
第二节作答思路
作答案例分析题,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阅读材料
拿到试卷后,考生应先快速浏览材料,掌握材料到底在讲什么。
在阅读材料时,要设身处地将自己代入案例的具体情节,了解案例到底要表达什么问题。只有了解材料内容,才能准确理解题目到底在问什么。
这一遍阅读是对材料基本情况的简单了解,考生不要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在这次阅读上。
(二)理清问题
阅读材料后,考生需要明确问题。
一般情况下,案例分析题题目数量不会很多。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作答方向,理清题目要求,如:是要概括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是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抑或是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评论材料中的基层执法行为是对是错。
理清问题是作答的基础,只有了解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考生在这一步骤上要花费较大精力,避免事倍功半。
(三)回归材料
粗浅阅读材料,仔细明确问题后,考生需要回归材料,深度剖析问题要点。
材料中的线索比较冗杂,在这遍阅读时,考生需要仔细寻找要点,通过圈点标注将题目要点一一勾勒出来,继而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合并同类项”,确保要点没有遗漏。
(四)分析要点
通过归纳概括可以得到题目要点,这时需要考生运用综合分析能力,对要点正确与否作出判断、补充。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此时得到的要点是案例分析作答的重点,而并非答案本身。作答时,考生需要在确保作答角度正确的情况下,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把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考生一定要结合实际,在题目要点的基础上稍加引申。
(五)给出结论
案例分析题虽然并非申论考试,但考生依然要坚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维结构,针对题目给出明确结论。
面对归纳概括型试题,考生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依据题目要求,准确概括要点。
面对综合分析型试题,考生要仔细分辨题目要求,是评论观点,还是写出启示,但无论题目如何发问,都要写出明确的观点,保证问有所答。
面对提出对策型试题,考生要紧密联系材料问题,结合自己对该问题的知识积累与日常储备,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出相应对策。
第三节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失分原因
案例分析题让很多应试者望而生畏,他们在答题时往往感觉茫无边际,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很容易失分。导致应试者失分的几个因素如下:①看完题后,思维混乱,分不清题干中交代的是什么关系,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即便把题读懂了,但不知如何写答案。②开始写答案了,又担心写得不够全面,唯恐漏掉有关论述,结果越写越多,造成时间不够用。③遇到关键性问题拿不准,而该问题又决定其他问题的解答,于是反复推敲,浪费大量时间,结果题目还是没有做完。④答题快结束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观点前后矛盾,于是方寸大乱,便在试卷上涂改,越改越乱,卷面一塌糊涂。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者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做题经验不足或做题方法不妥。
二、应对策略
1.厚积薄发,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对于案例分析题的作答,考生必须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对案例中的现象或者行为作出准确的评价。理论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点滴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2.分类学习,牢记各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理论知识是作答案例分析题的基础,考生只有掌握了解作题方法,才能准确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案例分析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解答方法各有不同,考生必须准确区分其间的差异,牢固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3.模拟训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掌握了理论和方法之后,考生需要进行“大练兵”,多做模拟训练题,从而巩固学习效果,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同时,考生要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真正将解题的方法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
4.勤于思考,回顾与总结自身工作实际
所有材料都是以实际工作为蓝本进行编制的,因此,在工作中,考生要不断反思总结,了解自己的工作,这有助于考生答题。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久而久之,自己的工作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考生的答题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第二章题型分类
第一节概括问题型案例分析题
一、题型概述
概括问题型是案例分析题中最基础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一般出现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一问中。
一般而言,根据归纳概括题的题目要求,可以将其分为概括案例的内容以及概括案例的问题两种形式。概括案例的内容一般出现在内容较为零散的试题中,其试题要求考生“概括主要内容”“对材料进行汇总”等。概括案例的主要问题一般出现在案例主旨突出、要点单一、主要内容比较明确的试题中,考生对于案例的主要内容可以轻松把握,但对于案例所反映出来的、负面的、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加以概括、整理才能使其层次分明,才能更利于考生对案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理解和把握。
第一节题型概述及能力要求
一、题型概述
案例分析题又称材料分析题,是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它通常是向考生提供一段或几段背景材料,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给定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总结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等。
在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常见的案例分析题型可以分为概括问题型、综合分析型、提出对策型三种。
概括问题型试题,要求考生将所给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炼、归纳出来,并加以简明叙述。
综合分析型试题,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材料内容,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综合分析型试题一般可以分为原因分析型、启示分析型、评论分析型、关系分析型和句子理解型。
提出对策型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材料中涉及的某个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思路或解决方案。此类试题是对考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提出对策型试题一般可以分为作答身份明确型和作答身份未定型。
二、能力要求
通过对浙江省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综合资料阅读理解的学习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认为如果想顺利地进行案例分析题的作答,考生需要具备四大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案例分析题为考生提供材料,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准确掌握作答方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我们称阅读理解能力为四大作答能力之首。阅读理解能力,即通过阅读要掌握材料是由哪些内容组成,明确作答关键,这需要考生做到以下两点:
1.看得懂
看得懂指考生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包括材料的内容、具体情况和理论政策等,通过阅读要了解给定资料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的作答重点应该是什么。
2.看得准
看得准指考生通过阅读,要准确把握细微之处。案例分析题的材料较简洁,都是反映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小案例,具体作答方向不会明确给出。这需要我们通过阅读抓住材料细节,由点到面,准确作答。
(二)归纳概括能力
虽然案例分析题是主观题,但为了保证试卷命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试题的答案在案例材料中依旧有迹可循。但找到正确作答要点,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过滤冗余信息,实现精准作答。这种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方面:
1.找得全
