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经济 Economics区域经济北京市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居民消费的视角

作者:魏中龙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ISBN: 9787504766465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7.99

类别: 区域经济 SKU:5d850c265f984910454218ba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66465

编辑推荐

本书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以北京市为典型案例,全面体现了居民消费对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相关行业人士有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基于北京市居民消费的视角,研究与谋划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的发展思路。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消费经济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北京市居民消费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利用北京市居民消费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借助现代计量经济方法,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系统研究北京市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北京市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对 北京市居民消费需求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构建北京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的模型,提出北京市促进居民消费、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魏中龙,管理学博士,教授,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现任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7部。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完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1项、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项。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目  录

1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

11理论基础 1

12文献综述 6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9

2北京市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2

21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的内涵、特征 22

22北京市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的必要性 24

23北京市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的可能性 26

3北京市居民消费总量、结构和消费率的现状与变动33

31北京市居民消费总量的现状与变动 33

32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与变动 39

33北京市居民消费率的现状与变动 55

4北京市居民消费总量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69

41确定指标变量 69

42数据处理 69

43VAR模型实证分析 73

44误差修正 78

45结论 78

5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79

51消费结构 79

52产业结构 81

53消费结构影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84

附录 101

6北京市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微观形成机制137

61北京市居民消费决策行为模型 137

62实证分析 137

7北京市居民消费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175

71影响北京市居民消费不足的宏观因素 175

72影响北京市居民消费不足的微观因素 190

8北京市增强消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对策195

81北京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195

82北京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三大原则 196

83北京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内容 198

84北京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路径 205

9北京市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208

91北京市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208

92北京市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建议 217

10研究结论与展望238101研究结论 238

102主要创新点 242

103研究展望 243

参考文献246

前  言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型向新型消费升级的时期。生存型消费占社会整体消费比重不断下降,以医疗健康、休闲娱乐以及交通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时期。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消费拉动型经济格局初现端倪。“十三五”期间,我国正处在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与转型、消费主导经济增长新格局的关键节点。第一,消费将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要更多依靠消费引领的新特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消费质量和消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只有紧紧围绕居民消费升级,着力解决供给、需求、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改善上。第二,消费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亟须构建经济循环新体系、增长动力新机制。经济“新常态”直接的和表面的原因是投资不振,但内在的原因则是消费疲软。因为从中长期来看,投资必须有效地转化为消费,才能形成真正的增长动力;从短期来看,由于国内外经济持续深度调整,我国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而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由于消费升级,新的消费需求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报告,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5年中国消费总额首超30万亿元,中高收入阶层不断形成[EB/OL].http://wwwsdpcgovcn/fzgggz/jyysr/zhdt/201602/t20160229_790946html,比2013年提高182个百分点,比2001年至2012年平均贡献率高出160个百分点宁吉喆以消费升级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N].经济日报,2016-03-30,我国经济增长从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为主的重大转型正在形成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5年中国消费总额首超30万亿元,中高收入阶层不断形成[EB/OL].http://wwwsdpcgovcn/fzgggz/jyysr/zhdt/201602/t20160229_790946html。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使我国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更加畅通,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构建经济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第三,消费升级有助于加快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015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强调要“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2015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重点部署,明确了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跟“需求侧”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使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供给侧改革,短期上是为应对经济形势,长期上是为解决供需矛盾,以及消费和投资失衡的问题。因为目前“供给跟不上需求”正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障碍,导致消费潜能释放受到抑制,消费外流现象严重。因此,目前我国消费正在由低端向高端升级,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这为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指明了改革方向。