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96378
◎畅销佳作《大博弈》《新大博弈》作者彼得·霍普柯克又一力作。
◎精绝古国、楼兰古城、敦煌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群等遗址惊现于世,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佛像,用梵文、佉卢文和汉文等多种语言写成的古卷,糅杂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丝织物、古建筑等遗迹震惊学界,让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冯·勒柯克等人不顾性命地蜂拥而至、劫掠一空。本书将把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娓娓道来。
◎作者细腻、动人心弦的笔触将带领你一步步深入这片充满离奇、荒诞、诱人传说的土地,感同身受地体验书中人物的狂热、失落、不甘、雀跃和苦痛。
◎本书让我们客观见证斯坦因等外国学者盗窃中国文物的那段沉痛的历史,揭示文物流失的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引发我们在当下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思。
本书讲述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奥里尔·斯坦因、德国的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法国的保罗·伯希和、美国的兰登·华尔纳、日本的大谷光瑞和橘瑞超等人,从丝绸之路上失落的城市遗迹中成吨地卷走各种壁画、写本、经卷、雕塑等。他们劫掠中国珍贵的文物,展开激烈的西域古物国际争夺战。作者汇集了这些冒险家劫掠者的历史故事,探寻他们行动的动机。
自 序 / 1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兴起与衰落 / 1
第二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失落之城 / 25
第三章 古本大战 / 37
第四章 斯文·赫定:探路者 / 47
第五章 奥里尔·斯坦因:非凡的寻宝者 / 63
第六章 大发横财的斯坦因 / 77
第七章 揭露伪造者 / 95
第八章 激烈角逐开始 / 109
第九章 冯·勒柯克抛硬币 / 123
第十章 “新疆最精美的画……” / 133
第十一章 中国垃圾堆的秘密 / 145
第十二章 敦煌:藏经洞 / 159
第十三章 伯希和:温和的树敌艺术 / 181
第十四章 丝绸之路上的间谍 / 195
第十五章 兰登·华尔纳尝试难以置信之事 / 215
第十六章 中国人关上大门 / 231
出版后记 / 249
第十章
“新疆最精美的画……”
他们花了一个半月时间来到喀什。骑马先行的冯·勒柯克最先抵达,巴特斯跟着双轮马车车队,数日之后到达。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没有看到格林威德尔的人影,同样打听不到一点他的音讯。一直等到两个星期以后才接到消息,说他的行李遗落在俄国某处(显而易见他没给莫斯科的火车站站长什么好处),而且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到。对此冯·勒柯克和巴特斯很生气。为了及时赶到,他们不仅急匆匆在新疆长途辛苦跋涉,而且错失了探访敦煌藏经密室的机会。他们只好用或许并不存在藏经室这么个想法来自我安慰。俩人过去都曾经因相信地方上的传言而受罪。有一回为了调查一处神秘的“刻字”,冯·勒柯克相信了一位村民的说法,浪费时间走了很长一截弯路,谁料最后见到的只是冰川的擦痕。巴特斯也有一回耗费一星期的时间去探寻吐鲁番周边一处并不存在的遗址,结果领路人的狗又渴又累而死,人和马匹也差点遭遇一样的命运。尽管如此,格林威德尔的爽约在整个探险期间一直影响着三人的关系。