案例分析题分为概括问题型、综合分析型、提出对策型三种。作答概括问题型问题需要全面找寻材料中包含的问题,作答综合分析型问题需要准确找出需要分析评论的事物、观点,而作答提出对策型问题,则需要我们找全问题,由原因反推对策,搜集已采取措施及相关建议并提出对策。
2.找得准
找得准是指能够将材料中的具体事件与问题相互对应。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作答时需要结合案例进行阐述。所以考生要做到能够根据题干要求,精准提炼并有效加工给定资料中能够反映问题的要点,组织成条理清晰、要点齐全的规范答案。
(三)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指考生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评价问题的能力。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发现问题,从问题入手,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这种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方面:
1.观点明确
观点明确即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给定资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和主旨,明确地提炼出观点。如果在作答中,基本观点出现错误,那么整个答题的方向便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整体解答错误。所以,考生一定要从给定资料中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作为作答的整体方向。
2.有理有据
理,就是理论和政策,要求考生能够恰当地运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理论和政策,对给定资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据,就是要恰当地运用给定资料提供的各种案例、事实等论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是我们作答综合分析题的根本。
(四)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考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解决所给材料中问题的能力。基层工作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为看重,随着事业单位考试日趋完善,测查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日渐灵活。这种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点:
1.联系性
联系性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与所给材料紧密联系。案例分析题中所说的“解决问题”,自然是解决案例中给出或延伸出的问题。如果离开材料大谈解决方法,提出的方法会脱离实际,没有针对性,所得出的方案必然不是命题人想要看到的。
2.可行性
可行性,即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提出对策题重点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纸上谈兵与“假、大、空”的对策以及万能模板的套用。我们只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取得高分。
第二节作答思路
作答案例分析题,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阅读材料
拿到试卷后,考生应先快速浏览材料,掌握材料到底在讲什么。
在阅读材料时,要设身处地将自己代入案例的具体情节,了解案例到底要表达什么问题。只有了解材料内容,才能准确理解题目到底在问什么。
这一遍阅读是对材料基本情况的简单了解,考生不要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在这次阅读上。
(二)理清问题
阅读材料后,考生需要明确问题。
一般情况下,案例分析题题目数量不会很多。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作答方向,理清题目要求,如:是要概括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是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抑或是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评论材料中的基层执法行为是对是错。
理清问题是作答的基础,只有了解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考生在这一步骤上要花费较大精力,避免事倍功半。
(三)回归材料
粗浅阅读材料,仔细明确问题后,考生需要回归材料,深度剖析问题要点。
材料中的线索比较冗杂,在这遍阅读时,考生需要仔细寻找要点,通过圈点标注将题目要点一一勾勒出来,继而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合并同类项”,确保要点没有遗漏。
(四)分析要点
通过归纳概括可以得到题目要点,这时需要考生运用综合分析能力,对要点正确与否作出判断、补充。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此时得到的要点是案例分析作答的重点,而并非答案本身。作答时,考生需要在确保作答角度正确的情况下,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把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考生一定要结合实际,在题目要点的基础上稍加引申。
(五)给出结论
案例分析题虽然并非申论考试,但考生依然要坚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维结构,针对题目给出明确结论。
面对归纳概括型试题,考生要做到问什么答什么,依据题目要求,准确概括要点。
面对综合分析型试题,考生要仔细分辨题目要求,是评论观点,还是写出启示,但无论题目如何发问,都要写出明确的观点,保证问有所答。
面对提出对策型试题,考生要紧密联系材料问题,结合自己对该问题的知识积累与日常储备,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出相应对策。
第三节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失分原因
案例分析题让很多应试者望而生畏,他们在答题时往往感觉茫无边际,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很容易失分。导致应试者失分的几个因素如下:①看完题后,思维混乱,分不清题干中交代的是什么关系,找不到做题的切入点。即便把题读懂了,但不知如何写答案。②开始写答案了,又担心写得不够全面,唯恐漏掉有关论述,结果越写越多,造成时间不够用。③遇到关键性问题拿不准,而该问题又决定其他问题的解答,于是反复推敲,浪费大量时间,结果题目还是没有做完。④答题快结束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观点前后矛盾,于是方寸大乱,便在试卷上涂改,越改越乱,卷面一塌糊涂。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试者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做题经验不足或做题方法不妥。
二、应对策略
1.厚积薄发,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对于案例分析题的作答,考生必须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对案例中的现象或者行为作出准确的评价。理论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点滴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2.分类学习,牢记各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理论知识是作答案例分析题的基础,考生只有掌握了解作题方法,才能准确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案例分析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解答方法各有不同,考生必须准确区分其间的差异,牢固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3.模拟训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掌握了理论和方法之后,考生需要进行“大练兵”,多做模拟训练题,从而巩固学习效果,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同时,考生要在做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真正将解题的方法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
4.勤于思考,回顾与总结自身工作实际
所有材料都是以实际工作为蓝本进行编制的,因此,在工作中,考生要不断反思总结,了解自己的工作,这有助于考生答题。不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久而久之,自己的工作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考生的答题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第二章题型分类
第一节概括问题型案例分析题
一、题型概述
概括问题型是案例分析题中最基础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一般出现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一问中。
一般而言,根据归纳概括题的题目要求,可以将其分为概括案例的内容以及概括案例的问题两种形式。概括案例的内容一般出现在内容较为零散的试题中,其试题要求考生“概括主要内容”“对材料进行汇总”等。概括案例的主要问题一般出现在案例主旨突出、要点单一、主要内容比较明确的试题中,考生对于案例的主要内容可以轻松把握,但对于案例所反映出来的、负面的、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加以概括、整理才能使其层次分明,才能更利于考生对案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理解和把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