只有围绕我国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才能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最大限度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消费结构升级对引领消费供给与促进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2014年10月,国务院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战略,并划定六大消费领域: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之一,《建议》提出,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人民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politics peoplecomcn/n/2015/1103/c1001-27772701html。2015年11月,国务院连续发文提振“新消费”。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求以“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性服务需要为主线,大力倡导崇尚绿色环保、讲求质量品质、注重文化内涵的生活消费理念,创新政策支持,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意见》指出,要“坚持消费引领,强化市场主导。努力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的作用,挖掘消费潜力,增添市场活力”,并部署了“重点发展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推动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促进和带动其他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发展”的工作任务。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消费升级的六大重点领域,即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要求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并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来增加新供给,创造新消费,形成新动力。2016年3月,两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地满足、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大众消费预期,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支持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稳步促进住房、汽车和健康养老等大宗消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消费新模式发展。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营造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以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依托,优化免税店布局,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北京“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发挥消费促进增长的基础作用,通过优化服务供给刺激消费需求,以消费升级引领有效投资,释放内需潜能,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适应居民消费升级新需要,实施健康、养老、信息、旅游休闲、绿色、住房、教育文体等领域促消费行动,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培育新型服务消费,促进互联网消费、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健康快速发展,发挥首都优势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加强消费金融创新,有针对性地鼓励和扩大消费信贷。建立多元参与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和社会监督机制,营造安全放心、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首都之窗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zhengwubeijinggovcn/ghxx/sswgh/t1429796htm。近年来,北京市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着力点,大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努力构建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居民消费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北京市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338亿元,连续第8年保持全国最大消费城市地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70%,北京消费市场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发展潜力巨大。北京新闻北京连续第8年成全国最大消费城市[EB/OL].http://wwwbjxinhuanetcom/jzzg/2016-01/31/c_1117948158htm与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北京“十三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相比,北京市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的建设尽管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北京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要发挥首都经济对全国经济的示范作用,就必须优化“十三五”时期北京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适应北京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使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建设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的主要构成部分,提高居民消费率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因此,本书基于北京市居民消费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分析北京市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规划北京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点和路径,以期为北京加快经济转变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实现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这也会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增长潜力。随着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北京“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居民消费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扩大消费,将会促进北京经济稳定较快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对于北京市在居民消费基础上,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推动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北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首都经济对全国经济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通过对北京市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和变化趋势的深入分析,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系统研究北京居民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北京市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剖析制约北京市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探讨与总结北京市在居民消费基础上,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的规律,为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区域消费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本书是我主持完成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居民消费的视角”的研究成果。我负责项目研究的组织协调、方案制订、研究思路与体系结构设计,并负责全书的统一修改和定稿工作。本书撰写各章的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张伟、魏中龙;第2章,张伟;第3章,曹正进;第4章、第6章,尹玉良;第5章,赵峰;第7章,郭馨梅;第8章,龚晓菊;第9章,刘文刚、郭馨梅、魏中龙;第10章,魏中龙。本书在写作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热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中国财富出版社寇俊玲、本书责任编辑对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此外,作者还参考、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对北京市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其矛盾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并受时间、资料等因素的制约,书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乃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魏中龙2018年1月
免费在线读