由于喀什没有德国领事,在等待格林威德尔前来的日子里,冯·勒柯克与巴特斯和马继业在一起。他们愿意和英国人而不是俄国人在一起,有如下两个理由:第一,冯·勒柯克以前在英国住过,能讲英语,但不会说俄语。第二,他听到一些关于彼得罗夫斯基的传闻,令他很不感冒,“不愿让自己陷入这位专横的统治者的权威之下”。两年之前德国第一趟探险,格林威德尔与不幸的胡特犯了错,和彼得罗夫斯基住在了一块。后来证明这是个灾难。胡特是一位犹太人,有一回起冲突,傲慢的彼得罗夫斯基竟然恐吓说要“鞭打这个犹太人”。然而,在马继业的官邸奇尼巴格中从未发生过这种事情,与所有旅行家一样,冯·勒柯克也曾盛赞这对长期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不平凡的夫妻。这两位早已习惯新疆生活方式的德国人花了点时间才适应了女主人招待他们的这种舒服又惬意的生活。冯·勒柯克记叙说:“马继业夫人安顿我在一间装饰优美的屋子里,放有一张英国床,那时候感觉自己是在天堂。然而不久……我觉得憋闷,因此起床到阳台铺上毯子,用马鞍当枕头,盖上薄皮衣,露天睡觉。我花了一些时间才再次适应在如此逼仄的卧室就寝。”
冯·勒柯克与巴特斯在此静候格林威德尔,我们有必要趁机简要介绍一下巴特斯特别的天赋和性格。他是波美拉尼亚纺织工的孩子,以前在海船上工作过很多年。有一段时间去澳大利亚内陆当农场主放羊。他在那边掌握了骑马的技艺,也适应了艰辛的生活。全部这些加之天生机灵以及在船上熟练掌握的技能让他成为一位参与探险队的合适人选。不仅这样,他同样是一位出色的搭档,很有幽默感、英勇果敢、满腔热忱且力气很大。正当他在德国游历时,因为澳大利亚一家银行破产,导致他一辈子的积蓄打了水漂,他不得已只好去民族学博物馆打杂。他参加了全部四次德国赴中国新疆探险队,以极度热忱和聪慧从早到晚持续工作数月。的确,诚如所见,他自己也成了一个热情的发掘者,所以偶尔冯·勒柯克会委托他独自开展小规模的挖掘工作。
12 月 6 日,格林威德尔最终抵达喀什,整整晚了 52 天。冯·勒柯克毫不掩饰自己的不耐烦:“他骑了匹老矮马慢慢悠悠前来。”但是这时候更糟糕的是格林威德尔再次生病,结果导致这趟探险(官方说法是第三次探险)再延期三周。最终 1905 年圣诞节当天,他们同马继业一家共进午餐后动身离开奇尼巴格。那天俄国人被邀来赴宴,可是不清楚什么原因,“他们一点都没吃这节日宴席”。根据冯·勒柯克的回忆,他们找了个蹩脚的借口,跟主人解释说他们已经吃过饭了。
格林威德尔的健康状况依旧很不好,然而四位德国人(格林威德尔带着一位会讲中文的助理)都觉得不可因为马继业的慷慨热情款待而一直待在这里。毕竟他们还有紧要的任务亟待完成。而且,斯坦因在筹备第二次探险,俄国人同样也在筹备。那会儿还有传闻称法国考察队伍不久将要来。倘若计划占据最有潜力的遗址,那就一刻也不能耽搁。出发的那会儿,他们让格林威德尔躺在一辆马车上铺的草垫子上,并在他头上边搭了凉篷防晒。他们的目的地是克孜尔( Kyzil)石窟建筑群,位于天山脚下,距古丝绸之路北路的库车不到 300 英里。
与此同时,在印度的奥里尔·斯坦因着急地等候官方允许他穿越喀喇昆仑开展第二次大掠夺。就跟在喀什的德国人一样,他也生怕对手们在他视为禁脔的地方开展发掘。他的友人马继业给他写信说了关于德国探险队延期的信息,也一道抖出了冯·勒柯克和格林威德尔互相厌恶的事情。对此,斯坦因站在格林威德尔这边,他对友人点评道:“虽然格林威德尔这个人动作缓慢,但是他做事情无所遗留。”之后提到他期待格林威德尔把“那些年轻的博物馆助手”限制在吐鲁番。然而最终从马继业那里得到消息称这帮德国人决定固守库车这个地方,这令他感到安慰。斯坦因关注的是别处,如今他的忧虑再次转向法国人这边。他记叙说:“真正的竞赛将是跟法国人。”他早有耳闻那位年轻的能力超群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计划在春天从法国启程。斯坦因跟一位友人坦言自己“十分邪恶”,他希望俄国不准许伯希和入境,逼他选更远更慢的穿过印度的路,如此便可让斯坦因占得先机。那个时候,加尔各答和伦敦的官员们不紧不慢地来回斟酌他的建议,斯坦因则在忙着校对两卷本著作《古城和阗》( Ancient Khotan)。和较早的那本《沙埋和阗遗址》不同,这是针对研究中亚历史的考古学家和学生们编辑的厚厚的学术性著作。由于他唯恐竞争对手抢先一步,感觉非常烦躁(他才听说俄国人同样正在着手一次探险),他跟朋友哀叹:“……只期望这巨大的印度机器运转得再快一点才好!”
