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672209
由“笛卡尔一牛顿”体系搭建的现代性正陷于无可挽回的总崩溃,废墟之上,对于确定性的终结之世纪焦虑不断推高理性批判的思想行情。这中间,作为理性批判的主流,西方复杂性思想以多元、开放、发展的自纠错之梦构筑了理性重建方案——本书将之量化描述为递归机制——却持续地回避着理性自身的结构缺陷问题,因而成为本书着力予以批判的对象。
更需申明的是,对上述理性重建方案的批判,绝不意味着本书可以被视同乃至混同于非理性或反理性的所谓的“东方思潮”。事实上,相较于西方复杂性思想批判,本书更为根本的工作正是将东方复杂性思想与“东方思潮”的那锅心性论鸡汤严格地区分开来。
在所谓的“东方思潮”看来,“确定性的终结”即是“理性的终结”;相反,东方复杂性思想却视“确定性的终结”为理性的重生时刻——尽管并非以西方复杂性理论所赞颂的递归方式复活——“重生”之“重”不是指重复而是指重新,即“生”于开端处的复杂机制之中。
本书是一部知识论-科学哲学方面的导论性质的论著。作者讨论了西方科学从“简单的确定性”到“确定性的终结”再到“复杂性的确定性理论”的思想史,指出西方理论是自我瓦解的。作者指出,西方的形式化公理系统的认知盲洞是一种结构性的漏洞,其原因来自系统所具有递归投射机制。借助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通过围绕着时间结构的逐层分析,作者阐明了时间是如何形成递归投射机制的以及为何时间是产生认知盲洞的根本原因,从而引出了真实的复杂性(或东方复杂性)思想的论题。
代序 中介的革命
自序 理性:伟大之迷途
导言 无序与复杂性的本质
第一讲 复杂性思想:确定性的反思与重建
第二讲 非线性:“西方复杂性理论”的复杂性
第三讲 “递归”的笛卡尔
第四讲 线性与非线性:反判与兼容
第五讲 认知盲洞与递归
第六讲 佛陀的复杂性思想引论
第七讲 刹那与时间
第八讲 时间:有为法的生相与住相之间
总结 人类理性:不完全还是不可完全
评论
还没有评论。