9北京市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9北京市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服务业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占比逐步提高,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客观上受到资源环境条件制约,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迫切,总体经济增速率先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发展特征已然十分明显。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回答了当前关系到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发展动力、政策方向、发展目标等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新常态下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91北京市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911北京市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市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的总体思路可以表述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紧抓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入研究北京市消费特点和新消费发展趋势,系统识别北京市新消费发展的重点领域,以供给侧改革为根本手段、新消费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改善消费环境和规范市场秩序、扩大有效供给和提升消费品质等举措,充分发挥新消费新需求对新投资新供给的引领作用,激发新消费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发挥流通连接和带动消费和生产的产业功能,充分释放新消费发展的新空间,精准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新需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逐步形成北京市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对上述总体思路的详尽说明如下。1紧抓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城市功能面临精简和取舍,城市发展方向也面临抉择。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京津冀地区将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确立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并且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发展目标。当前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确立是新时期推动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北京市新消费新需求的发展也应该以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根本依据,在产业识别过程中应该坚持以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基准,保证供给侧改革发展方向与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新消费的识别必须要紧抓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发展布局调整的要求,对新消费进行准确识别。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适应全国政治中心职能完善的需要,应该加强会务组织、餐饮住宿、安保等领域的消费服务能力;适应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需要,应该提升文化建设水平,着力加强博物馆、展览馆、剧场、主体公园等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开发,提升文化演艺活动组织和服务能力;适应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需要,应该加快发展国际旅游消费、国际会展流通消费等消费领域的发展;适应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应该加快构建“产学研”良性互动合作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提升创新和成果应用能力;适应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要,应该对部分批发物流流通消费通过产业疏解进行转移;适应宜居城市建设的需要,应该对传统汽车消费进行适当限制,同时大力促进电动汽车消费,并且大力推动公用事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积极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消费。2深入研究北京市消费特点和新消费发展趋势北京市是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经济结构与北京市现有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一致,也与现有城市功能高度吻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特色非常突出。2015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7000美元,收入水平已经步入与发达国家相当的行列。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新常态特征的日益清晰,消费特点和消费发展趋势的规律性也日益明显。从产业结构看,2015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97%,大幅高于505%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国际交往中心地位相适应的金融、商务、商贸流通、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程度较高,同时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地位相适应的教科文卫等服务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从需求结构看,2015年北京市最终消费率达到630%,大幅高于506%的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消费需求在经济中的能动作用非常突出;政府消费率达到260%,大幅高于132%的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政治中心地位相一致。从对外经济看,2015年北京市含中央单位的进出口总值达到31942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864%,大幅高于363%的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的外向型程度非常高;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1300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达到103%,而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4%,吸引外商投资的能力非常突出。从常住和流动人口结构看,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而旅游人数达到273亿人次(其中入境420万人次,外地来京163亿人次,本地在京106亿人次)。以入境和外地来京旅游人员每人次平均逗留19天计算以2015年北京市星级饭店接待入住人次和人天数两个指标推算。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官网。,平均每天在京的入境和外地来京旅游人员达到869万人,从总体数量和消费特点来看也是北京市非常重要的生活和消费群体。从人口年龄结构看,2015年北京市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03%,预计未来10年北京市老龄人口比例还将加快增长。总的来看,当前北京市消费具有消费率逐步提高、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休闲、养老等消费需求发展缺口大、消费市场秩序仍然有待规范、各领域消费品质有待提升等重要特点。3系统识别北京市新消费发展的重点领域为了增强供给侧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应该通过对消费和需求的系统研究,重点识别和发展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的重点领域。北京市新消费的发展与其人口结构、收入水平、国内外发展形势以及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紧密联系。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够对北京市新消费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科学系统的识别。在国内外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新消费领域众多,发展内容复杂多变,且部分新兴消费形式和内容都有待规范。进一步考虑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人口结构以及位于全国前列的收入水平以及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北京市新消费必然具有较大的独特性,需要结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科学研判和系统研究。唯有在正确识别新消费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供给侧改革举措才能具有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总的来看,随着居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延长,以及人口深度老年化的到来,消费需求升级加速,消费者对消费产品的品质需求不断提升,旅游、休闲、健身、家庭服务、养老、医疗等现代服务性消费产品成为新的需求热点,为全面提升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4以供给侧改革为根本手段、新消费发展为主要目标在以往的北京市消费流通工作的经验中,促进新消费新需求的发展以促进销售、促进消费的手段为主,消费促进政策的着力点主要在需求侧,供给侧政策不多,手段不足。经济新常态下,特别是考虑到在新兴科技、移动互联网、网络流通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新消费新需求的变化十分迅速,传统的促销手段、促进消费政策面临边际收益递减、成效有限的境遇。当前,应该着力从供给侧改革着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技术和产品创新以及新消费新需求引领作用的发挥,更好地促进新消费新需求的发展。