德国人在吐木休克佛教遗迹进行了粗略的调查,打算留着之后再回来开掘(后来伯希和探险队打败了他们)。由于知道克孜尔的遗迹很多,他们着急地赶往这里。他们的一位当地仆从说,山周围藏有巨型石窟群,以前曾有一些日本人去过那边,待了三个月之后, 1903 年 4 月日本人明显是因剧烈地震而被迫离开了。冯·勒柯克与巴特斯策马前往这个遗址考察。他们来到了俯视激流倾斜而下的木扎提河( Muzart)的石窟群—“上百个石窟神奇地坐落在山脉陡峭的崖壁上。”冯·勒柯克晓得这个时候其他探险队也在途中,由此他租下了这个边远荒芜的地方的唯一住处,这是一间本地村民建的简陋土屋,有两个房间。由此他们标志了对这处遗址的所有权,接下来两位德国人继续前往库车向本地的中国官员问好。随后他们骑上马赶往库木吐喇( Kumtura),在那边探索另一处石窟群,然而里面全部东西早已被猎宝者抢夺一空。沿河谷继续向前走,他们见到一连串独立的寺庙,其中的壁画、雕像、写本跟其他文物依然完整无缺。冯·勒柯克记述说:“在那边我们惊喜兴奋地开展发掘,几乎没有一天没有新的发现。”当时已经康复的格林威德尔实地进行小心的速写,并绘制石窟全貌。
冯·勒柯克针对该地的遗址开展了一连串考察行程,然而他了解到大多数遗址由于受潮损坏,没有挖掘意义。他在一个村中受到中国官员的盛情迎接,并将他安置在一个小旅舍住下。
他讲道,刚要就寝,“忽然这个时候走进来一位高挑年轻的女子,外面穿着中国式外套、里面是华丽刺绣”。跟她一道的还有两位演奏弦乐的美丽女孩。“我晓得这位美貌女子是位出名的交际花,她急于向外国绅士提供服务。”冯·勒柯克立马跟我们保证道,他从这位女子那里购买了一对精致的耳环后就“打发这位或多或少有些气愤的美女离开”。
此时,两位俄国的挖掘者毕里索夫斯基兄弟( Beresovsky)已抵达库车一地。冯·勒柯克与巴特斯早料到会这样。俄国人发现德国人也在那边后,两拨人甚至快打起来。有关这档子事还有一段历史。当初德国人第一次探险,出于某些缘由格林威德尔和圣彼得堡订立如下规矩:德国人的行动界限是吐鲁番一地较新的遗迹,俄国人则是库车地区那些更老的遗迹。然而,冯·勒柯克与巴特斯前往乌鲁木齐造访俄国领事馆的时候,令科哈诺夫斯基博士( Kochanowsky)惊诧的是他们要去往吐鲁番。这是由于他之前已经收到圣彼得堡的信件,按照冯·勒柯克的说法便是要求科哈诺夫斯基“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吐鲁番,以便为俄国的科研获得壁画、写本,等等”。的确,虽然没能弄走任何一幅壁画,但他已然从哈拉和卓转移了力所能及的所有东西。
冯·勒柯克发现圣彼得堡的两面派做法后很生气,而且他感觉在之前的约定中俄国人已经占了大便宜。他试图向科哈诺夫斯基解释,根据两方的约定,吐鲁番是德国的势力范围。岂料俄国人说他毫不知情,只是在听从上面的安排。当时冯·勒柯克就认定格林威德尔和圣彼得堡方面订下的约定没有效力,如今他得想办法劝说格林威德尔。何况他还指出还没开始发掘的库木吐喇和克孜尔从法律层面看在库车地区以外,“所以未受到约定字面意义上的影响”。然而最终俄国人抵达并看到冯·勒柯克与格林威德尔在对森木赛姆( Simsim)石窟群进行挖掘时,他们理所当然将此地视作为库车地区。因此俄国人发现竞争对手在他们以为属于自己的领地内开展工作的时候,立即大发雷霆,严厉谴责。年纪较大的那位俄国人威胁要动武赶他们离境,冯·勒柯克想法安抚了他们。然而,德国人反应过来,由于俄国人既没有弄走壁画的工具也没有手段,他们的横眉怒目并没有构成实际的威胁。因此,德国人大方地舍弃那个地点,前往也许古物更多的克孜尔。
早在格林威德尔与冯·勒柯克来此发掘一千多年之前,玄奘这位 7 世纪中国伟大的旅行家在那著名的前往印度的朝圣之旅中经过这里,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库车王国(当时包含克孜尔)的生活的详细记录。他跟虔诚的传记作家慧立讲过,该王国面积辽阔(东西 300 多英里,南北 200 英里),还提到水源丰富的绿洲十分繁荣,甚至产出谷子和大米。从中我们得知,那个他称之为屈支的地方盛产葡萄、石榴、李子和其他水果。玄奘记叙道:“土产黄金、铜、铁、铅、锡。气序和,风俗质……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服饰锦褐,断发巾帽(冯·勒柯克写道,他曾经到一个村子中见过当地精致的刺绣艺术品)。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
玄奘所在的时代,有两座 90 英寸高的佛像立在库车西门道路两边。每一年秋分时节,举国僧人聚集在这里进行连续十日之久的典礼。根据玄奘的记载:“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每月十五以及月末最后一日,国王召集大臣共议国是,“访及高僧,然后宣布”。他描述了很多庙宇,他在这里逗留期间很可能也到访了克孜尔的一间寺庙,对那些壁画与塑像赞不绝口,而正是这些东西 1200 年以后被德国人运去柏林。由于艺术史学者们认为克孜尔壁画堪称中亚艺术的巅峰。由此观之德国人的四次探险中,在克孜尔(还有柏孜克里克)收获的壁画可能是最丰硕的成果。
冯·勒柯克本人在描绘一处寺庙时指出:“这些是我们在新疆所有地方发现的最精美的画,由关于佛陀的传说场景组成,几乎完全是希腊化风格。”起初德国人进入这间寺庙的时候这里仿佛空空如也。然而他们马上看到墙壁上面覆盖着一层厚 1 英寸的发白霉菌。冯·勒柯克写道:“我拿来中国的白兰地(没有欧洲人喝得了这种酒)用一团海绵清洗所有墙面”,如此壁画显现出来。当晚他头疼难耐,还发烧,估计是受了酒气的刺激。
在旁边的另一间壁画十分绚丽的石窟里,大范围采用的夺目的蓝色染料令他们目不暇接。这样名贵的颜料十分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欢迎,当时的艺术家愿意出两倍于黄金的价格买这些颜料。里面一幅壁画描绘了阿阇世王( Ajatashatru)在生酥罐中沐浴,一位佩戴耳环的朝臣不敢跟他说佛陀圆寂的悲训,于是就用一幅图来说明。此处发现的其他完好无损的美丽壁画展现了佛陀受诱惑、佛陀说法、分派佛骨和佛陀的葬仪,等等。
冯·勒柯克宣称在克孜尔遗址令人兴奋的发现“大大超越以前收获的任何成果。到处都是保存完好、没有被盗过的寺庙。里面全是最有趣、艺术上很完美的壁画,并且全部是来自早年间的艺术品”。跟他们在其他地方发现的不同,这边任何壁画都看不到中原文明的影响。这是因为在 658 年库车被中原统治以前,不仅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独特绘画流派。虽然最近中国的考古学者在此新发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如今关于库车绘画的知识大多还是来自德国探险队在克孜尔收获的壁画和写本。
有一天这四人分别在不同的寺庙挖掘之时,猛然传来像响雷一样的崩裂声,接下来一场山崩朝他们袭来。冯·勒柯克、巴特斯与雇工们飞奔下山,“身后大量岩石追赶着我们,滚滚而下的威力难以阻挡”。冯·勒柯克看到山下河水“汹涌澎湃,巨浪撞击着河岸”。河流上游一道尘柱直冲云霄。“这一瞬间,”他回忆道,“地面晃动,轰响起如雷一般的声音,在山间回荡,此刻我们才反应过来是地震。”这个时候他们看到地震波仍旧狂暴地沿山谷而下,尘柱表明了它的路径。地震发生的时候格林威德尔带着速写本躲进岩洞一角,他那个能讲中文的助理赫尔·波特( Herr Pohrt)也安全。直到得知这个情况,他们才放心长舒一口气。还有一次,在一间每抡一次镐头就会有一堆石头和沙土从天花板震落的寺庙里,冯·勒柯克再次虎口脱险。在检查完一些他找到的木像残骸后,他靠在洞壁上,结果弄掉了部分墙面。慌乱中向后撤的瞬间,一块大石头砰一声砸在他先前站着的地方。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了。一名本地雇工在另一起石头掉落的事故中受伤严重,最终赔给他相当于 3 英镑的补偿金。冯·勒柯克试图让我们相信,这在当年的中国新疆是“非常可观的一笔钱财”。他表示 12 个先令足以维持大家庭一个月“舒适”的生活。另一次意外事故中,还有两个来自附近城镇的人在前来德国人手底下干活的路上死于一场猛烈的风暴之中。