供给侧改革重点在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而供给侧改革是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供给结构错配问题严重,需求管理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单纯依靠刺激内需难以解决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因此,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供给侧改革是在当前需求侧管理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体制机制与市场需求变化和消费升级趋势不相适应、束缚了新投资新供给发展的情况,北京市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应该把重点放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特别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适应新投资新供给的发展要求,释放新消费发展的新空间,增强新投资新供给发展的新活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需要特别明确的是:供给侧改革是手段,新消费是目的。供给侧改革应服务于新消费,尊重新消费新需求的特点、发展趋势和规律,实施的措施应该建立在对新消费新需求进行充分研究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因此,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替代市场进行供给决策,对新消费领域的识别和研究也不是为了增加相应领域的政府干预,而是致力于通过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来提升供给活力,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依靠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明确供给侧改革的中长期特性,增强决策定力,着眼于构建扩大消费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长效机制;应该明确政府政策的市场边界,将政策中心和着力点放在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有效供给引导和促进方面,避免以供给侧改革为名对新消费领域进行过度干预。5充分发挥流通连接和带动消费和生产的产业功能在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发挥流通连接消费和生产、带动消费和生产的产业功能。具体而言,应该通过推动商贸流通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大力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增强流通产业的发展活力,以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功能,增强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新需求发展的成效。流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近年来,作为维系民生、拉动首都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建设的重要产业,北京市流通服务业同时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加快创新发展的机遇。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北京市流通服务业在促进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其产业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经济发展竞争力和效率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发挥流通连接消费和生产、带动消费和生产的产业功能。通过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确保流通产业成为衔接生产和消费、企业和消费者的有效中间环节,起到促进产业发展的润滑作用。具体而言,应该通过推动商贸流通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大力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增强流通产业的发展活力,以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功能,增强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新需求发展的成效。6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应该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为目标。也就是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在于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持久的产业竞争优势。近年来,以城市功能定位为指针,以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基本规律为依据,北京市率先实施主动调控,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接近80%,服务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全市7%的土地面积、20%的能耗,创造了超过40%的地区生产总值、收入、利润和税金,吸纳了全市30%以上的就业。经济增长对传统产业的依赖进一步减弱,经济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发展格局开始逐步形成,在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产业结构也持续调整,产业融合趋势明显,“高精尖”经济结构初见端倪。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也应该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为目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在于通过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优化。也就是说,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供给侧改革促进新消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在于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持久的产业竞争优势。追溯性定义,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之后,给出了一个综合的定义,即“利用可记录的识别装置,获取事物的全生命周期中部分或全部信息的能力”。而在国内,侯博也在2017年发表的综述中提出,“追溯的实质是把供应链上的实体流转变成信息流,再根据信息流的正向和反向查询,从而获得实体的历史、应用和位置”。在目前的生产供应链信息追溯中,这两种是最为合适的定义。不过他们表达的其实是同样的意思,“把实体流转变成信息流”实际上就是指利用识别装置,将实体所携带的各项信息记录下来,而正向与反向查询,也不过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历史、应用和位置更是显然代表着事物全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信息。因此,这两种定义可以归纳为一种。不过上述关于信息追溯的定义,都只局限于工业供应链中的信息追溯,没有提到在软件设计和社交网络中的追溯行为。与工业供应链中对实体的追溯不同,这两种信息追溯的共同点在于,它们追溯的都是虚拟的信息数据。因此,综合以上三个领域,我们可以定义信息追溯为:信息追溯是关于信息的可追溯性的研究,而可追溯性是指利用可记录的识别装置,获取实体或信息数据的全生命周期中任意信息的能力。
4112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本章的另一个主题。它是人工智能下属的一个分支,而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设想古来既有。在很久之前,许多科幻小说中就有了人工智能的影子,它们通常创造的形象就是具有自主思想能力的机器,这些机器不仅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携带着人们对实现人工智能设想的美好愿景,甚至引发人们对相关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20世纪,图灵提出,如果人不能分辨他面对的是一台机器还是一个人,那么这个机器就可以被称为是智能的。这个测试也被称为图灵测试,它成为判断人工智能的最经典的准则。如果一台机器能通过图灵测试,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为图灵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图灵机是McCullouch和Pitts在1943年设计的“人工神经元”,而这个神经元模型对后来的“连接主义”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是后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石。
10余年后,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学院研讨会上,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和IBM的几位与会者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这个研究领域,也是从那时起,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该领域的发展经历过低谷,但最终在21世纪之后,由于计算能力的提升、样本数据量的大幅增加等多方面因素,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迎来了高峰,人工智能也在多个领域战胜了人类。人工智能的成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个领域也由此成为世界范围内当仁不让的研究热点。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总是一起被提到,二者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工智能的任务是要让机器真正变得“智能”,能像人一样自主思考来解决问题。而机器学习只是给机器设定一个框架并给予它一定的数据集,让机器从中学习知识获取规律。因此机器学习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是实现人工智能路上重要的一环,但它并不等于人工智能。

抢先评论了 “北京市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义乌报告

EUR €33.99
加入购物车

房地产周期

EUR €4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粤港澳大湾区

EUR €35.99
加入购物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村镇空间优化研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

EUR €5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