不时出现的小一些的风暴也让远征队员担惊受怕。他们的居所距离不远,由于一年到头经常在极其糟糕的环境下开工,时常神经紧绷。也有其他烦心事。首先,很明显冯·勒柯克不肯将自己对这只极为成功的探险队的领导权拱手让给格林威德尔,他尊敬格林威德尔的学问,但不想居于其下。格林威德尔的迟到也令他非常生气。然而引发他们冲突的关键是由于冯·勒柯克表示要一气转移走寺庙全部的东西,特别是壁画。格林威德尔的立场在 30 多年后一位同行为他写的悼词中有很准确的概括:“他的探险汇报清晰地表明他谴责并且自己也会避免对遗迹进行流于表面的调查以及‘夺取’备受瞩目的壁画和艺术品的行为。他的目标是科学地对待每一处遗迹,并视它们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于是他会对全部新发现绘制速写和详图。此外,他觉得转移壁画不过是寻宝和掠夺而已。”
冯·勒柯克与巴特斯没工夫这么干,这产生了矛盾。有一回冯·勒柯克决定将一间小庙满是绘画的整个穹顶运去柏林,格林威德尔不准。冯·勒柯克记述道:“他如此激烈地反对,倘若我执意这样做,恐怕所有的友好关系都要完了。”格林威德尔提议了替代方案,就是进行绘图与丈量,这样就可以在博物馆里对其进行重建。对另一个有绘画的圆顶格林威德尔也提出了类似的反对意见。然而,冯·勒柯克在接下来一趟他自己带队的远征中照样搬走了那个圆顶,尽管在书里他讲到这些画在两趟远征间的七年时间里早已遭到很大的损毁。此外还有一回冯·勒柯克认为一座造像十分重要,想要搬走,由于格林威德尔反对,冯·勒柯克只好让巴特斯避开领队,偷偷将其打包好走私到德国去。
只有一回格林威德尔打算亲自挖掘。冯·勒柯克饶有兴致地记述,他的领队怎样细致地选定一座看样子能够收获很多东西的寺庙。他继而又描绘:“他动手开挖。但是他没法让手下人搞清楚状况,而且他忍受不了尘土—发掘的时候总归避免不了扬起一团团烦人的尘土。所以他很快就放弃了……”冯·勒柯克幸灾乐祸地讲道,在格林威德尔认为什么也找不到之后,巴特斯接手了,“不久便挖掘出早期印度文书写的一整层大幅精美的写本”。
但现在冯·勒柯克得的慢性痢疾愈发严重,这可能多少导致了他对格林威德尔的敌意。他担心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地区病情恶化,于是打算马上回国(要知道的是,胡特同样因为对健康疏忽,第一趟探险回去后不久就去世了)。冯·勒柯克集齐了所有挖掘出的文书,准备朝喀什动身。出发之前最后又催促了倒霉的格林威德尔。他们刚听说斯坦因计划来吐鲁番。所以冯·勒柯克敦促他已经十分沮丧的领队赶紧奔赴柏孜克里克(朝东面行进大概 350 英里的坎坷路途)在斯坦因抵达之前挖掘剩下的佛堂。不管怎么说,格林威德尔之前已经清楚地表明这些庙宇要留给自己(冯·勒柯克表示,要不是这样,那边全部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一件—没准早就安全转移到柏林了)。他说罢便撤走。不必说这让格林威德尔很畅快欣慰。
这是一本好书,可读性很强,而且语言简练优雅。——《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本书是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故事,讲述了高难度的冒险、间谍、忠诚、背叛、伪造、贪婪和偶尔的宽宏大量。它也涉及勇气、远见和意志。作者笔下有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阵容……他写的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华盛顿邮报》
那些喜欢生动的探险者的故事,并希望对中亚国家的历史有清晰了解的人,会发现这是一本精彩至极的书。——《纽约时报书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